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生命不息 演奏不止——为纪念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逝世十年祭而作
潘方圣 华音网 2024-04-18

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离开我们已经有十年了。她一生正谓是“生命不息、演奏不止”,她逝世后更是“音容尚存、琴声绕梁”。

闵惠芬出身于江苏宜兴县的一个水乡小村庄,她父亲就是当地有名的民族器乐演奏家、教育家闵季骞。父亲后来成为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南京乐社”社长。1947年他求学于国立音乐院,1949年转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学习,先后师从多位前辈著名音乐家,有音乐学家杨荫浏、二胡演奏家储师竹、琵琶演奏家曹安和与程午嘉、筝演奏家曹正等,可以说他是刘天华的再传弟子,民族乐器样样拿得起。而闵惠芬从小在如此浓郁的民族音乐家庭氛围中,音乐的耳濡目染、潜入于心间。不仅激起了她极大的好奇心,尤其钟情于二胡,而且,幼时已表现出对音乐特殊的悟性。1956年仅11岁的她就参加了南京鼓楼区“少年之家”红领巾艺术团,1958年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民族音乐科,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王乙习二胡。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当时还是在念附中的小姑娘,竟然在1963年“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力克众雄而荣获第一名,继而名声大噪充分显示出了她的艺术潜力与才华。次年被破格升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本科,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陆修棠,并于1969年毕业。此后,曾在上海乐团、中国艺术团、上海艺术团担任二胡独奏演员,十年后调入上海民族乐团。于是,在国内国际的舞台上,频频展现出她靓丽的身姿与精湛的技艺。1988年获上海文学艺术奖,1989年获中国唱片社首届金唱片奖,同年,获全国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称号。1991年再次获得“上海之春”优秀演奏奖,获宝钢高雅艺术奖,1998年获“德艺双馨艺术家”光荣称号,2001年获世界万张唱片比赛《十佳之最》第一名奖。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闵氏的演奏颇富激情,虽是一位女性演奏家,却有一种大开大阖、女丈夫的气势。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这在那时为数不多的女性二胡演奏家中尤为突出。然而,正当她步入中年而意气风发、奋力有为之时,1981年却身患了重症,这对她来说不无晴天霹雳。但对于从不服输的她来说,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越发呈现在缤纷的舞台上,令人肃然起敬。她演奏刘文金的《长城随想》就是非常鲜明的一例。这首乐曲的写作初衷,是在二十世纪70年代末,著名作曲家刘文金和闵氏一起随中国艺术团访问美国,在参观纽约联合国大厦时,休息厅里悬挂着一幅巨幅的万里长城彩色壁毯,气势雄伟,光彩夺目。他俩久久凝视着、沉思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创作冲动交织在一起,心灵的极度震撼,思绪的浮想联翩,旋律已在刘氏胸中自然成章,随即以真挚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诗人歌手的风度气质,来抒发对古老长城的深切感受、讴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光辉灿烂的历史。于是,创作出了这样一首非凡的二胡协奏曲。然而,正当要把这首辉煌的作品,通过同样是深感其境的闵氏搬上舞台之时,她却已病重不起,正是老天不公啊!但是,长城那高大巍峨的形象,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崛起,激励着闵氏必须要完成这样一项任务,虽然此时对她来说已是一件颇具艰巨的任务。出于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崇高情怀与对中国民族音乐的高度使命感,她毅然在病房里就开始不断琢磨起,如何以最严苛、最准确的要求来诠释此曲。正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更不负有病人,1982年身体稍有恢复的她,在上海民族乐团的协奏下首演了此曲,演出取得了十分圆满的成功,由此也创造了二胡创作史与演奏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高峰,正可谓“天行健,君子而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

闵氏二胡艺术的另一高峰,是她自己改编创作的《洪湖主题随想曲》,又称《洪湖人民的心愿》。此曲是根据歌剧《洪湖赤卫队》(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中唱段《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改编的二胡独奏曲。唱段诉说了洪湖人民在旧社会遭受苦难,展现了赤卫队对敌斗争的画面和对未来的畅想,表达了女英雄韩英大义凛然,为人民解放事业奉献自己的决心。也许是闵氏从女英雄韩英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而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旋律每一个音符的表现之中。于是,充分利用了二胡拟人化音色及其多种多样的演奏特点,突出了原曲丰富的内涵,发挥了原曲深邃的意境。二胡的这种柔和细腻的技巧,似乎特别适合表现女性的情感,因而听来非常的感人。乐曲一开始在强烈的戏曲化的节奏陪衬下快速而激情,然后,突然慢下来,深情地引出了主题旋律:

这一主题是两两小节的上下句结构,再加上后面一小节的下句补充乐句。整个旋律委婉起伏、如诉如泣非常感人。技巧上运用了不少滑音,具有“咔腔”的效果,这是拉弦乐器上特别擅长的。正是“娘的眼泪似水淌,点点洒在儿心上”,二胡的字字音音进入了听众的耳朵,使人犹如亲历其境。之后,原曲进入了叙事的阶段,二胡也随之潇洒发挥:

“满腹的话儿不知从何讲”,想说似说欲言又止,最后变成对娘亲一声声深情的呼唤“娘啊!”二胡通过缠绵的运弓、慢速的呼吸、夸张的揉弦和滑音将这份深情“呼唤”了出来。这里,特别要指出的,闵氏此曲采用了二胡较少运用的A调(4-1)定弦演奏,就是内空弦即最低音是4音,这样增强了旋律深情而叹息的成分。而后,转入了对敌人的愤怒“彭霸天,丧天良,霸占田地”,闵氏奏得颇为铿锵。尤其是她的抽弓有力,用指坚决,很好地表现了旋律的内涵。

值得指出的是,对于地主恶霸的愤怒,常体现在大、小切分音符的节奏上,还有就是表现于附点音符节奏上,似有一种咬牙切齿情感。对于旋律中升号与还原号的运用,看来用二胡来演绎也是显得特别的合适。接着,后面的“自从来了共产党,洪湖的人民见了太阳”。闵氏用了极为欢快的情绪,似泉水般的喷涌而出。至此,后面则开始出现了运用密集的十六分音符进行,这也是作为二胡改编曲的技巧发挥之处。于是,充分发挥了它那潇洒自如的快弓技巧,通过演奏者稳健匀称的呼吸而成为此曲的一大亮点,将这份坚定信念和热情洋溢推到了极致。

乐曲的尾声是一个华彩性乐段:“儿要看天下劳苦的人们都解放”,旋律激昂,字字有力,体现了韩英宁愿用自己生命换取革命胜利的崇高品质,将一位心系群众的伟大女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闵氏演奏的代表曲目除了上述两首外,善奏的乐曲还有《喜送公粮》《赛马》《江河水》《新婚别》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闵氏在后期演奏中尤其注重于一些模仿声腔唱段的作品,例如,对京剧唱腔《李陵碑》《卧龙吊孝》《逍遥津》《珠帘寨》《斩皇袍》等,细心琢磨、刻意模仿。实际上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加强中国化音乐语言色彩的再创造。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文化部曾召集部分民族乐器演奏家,进行了这种器乐演奏声腔化的实验,闵氏就是其中主要的一员。而且,二胡的弦乐器又特别胜任这一工作。其实,早在上世纪30年代,著名盲人大擂演奏家王殿玉,在上海“大世界游乐场”,用大擂模仿著名京剧老生演员马连良的唱段而引起轰动,连演15天欲罢不能而成为一大新闻。那么,用二胡来模仿比大擂则更要细致入微些,艺术的层次似乎也要更丰富更高一些。后来,这一工作闵氏一直坚持了下来,并身体力行地加以推广,成为她又一演奏的特色亮点。

闵氏认为:“民族音乐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给折了,那就是罪人。”这种历史使命感与民族自觉性,令人肃然起敬。当今,演奏家们如果都有这样一种精神,民族音乐振兴的希望不日可待。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