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登录
安如砺-二胡独奏《闲居吟》
华音网
安如砺二胡独奏 《闲居吟》
演奏者:安如砺
作曲:刘天华
改编/编曲:黄晓飞
指挥:黄晓飞
乐团: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队
演奏家安如砺

安如砺(1939-2010),男,1939年9月11日生,汉族,山西榆次人。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会长。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10年6月2日上午8时,我国二胡艺术泰斗安如砺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安如砺先生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本科,是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蒋风之先生的真传弟子,继承了蒋派二胡的精华。并曾先后师从著名板胡演奏家、教育家刘明沅先生学习板胡、高胡,著名京胡演奏家何顺信先生学习京胡。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他的演奏手法讲究而多变,音色淳厚而优美,乐曲处理细腻深刻、朴素完整而感人。如在“汉宫秋月”的演奏中,用细腻多变的手法,把乐曲中凄切缠绵的旋律演奏的如泣如诉。音色优美,手法指法讲究,显出了独特的演奏风格。

安如砺先生从事教学工作近五十年,培养出众多优秀的二胡演奏家、专业教师及专业演奏员。

如宋飞(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梁聆聆(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安如砺先生培养的首位硕士研究生)、曹德维(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弓弦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姜建华(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李梅(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演奏家、1983年获全国青少年器乐比赛银奖、1986年首届江南丝竹比赛一等奖、2006年获全国器乐作品比赛《幻想曲》独奏二等奖、李卣(1984年北京青年二胡比赛一等奖)、赵国雄(国家一级演奏员)、朱霖(新加坡华乐团二胡首席、1995年中国乐器国际比赛一等奖、纪念阿炳诞辰一百周年南京邀请赛一等奖)、蒋文华(纪念阿炳诞辰一百周年南京邀请赛一等奖)、殷焱(纪念阿炳诞辰一百周年南京邀请赛二等奖)、陶凯莉(纪念阿炳诞辰一百周年南京邀请赛二等奖)、柳琳(纪念阿炳诞辰一百周年南京邀请赛二等奖)、夏军(澳门中乐团演奏家)、辛小玲(香港中乐团二胡首席)、陈慧君(台湾台北市立国乐团首席)、崔智仁(韩国光州艺术大学讲师)、孔伟娟(中国音乐学院刘明沅讲学金比赛一等奖、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二胡副首席)等。

1983年他与作曲家、指挥家黄晓飞教授合作创作了二胡协奏曲《六月雪》,获中国音乐学院第一届创作比赛二等奖。

1986年他本人获中国音乐学院颁发的“你所教学生在全国二胡比赛中获奖”荣誉证书。1989年获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园丁奖”。

1990年、1991年获北京市第六、第七届少年儿童民族器乐比赛两届“园丁奖”。

1995年获“北京市1995年度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获文化部99“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

1983年应邀参加由日本日中音文协设立准备会、罔山县日中友好协会、罔山县筝曲联盟主办,在日本各地举办中日音乐文化祭典演出交流。

1989年赴奥地利参加“维也纳艺术节”演出。

1993年赴日本参加日中邦交、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纪念演出等活动。

1994年应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邀请,担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国乐系客席教授,进行教学及演出等活动,开启两岸学术殿堂交流的先锋。

1995年应台湾高雄市实验国乐团邀请,参加《六月雪》专场音乐会演出及讲座教学等活动。

1996年应邀赴韩国汉城与秋溪艺术大学国乐团合作,在国立国乐院礼乐堂演出了韩国作曲家的新作品二胡协奏曲《风》。

1996年3月在香港沙田大会堂文娱厅举行了“安如砺二胡演奏会”,受到广泛好评。

2001年5月应澳门中乐团邀请参加澳门中乐团《古韵金曲濠江情》音乐会演出。

安如砺先生与作曲家、指挥家黄晓飞合作创作了二胡协奏曲《六月雪》(1983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首演、中央电视台录播)及《锦上添花》(人民音乐出版社、吉林音像出版社)、《怀念》、《啊!西里》(人民音乐出版社、吉林音像出版社)《宵待草》(人民音乐出版社)、《楚江怀古》等多首二胡独奏曲。

1983年中国唱片社出版了二胡与乐队《汉宫秋月》唱片及磁带,1990年北京电视台“日积月累”栏目专题播放了“安如砺二胡演奏风格及传统二胡曲《花欢乐》”,1993年香港龙音制作有限公司出版了“《六月雪》安如砺二胡独奏专辑”CD唱片,1997年吉林音像出版社出版了由安如砺、周耀锟、王宜勤、宋飞演奏的“中华乐苑传统二胡曲专辑”CD唱片及磁带,同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专辑播放“东方之子安如砺”。

撰写了专著《二胡教学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二胡教学系统工程》,首次在中国乐器教学领域内,将二胡教学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完整教学体系。

2010年5月18日晚,一场不同凡响的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隆重上演。音乐会云集了国内外几乎所有顶尖的二胡艺术家,这样的场面在音乐界极为罕见。而这些二胡界的中流砥柱济济一堂,是为了向他们共同的老师致敬。这位老师是安如砺,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和教育家,被称作中国民乐国家级的业界泰斗,前不久被告知身患肠癌晚期。音乐会上71岁的安如砺老人拖着病体为观众做了一次难忘的演出,而这场饱含师生真情的同台演出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2010年6月2日早8时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71岁!

乐曲《闲居吟》

《闲居吟》是刘天华创作于1928年暑假的一首二胡曲,是刘天华二胡曲中两首大曲之一,篇幅较长。该曲是一首二胡变奏曲,并首次采用了泛音的演奏手法,乐曲典雅清越,表达了作者在怡然自乐的同时,对事业的思虑及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第一乐段为慢板,提纲挈领,具有概括性,既为全曲定下了基调,又为以下几段的发展提供了“基因”。一开始是一段如歌的旋律,舒缓、悠闲,愉悦之情如流水般地从心中流淌出来,富有诗情画意

第二乐段,节奏轻快,情绪活泼、跳荡,反复加花演奏,与第一乐段形成音乐形象的对比。其速度比前一段略快,十个附点八分音符构成这一乐段的骨架,带动连串音符的行进,表现了活跃的情绪。中间乐句“#4”的出现,使调性有上移五度的倾向,接着又迅速回落,使人感到情绪中似有某种不稳定因素。两个长泛音恰到好处,起了连接和平衡的作用,使情绪得到适度控制。

第三乐段,节奏转为极慢,反复吟唱,饱含着对社会、对事业和理想的思索。双附点(附点音符加附点)的运用,使人产生一种神思恍惚之感,似乎悠闲之中隐含着忧郁。眼前虽然暂时安乐,前景如何,自己的愿望能否顺利实现,一切都还未能预料。同一句型的反复出现,显示作者有难以排解的思绪。这一乐段处于全曲中心,是精心之作。

第四乐段是一个轻巧、诙谐的小快板乐段,其旋律推进比第二乐段更跳跃。这一段共用了十五个“tr”,乐句以断奏和小连音居多,情绪活跃而轻快。泛音的运用得心应手,而且独具匠心。它的特点是:短,时值短;快,速度快;连,连续使用;多,一个乐段中用了几十个。这是刘天华对二胡演奏技巧的贡献之一,为后人树立了创新的范例。

第五乐段是第三乐段的部分再现,最后加上三个泛音结束全曲,使这一段具有尾声性质。第三乐段在全曲的中心地位,在这里又得到证实。作为结尾的三个泛音幽远隽永,回味无穷;尤其是末尾一个“i”,落在内弦最下把上,若有若无,忽隐忽现,令人侧耳寻声,凝神深思。情绪上更趋平静,乐曲渐慢渐弱,在梦幻般的意境中结束全曲。

整首曲子旋律清妙动听,在体现作者返朴归真、怡然自乐的同时表达了对事业的思虑及未来的憧憬。悠闲中缺少欢乐;安居中显得空虚。这便是刘天华当时的处境和心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