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登录
柳琴协奏曲《江月琴声》著名柳琴演奏家王红艺柳琴独奏,济南前卫民族乐团协奏
华音网
王红艺柳琴与乐队 《江月琴声》
演奏者:王红艺
作曲:王惠然
指挥:王惠然
乐团:原济南军区前卫民族乐团
演奏家王红艺

国家一级演奏员,著名柳琴演奏家,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柳琴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柳琴学会副会长。

六岁时在其父著名指挥家、作曲家、柳琴大师王惠然的启蒙下,开始接受音乐训练,七岁便开始登上舞台演出,十岁时考入济南前卫民族乐团,十一岁进京演出,以超群的技艺轰动了首都乐坛,十二岁随团出访北欧六国,被狂热的外国听众和音乐评论界惊叹为“神童”,十四岁获全国少儿民乐比赛专业组金奖第一名,十八岁获首届中国艺术节金杯奖,1991年调入总政歌舞团后,连续两年被授予“红星艺术奖——突出贡献奖”,1993年应聘兼任中央音乐学院柳琴导师。

王红艺的演奏基本功扎实,刚柔并蓄,技巧绝伦,具有大家风范,作为柳琴演奏家,她于1993年6月被特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特别音乐会,首演了大型柳琴协奏曲《江月琴声》,受到各界的高度评价,同年六月她与父亲合作创作的《嵩山印象》又获得台北市立国乐团第七届国乐征曲“佳作奖”,1995年国际华夏器乐展演年《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中王红艺又以其精湛的技艺获得了柳琴项目的一等奖。

王红艺不仅把柳琴传遍了神州大地,还把这颗“民乐珍珠”推向了世界。她先后出访过芬兰挪威、冰岛、瑞典、西班牙、葡萄牙、越南、泰国等地演出获得成功与赞誉。1989年作为客席演奏家参加了“香港青年音乐节”, 1992年应新加坡政府邀请参加了“新加坡艺术节”的演出,并讲学一个月,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为柳琴艺术进一步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乐曲《江月琴声》

柳琴协奏曲《江月琴声》的创作题材来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经典名作——《琵琶行》。作曲家王惠然先生就是在继承与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的过程中,选取了《琵琶行》这颗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融合了柳琴和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独特的音乐演奏技法,以民族器乐作品的形式叙述了香山居士与琵琶女相遇相知的场景,表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境,在民族器乐领域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着力于表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内涵所拥有的深邃意境,在曲式、主题、配器等方面都力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

全曲共分四个乐段:

一、江月

在钟鼓等打击乐的衬托下,柳琴以揉、划、带、敲等手法,奏出深沉的散板和优美的慢板,形象地将“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的迷人景色和碧波荡漾、轻舟飘逸的明快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二、哀诉

在乐队全奏的视托及交织下柳琴奏出悲切、痛苦的旋律,时而“大弦嘈嘈如急雨” ,时而“小弦切切如私语”  哀诉了古代艺女“梦啼妆泪红栏杆”的栖惨身世。

三、乱世

在乐队强烈音响的拱托下,柳琴以高难度的夹扫、八度跳、快速演奏技巧等,展示了古战场“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大战场面,情绪起伏跌宕,高潮迭起。

四、远去

这是主题再现的乐段,乐曲在透明、清澈的泛音中结束。余音缭绕,意味隽永。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