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6日,当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欢愉之中时,邓建栋——这位阿炳故乡的儿子,现空政歌舞团二胡独奏演员,以其特有的方式,在落成不久的无锡人民大会堂,同家乡人一道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江南无锡,南依太湖、北临长江的灵秀之地,因其丰厚的人文底蕴,孕育了二胡艺术史上两位杰出的人物——华彦钧和刘天华,产生了像蒋风之、闵惠芬等一代又一代二胡名家大师。这片被冠以“民乐之乡”、“二胡的摇篮”的江南土地,在二胡百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宣传部、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无锡市文化局、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音协二胡学会等单位主办,空政歌舞团等协办的“邓建栋二胡独奏音乐会”是无锡籍二胡名家返乡举办的首次个人专场音乐会。音乐会特邀民族音乐作曲家和指挥家刘文金先生执棒并任艺术指导,江苏省歌舞剧院民乐团鼎力协作。社会各界的支持,为此次活动的成功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百年沧桑,二胡这件走街串巷的“叫化子”乐器如今成为国家艺术舞台上独具风格的代表性民族乐器,昔日披荆斩棘的刘天华和颠沛流离的阿炳有知,定会含笑九泉。
这位从二胡故乡走来的年轻人,十几岁起便身背二胡,独闯天下。先是到江苏省戏曲学校就读,后又进南京艺术学院随名师研习,如今在首都的音乐舞台上展现才华。二十多年来,邓建栋孜孜以求,闯过了一道道难关,赢得了一次次荣誉。今天的他,已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二胡协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艺术中心客座教授等,其名字被载入《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音乐家名录》等辞典。作为近百年二胡艺术发展史上具有贡献的人物之一,邓建栋和他创作的《姑苏春晓》,一并被载入《华乐大典·二胡卷》一书。
初识邓建栋,是在1985年11月的北京二胡邀请赛上。这次邀请赛是建国以来继1963年“上海之春”首届二胡大赛后的又一次意义重大的比赛,其参与者之广、选手实力之强是空前的。在强手如林的众多二胡选手中,江苏省锡剧团的邓建栋,以一首自创曲《姑苏春晓》令评委们耳目一新。这首作品是继《江南春色》(朱昌耀、马熙林曲)之后的又一首表现江南风情的二胡作品,演奏者以柔美清秀的音色,浓郁的江南情韵,给与会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可贵的是,比赛曲目《长城随想》(刘文金曲),这首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为背景的二胡协奏曲,被公认为里程碑式的二胡作品,其文化、艺术和技术含量是相当高的,邓建栋以他的功底和技艺出色地演奏了这首作品,使人感到了他那不同一般的艺术潜质。这次大赛,邓建栋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同时获得规定曲目《长城随想》、自选曲目《姑苏春晓》等两项最佳演奏奖。
邓建栋二胡独奏音乐会的曲目包括从《二泉映月》到《长城随想》等十首二胡优秀作品:《姑苏春晓》《陕北抒怀》《葡萄熟了》《江河水》《天山风情》《豫北叙事曲》《光明行》《洪湖主题随想曲》。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无论是南曲还是北调,演奏者以江南人特有的细腻和灵性,使十首二胡曲听来悦耳舒心,神情兼备。一曲《姑苏春晓》,透出江南水乡的清灵秀气,运弓走指格外柔顺婉转;《陕北抒怀》和《光明行》倒显得拙中见柔、充满英气;《洪湖主题随想曲》的演奏,更注重行腔和流畅;《天山风情》则看出奏者在音律、调性感和技巧运用上趋于西化的演奏理念。此外,对《二泉映月》这首蕴涵中国文化精神的二胡传世之作,邓建栋用无锡人的理智、情感、习惯和语言,演奏得悲怆中带委婉,苍凉中见世情;而《长城随想》三、四乐章,则表现出演奏者功底深厚、技术全面,对大型音乐作品的把握和控制。
听邓建栋的二胡演奏,感慨有二:一是佳音,二是情韵。邓建栋的二胡音色甚为优美润泽、精致讲究,每一音一弓的起、行、收、放,都干净清楚,顺畅自如,使人只闻其音,便已悦耳清心;而其韵,则有别样的雅致,婉转中含爽朗,洒脱中有柔情,使人联想到江南才子的水墨佳画及俊秀飘逸的诗文。这一音一韵,正是江南二胡的精华所在,也恰恰是邓建栋脱颖而出的可贵之处。
邓建栋二胡演奏艺术特点的形成,大致可分三个阶段:其一,是1975年考入江苏省戏校后的五年。当时,邓建栋主修锡剧伴奏,同时,广泛涉猎昆剧、越剧、锡剧、沪剧、京剧等剧种及打击乐和江南民间音乐,在各式各样的戏曲音乐中汲取养料和精华。随后五年,入江苏省锡剧团担任主胡,在戏曲乐队中摸、爬、滚、打,熟知二胡包戏中的机灵与跟随,掌握乐队合作中的配合与默契。这在历代二胡艺术家的成就中得以证实的,当今学院派二胡教学所不足的民族民间戏曲音乐一课,为邓建栋的二胡演奏奠定了广阔的基础。其二,1979年,邓建栋随南京艺术学院马友德教授学琴达十年之久,进而获得了系统、正规、严格的二胡训练,为邓建栋在基本方法和技能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功底。素有二胡界“马家军”之称的马友德教授,自70年代起,就陆续培养出了陈耀星、朱昌耀、周维等一个个独具特色而又成绩突出的二胡名家,其教学体系和施教方法值得研究。与此同时,甘涛、张锐、闵惠芬、成公亮等名家的悉心指点,使邓建栋多方受益。其三,1989年,邓建栋本科毕业后进入空政歌舞团,频繁的艺术交流和信息交汇,宽阔的音乐艺术舞台,领导的重视和艺术家们的关怀,使他在精英荟萃、高手林立的祖国首都,全方位地得到艺术滋养,其演奏更趋成熟和大气。
当然,相同的经历未必造就相同的人才,邓建栋的成就还赖于他天资聪慧,勤学善学。多年的锲而不舍和锐意进取使他获得了一系列殊荣:1985年11月,获首届北京二胡邀请赛一等奖;1986年,获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二等奖;1988年,首演《第一二胡狂想曲》(王建民曲)、《丝路随想》(乔惟进曲),在全国第六届音乐作品比赛中分获二等奖和作品奖;1994年,创作并演奏的二胡独奏曲《姑苏春晓》《吴歌》获第三届全国民族管弦乐展播独奏曲作品一等奖和二等奖,并获演奏奖;1997年,《姑苏春晓》还获蓝天文艺创作银翼奖……
然而,艺术的道路是无尽头的。已近不惑的邓建栋,渐入艺术境地的成熟与思考,传统和现代、情韵和技巧如何在二胡演奏中更好地结合;如何使二胡作品更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是邓建栋的探索和追求。这些,已在他的创作曲《吴歌》及首演曲《天山风情》《第一二胡狂想曲》等作品中得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