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平中出奇  引人入胜 —— 民乐小合奏《翻身的日子》析
华音网 2022-01-22

《翻身的日子》(朱践耳曲)是一首民乐小合奏曲。虽然它的篇幅不大,结构短小,但是,乐曲的音乐语汇清新、朴素,节奏活泼、跃起,音乐形象极为鲜明、生动,故不失为一首优秀的民乐作品。朱践耳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写有大量的交响乐等作品。然而,在歌曲及民乐作品方面,也显示出他成熟的作曲技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

这首乐曲创作于1952年,原来是为大型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中的插曲。最早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什么乐器就上什么乐器,故而采用的是中西混合乐队演奏的,后来才改为纯粹的民族乐队演奏。全曲由三部分及引子、尾声组成。[引子]是由长短音相协的旋律,节奏逐渐压缩,最后,以跳跃的下行旋律引出主题,制造出一种自然奔放、热烈欢腾的气氛:

在[引子]节奏音型的衬托下,板胡以其独特明亮的音色,富于陕北民歌特色的风味,奏出了主题旋律。同时以同样富于民族音色特点的三弦为其衬托穿插,使主题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及浓厚的乡土气息:

接着,二胡等变化复奏了主题旋律,使农民们得到土地的喜悦之情,更是浓缩在旋律欢快的内心之中。随后,乐队以强烈的切分音节奏全奏,使这种情绪更为奔放活跃。似乎人们兴高采烈打着锣鼓,蹦跳着欢呼不已:

这时,一个老贫农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哼起了山东吕剧的小调。这是由管子领奏的,大六度的大跳音程极具诙谐、幽默的情绪。而大伙儿乐器就在一旁帮腔,整个乐段活龙活现、形象逼真:

(独)

(合)

然后,管子再变化重复而大伙儿乐器帮腔不变:

(独)

(合)

接着,旋律借鉴了河北吹歌的发展手法,乐队分为两组,先在上四度下属调上展现。采用句句双的形式,互相对答呼应,句幅则递减。然后,又翻到上五度属调及大二度重属调上扩展,情绪不断上推。仿佛是农民们个个上台争相发言,群众的口号声此起彼伏,来表达分到土地后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

于是,在强烈的长音衬托下,旋律乐器汇集成欢腾的海洋,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最后,再现了乐曲开始的引子音调,把热烈欢腾的情绪推向到顶点结束乐曲。

朱践耳这首短小精悍的乐曲,有几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是充分利用地方音乐的音调,其音乐语言朴素简洁,使人听来极为亲切、舒适。二是民族风格强烈,具有典型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他能够在如此短小的结构中,捕捉到的音乐形象又是如此的鲜明生动,说明乐曲不管大小,能确立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是最为重要的。三是能把各种个性突出的乐器,如板胡、三弦、管子等放在一个乐曲中,配合得如此之好。特别是音色上不是互相抵消,而是相辅相成,这给人以很大的启示。说明只要使用得当,民族乐器的个性是可以避免其协和上的短处,发挥其个性化的长处。四是乐队编制可以比较灵活。例如,板胡领奏的的旋律,也可用三弦拉戏或大擂来演奏;管子领奏的一段,也可用咔腔来表演;对句部分也可加入打击乐器。如用西洋乐队的话,板胡段可用双簧管或小提琴来演奏;管子段可用单簧管来吹奏,等等。乐队编制灵活,很适合业余小乐队来演奏。

总之,我们应该多创作一些受群众喜闻乐见的乐曲,不必去追求那种高、大、全或者音块式的,听不出旋律的写法。只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乐曲,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