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演奏家、教育家。曾任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二胡及艺术指导,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教授,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主任,浙江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现为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香港二胡艺术中心顾问。
王氏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已蜚声乐坛,被誉为"二胡演奏划时代的里程碑"、"开拓了二胡演奏的新风格"。曾数十次应邀到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讲学,创编有数百首二胡曲和二胡练习曲,出版有二十余部二胡专著。
自七十年代以来,王氏先后灌录出版的唱片及音像制品有四十余种,其中《二泉映月》获1989年中国唱片总公司首届“金唱片奖”,《王国潼二胡音乐》获2008年国际唱片业协会“最受欢迎音像大奖”。此外,他还与满瑞兴合作研制了方圆二胡、低调粗弦二胡及扁八角高胡三种新的乐器规格,获中国文化部科技成果奖,并列入《中国乐器图鉴》。
王氏秉承二胡艺术创始人刘天华遗志,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竭尽毕生精力为弘扬二胡艺术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其教学科研、改革乐器、培育人材、硕果累累,被誉为"二胡艺术第三代第一人"。他曾荣获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其艺术成就被列入多种典籍。
《良宵》是刘天华于1928年除夕即兴创作的一首二胡曲,是刘天华音乐生涯中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乐曲。全曲抒情、清新、明快,给人怡然自得之感,生动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欢叙守岁、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著名笛箫演奏家张维良将其移植为箫独奏曲,独特的音色将欢聚的美好时光诠释得更加温馨。
该曲创作背景是刘天华在1927年除夕之夜,与学生在家过年。室内明亮,火炉暖暖,几盆挺拔有姿的梅花散发出清香,墙外迎新的鞭炮声和孩子们的嬉笑声交织在一起,不时传来。在这样欢乐气氛感染下,创作了这首一气呵成的即兴之作,同时也是刘天华作品中最短的一首。
乐曲的音乐形象浪漫、抒情,让人听之怡然自得。结构上该曲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始时旋律听起来平稳且轻快,具有有歌唱性,之后逐渐紧凑、昂扬起来;第二部分情绪开始高涨,旋律变化较大,把除夕夜其乐融融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此外作曲家在创作时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旋律进行手法和西方再现的二部曲式原则结合在一起。以优美的旋律,轻松的情绪,抒发了作者与友人欢叙守岁、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