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室内乐本土化融合的特点
李洪达 陈萌 华音网 2024-04-26

摘要:以中国古典民乐传统创作和实践与理论研究为切入点,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对我国室内乐发展历程进行探讨。目的在于了解中国音乐元素在不同历史时期融合本土文化特性的过程,并从中探讨中国的室内乐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困难。

关键词:室内乐 民族自信 文化融合

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弘扬中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可见我国文化自信的“核心”是“文化”。“民族”与“文明”密切相关,“中华文明”所体现的“古国情怀”,就是对我们国家文化的肯定;“和平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也是对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中华民族自有它悠久灿烂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无论是传统宗教、民间舞蹈还是少数民族音乐以及民族乐器等,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了丰富而深厚的发展底蕴。

作为一种精神与物质并存、历史与现实并存、形式与内容同构,室内乐的发展与本土化融合且与时俱进的发展也成为当代音乐创作热点和难点之一。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今的室内乐发展成为不同民族特有艺术形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有特色的演奏形式。本研究基于中国古典民乐传统创作和实践与理论研究为切入点,从内容和形式等层面对我国室内乐发展历程进行探讨。目的在于了解中国音乐元素在不同历史时期融合本土文化特性的过程,并从中探讨中国的室内乐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困难。

一、在思想层面:对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以《诗经》为例,我国各民族通过不同语言向外界传达文化、民族精神以及价值观念,同时这一类的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诗经》里的《国风》《小雅》看出,“雅”“赞”皆可视为文言文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有深远影响。此外,《诗经》还以乐章命名,如《大雅》里记乐章数有七十二之多。《国风》以乐章命名可以从《诗经》看出其思想在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了“雅乐”“大雅”现象。无论是儒家传统文化或是其他民族文化在《诗经》里留下了深深印记,然而在这些诗歌作品中也反映出不同地域音乐与生活方式所包含的共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后美学理论的影响和借鉴。

到当今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世界一大亮点。国际作曲家们对我国音乐的认可程度开始大幅度提高。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音乐创作者也在寻求突破与发展,室内乐创作者需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提高自身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为了更好地吸引国外作曲家来我国演出、合作交流、从而上演原创作品以及在我国各大剧院推广普及室内乐等,室内乐创作者们在充分借鉴外来演奏模式,并在民族音乐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我国历史文化底蕴从而形成特有的创作风格。

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域,孕育出不同的乐器和不同的音乐风格。比如,在山西、内蒙古、甘肃、四川等地,当地居民喜欢使用二胡、箫、笛子、中阮、琵琶等演奏乐器。其中尤以二胡的演奏最为突出且深受欢迎。在新疆地区的木卡姆等乐器,也是新疆民间艺人喜爱使用演出和演奏的乐器。此外还有部分乐器与少数民族传统乐器如二胡、大提琴、葫芦丝、笛子等进行了融合。在天津和北京地区,乐队演奏乐器则以管乐、打击乐等为基础,曾采用琵琶、二胡和中阮等乐器进行融合。在河南、湖北、安徽、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则出现了带有当地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管弦乐《中原情》。在新疆地区还有以蒙古族民歌《呼伦贝尔大草原》、维吾尔族民歌《阿依努尔》等改编的民族室内乐作品;在福建地区还有传统器乐合奏《采茶灯》等;这些类型丰富多样、风格多样的器乐作品正是当代室内乐典型的发展与融合过程的代表作。

二、在内容层面:吸收民族文化元素

从时间上看,中国室内乐的兴起与发展是我国各个民族之间在相互交流中逐渐产生的。也是民族乐器之间吸收西方音乐元素从而进行相互演奏、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以丰富传统音乐和民族剧目为表现内容,这一过程也体现了中国音乐家在不断对现实生活中进行自我表达的过程。同时我国的室内乐也具有丰富本土文化特征的特点,从内容上来看,室内乐除了保留西方传统音乐的韵味以外,还体现出民族性与丰富性。例如,“中国少数民族风格”这一概念在室内乐创作中就有体现。蒙古族音乐多用弓弦乐器演奏,其风格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节奏自由豪放,富有很强的冲击力,在传统戏曲中更多运用打击乐器伴奏。因此有学者指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代表着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演奏技艺。”这反映了民族演奏现代化是一个很大层面的创新发展问题。虽然现在多数人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了解不多,但室内乐在融合过程中确实吸收了诸多不同民族文化元素等因素。

近代以来,中西音乐融合开始将中国的音乐文化带入世界,并逐渐影响了中国音乐界,进而为中国原创音乐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理念。其中以《春江花月夜》《梁祝》《梅花三弄》等一系列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作品为代表。这些作品既继承了古曲音色变化大,音色清脆明亮等特点又富有一定艺术性和抒情性。这些乐曲在表现手法上既有古典音乐严谨、庄重的特征又有现代气息表达等特点。在形式上也比较灵活多样。《春江花月夜》中加入了很多具有浓郁中国风味或中国特色的音符作为点缀,使曲目在表达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姿。《梁祝》中运用了西方中常用的乐器—小提琴与交响乐协奏的演奏形式,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民族气息的同时又体现出了西方交响乐辉煌的表现形式。也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流所带来的影响;《梅花三弄》中融入了传统戏曲音乐特点,运用了多首古曲中常用唱词和唱段,表现了古曲中蕴含着的美好寓意。

三、在形式方面:对民族乐器的接受与运用

虽然对一些民族乐器的接受已经成为了室内乐发展的主流。但“中西融合”也确实会影响到本土特色的室内乐发展。例如蒙古族打击乐曲中融入了新疆族元素,如打击乐《哈拉哈》(中国民歌)马头琴演奏的《达坂城的姑娘》等;以及大提琴改编的《鸿雁》、琵琶《春回大地》等;还有一些其他传统民族乐器如唢呐、笙等等也在室内乐中得以运用和发展。所以说我国的室内乐发展到现在已经相当成熟并走向了一定辉煌。而在民族乐器中与西洋音乐相遇与融合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比如西洋乐器单簧管在当今室内乐作品发展中,与古筝、古琴、大提琴等中国乐器合作,当代作曲家陈欣若创作了《水墨》《颐和园华尔兹》《赤子花园》等作品,深受人民喜爱和传唱。

从国际交流的角度来看,室内乐作品在传播音乐艺术的同时,也促进了外国乐团与中国观众之间的接触与交流。据中国音协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培养和选拔、引进高水平乐团、演出中使用交响乐、室内乐等演出形式。同时,我国音乐家也通过广泛收集整理西洋音乐作品和我国民族乐器合作而产生的音乐表现形成。通过这些音乐编曲和作曲家作品的创作实践,促进了中国当代器乐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国内职业作曲家以西方音乐家优秀作品为基础进行本土化创作。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陈欣若为例,他近期创作的作品在继承自身音乐风格及内涵的同时,创作作品形式以西洋乐器和中国民乐相结合的方式,创作了大量室内乐作品。这些作品弘扬中国传统音乐促进中西音乐交流,是民族音乐走向国际舞台,被世界音乐爱好者认知和喜爱。陈欣若说:“在创作的时候,古琴就是一种独特的声音,我尊重它的传统表达方式以及声音美学,并且不会让这个传统观念约束我对声音组合搭配的想象力。当代著名青年作曲家方岽清,创作的现代作品中,善于把中国少数民族乐器融入作品中,比如在《醉八仙》中,将琵琶、钢琴大提琴结合在一起。将琵琶的“点描碎影”与钢琴的“冰刀撞碰”和大提琴的“柔情侠义”诠释得淋漓尽致,使听者有很强的画面带入感。乐曲中三件乐器的相互融合表现出了酒与武术这两种中国自古以来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精髓与独特魅力。同时方岽清在创作中也用西方乐器演奏中国题材的音乐故事,比如创作了大提琴作品《林冲》,全曲的三个段落—踏雪、杀戮、夜奔。用西方乐器将中国名著中家喻户晓的情节用音乐的手法表现出来。运用滑音,强烈拨弦等现代技法和中国的五声调式结合其中,也是具有民族化的现代室内乐经典作品之一。

20世纪50年代,我国作曲家们广泛地吸取西方音乐的表现方式,使创作手法更加多样。例如,管弦乐团和民族乐团经常进行不同形式、不同题材的作品演出;作曲家往往在不同国家、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创作作品。这些不同形式的音乐风格结合成了作曲家们不同表现形式组合而成的室内乐表现形式。例如,“20世纪60年代国际室内乐作曲家大会”以及一年一度的“北京现代国际音乐节”,创作了大量具有不同风格的交响乐,室内乐作品。创作手法和创作形式多样。如将管弦乐队与民乐乐队相结合演绎小提琴协奏曲;将民族管弦乐队与合唱团相结合演绎大提琴协奏曲等等。西方音乐对中国室内音乐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它们在形式技法上有着丰富多变、多种表现手法;而在内容和表现上则能从历史与现实等多个角度去把握、表现一部作品当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甚至哲理。中国当代室内乐风格开始呈现多样化之态,并最终形成了“多维”风格。以作曲家叶小纲为例,他在音乐创作中,大量结合中国音乐元素,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叶氏风格”,他用音乐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作出思考和阐释。创作《岭南四首》《大地之歌》都是将中西音乐融为一体,是中国时代变迁的写照和代表。

四、中国室内乐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创新

在发展室内乐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其一是受外国风格影响的程度不同。近年来,随着外国文化和西方室内乐理念逐渐融入国内音乐创作队伍,国内的室内乐创作水平期待逐渐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创作出更多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秀室内乐演奏精品。其二是中国当代室内乐还存在着各种创作模式或手段之间协调不足、相互借鉴问题。其三是国内室内乐观众群体在总体规模和结构上仍不够庞大,使其普及程度仍然有限。所以培养音乐的受众者,推广听众喜爱的音乐作品,也是当今音乐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从近几年室内乐的比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作曲家的作品丰富多样,如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承办的室内乐作品比赛等;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学者,作曲家参与到了中国现代室内乐创作中,这说明国内外室内乐艺术家在融入国内室内乐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原创音乐也表现出了与国外室内乐艺术家共同创作而形成的风格特点。如陈其钢创作《道情》是以双簧管和民族室内乐组合的形式,双簧管本是西方乐器,以往的演出编制都是交响乐协奏,但是在这部作品中是民乐室内乐团协奏。这种中西方音乐的碰撞,展示了中西融合,继承与发展并重的原创形式。

西方音乐在表达情感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技巧和手段。比如歌剧《波西米亚狂想曲》中,女主角经常使用各种和声手段,以此来表达其内心的情感变化和感情宣泄。这说明在西方音乐史上,西乐表现为和声乐器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西方音乐在表现方式上也是多维度、多层面地,在中西方融合的创作过程创作过程中,作品创作方面就使用了交响曲中最为复杂的变奏法、以及大量和声创作手法等来表达内容。当今,我国已有不少在国际舞台有一席之都的作曲家,纷纷创作出优秀作品。比如中国作曲家陈其钢,他曾留学法国创作出作多部中西音乐结合的作品,代表作《京剧瞬间》虽以京剧命名,却没有拘泥与京剧的艺术元素,作曲家使用打击乐和交响乐共同演奏,感受音乐织体的错落有致,配器的变幻多织。这些手法和思路都是当今作曲家需要学习的方向。

这些创新和融合问题需要音乐工作者积极思考认真总结,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目标进一步不断创演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在中国的交响乐团和室内乐团一直以来多以演奏西方古典音乐为主,从西方古典作品和当今新作品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有些人认为这些乐团演奏的都是西方作曲家作品风格和演奏手法的简单复制和移植。这种片面理解与错误认识不仅会阻碍我国室内乐创作水平提升,而且还不利于中国的传统音乐不能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必须继续加强对相关知识及实践方法的研究、不断提升艺术修养和演奏水平,为我国室内乐发展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五、结语

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而言,在一定意义上说,室内乐文化发展正是以传承为目的,通过传承过程的探索并在融合与创新上做出尝试,最终实现本土化。在这一过程中,不同阶层间文化交融不断加深,促使不同乐器相互借鉴渗透、互相融合,从而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与特色,这其中自然包括“本土化”融合发展。但不可否认,中国室内乐自产生至今,其“融合”发展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既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继承与发展运动,也不是一个自发演进而形成的过程,而是在一定意义上处于不停融入变化中。随着时代前进和历史发展变化,本土化融合出现了“变幻莫测”等问题。“变幻莫测”使室内乐在今天已经成为当今各种新兴演奏形式之间融会贯通、相互学习及借鉴吸收的桥梁与纽带—它承载着传统乐器之间相互吸收借鉴乃至融会贯通的新功能与新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乐队形式上还是整体表现形式上都经历着不断进步、不断更新。我们坚信在新时期及未来社会中,中国室内乐一定会以自身独特风格和特点为大众所接受并传承并发展下去—它将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作为音乐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室内乐在内容上具有与民族音乐相同的独特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它又具有自身发展完善的阶段性特征。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器乐元素加入了很多民间小调的元素,二是乐器形态和演奏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与传统意义上的民乐相比,它们更强调“雅俗共赏”和“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场景中对精神生活的审美追求。传统乐队在乐器融入中也变得更加广泛和丰富,其乐器结构、演奏风格、演奏者、演奏方式等都进行了变革和创新。这其中不仅表现在乐器种类上,更表现在曲目内容上。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越来越关注本国文化遗产;各国间相互交流学习也在逐渐增加;这也意味着中国乐器在走向世界上具有更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挖掘、传承、发展少数民族音乐和古典乐队特色时要考虑自身具体情况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来推进建设与维护、弘扬和传播我国优秀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于洋.盛宗亮中西混合编制室内乐研究[J].中国音乐,2022(1).[2]陆洋.浅谈中国民族室内乐的发展史[J].戏剧之家,2022(5).

注:本文系202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扶持共建项目。《黑龙江音乐与文旅产业融合策略研究》编号:22YSE455;2022年度黑龙江省文化厅一般项目《室内乐本土化融合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B08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