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音网站
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文章分类1
文章分类2
文章分类3
首页 / 文章系统
文章系统
芬芳乐动·惠泽新声|国家艺术基金2024“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训项目”优秀青年演奏家展演系列音乐会①
2027-07-30
今天我们这些学员代表这次国家艺术基金二胡表演班的全体人员参加第一次的汇报演出,在舞台的聚光灯下共同演绎心中热爱,带领观众们共同重温闵老师经典之作。最终在这场音乐会上,学员们将每一个音符都赋予了生命,以最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圆满完成了这场展演。 本场音乐会在全体演奏家即兴合奏的《光明行》中告一段落,但每个人心中的“光明行”仍在延续……
中国扬琴作品创作研究
2024-09-30
全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阐明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意义。正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一、中国扬琴传统流派作品概述。中国扬琴传统流派作品的不同音乐风格特征、代表曲目概述;二、中国扬琴音乐作品创作。从扬琴音乐作品的不同创作类型和特殊演奏技法两方面入手,对中国扬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进行分析;三、作品创作对中国扬琴艺术发展的影响。乐器改革与作品创作相互促进,创作队伍的壮大,新技法及作品的涌现,带来了扬琴艺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其它地域国家的扬琴音乐作品及创作不在本论述之列,故略之。
参加香港中国音乐节随记
2024-09-30
中国音乐家代表团应香港政府康乐文化署音乐事务统筹处的邀请,参加香港第二届中国音乐节。代表团由中央、中国音乐学院五位老中青教师张韶(团长)、项祖华(副团长)、林石城、李祥霆及左继承组成。中国音乐节的举办,是为了提高中国器乐的演奏水平及促进市民对中国音乐的兴趣,进一步推广普及中国音乐艺术,音乐节自十二月二日开幕至十日结束,共开了四套音乐会,由香港青年中乐团、音统处中乐导师乐团、香港中乐团以及香港九个业余中乐团分别参加演出。
传承·跨界·对话——赵聪的多元化民乐探索之路
2024-09-30
2024年元旦刚过,各大媒体刷屏了一句新年20献词:2024年最好的打开方式——刷新自己。呼应这一流行语,赵聪2024年的打开方式,是一场意义非凡的音乐会。1月12日,她携手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以一场“福吉长天”音乐会引爆全场。赵聪的确在2024年的开端,回应了“刷新自己”的期许。细数近年经历,这位充满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艺术家,何尝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刷新自己”?就像她自己所言:“我只是坚持做了一件事——在琵琶的艺术世界里探寻无尽的可能,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过去,不重复自己。”
从扬琴特点看它的演奏技巧的发展
2024-09-29
扬琴于明代已在我国流传,经过将近四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中国扬琴独特的演奏技巧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民族乐器。现今中国扬琴演奏技巧,可综合为十大技法系统即:单竹类、齐竹类、轮竹类、颤竹类、滑抹类、揉弦类、拨弦类、抓弦类、点弦类及装饰音类。它是扬琴传统、常规及创新技巧的全面汇总和系统分类;是现代扬琴演奏艺术的总体概括。
当茉莉花遇见查尔达什——中匈扬琴艺术交流盛放
2024-09-29
扬琴,一件兼具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独特乐器,它因民族性而丰富多彩,更因世界性而紧密相连。中国的扬琴(Yangqin)与匈牙利的钦巴龙(Cimbalom),尽管远隔千里,却因共同的基因有着跨越地域的“亲缘关系”。二者分别在各自的音乐文化土壤中繁衍生息,铸就独特风貌,同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实现了从传统民间乐器向经典艺术殿堂华丽转身的非凡成就,以其深远的影响力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独树一帜,绽放异彩。
国乐瑰宝 璀璨夺目——纪念吕文成诞辰105周年
2024-09-29
十九世纪末叶,华夏大地诞生了三大二胡宗师与国乐大家。他们是出生江苏的民间音乐家阿炳(1893~1950年)、国乐教育家刘天华(1895~1932年)和出生在广东的民族音乐家吕文成(1898~1981年)。他们都是二胡大师,同时也都是熟谙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家和留下许多经典佳品的作曲家;也是传承发展、开拓创新、匠心独运、自成乐派的国乐大家。阿炳是浪迹江南、饱经沧桑的著名民间艺人;刘天华是使国乐从民间状态走向近代专业化道路的“学院派”杰出宗师,可惜英才早逝,壮志难酬;吕文成则是首创高胡,并使其成为广东音乐主奏与独奏乐器的第一人。他集演奏、演唱、作曲、乐改于一身,并且是“演艺圈”灌片最多的粤乐大家。刘天华、阿炳、吕文成是二十世纪胡琴艺术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是国乐界的瑰宝和名星。
华夏音乐 风靡菲岛
2024-09-29
中国民族音乐家演奏团根据中菲文化协定,应菲律宾文化中心邀请一行十一人,由著名民族拉弦乐演奏家刘明沅团长率领,先后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市、碧瑶市、内湖省等地为时半个月的访问。正式公演五场,联欢交流演出七次,参观游览了文教设施与旅游圣地。受到菲华各界友好人士的热情接待和欢迎,宣扬了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艺术,加强促进了中菲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交流。
跨越文本的回声——古筝器乐剧《翡翠》的互文性叙事及其文化形象阐释
2024-09-29
民族器乐剧作为近些年来新兴舞台艺术表演方式,将传统的民族乐器演奏与现代舞台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2023年,浙江音乐学院翡翠筝团创作团队以《翡翠》为名,在筝团成立十五周年之际,精心打造了一台古筝器乐剧。该剧以“翡翠”为创作之基点,立足古越历史文明,运用“同名不同物”的汉语言表达特色,以翡翠鸟、翡翠玉作为叙事的主题和主线,通过剧情设置和角色塑造,将古筝演奏与戏剧表演相互呼应、相互衬托。
怀念二胡宗师“南陆北蒋”
2024-09-27
江苏不但是富饶秀美的鱼米之 乡,历来又是文人荟萃之地。它是 江南丝竹的发源地,又是孕育二胡 名家的摇篮。刘天华先生、阿炳先 生是江苏人;蒋风之先生、陆修棠 先生相继出生于江苏宜兴与昆山。 由于同籍和共艺的关系,我跟随 陆、蒋两师曾长期相处,深受教海 和提携,故对他们怀有深挚的感 情。不幸陆先生已于二十年前文革 浩劫中蒙受凌辱迫害致死,今年是 他诞生七十五周年和逝世二十周年 纪念。蒋先生总算留得青山煎熬过 来,想不到于今年1月26日,因病 与世长辞,享年78岁。华夏大地失 去了两位国乐前辈和二胡宗师,这 是我国艺术教育和民族音乐事业的 巨大损失。
建筑与音乐
2024-09-27
各种不同的艺术门类,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在创造过程中,它们往往具有共同的规律和内在的连系,彼此之间常有互相影响、触类旁通的奥妙关系,既有明显的差异性,又有互通的相融性。
真挚的情怀 声景的更迭——秦文琛协奏曲专场音乐会四首作品评析
2024-09-27
2023年5月22日,作曲家秦文琛的协奏曲专场作为北京现代音乐节二十华诞的开幕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成功举行。这四部作品——从唢呐协奏曲《唤凤》(1996/2010)、大提琴协奏曲《黎明》(2008)、琵琶与弦乐队《行空》(2012)到笙协奏曲《云川》(2017),不仅体现了秦文琛近二十年对协奏曲体裁创作的持续自我突破,也体现了他长期对艺术规格的坚守和对直觉与理念高度统一原则的遵循。
【口述:吴非】古筝音乐家吴非的1000天日常即兴
2024-09-27
吴非是北京人,个性爽朗,在美国多年,表达也坦诚风趣。和她聊天,实在是赏心乐事,我们喜欢这样的音乐家。下面的对话,她详细讲述了即兴项目的来龙去脉,供大家在音网收听即兴曲目之余,能更多更深入地认识这位宝藏音乐家。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现场展示活动落幕 | 奏响民乐教育雅韵新声
2024-09-27
8月19日至2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南京艺术学院共同承办的茉莉花开·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现场展示活动(简称“展示活动”)在南京举行。
江南丝竹扬琴流派及其风格
2024-09-26
江南丝竹,最初曾称为“苏南丝竹"及“吴越丝竹"。江南丝竹,最早记于文献的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嘉兴府志》有云:“采苏杭之丝,截洞庭秀竹,变吴越佳音,集弦索精萃,江南有丝竹者也”。江南丝竹是流传在江苏、浙江、上海毗邻的广阔地带的民间丝竹类器乐乐种,约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明清以来的《十番锣鼓》,民间风俗的“清客串”和“小堂名”,江南地方曲艺“滩簧”等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江南丝竹以新的乐种问世。清代光绪(1895年)李芳图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1919年周石僧《国声集》所刊载的曲谱可看出,江南丝竹的乐曲已经形成和逐渐定型。
历史、当下与未来的造梦者——评第二届“和乐中西融创未来”民族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
2024-09-26
2023年12月7日,第二届“和乐中西融创未来”民族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成功举办。这场上演于癸卯年大雪节气的音乐会,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国音乐创作中心、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联合承办,由指挥系教授陈冰执棒,呈现出六部别出心裁、风格迥异的作品。从创作的智慧凝结到音响的空间流动,整场音乐会饱含诗意与哲思,兼具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对传统精神的延续。
贾湖骨笛音乐性能探论
2024-09-26
根据贾湖骨笛(管)的形制和仿制品吹奏实验,其演奏方法有开管竖吹、闭管竖吹(仅适用于无孔骨管)和开管斜吹三种可能。骨笛并非完全按照音阶的上行或下行级进模式而开孔。所谓骨笛的音阶,是研究者根据其音列重新排列得出的结果。骨笛音列中的变化音,有些可以作为音阶的音级,有些则不宜视为音阶的音级。骨笛上的孔位音阶与实际演奏的音乐音阶是不能等同的。贾湖骨笛的七个指孔与七声音阶不一定必然对应,也不一定与当时的音乐实践相联系或等同。从世界范围内的音乐考古资料来看,贾湖骨笛在年代上与旧石器时代晚期骨笛大体接续,在制作工艺和技术上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其音乐性能已有显著提升。统观贾湖骨笛的设计制作和音乐性能,足见贾湖先民所创造的音乐文明在中华音乐文明起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并且在世界音乐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进程中独树一帜。
岁华六秩!中国音乐学院用音乐说话
2024-09-26
灯光转赤,演奏家登场。没有连篇累牍的领导讲话,中国音乐学院建院60周年的“甲子回眸·风华正茂”音乐会用音乐说话。他们有太多的音乐遗产与演奏名家可以展示给听众,整场音乐会在高潮迭起的演绎与雷动不息的掌声中到晚10时方才结束。
《东方旭日》: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讴歌
2024-09-26
9月13日,2024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演播季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开幕。当晚,中国交响乐团联合深圳交响乐团、长沙交响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江苏交响乐团、内蒙古艺术剧院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武汉爱乐乐团共同演出了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创排的交响套曲《东方旭日》。该作品由10支乐团共同委约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创作。
刘天华二胡曲讲座
2024-09-25
刘天华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最为杰出的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之一。刘天华先生确实是一个天才的、极有才华的音乐家。正像天才的、才华洋溢的莫扎特那样,天华先生37岁死于猩红热感染,莫扎特死于35岁,可能是中毒而死的。然而,这些天才的人又都是一个极其勤奋的人,不这样如何在他们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他们都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为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刘天华的作品就是一部书,一部大书,一部奇书,一部令人看了不知疲倦的书。我们只有认真地去学习它、发现它、研究它、挖掘它,才能使我们的民族音乐进一步发展起来、壮大起来、繁荣起来。下面就刘天华作品的创作特点,略作一二分析。
文化为根 自由生长
2024-09-25
如果说演奏者不断赋予一首民乐作品以新的生机,那么作曲家则孕育了一支曲目最初的生命,以一份谱子,跨越山海和国界,让音符在不同演奏者的手中传递,而后直抵世界各地观众的心灵。 随着民乐音乐会逐步火热,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青年作曲家白浩钰从民族管弦乐作品的创作委约数量上,感觉到了明显的变化趋势。当委约创作不断增多,观众审美不断提升, 背后的作曲家又将如何灌入巧思,让一首中国特色的民族管弦乐,在世界上赢得更多观众?
琵琶演奏的“音色库”系统与传统乐曲二度创作的互动——王范地琵琶演奏的神韵表达
2024-09-25
在王范地的艺术理论与实践中,琵琶演奏的音色问题占有重要位置。作为传统音乐的坚定守护者,王范地长期致力于研究琵琶演奏弹音拨弦与虚化乐曲神韵之间的微妙关系,并力求能清晰阐述、明确表达及有效传授这一精髓。王范地将传统神韵的艺术风格表达划分为音律、行腔作韵、律动、音色、相生五个层面,其中音色为探讨重点。王范地不仅对演奏传统中尚未被充分细化的琵琶音色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还进一步构建微观形态下的表演技术理论,以深化对音色的理解。在王范地的艺术理论体系中,音色被视为系统化“音色库”与传统乐曲二度创作之间的紧密相连介质,是构成其艺术理论中神韵表达的核心内涵。
乐满德意志,载誉而归——“文明遇·鉴:中国民乐江苏周”华彩落幕 慕尼黑王宫奏响江苏旋律,“文明遇·鉴:中国民乐江苏周”圆满收官
2024-09-25
坐落于慕尼黑市中心的慕尼黑王宫是德国最大的市内宫殿,昔日巴伐利亚王国700余年荣光尽聚于此,王宫中的赫尔库勒斯音乐厅(Herkulessaal)建于1836年至1844年间,是以其优美的建筑和卓越的音响效果而闻名欧洲最重要的音乐厅之一,也是世界顶尖音乐家和乐团演出的首选场所之一。9月21日晚,“文明遇·鉴:中国民乐江苏周”压轴大戏中国民族音乐会《永远的江南》在这里奏响,在潮水般的掌声与不绝于耳的“Bravo!”声中“文明遇·鉴:中国民乐江苏周”华彩落幕。
丝竹相和,传统融合——上海国乐研究会赴京展演侧记
2024-09-25
时值中秋佳节,9月15、16日下午2:30,上海国乐研究会在中国工艺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一层多功能厅举行了两场“江南丝竹与浙派古筝艺术”展演,来自各行业的数百位首都市民共同聆赏了丝竹艺术的清雅之美。展演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和浙派古筝艺术为基础,结合武当太极剑表演,让观众从中领略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之美。
民乐在少儿的心灵播下良种———记北京市少年儿童民族器乐比赛
2024-09-24
1985年以来的六个暑假,北京市爱好民族器乐的少年儿童,纷纷云集市少年宫,参加一年一度的“北京市少年儿童民族器乐比赛”。由北京市少年宫牵头,社会各界赞助的这项比赛活动,坚持连续举办了六届,居然一届比一届办得好,参赛人数越来越多,比赛规模越来越大,演奏水平越来越好,社会影响越来越广。它已成为北京市广大少年儿童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少儿美育与智力开发,使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在广大少年儿童的心灵上播下良种,具 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
民族室内乐和京剧融合之典范——评《武生》的创作特色
2024-09-24
《武生》是一首由琵琶、中阮、二胡、高胡四种乐器组成混合编制的六声部民族室内乐作品,由青年作曲家王云飞创作,2014年由沈阳音乐学院“弹韵组合”首演于第二届“敦煌杯”全国琵琶大赛。该作品以琵琶为主奏乐器,独具匠心地以京剧中的“武生”角色为切入点,创新性地运用琵琶多种演奏技法来模仿京剧武场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生动地呈现了京剧武场人物形象与激烈的打斗场景。作品一经首演,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高度赞誉。在作品中,作曲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民族乐器特有的个性化音色特点,使传统京剧元素与民族乐器进行了创新性融合,实现了作品多层次、多维度的表达内涵,无论是在音乐的表达、情感的传递还是文化的呈现上,都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诠释和弘扬。
民族音乐教育事业应该改革
2024-09-24
赵讽同志在《改革民族音乐的教育事业,纪念杨荫浏先生》一文中提到杨先生生前在听了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一次学生音乐会后说:“这些同学精通一件乐器,在一种乐器上用了上十年的工夫,自然较过去音乐院校的学生技艺为精,但似乎所学太窄,民族音乐浩如烟海,只通一件乐器,有些太‘专’了”。
笙音之旅——评王磊笙专场音乐会
2024-09-24
笙,这件与中华文明共生共生长的乐器,早已潜入中国传统文化,自皇家宫闱至民间市井乃至宗教道场,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广泛的适应性使其成为滋养万乐之器。2023年7月3日,“笙音之旅”——王磊笙专场音乐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笙演奏家王磊携手指挥家马帅、大提琴演奏家赵旭阳、打击乐演奏家陈冰野、钢琴演奏家张诗乐及扬琴演奏家马英俊,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学生联袂演出,共同呈现了笙在传统与现代交汇中的艺术革新与文化传承。
世界扬琴三大体系
2024-09-24
中国乐器中,扬琴是唯独兼有广泛的世界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乐器。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分布广阔,品种繁多,遍及欧、亚、美、非与大洋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扬琴艺术,它既是各国传统文明的历史“积淀”;也是深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发展起来的活的“机体”。从宏观的多元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心理着眼,结合扬琴本体的传布演变、形制构造、译名词意、演奏技巧、风格特点等各方面进行纵横立体的比较研究,世界扬琴的传布与分支,我将其分为三大体系:即欧洲扬琴体系、西亚--南亚扬琴和中国扬琴体系。
时代的风采 民族的心声
2024-09-23
第三届华北音乐节《北京之歌》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师生合演的民族音乐会、揭开了序幕。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
华音网站 精彩无限!
Since 1999
华音网站 以传播中国民族音乐为己任!
Copyright @1999-2021 www.hua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