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枫桥夜泊》由我国现代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先生根据唐代诗人张继的同名诗改创而成,该古筝曲在创作中参照借鉴了大量优秀古典民乐的曲式和元素,并紧密结合诗作内容和现代音乐风格,实现古今艺术的高度融合,既体现了创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又彰显了古筝音乐的独特艺术性,笔者在此对该曲的创作和演奏进行分析。
古筝曲《枫桥夜泊》的创作特色和意境
(一)古筝曲《枫桥夜泊》的创作特色
王建民先生在定弦上极其考究,他博采昆曲、江南丝竹、民歌等多种传统音乐之所长,创作出既具古筝调式又兼备和声色彩的特色乐曲,他在乐曲中融合了大量的雅乐音阶元素,将苏州水乡风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古筝曲《枫桥夜泊》在定弦上突破传统的五声音阶模式,它采用七声雅乐定弦,同时参照江南丝竹“以角定宫”的特点,大大提升了古筝曲调式和调性的丰富性,增强了音乐的神韵表现力,极具艺术创新性。
(二)古筝曲《枫桥夜泊》的意境
古筝曲《枫桥夜泊》用音乐的语言将古诗词《枫桥夜泊》中的各种景象描写的更加具象化,整个乐曲的行进就像中国古诗一样,注重画意这方面,整个乐曲并不是沿着这首诗的四句话一句一句按顺序弹出来的,反而是用音乐的语言描绘古诗词《枫桥夜泊》所描述的画面,并抒发出作者内心所要表达的愁绪。首先以昆曲曲调并融入泛音,将听者带入如诗如画的水乡意境中;随后自然过渡到细节刻画,比如枫桥之下的潺潺流水、清风拂的枫叶、稀疏的渔火等;然后转入人物心境描绘,古筝声部采用复调形式与钢琴声部完美结合,诗人情绪从深深的羁旅之思中逐渐归于平静,让人触景生情又意犹未尽,留下诸多遐想。
古筝曲《枫桥夜泊》的演奏特色
王建民版古筝曲《枫桥夜泊》是传统民乐与现代音乐的有机融合,既具有古典音乐内涵又富有现代音乐特色,其中多样化的曲调变换使其演奏难度更大,演奏者需透彻分析调式,弄清其变化特点,同时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恰当地融入进去,对乐曲进行个性化二度创作,这样的演奏才具有艺术质感。笔者在此对该曲引子、慢板、行板、慢板再现、尾声5个主要部分的演奏特色进行具体分析。
(一)引子部分的演奏特色
乐曲引子部分结合昆曲调式由两大乐句、四组和弦音组成,呈现出一幅如梦如画的江南水墨意境,总体上给人以静谧、淡雅的感觉(见谱例2)。作曲家对第1个乐句进行了弱处理,演奏时以轻、淡为主,曲子之间需有一定分寸,但要保持原节奏,合理控制句间大线条,注意连贯性。为保证获得触弦时的最佳音色,可稍微靠近琴码演奏;注意曲中泛音和实音的演奏技巧,泛音因由弱渐强生出空灵之感,实音保持舒缓平稳与泛音交相映衬,表现出诗人的忧思惆怅。第二句是对前一句的纵向推进,其和声色彩和情绪都有所提升直到高潮,然后又以泛音的形式归于静谧,完整展现出整个乐曲结构,演奏时应控制好曲调转换幅度,做到整体协调。
(二)慢板部分的演奏特色
乐曲慢板部分采用降E宫雅乐音阶,A段中4/4和6/4节拍交替呈现,增加了曲子的灵动性,演奏中演奏者需左右手交错弹奏,同时要调节好个人情绪,需注意单音音色、音符的延续性,要注意把握好乐曲的旋律脉络和强弱关系,要求起手以弱音进入逐步提升,演奏时可采用左手慢揉弦和微颤的技巧;B段结尾由A音转为降A音,形成降E宫清乐音阶,演奏者可采用右手摇指、刮奏配合左手下滑按音的演奏技法,在表现主旋律的同时实现补韵辅助。曲中引入钢琴部分时,应注意音调强弱不可覆盖古筝音,确保曲子音色的整体和谐,见谱例1。
谱例1《枫桥夜泊》慢板部分
(三)行板部分的演奏特色
行板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以降A宫为主,曲调节奏明显加快,演奏中要运用到“起承转合”的思想,突出前部重音为整段乐曲起好基调。演奏中要双手轮换默契配合,应特别注意右手指序,既要做到不间断快速弹奏,又要注意拨弦时的音准和节奏,以级进手法推向高潮;左手以按弦轮抹的方式来调控曲音和弦音变化,并以刮奏手法从高音回归中低音。快板部分对左右手的协调性要求较高,在实际演奏中弹奏者的左手经常因快速拨弦而产生音准失误,影响到整首乐曲的演奏质量,必须有针对性地训练其手指灵活度和耐久性,避免出现缺音或弱音现象。
谱例2《枫桥夜泊》行板部分
(四)慢板再现的演奏特色
本乐段是慢板主题乐句的重现与慢板部分的演奏技法相同,但应根据情绪变化来合理表现。演奏时由快入缓、由强减弱最后归于平静,演奏者的拨弦速度和指部力度都需相应降低,将调性和律动控制在一个层次性变化范围。演奏时右手从中音区移向高音区,以更加细腻轻缓的音乐来体现诗人内心难以消退的凄婉之情;左手应在琴码左侧轻轻游走,以低沉之辅音来衬托秋夜萧瑟。
(五)尾声部分的演奏特色
尾声部分与引子尾部的泛音进行呼应,以同样的曲调方式将姑苏古城、夜幕寒山、孤舟孑影等场景逐一刻画出来,演奏时注意古筝声部与钢琴声部的恰当对接和交汇,演奏者轻拨琴弦以悠长的古筝尾音衔接钢琴低音,在回荡的音律中留下似曾相识又缥缈虚幻的独特乐感,实现古今艺术的隔空对话。
结语
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结合浓厚的古诗底蕴、多种传统民乐元素以及钢琴乐等诸多优势,以独具特色的演奏技法,向世人展现出一幅清新、婉约的江南美卷,让人陶冶其中,身心俱悦。民
参考文献:
[1]安珈沁.王建民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探究[J].北方音乐,2020(9):73~74.
[2]苏涵璐.古筝曲《枫桥夜泊》的创作特色[J].剧影月报,2018(12):85~86.
[3]张铭娟.探析古筝曲《枫桥夜泊》的演奏技巧与美学意境[J].戏剧之家,2017(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