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和而不同,倡导“以中为主、兼学别样”——再论“民打”专业学科的相关问题
王以东 华音网 2023-10-28

一、现状与现象

前不久,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国乐团组建并向全球招聘乐员,其中打击乐声部的应聘者可以选择定音鼓与西洋打击乐以及中国打击乐两个方向。看似不经意的一条信息,却是出现在具有学术导向性的学院国乐团招聘文案中,则具有深刻意义。伴随海内外民族乐团职业化发展和日益交响化的创作理念,各乐团将打击乐声部的演奏岗位逐步固定下来,其中定音鼓大都为专人专岗,虽然尚未达到像西方交响乐团的专业化要求高度,很多乐团在招聘时,也都明确其岗位要在西洋打击乐应聘者中选择。同样,键盘打击乐(木琴、马林巴、小钟琴)的演奏岗位也相对固定,虽然没有明确在“西打”专业中选择,对应聘者的要求也就不言而喻。另外,有些乐团也会考虑设置一个擅长戏曲锣鼓的演奏员岗位,希望在具有民族乐团演奏经验并从事戏曲锣鼓专业的应聘者中选择。从教学层面上看,上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与打击乐系和四川音乐学院现代器乐系,打击乐都是一个大专业方向设置,依据因材施教原则,使学生在全面接受包括西洋(古典)打击乐、流行(现代)打击乐和中国传统打击乐基础上,结合乐器科目与自身优势的发展再有所侧重。今年十月即将举办的2021上海音乐学院国际打击乐节暨第六届IPEA国际打击乐比赛,是国际打击乐教育协会(IPEA)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国际音乐理事会后对赛事进行重大改革,在比赛规则、乐器科目、曲目选择等方面,尤其淡化了中西打击乐的界限。上海打击乐协会与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合作在青岛莱西市成立的青岛打击乐学院,在众多打击乐乐器科目的专业设置里,将中国打击乐演奏和中国戏曲打击乐演奏统筹划入世界民族打击乐方向。


二、学科背景介绍

诚然,随着打击乐演奏艺术世界范围的国际化,应用于几乎涵盖所有艺术领域,有学者甚至说,21世纪是打击乐艺术的世界。我国主张百花齐放的文化环境和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当下的中国打击乐艺术领域,大致分为本土和外来两大类,其中,中国本土打击乐形式主要分为民族管弦乐队打击乐(被称为“民打”专业的中国打击乐),戏曲音乐中的戏曲锣鼓(简称为“戏打”)和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民间艺术中的民间锣鼓乐种;外来的则包括交响乐队打击乐(称为西洋打击乐或古典打击乐),通俗音乐打击乐(称为流行打击乐或现代打击乐),在欧美盛行并向世界蔓延的行进音乐打击乐(称为行进打击乐)。此外,一些世界打击乐元素(如拉丁打击乐、非洲鼓、中东鼓、印度鼓、印尼甘美兰锣等)也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演奏体系(称为世界民族打击乐)。

长期以来,与大家约定俗成的“民族音乐”(简称“民乐”)称谓相对应,与之相关的打击乐也就被称为民族打击乐(简称“民打”)了。我国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自20世纪60年代开设“民打”专业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以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打击乐专业为例,其教学遵循学院办学方向与办学特色,基于“继承传统、发展求新,兼容并蓄、多元融合”的教学理念,依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因材施教”的教学指导思想,通过系统、规范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具备独奏、重奏、合奏,尤其是乐队合奏能力等方面的素养与技能,成为“以中为主、兼学别样”的中国打击乐专业演奏人才。


三、问题的提出

然而,从社会各职业乐团(包括本学院的国乐团)招聘信息反馈来看,乐团打击乐声部对演奏员的岗位要求在发生变化:一方面设立包括定音鼓、键盘打击乐在内的“西打”岗位。由于中国民族管弦乐团本身并非沿袭中国传统乐种模式构建,而是用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方交响乐团概念嫁接而成,致使乐团直接引入西方交响乐团的打击乐声部乐器(也包括大提琴与贝司在内的低音弦乐声部)。换言之,交响乐队打击乐声部中的全部乐器编制已经成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团打击乐的声部主体,而中国打击乐器则逐步成为色彩与点缀的风格性应用。与此同时,在教学层面,部分院校率先倡导淡化中西打击乐的概念,或则将中国打击乐演奏和中国戏曲打击乐演奏统筹划入世界民族打击乐方向。

如此看来,“民打”专业好像遇到了一个“瓶颈期”。我们常说,中国“民打”专业是站在现代与传统的交汇点,一手伸向现代(包括西方元素)、一手伸向传统(戏曲与民间锣鼓)。而当下的这些!

现象显示,这个交汇点的两边似乎都没有优势可言了——“西打”比不过管弦系,“戏打”比不过戏曲系,甚至连民间锣鼓也不比根植于民间的“原生态”正宗。那么,“民打”的优势何在?


四、打击乐声部乐器科目及教学内容介绍

(一)乐队打击乐声部主要乐器编制

基于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朝着越来越交响化趋势发展,乐团打击乐声部也越来越以交响乐队打击乐声部中的定音鼓(Timpani)、小军鼓(Snare drum)、大军鼓(Bass drum)、对镲(Crash Cymbal)、吊镲(Suspended Cymbal)、三角铁(Triangle)、铃鼓(Tambourine)以及键盘乐器马林巴(Marimba)、颤音琴(Vibraphone)、木琴(Xy-lophone)、钢片琴(Glockenspiel)、管钟(tubularbell)等乐器为主。依据不同作品风格,中国鼓类乐器如大鼓、大小堂鼓、扁鼓、排鼓、板鼓、手鼓以及金属类乐器大钹、铙、齐钹(也称水镲)、小钹(小镲锅)、铙钹;小锣、大锣、低音大锣、舟山锣、铓锣、云锣以及碰铃、木鱼、梆子、竹板、拍板等乐器,大都作为色彩点缀或风格化运用。这些中外打击乐器也基本构成当代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涉及的主要打击乐器编制。故此,我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的“民打”专业就以这些乐器作为主修科目进行不同阶段(附中、本科、研究生)的训练与学习。如果同管弦系的“西打”专业(或交响乐队打击乐声部)相比较,不难发现,其学习内容有交叉与共性之处,但似乎又没有管弦系“西打”专业纵深化的“专”字。在一些中国戏曲风格的作品(如《穆桂英挂帅》《乱云飞》中,戏曲锣鼓的板鼓、京大锣、铙钹和小锣就成为主角,旨对戏曲锣鼓的学习,本是“民打”专业的主修内容之一,但似乎没有戏曲学院或剧团演奏家在戏曲打击乐演奏方面的“正宗”。如果是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如新疆风格音乐或朝鲜族音乐风格)的作品,新疆手鼓或朝鲜长鼓的演奏技术表现运用,只能是基本掌握。同样,演奏爵士鼓、康加鼓、邦戈鼓、非洲鼓、中东鼓以及印尼的甘美兰锣或泰国打击乐器安格隆、印度塔布拉鼓等等。只要是作品中涉及的乐器,“民打”专业的演奏者都要有所展示。

(二)院校“民打”专业课程设置之主科课程

再来看一下我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的“民打”专业的课程设置,多数院校在教学中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引入:

一是乐器引入——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专业基础训练,使其具备掌握主修乐器科目的规范化演奏要领与扎实基本功,结合专业教材实施不同训练内容(基本节奏练习、基本功节奏练习、练习曲、乐曲),对包括中国打击乐器中的花盆鼓(又称大堂鼓或南堂鼓)、排鼓、以板鼓为主的戏曲锣鼓结合其他打击乐器;西方交响乐队所使用的小军鼓、定音鼓和以马林巴琴、木琴、小钟琴为主的键盘打击乐器结合其他乐队常用打击乐器,进行为期四年本科阶段的专业训练。

二是教材(包括乐曲)引入——当前适于中国打击乐主修乐器科目的专业教材相对较少,大都选用笔者编著的《中国打击乐教程》一至六册(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这套教材涵盖花盆鼓、排鼓、板鼓、新疆手鼓四种鼓类乐器在内的五本练习曲集以及一本中国打击乐独奏作品选(后续包括重奏、合奏、协奏曲,戏曲与民间锣鼓乐种以及乐队片段等题材的教材跟进)。再结合其他一些教材,如李民雄编著的《中国打击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李真贵编著、的《打击乐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等。乐曲方面,须具备相应的曲目积累,如花盆鼓独奏曲目《鼓威》《鼓点乐拍》《叠鼓冰弦》等;排鼓曲目《鼓上舞龙舟》《鼓上飞舞》《楚汉决战》《鼓语》《龙舞》《散敲》等;排鼓与花盆鼓曲目《太阳》《云之南》等;组合打击乐独奏《鼓上铜乐》《八音和》《大曲》《风如松》等;板鼓独奏《踏竹》《花板鼓》。

西方交响乐队打击乐教材方面一般选择欧美国家常用的如:[美]米歇尔·彼得《小鼓教程》《定音鼓教程》,[德]科恩《小鼓教程》《定音鼓教程》《键盘打击乐教程》,[法]德莱克·留兹《小鼓教程》《键盘打击乐教程》,[美]乔治·格林《马林巴基础教程》,[美]史蒂文斯《马林巴教程》等。除此之外,结合管弦系打击乐专业其他学习科目,再接触一些包括爵士鼓、世界打击乐器以及交响乐队中所使用的对镲、铃鼓、三角铁在内的交响乐乐队片段和一些打击乐重奏与合奏作品的学习。

三是民间锣鼓乐种与戏曲锣鼓的引入——如安徽花鼓灯、北方地区(山东、河北、东北、山西、北京)等地民间锣鼓曲牌与传统曲目,对其进行风格性了解与基本掌握。所学曲目为安徽花鼓灯《喜庆锣鼓》、河北民间锣鼓《茶通》、山东民间锣鼓《么二三》、东北民间锣鼓《大开场》、山西绛州鼓乐《滚核桃》《牛斗虎》《老鼠娶亲》以及京剧曲牌《夜深沉》等。地处我国不同区域的院校还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学习各自当地的民间锣鼓乐种,如星海音乐学院将盛行于广东潮汕地区的潮州锣鼓纳入教学中,学习《画眉跳架》《抛网捕鱼》等传统曲目;上海音乐学院将浙东锣鼓曲牌和民间吹打乐《渔舟凯歌》《将军令》作为教学内容。在对板鼓科目的学习内容则结合三件铜器(京大锣、铙钹、京小锣),掌握常用京剧锣鼓经“抽头”“冲头”“流水”“走马锣鼓”“马腿儿""四击头”"急急风""九锤半""水底鱼""夺头""圆场"等内容,再将这些锣鼓经加以组合,形成戏曲音乐风格的打击乐合奏曲《闹天宫》《打通》,同时结合苏南板鼓学习苏南十番鼓,曲目为《百花园》快鼓段;西安音乐学院则学习陕西的主要剧种“秦腔锣鼓”;四川音乐学院学习“川剧锣鼓”。湘西土家族打溜子也是中国打击乐专业必须掌握的少数民族打击乐乐种,通过乐曲《锦鸡出山》和传统曲目《八哥洗澡》的学习,掌握打溜子(当地俗称“打家伙”)的基本演奏形式(四人溜子)。另外,包括新疆手鼓、朝鲜长鼓、西南地区铜鼓、苗鼓、象脚鼓、铠锣等少数民族打击乐器;曲艺说唱音乐中的竹板、书鼓;民间锣鼓中的云锣、舟山锣,各种钹、铙、镲,梆子、板、木鱼、铃;古代乐器编钟、编磬、方响以及更多传统音乐锣鼓曲牌,当代创作曲目等等,都属于中国打击乐专业或精读(重点练习)、或浏览(一般性练习)的学习内容。

四是个别课与集体课结合的引入——在具备专业主课一对一授课,结合合奏式民间与戏曲锣鼓学习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打击乐重奏与合奏曲训练。曲目包括打击乐三重奏《戏》《炫》,打击乐小合奏《老虎磨牙》《鸭子拌嘴》《西域驼铃》《鼓诗》《冲天炮》,民间吹打乐曲牌《淘金令》《将军令》《大德胜》和创作曲目《秦王破阵乐》《贺喜》等。

以上乐器科目、乐曲、教材与锣鼓乐种等方面内容为“民打”专业课程涵盖的主要学习内容。

(三)院校“民打”专业课程设置之综合课程

与音乐学院其他各演奏专业一样,“民打”专业也要接受乐队合奏课程训练。学校培养的专业学生需适应社会各职业乐团对打击乐演奏员岗位的需求,乐队合奏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要使学生具备参加乐队的合奏能力,声部间的配合能力,适应不同乐队指挥风格的应变能力,对各类中外题材、不同音乐风格作品的准确诠释能力等等。不仅如此,他们在校期间还要学习教学大纲规定的各类文化及专业课程。

如果说民间锣鼓与少数民族打击乐的传承人与民间艺人是专门化的表演艺术人才,我国高等音乐院校的学生(包括职业乐团演奏员)就只是对这些传统锣鼓艺术进行基本学习和风格性了解。相较于“西打”职业化、纵深化的交响乐队训练方向,“民打”日益系统规范的职业化训练以及借鉴西方音乐教育体系诸多教学内容又显示出相对“宽”的专业特点,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要更多一些,才有可能适应当下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打击乐声部的工作需求。


五、基于现状引发的困惑及构想建议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民打”和“西打”同为高校独立专业设置,其学制与学习时间相等,但前者的学习内容相较后者则要多出很多。相比而言,戏曲院校的戏曲打击乐专业的学习内容则更集中。这种“集中”也就保证了专业的“纵深”发展,而“民打”的“宽”也就显出其“纵深”不足。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

(一)两点思考

思考1.按照前述上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与打击乐系和四川音乐学院现代器乐系的做法,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国际视野的手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学生适合并愿意将中国打击乐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并且有足够的教学内容作支撑。当然,目前的中国传统打击乐教学内容(教材、曲目、乐种)还相对匮乏,会给人以“没什么好学、没什么可练”这样一个误区之错觉。而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系统规范的西方打击乐教学内容(曲目、教材)已经使学生“吃不了”了,自然没人愿意去碰中国传统打击乐。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臆断,上海院(包括四川院)已经做得很成功,引领了一种中国打击乐艺术成功发展的途径。

思考2.按照青岛打击乐学院的做法,将中国打击乐演奏和中国戏曲打击乐演奏统筹划入世界民族打击乐方向。笔者认为,这是认知角度问题。如果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进行学术探讨,这种划分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所有国家的民族音乐(包括打击乐)都可以算作世界音乐体系范畴。我国的文化发展建设一方面主张海纳百川,同时也强调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浩如烟海、自成一体,我们要做的是保护与传承,挖掘与梳理,创新与发展。至于文化属性问题或作为一种学术界定,如果与办学理念、培养方向等重要环节相挂钩,还是需要慎之又慎,需要有一系列的实际措施作前提保障和扎实的理论依据与支撑。

(二)对“民打”学科的构想建议

目前,我国各高校“民打”专业大都采取前述的中西兼学的教学模式。但如果两边(现代与传统)都不具优势,自身又无特色(“不中不西”),或许是有些尴尬。笔者提议,既然民族管弦乐团打击乐声部主要是由“西打”和“民打”两大部分构成,那么“西打”部分的职责(就像低音弦乐器一样)或就由管弦系“西打”专业来承担,从事“民打”的演奏者就如同自己的身份——“民打”专业,自此潜心钻研与之有关的范围内容。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就没理由说戏曲打击乐不比“戏打”。尽管与戏曲剧团的培养要求有所不同,只要演绎戏曲风格的乐队作品,这部分内容就是“民打”演奏者的分内之事。当然,“西打”中的主要乐器科目(定音鼓、小军鼓、键盘打击乐甚至爵士鼓),还是可以作为辅助性教学训练内容,毕竟“西打”规范、系统的教学体系还是当代国际范围内体现现代教学的典范。试想“民打”专业如果没有了对“西打”乐器科目等诸多教学内容的硬性要求,转而集中对中国各民族主要的传统民间锣鼓、戏曲锣鼓相关内容,依据保护与传承,挖掘与梳理,创新与发展的理念,结合当代民族管弦乐队作品的需求,以及当代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训练,是否就可以找到属于我们“民打”应有的平台(包括戏曲打击乐在乐队中的应用)?当然这只是一个设想和建议,如若实施还需要太多的工作要做。


结语

由此可见,“民打”作为一个独立专业,无论是社会功能亦或是文化属性都是无法取代的。如果中国民族管弦乐团打击乐声部明确表示,今后只招聘“西打”专业的定音鼓和键盘打击乐方向,那我们“民打”是否考虑尝试将“西打”乐器作为辅修课程呢?这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最后,就“民打”这个概念,笔者以为,基于中国民族管弦乐团打击乐声部的乐器编制构成与岗位功能的异同,建议将“民打”专业调整为——中国打击乐演奏专业,或许更为准确、包容。从而明确在教学上,就是要培养“以中为主、兼学别样”的中国打击乐专业演奏人才。以上观点均为个人之拙见,愿与诸君共探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