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音乐史学视野下刘文金二胡艺术创作研究
刘耀琳 华音网 2024-04-03

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化传承的过程也体现音乐历史的进程。音乐史是音乐与文化、社会互相联系和演变的历史,许多音乐作品都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发展,音乐作品也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音乐创作作为各类音乐实践活动的开端和基础,在音乐审美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是人类重要的表现活动。”[1]音乐创作是音乐家在生活背景、乐思、心理感受、人生阅历和复杂的社会时代背景影响下创作出来的一种旋律,再通过音符记谱的方式呈现出来,很好地反映出当时的背景,也体现出作曲家的审美情趣,蕴含着大量音乐美学信息,对于音乐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刘文金毕生都致力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不断推动国乐的发展,不断创作和改编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引领着当代民族音乐的前进方向,对音乐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创作研究方向以民族器乐为主,作品体裁包括民乐独奏曲、乐队协奏曲、民族管弦乐等,还创作了歌曲、交响序曲等。他将传统与创新结合,为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他的很多作品都能做到雅俗共赏,讴歌时代特点,表达民族情怀。他的二胡音乐,充分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时代性特点,对于二胡音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刘文金及其艺术创作

当代著名民族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刘文金,年少时居住在河南安阳,受到安阳地方性戏曲和一些说唱音乐的影响,开始接触各种民族乐器。1951年,刘文金进入安阳县第二中学并加入学校乐队,在学校学会了二胡、笛子、月琴和风琴等。1956年,刘文金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师从林超夏、黄晓飞学习作曲,师从吴祖强、吴世锴、段平泰、杨儒怀等学习和声、复调、曲式分析、乐器配器等作曲理论,师从陈振铎学习二胡,师从刘育和学习钢琴,师从赵春风学习唢呐。

“从1957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起到1961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开始音乐创作一直到21世纪初,从未间断,观其创作生涯,历史跨度大,没有一年的创作空白,这一创作现象,在我国音乐界是罕见的。”[2]刘文金一生主要创作了九部二胡音乐作品,他的二胡音乐,从1960年创作的反映时代变革的独奏曲《豫北叙事曲》到1982年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协奏曲《长城随想》再到2000年与天地对话的无伴奏套曲《如来梦》,实现了自己二胡音乐的三级跳。这些作品从题材选择、曲式结构、作品演奏难度等都有飞跃性的质变,其作品对二胡演奏技巧和乐器表现力的提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更好地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富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是时代的音符与人民的心声,成为“后刘天华时代”的代表人物。

————————

[1]出自张前《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出版。

[2]出自刘再生《大海一样的深情——论刘文金音乐创作的原动力》,《人民音乐》2007年第11期。

————————

(一)独特的民族性

20世纪初,许多文人和乐人开始睁眼看世界,随着“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口号提出,中国现代音乐的先行者们努力学习西方,努力追赶现代化潮流。中国近百年的音乐文化发展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借鉴西方音乐文化,将中西方文化进行不断交融和创新的产物。随着近现代学堂乐歌的传入,从近代作曲家萧友梅、刘天华、赵元任、黄自等到贺绿汀、刘雪庵、陈田鹤等,这些近现代作曲家都在致力于改进国乐,都在为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做着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而且取得了不少优异的成绩,刘文金也是其中的一员。

《我的祖国》创作于1956年,是一首爱国主义的歌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这首歌曲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审美性极高,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情感。这首歌的歌词质朴简洁,旋律优美动听,激发了听众浓浓的爱国情怀,具有很强的民族性特征。刘文金的音乐独具地方民族特色,其旋律优美流畅,同时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2009年,刘文金以《我的祖国》的主旋律为基础,将其改编成大型民族管弦乐曲以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这首作品不仅采用了原歌曲的旋律,还巧妙地融入了河北民歌“淘金令”的曲调,增加歌曲的层次韵律。《我的祖国》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气势磅礴的全奏,引领出宽广优美的弦乐主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外来侵略抵抗到底的决心。第二段落由“淘金令”吹打乐旋律开始,管乐组、弦乐组、弹拨乐和打击乐组分别进行轮奏,激昂的音乐使听众激动振奋。第三段落的乐曲重新回到开始部分的优美舒缓旋律,部分重复原歌曲调的主旋律,而后各声部逐渐汇集齐奏,富有层次和韵律。节奏逐渐缓慢拉伸直至乐曲结束,将歌曲的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增加了歌曲的情节性和故事性。刘文金对《我的祖国》这首乐曲的改编,还是采用了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的常规写法,其原本歌曲具有民族性的特点,经过刘文金的改编,其民族性和审美性更加丰富,在气势恢宏的旋律中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二)鲜明的时代性

“音乐作品是社会现实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音乐作品里反映的题材内容直接取决于作曲家对社会现实生活的认识程度和总体态度。”[1]刘文金的作品不仅具有浓郁、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民族风格,还充满了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的二胡创作题材大多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生活的精神面貌。例如1959年创作的《豫北叙事曲》和1960年创作的《三门峡畅想曲》,这两首乐曲开创了二胡艺术的“新风格”,将“传统”与“现代”充分结合,体现出时代性特点。从刘文金的二胡作品中不难看出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对其创作的作品在内容和情感表达上影响深远。

————————

[1]出自郑颖《浅谈刘文金的二胡创作》,《发展》2009年第2期。

————————

《豫北叙事曲》和《三门峡畅想曲》这两首乐曲生动展现了当时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建设者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两部作品都符合当时社会时期歌颂劳动、赞美新时代的审美特点,都描绘了人民积极投入建设的宏大场景,都具有时代性的特征,符合当时时代特点。例如《豫北叙事曲》生动描述了豫北人民为家乡建设付出的辛勤努力;而《三门峡畅想曲》则描绘了三门峡水库工人辛勤建设水库的场景。两首曲目都以激昂的曲调表达了对建设者们的赞美,歌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豫北人民和三门峡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和爱国情怀。《豫北叙事曲》在题材上紧紧抓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事件,从内心的真实情感出发,紧扣时代主题,用极具个性的二胡音乐表现手法,展示了在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中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感情色彩。这首作品充分表达了作者深厚质朴的情感,创作技巧技术创新,充分流露出作者对家乡巨变的真情实感,采用了富有泥土气息的河南民间音乐旋律,充分彰显出当时的时代性特点。

相较于《三门峡畅想曲》的独奏版本,合奏版本更具民乐艺术特色。这首乐曲的创作内容、结构和形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它通过曲调来描绘三门峡水库的建设场景,不仅继承了传统民间音乐的创作,同时也借鉴了外来乐曲中的回旋曲式结构,形成了带有再现性质的四部曲式,突破了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的常规写作。本文认为合奏版本比独奏版本更具情绪感染力,更能够生动形象地描绘三门峡水库工人的劳动生活,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对待生活劳作的积极乐观。这首乐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体现了当时文艺政策方针中所强调的“为工农兵服务”和“为政治服务”的思想。

(三)勇于突破的创新性

“创新是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加以突破。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术,最终‘形成新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刘文金一生的追求。”[1]推陈出新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向新的方向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音乐创作还需要创新,创新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二胡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意识,强烈的创新意识使二胡艺术有了新的发展,在民族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刘文金就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成就,使二胡作品有了创新性,更增添了其审美价值。

刘文金在其成名作《豫北叙事曲》和《三门峡畅想曲》中,借鉴和运用了西方创作技法,将东西方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首次运用了钢琴伴奏,开创了钢琴与民乐合作的先河。《长城随想》是他成熟期的作品,这是一个四乐章的大型民族器乐协奏曲,被中国音乐界誉为“自刘天华以来二胡作品的又一里程碑”,这种东西方融合的大型结构曲式在二胡历史发展中属于首例。

《三门峡畅想曲》的曲式结构为回旋曲式与复三部曲式相结合的自由混合曲式,也可以被称为带有中国色彩的带再现的四部曲式,大大突破了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的常规写作。从刘天华开始将二胡带到大雅之堂,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特点,借鉴西方音乐文化。刘文金继续传承这一传统并不断创新,在二胡演奏中巧妙地加入了小提琴的快弓、换把等技巧,使二胡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

[1]出自李世军《试论刘文金民族器乐创作思想》,《中国音乐》2014年第4期。

————————

(四)雅俗共赏的审美性

音乐艺术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音乐艺术作品作为审美主体,目的在于给听众带来良好的听觉效果,不同个体的审美需求在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各异的情况下也会是不同的。刘文金在音乐作品创作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受众群体的知识背景,使作品有着雅俗共赏的特性,其作品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

音乐作品中的“雅”不仅代表有着精湛的技术,复杂的和声曲式,而是应该大众化、通俗化。刘文金扎根于人民,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曲家,深入田野调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来进行创作,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创作出更加喜闻乐见的作品。

二、刘文金的艺术成就与历史贡献

生长环境的影响、学习经历的积累、社会时代的造就,这些都是刘文金创作的客观因素。二胡被称为“会说话的乐器”。从刘文金的二胡创作道路可以看出,他始终走在引领二胡艺术的时代潮流中。刘文金从小接触民族乐器,受到地方性戏曲和其他音乐的影响,他在音乐创作中大胆借鉴戏曲、说唱、古琴、京胡、琵琶等民族艺术表现形式,大大拓宽了二胡的表现力,使二胡表演进一步发展。

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中国的传统音乐的发展并不顺利,符合“中国乐派”的曲目极其少见。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我们既要迎接外来音乐的冲击,敞开胸怀面向全世界,广泛地吸收国外优秀音乐文化,又要突破固有文化观念,不断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许多音乐家致力于“改进国乐”,刘文金也致力于国乐的推广和传播,不断创作出具有“中国乐派”的风格作品。其成名作《豫北叙事曲》和《三门峡畅想曲》在吸收传统音乐精华的基础上,巧妙地借鉴了西方作曲技法,开创了二胡与钢琴伴奏搭配的历史先河,这两部作品被誉为“优秀姐妹篇”。

刘文金的创作原则是“人文至上,雅俗共赏”,在这个基础上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二胡作品,也改编了许多优秀的民族管弦乐合奏曲,几十年来经久不衰,受到了业内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推动了中国民族音乐特别是二胡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为二胡艺术拓展了新的领域。在曲式结构方面,突破了原来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在很多创作的曲子上具有创新性,例如《三门峡畅想曲》曲式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带再现的四部曲式。

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民族音乐正是民族文化的繁盛枝丫。刘天华和华彦钧奠定了二胡艺术的基石,而刘文金又将二胡艺术带到一个新的领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完美结合。刘文金不仅在二胡艺术上有着重大突破,而且还致力于改编民族器乐曲,传统与创新的不断交融,是民族音乐的继承与传播的力量源泉。

三、结语

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刘文金一生都在致力于发展民族音乐。刘文金的创作为大众提供了精神支撑,符合时代性特点,同时又具有民族性、创新性和审美性,其音乐价值是独一无二的。刘文金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不断发展中国音乐,不断“改进国乐”。如今,民族音乐的长河还在不息地奔腾着,必将流向更广阔的海洋。

[作者简介]刘耀琳,男,汉族,山东青岛人,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