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多声弦制筝发展研究
廖梦婷 华音网 2024-03-22

摘要:近现代古筝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五声弦制筝在充分发挥其作为传统乐器的独有魅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古筝的改革应运而生。2007年由李萌教授研制而成的多声筝的问世使筝在拥有传统民族乐器特色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五声弦制筝和七声弦制筝的局限性,多声筝的出现促进了古筝音乐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多声弦制筝李萌形制差异

一、多声弦制筝的出现

近些年来,现代筝曲创作手法不断创新,常用的乐器、常规的创作手法已不能满足专业演奏的需求。不能转调限制了许多作曲家的创作思路,即使他们通过非常规的定弦尽力拓宽古筝的音域及调式变化,但始终不能方便及时的运用到乐曲中。多声筝是现代筝曲创作大环境下需要的产物,它的出现是古筝现代音乐发展中重要的改革,它实现了作曲家更多大胆的想法,也为演奏家进一步丰富古筝表演形式提供了途径。

说到多声弦制筝,不得不提起李萌教授。李萌,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教授,博士生导师。其在古筝教学、筝乐创作、教材编写及乐器改革方面均有建树。作为中国筝乐的领先人,李萌教授对于古筝的改革带领更多演奏者接触到更为广泛的演奏风格、演奏技法、演奏形态。多声筝是由她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合作,通过多次调整与实验研制出来的,问世于2007年。多声筝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传统筝的风格,五声调式、吟揉按滑等一些传统技法均得到保留,同时它也可以弹奏现代的、具有个性的、调式调性更加复杂的作品。借用李萌老师《八面风》多声筝原创作品专辑中《2011年的多声筝》一文中的一句话,“我们希望是多元的,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对筝乐艺术发展的新的理想与精神。”

二、多声弦制筝与传统二十一弦制筝的差异

(一)形制差异

筝作为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也有说法筝起源与瑟。在三国时期,便有证可考,琴体为木质,琴弦常用为十二弦。晋朝傅玄《筝赋·序》中记载:“今观其器,上园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十二,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存,鼓之则五音发。体合法度,节究哀乐,斯乃仁智之器也。”十二弦筝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朝鲜,成为至今广为流传的十二弦伽倻琴。至唐宋时期,筝的形制逐渐改为十三弦筝,演奏的乐曲也愈加丰富。直到20世纪中期,筝的形制无较大改变,虽出现十四、十五弦筝,但整体发展较缓慢。古筝里程碑式的改良出现在1963年,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缪金林、徐振高等古筝制作师与筝界音乐大家的共同探索实践下,S型岳山二十一弦古筝正式推出,将古筝文化的发展推向新的高潮。随着古筝文化的快速发展,古筝形制也在不断的改良。

多声弦制筝是在S型岳山二十一弦筝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如图1所示,从外形上来看,多声筝沿用了传统的矩形构造,但在传统筝体的基础上,左面增加一个小筝,左筝的前岳山与右筝的后岳山共用一个小岳山,并且多声筝放弃了传统形制的S型后岳山,将其变为直板型岳山,减短了传统筝上没有实际用处的琴头琴尾,采用了开放式的琴头琴尾,因此也减短了高音区无效的弦长,扩张了中低音区的张力。弦距为14毫米,与传统筝一致,左右两侧筝各安装一套筝码、琴弦,右面筝弦弦轴位置不变,左侧筝弦弦轴与之对称,在左侧板。底部也不同于传统筝,最新改良的多声筝中穿弦孔位于底部中间,且只有一个穿弦孔。多声筝在尽量保持原本古筝长度、宽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面板位置,古筝腔体更薄,重量更轻,低音音频更厚实,且声音表现力更强。

图1多声弦制筝

(二)弦制差异

传统二十一弦筝一般常用A型、B型五声弦制琴弦①,常规定弦为五声音阶,作曲家也可根据创作需要调整定弦。

七声弦制筝也是二十一弦制筝,是将常用的五声音阶琴弦整套换为C型七声琴弦。国内现流行的七声筝弦,又称C型弦,问世于2005年,是由李萌老师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胡国平厂长及技术总监李素芳共同研发。C型琴弦在原有白色、绿色两种颜色的琴弦上又增加了红色,使得八度音区更好辨识。常规定弦为七声音阶,可根据需要自由定弦。

多声弦制筝在研制过程中,经不断改良出现了不同的形制,有右筝二十一弦、左筝十三弦或十六弦(图2),右筝二十五弦、左筝十八弦或二十弦(图3),目前的常用形制为右筝二十五弦、左筝十八弦。一般采用由C型七声琴弦改良而成的D型琴弦。D型琴弦为多声筝用琴弦,具体分为D5和D7型,D5型为多声筝五声琴弦,D7型为多声筝七声琴弦。得益于多声弦制筝的特性,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可根据需要调整左右两面筝的弦制,可分别采用四种弦制结构,如表1。

图2右21弦(D5型弦)左16弦(d5型弦)

多声弦制筝

图3右25弦(D7型弦)左20弦(d5型弦)

多声弦制筝

对于演奏者来说,只要五声弦制筝能够熟练演奏,多声筝是很容易熟悉的,他们的演奏技法、技巧都是相同的。同时,传统筝曲和七声筝曲也可以在多声筝上进行演奏,多声筝妥善地将传统与现代需求相结合,最大限度提高筝体的利用率,尊重传统筝乐的同时进行开拓创新。

三、多声弦制筝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

1.丰富的演奏形式

传统筝一般采用坐立的弹奏形式,而多声筝主要采取站立演奏形式。由于多声筝左筝在琴尾位置,与右筝音区距离较远,因此,演奏者多采用左右移动或者站在中间的演奏形式,根据需要在右筝音区或左筝音区演奏,或者是同时演奏左右两侧音区。这种站立演奏形式,是传统筝所不具备的优势,而多声筝也因此衍生出了更多的表演形式。

筝二重奏《八面风》中,打破常规的重奏曲乐器摆放模式,将两台多声筝前后放置紧贴在一起,如图4,演奏者可以分开演奏两台多声筝,也可以将筝一与筝二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新的完整声部进行演奏。根据声部需要,演奏者不断移动自己的位置,每位演奏者可以在三个位面演奏。同时,因为位置的变换,演奏者适度地将自己的肢体动作与乐曲走向相结合,塑造了更加丰富的乐曲戏剧性和舞台表现力。

图4多声筝曲《八面风》的演奏

《人生几何?!》作为第一部筝类乐器的演奏剧场作品,首演于中央音乐学院第二届北京青年艺术节,它是一次大规模并且深入的乐器改革成果应用。李萌老师在2016年5月7日武汉音乐学院多声筝讲座中说道,由于多声筝演奏方位呈多方位和演奏区域为运动状的特点,解放了传统古筝演奏中双腿的束缚,正好符合演奏剧场的表演要求,在很好地适应演奏剧场舞台的同时,也为之增添了夺目的光彩。整部剧目中使用了七台不同弦制组合的多声筝,站立演奏多声筝使得舞台表演的局限性变小,大大丰富了筝表现和演奏的更多可能性,通过演奏者肢体的演绎和演奏,让筝的舞台演奏能体现更多风格和具备更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

2.作品风格兼容性拓展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器乐中不可撼动的一员,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这也造就了古筝艺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习筝人对古筝曲目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也有着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创作古筝作品。在这百花齐放的时期,多声弦制筝的出现,无异于锦上添花。

多声筝由于在筝体左侧增添了一个小筝,使得它的转调更为便捷。根据不同的曲目需要,可采用不同定弦,且能同时使用两组定弦。这种特点给作曲家的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多声筝能够演奏一些经典的西洋乐作品,或者是将一些转调较为复杂的乐曲移植演奏。因此,多声筝能兼容各种不同风格的曲目,既可以演奏传统五声音阶调式的古筝乐曲,也可以演奏七声音阶调式的日本筝曲或者是调式更为复杂的西洋音乐,有时甚至采用弓子拉琴模仿轧筝②的效果,演奏出长线条音乐的线性效果。多声弦制筝的研制创新使筝乐风格更为包容和开阔。

(二)不足

目前常用的多声弦制筝共有43根琴弦,琴弦较多,演奏者在视谱认弦阶段花费时间长,且较多的多声筝作品难度大,演奏群体大多面向音乐院校师生,受众群体较少,这对于多声筝的传播造成了一定难度。同时,在乐器携带方便性上,多声弦制筝与传统筝一样,有着较大的体积,在搬运携带过程中易产生不便。

结语

古筝弦制的改革从未停止过,S型岳山二十一弦筝、蝶式筝、多声弦制筝等都是古筝艺术发展中的探索。艺术是丰富的,音乐有着无限的创造力,无论是演奏者或作曲家,追求音乐的道路上都永不停歇。引用李萌教授一句话:“中国筝是应该有多种弦制的,这会使中国音乐更加丰富,如果中国筝艺术与亚洲筝类艺术进行多方位的交流,我们接受他们的七声弦制音乐,他们也学习我们的五声弦制筝乐,大家互惠、互享彼此的艺术成果,那么,我们可以为中国和世界的音乐文化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多声筝与五声、七声筝之间是互不可缺的,我们需要在传统中找到发展方向,突破五声筝带来的限制,在与国际音乐舞台交流的过程中,既弘扬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也与世界现代音乐接轨发展创新。

注释:

①文中所述A型、B型、C型、D型琴弦均为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琴弦,A、B型与C、D型琴弦在弦质、颜色、粗细上均有不同。

②轧筝是中国弓弦乐器筑的后代,属筑族乐器。形制上可分为比较长、大和比较短、小的两种,弦数在7弦至13弦之间,演奏形态有坐奏和行奏(立奏)两种。

参考文献:

[1]李萌.多声弦制古筝的特色与文化优势[J].乐改探索,2009(10):22-24.

[2]王縯.“演奏剧场”的美学探究——以筝为例[D].中央音乐学院,2015.

[3]王英睿.以乐器演故事——多声筝音乐剧场《人生几何?!》[J].乐器,2015(10):67-69.[4]刘思吟.李萌的多声筝及其作品对古筝艺术发展的贡献[D].江西师范大学,2013.

[5]张韧.二十一弦制筝与多弦制筝形制与演奏技法的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21.

[6]贺元姣.李萌多声弦制筝筝乐作品研究——以《铜鼓舞》《红水河狂想》《藤缠树》为例[D].宁夏大学,202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