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桂好好扬琴独奏《流浪者之歌》
华音网
桂好好 扬琴独奏 《流浪者之歌》
演奏:桂好好
作曲:萨拉萨蒂
伴奏:王舜胤
指导老师:应皓同

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民乐学科副主任,扬琴专业教师,民族管弦乐协会扬琴学术委员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

应皓同六岁跟随扬琴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郭敏清先生学琴。

1986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师从彭璐老师,洪圣茂教授。

1989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洪圣茂教授。在校期间,参加了由洪圣茂教授组建的上音附中丝弦五重奏组,并多次参加校内外重大演出活动,为以后的专业及室内乐教学积累了大量经验。

199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郭敏清,成海华两位老师,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上海音乐学院“专业优秀奖”,“人民奖学金”等奖项。

1999年以全系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扬琴专业教师。任教期间,在原有教材基础上,重新编定教学大纲,以提高学生基本功训练和实践演奏。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多次受邀出访德国、新加坡、菲律宾、荷兰、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交流和讲学。多年来组织、策划校内外众多演出、交流活动。

2014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园丁奖”。并多次获得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君远奖”二等奖、贺绿汀基金会优秀艺术辅导奖、鼓励奖、上音附中“校长奖”、“校级项目”一等奖等。所教学生多次获得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银奖、展演奖、优秀表演奖等奖项。

作曲:萨拉萨蒂

萨拉萨蒂(Pablo de Sarasate 1844-1908)西班牙作曲家兼小提琴家。8岁时即上舞台公演,10岁时,在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二世前演奏。之后学于巴黎音乐学院,13岁得小提琴科首奖。1860年左右开始小提琴演奏活动,1865年与好友圣桑旅行演奏。 圣桑呈献“序奏与轮旋奇想曲”、“小提琴协奏曲第3号”等曲给萨拉萨蒂。萨拉萨蒂也是拉罗“西班牙交响曲”、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第2号”、“苏格兰幻想曲”的首演者与被呈献者。萨拉萨蒂华丽的名师技巧,也影响到柴可夫斯基与布拉姆斯。

萨拉萨蒂(Sarasate,1844.3.10-1908.9.20)法籍西班牙裔,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出生于庞布隆纳属于纳瓦拉(Navarre)省这座古城,是西班牙著名的“奔牛节”重镇。每年七月间,这座位于西班牙北方的古城就会举行年度“奔牛节”(Fiesta de San Fermin),放牛在全城里四处跑,年轻人则跑在牛前让牛追。父亲是一位地方指挥,他五岁时开始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八岁时举行生平第一次的演奏会。


因为天资聪颖,当地富商提供他前往马德里随名师习琴,很快他受到西班牙皇后伊莎贝二世的注意,而被引入宫廷中。萨拉萨蒂十二岁时,母亲带他前往巴黎,欲投巴黎音乐院的名师门下。就在前往巴黎途中,萨拉萨蒂母亲因心脏病发作意外辞世,而他也染上了霍乱,幸有西班牙总督适时伸出援手才脱离险境。之后萨拉萨蒂安然赴巴黎进修,分别与阿拉尔及雷伯 等人学习小提琴与和声。其实此时的萨拉萨蒂已经不需要进修,但是他的老师却让训练他从事多方面的尝试。而萨拉萨蒂一入音乐院后,立刻赢得各项大奖,入音乐院后次年便赢得了violin and solfege 的首奖,15岁时获得了harmony prize 首奖从此声名大噪,演奏事业一帆风顺。

萨拉萨蒂演奏事业初期,他多半演奏自己的作品,像是著名的“卡门幻想曲”或是“浮士德幻想曲”都是当时流行的歌剧主题超技变奏曲,属帕格尼尼时代的遗风。慢慢随着他的声名逐渐开展,也开始有作曲家题献作品给他。像是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圣桑的“序奏与随想轮旋曲”,都是由他首演的。而他自己所写的“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更是千古难寻的小提琴名曲。

萨拉萨蒂的作品也和帕格尼尼一样,几乎全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最佳技巧而作,甜美哀愁的旋律与脱俗超群的技巧构成了绚烂与豪华的感觉,使人们听了如忘我之境。由于萨拉沙泰的手较小,帕格尼尼的作品并不合他的胃口。

萨拉萨蒂的作品包括“流浪者之歌”、“卡门幻想曲”、“浮士德幻想曲”、“巴斯克随想曲”、“阿拉功之霍塔舞”、“哈巴奈拉”、“察巴替亚多”、“安达路察 之罗曼史”、“前奏与塔伦泰拉”等。

萨拉萨蒂被西班牙人视为民族荣耀,是一位非常著名西班牙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为继帕格尼尼之后,琴艺最为惊世骇俗的小提琴演奏家及作曲家,在他所拥有的两把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名琴中,一把即为西班牙皇后依沙贝拉皇后QueenIsabella所赠。

奇特的是,萨拉萨蒂身上流着西班牙热情的血液,再加上风度翩翩,一生都有无数女性追求, 可是他却终身未娶。萨拉萨蒂热爱家乡庞布隆纳,每年都要返回故乡观看七月的“奔牛节”,1908年他在别馆中过世,享年六十四岁。

除了一生游走欧、美、中东及南非演奏外,萨拉沙提本身也有不少名曲留世,风格深富西班牙传统舞曲的精髓,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充满生命戏剧张力的 “流浪者之歌”。

演奏:桂好好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扬琴专业教师,上海师范大学民族管弦乐团、锦瑟江南丝竹乐团艺术指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上海市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理事。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师从上海市特级教师曹建辉,上海音乐学院应皓同副教授和成海华副教授。

曾获第七届“上海市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二十八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职业组金奖;第四届、第五届“文华艺术院校奖”传统器乐合奏组(江南丝竹)最高奖演奏奖、扬琴独奏组演奏奖;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组合比赛(江南丝竹)优秀奖。入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所设的上海高校青年科研骨干“晨光计划”项目。发表论文《徐昌俊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多元语汇与演绎》《“点”与“线”的交融与对话——胡志平〈秋词〉的意境塑造与音乐诠释》等。

乐曲《流浪者之歌》

本曲又名《吉普赛之歌》,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作者萨拉萨蒂运用了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吉普赛民族的性格。改编移植的竹笛演奏版本力求不做任何删减,将乐曲全本完整移植在中国竹笛上演奏,丰富了竹笛的演奏技巧,但同时也增加了乐曲演奏的难度,尤其是变化音的高难度技巧的运用,在竹笛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