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乐种比较探究
冯云飞 华音网 2025-01-06

【摘要】西洋打击乐是传统民族打击乐与西方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全新形式,经过演变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乐种。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许多打击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开始将流行、摇滚和爵士的音乐元素融入西洋打击乐的创作中,丰富了其音乐范畴。这些音乐元素的加入,为西洋打击乐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宽了其表现力。与此同时,在中国,西洋打击乐也得到了广泛地发展。这种跨文化交融的演奏方式,使得中国的西洋打击乐呈现出独特的特色,丰富了其音乐表现形式。西洋打击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融合。通过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元素的融合,西洋打击乐不断发展,形成了多样的曲风和演奏技巧。它不仅能够传递音乐的美感,还能够反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考和情感,拉近了各国音乐家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西洋打击乐;民族打击乐;乐种比较

打击乐器包括各种常见的乐器,或敲击,或通过摩擦、摇动、刮等方式发出声音。这个乐器族群有着悠久的历史,追溯至原始社会,可见鼓的存在,虽然简陋,但用途很广。结合欧洲发展史来看,早期受到古代东方的影响,后来逐渐在各地演变,进而出现了多样化的西洋打击乐器。时至今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用的打击乐器都各有特色。受历史、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西洋打击乐器最早出现在歌舞剧乐队之中。在乐器更新、技术更成熟的背景下,交响乐团中也出现了个别乐器,如定音鼓、小军鼓等。在标题音乐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打击乐器的应用更加广泛,其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甚至拓展。但是具体使用哪种或哪几种打击乐器,还要依据交响乐作品的内容来决定。中国的民族打击乐器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些乐器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但其结构原理与西洋打击乐器非常相似,大致可分为体鸣类与膜鸣类。前者多为敲击鼓皮即可发声的琴类和金属类乐器,后者多为敲击鼓皮即可发声的鼓类。

一、体鸣乐器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从乐种的角度来看是彼此独立的,但从乐器的角度来看又是紧密联系的。在国际性的音乐赛事中,西洋打击乐的核心在于马林巴等旋律性极强的琴类乐器,且在常见的演出中亦是如此。民族打击乐不仅强调节奏性,还强调色彩性。演出或比赛时使用的乐器大多是节奏性乐器,如鼓类、金属类。

(一)马林巴与T型木琴

从发声体的角度来看,马林巴与T型木琴都属于琴类乐器,其组成部分是一样的。但从乐种的角度来看,二者分属西洋打击乐器和民族打击乐器,区别不仅在于形制和结构,还体现在材质和音响效果等方面。以木制音条这一组成部分为例,在制作马林巴时,采用了软红木这一材料和横置这一摆放方法,涉及五个八度,而T型木琴音条的材质为硬红木,摆放的方式为不规则的,且是由大字组的G到小字2组的F,向上编制。演奏乐器时,我们可以听到马林巴的高音区和低音区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比较清脆,没有明显的混响,后者比较宽厚。但T型木琴的音色更为清脆、明亮。这两种琴不仅在音响效果上有显著的差异,而且在演奏方式上亦有不同,马林巴的演奏多用双槌打法,也就是由两只手分别执两只藤条槌,与传统手法不同,得到了更清晰的高音旋律线条和低音。但由于T型木琴的琴板木质较硬、面积较小,为此只能用小勺类的硬槌去演奏,局限性较大。

(二)铝板钟琴

铝板钟琴与上述两种乐器都可以归为板振乐器,但其琴板的情况并不相同。铝板钟琴的琴板材质为金属,其排列方式是按照十二平均律进行的平铺处理。由于这一乐器的音域相对较高,常用的是小字一组至小字三组,所以更适合用高音谱表来记录音符,但实际上,演奏时发出来的音其实比谱高一个八度。在演奏铝板钟琴时,需要使用两根小槌或小棒,根据乐曲的要求灵活地演奏单音、双音或滑音,以此获得明快而悦耳的音响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三角铁

三角铁为一种体鸣乐器且其材质为金属,主体为一根弹簧钢条。制作方法为弯折以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但其首尾并不相连。在演奏时,需要准备另一根金属棒,通过敲击主体即可发声。三角铁并无固定的音高,得到的音响效果为银铃般的颤音,所以通常在乐队演奏中起到点缀的作用。同时,它还可以增强音乐的色彩性。例如,它可以通过发出微弱的连续颤音来增强音乐的层次感,营造出微妙的氛围,具有独特的和声效果。

(四)铃鼓

铃鼓是一种单皮膜鸣乐器,演奏的色彩性、节奏感极强,常出现在伴奏部分。节奏非常自由,能够给演奏者足够的即兴发挥空间。铃鼓也叫手鼓,因为需要用手在鼓皮上轻敲才能发出声音,便于携带。得到的音色清脆明亮,没有固定的音高。演奏者只需一只手放在鼓身上,一只手放在鼓面上,就能轻松地发出急速的颤音,这对表达愉快的情绪,烘托活泼的气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它常被用于民间舞蹈的伴奏中。

(五)锣、钹、镲

1.锣

锣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声音洪亮,辨识度强。它的结构极其简单,圆形、弧面。演奏者需要敲击锣面的中心,尤其是略高于锣面的位置(脐),通过引起锣面振动来发出声音。以交响乐《梁祝》为例,锣的应用主要起到渲染气氛、加强节奏感的作用。通过改变敲击力度和敲击方式,可以在不同的音高位置产生不同的音色,这对于丰富音响效果、促进情感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2.钹

钹的历史非常悠久,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无固定音高。西洋钹的结构、演奏方式与民族钹并无明显的不同。这可能是因为前者本来就是由后者演变而来的,两者均具有一对锯制帽状的圆盘,需要由演奏者双手分执两部分,通过碰撞来发出声音。就西洋钹而言,由于其声音洪亮,气势磅礴的特点,常用于乐曲的强奏部分,但这并不影响用在弱奏部分的效果。而且西洋钹是交响乐团、管弦乐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穿透力强,有烘托气氛的作用。在民乐演奏中,钹的种类很多,有大钹、中钹、小钹。其中小钹,音色非常特别,色彩性极强,它经常出现在交响乐团中,也可以作为京剧表演的伴奏,使音乐更有层次感,深受打击乐演奏者的喜爱。

3.镲

作为钹的一种衍生乐器,镲同为体鸣类乐器之一,其表面相对平整,但厚度不及钹,二者的形制是完全一致的。镲也分为西洋镲和民族镲,前者包含了吊镲和对镲,主要集中在架子鼓之中,但后者只用到了对镲,而且多为戏曲锣鼓,往往是与锣、鼓共同固定在一个架子上,需要演奏者手脚并用地去演奏,但这种演奏方式其实与爵士鼓的组合有异曲同工之妙。吊镲就是将镲悬挂在支架上,然后再进行演奏。鼓槌的使用也是有讲究方法的,一般是滚奏。对镲的演奏方式可参考钹的演奏。

(六)编钟

编钟极为特殊,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实际上,编钟是由不同数量和大小的扁圆钟组成的。这些扁圆钟会按照音高的顺序进行排列、悬挂,钟体中空,外侧有人、兽、花等图案。从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来看,东周时期的编钟其编制较大,多为九枚一组,还有比较特殊的类型,如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便有六十四枚,可见其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编钟属于一种变音打击乐器,可以发出类似于钟声的、极具东方韵味的声音。因此,它们常被用于民族五声音阶音乐作品的演奏中。中小型编钟,通常是用丁字形的木槌敲打钟体本体,以此发出声响。若按照音谱上的顺序敲击不同的编钟,便可以形成曲子。大型编钟,通常以长方形的木棒去演奏,但演奏的方式与中小型编钟并无明显的区别。

二、膜鸣乐器

(一)定音鼓

定音鼓亦有西洋类和民族类之分,且在各自类型乐团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构造来看,二者高度相似,一为鼓身,二为鼓皮。不同的是,为了方便调音,西洋定音鼓通常会配备定音系统。就鼓身的制作而言,二者都使用了金属材料,将底部制成了半球形,同时在顶部蒙上一层振动膜,振动膜的材质为优质牛皮,还有使用合成材料及涤纶的情况。鼓身的周围装有螺旋,其主要作用是调整鼓皮的松紧度。旋转的角度通常由鼓手根据乐曲的演奏要求来决定,以确保定音鼓能够发出想要的、固定频率的声音,即使需要改变音高,也要将其控制在五度音程之内。音量的控制要以鼓槌的选择和使用为基础,根据音乐的内容和演奏的要求改变打击力度,尽量保持柔和饱满的音色。两种定音鼓的设计及功能均有一些差异。民族定音鼓也叫定音缸鼓,每个鼓的音色都很浑厚,但问题是民族定音鼓无法实现调音,但西洋定音鼓却不同。这是因为每个鼓的鼓面松紧度都是可以调节的,或通过单独调节螺旋或者配合下方的调音踏板,这也使得音响效果更为丰富,进一步区分了高、低音区的音色。由此可见,西洋定音鼓优势明显,而民族定音鼓由于没有调音踏板这一结构,灵活性不够。如何选择,可以根据音乐风格来定。两种定音鼓在演奏方法上不同,能够得到的表现力也不同。例如,滚奏通常用来营造紧张的氛围,用于强奏部分,可模仿雷声等特殊的音效,用于弱奏部分,可增添神秘的色彩,这也使得这一乐器成为交响乐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鼓皮材质的影响,民族定音鼓虽然音色独特,表现力强,但羊皮过于厚实,色彩性不足。

(二)大堂鼓与大军鼓

大堂鼓和大军鼓因体积较大,所以在整个鼓类乐器分类中,均被归为大鼓,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结构和功能上。就大堂鼓而言,音域处于中低音区,是众多民族打击乐器之中低音类乐器的代表,具有极强的色彩性;就大军鼓而言,常出现在西洋交响乐团之中,同样为低音类乐器的代表但强调缺乏节奏性。共同点是声音的强弱对比清晰,可以用来烘托气氛,二者的发声体均为鼓皮且原材料多为动物皮革。从演奏的角度来看,大堂鼓的演奏基于两根木槌对鼓面的敲击,而大军鼓的鼓槌则是以海绵包裹住了槌头部分,二者很容易区分开来,但从音响效果来看,二者均为厚实且低沉的声音。由于大堂鼓的鼓腔是木质的,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天气因素的影响,但大军鼓本身带有螺丝可调节音高位置,所以演奏者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甚至可以自己决定音高的变化。

(三)爵士鼓与排鼓

二者之间存在异同。首先,二者都由五面鼓构成,且分别对应不同的音高,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从左到右的排列,可以得到丰富的音响效果。其次,排鼓中的每个鼓的两侧都有可以松紧鼓皮、调节音高的装置。因此,它常被用作一些华彩乐段的独奏乐器,用来表现热闹的场面,表达热烈的情感。就爵士鼓而言,

虽然也常常可以独奏,但实际上是依靠一整套打击乐器的配合,最主要的是大鼓和小军鼓,其次为龙鼓(两个)、落地鼓(一个)、脚踩镲(一个)和吊镲(两片)。最后,材质完全不同,排鼓的鼓皮大多是羊皮,鼓腔是木头,爵士鼓的鼓皮除了薄羊皮外都是合成材料,鼓腔材质为金属。

(四)小军鼓

小军鼓因其明亮的音色和特殊的技巧而成为西洋打击乐器中的重要乐器。从构造来看,鼓皮下方有多条响弦,所以演奏时常有沙沙声,需要用两支硬木槌去敲击;从演奏方式来看,大致可分为单奏、双奏、滚奏这三种。滚奏法中最有特色的一种技法,是以手腕发力,带动两根鼓槌迅速、交替地敲击鼓面,从而得到带有颗粒感的音响,极具穿透力。演奏者也可以用绒布覆盖鼓面或用不同硬度的鼓槌敲击来改变音色。民族小鼓与之有显著差异,其形制类似于大堂鼓,音色坚实但不够清脆,而西洋小军鼓属于双面膜鸣乐器,所以不存在这种问题。

三、结语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性,且无论是单独演奏还是置于乐队之中演奏,都可以发挥其独特的音响效果。从发展历程来看,西洋打击乐源自古代的东方,实则为民族打击乐的延伸。经过历史变迁和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受到不同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乐种,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始终不可磨灭。在乐器形态方面,一些民族打击乐器演变成了西洋打击乐器,这一点从T型木琴与马林巴的高度相似可以看出来。此外,二者在演奏技巧方面亦有许多相似之处,均以敲击、刮等技巧来发声并丰富音响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成.现代打击乐理论与实践探索[M].吉林美术出版社,2020.12.

[2]郑建国.打击乐演奏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04.

[3]李民雄.民族打击乐演奏教程技巧与练习[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01.

[4]马丽.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融合思考[J].艺术家,2023,(05):76-78.

[5]蒋逸丰.西洋打击乐演奏中的传承与创新[J].艺术品鉴,2023,(03):185-188.

作者简介:冯云飞(1988—),男,河北衡水人,硕士,四川音乐学院,讲师(中级),研究方向:打击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