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家刘桂莲
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曾经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并担任该院民族管弦乐团弹拨乐首席和独奏家;亦曾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担任该校艺术学院音乐系器乐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市琵琶学会理事、香港现代国乐精英团独奏家等。
20世纪80年代,刘桂莲由中国文化部破格晋升为高级职称,被中国教育部遴选为“跨世纪拔尖人才”。音像出版物发行与传播甚广,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出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荣获中国文化部授予的“(国家级)优秀演员”殊誉,被中外媒体广泛赞誉为“琵琶诗人”、“琵琶大师”。
合作过的音乐家、团体和音乐厅有闵惠芬、汤沐海、王甫建、俞丽拿、吕思清和上海民族乐团、香港民族乐团、澳门民族乐团、加拿大BC中乐团、中央乐团、中国电影乐团以及柏林爱乐乐团音乐厅、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英国BBC音乐厅、加拿大UBC音乐厅、北京音乐厅、上海音乐厅等等,多国元首观看过刘桂莲的精彩表演。
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乐谱最早见于《华秋苹琵琶谱》。《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武曲的代表作,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垓下决战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乐曲整体可分为三部分,由十三段带有小标题的段落构成,分别是: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和得胜回营。该曲以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垓下之战的史实为内容,用标题音乐的形式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虽为史实,却也不乏丰富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