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为秦派二胡奠基 为长安乐派擎旗 一“鲁日融音乐创作暨音乐教育思想研讨会”综述
杨婷婷 华音网 2022-11-07

前言

在庆祝西安音乐学院建院65周年校庆期间,由陕西省文化厅、西安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鲁曰融音乐创作暨音乐教育思想研讨会”于2014年10月20曰在西安音乐学院召幵。

此前1 9日晚,"鲁日融教授执教60周年作品音乐会”暨"鲁日融研究成果签售仪式"在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音乐厅隆重举行,音乐会上受惠于鲁先生恩泽并名扬海内外的艺术家们精彩演绎了鲁先生的经典佳作。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代表政府授予鲁日融教授‘‘陕西省终身艺术成就奖”,以表彰他对陕西民族音乐建设和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

翌曰举办的"鲁日融音乐创作暨音乐教育思想研讨会”邀请到了来自内地、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地六十余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理论家,围绕鲁日融在民族器乐创作、演奏、教学、科研等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特别是对"秦派二胡”、“长安乐派’’所发挥的幵创性、奠基性作用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研讨会由西安音乐学院原副院长罗艺峰教授主持,纪委书记王平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共收到论文三十余篇,分别从音乐创作、专业教学以及学科贡献等方面对鲁日融和他创立的“秦派二胡"、“长安乐派”展开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探讨,并高度评价了鲁先生对陕西地方音乐文化建设以及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一、鲁日融“秦派-相”音乐釗作

鲁日融的“秦派二胡”创作始子上世纪50年代末,这一时期"地方乐风”十分活跃兴旺,他以陕西民歌、戏曲、器乐音调为素材,创作了一批具有"秦风秦韵”的二胡作品。1958至1%9年先后创作的《迷胡调》《秦腔主题随想曲》(与赵震霄合作)大胆、鲜明地引入陕西戏曲音乐元素,作品对"戏曲声腔器乐化"的创作追求,开拓、升华了二胡音乐语、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乔建中先生认为这种"强势介入"[1]的手段奠定了 "秦派二胡”音乐创作的风格基调,在民乐领域首次举起"秦派"大旗。针对音乐创作,与会代表主要对鲁曰融"秦派二胡”、"秦派民乐”作品的创作风格、审美价值、历史启示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研究。

鲁日融的音乐创作之所以影响广泛,主要得益于秦地传统音乐文化的资源和乡土民风的给养。基于此,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张明深入分析了 “秦派二胡"音乐的形成、特色及其风格,并结合“秦派二胡"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若干建议。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讲师孙凰则从演奏者的角度,以戏曲风格为切入点,认为鲁曰融二胡作品中秦腔素材的应用在丰富二胡创作技法的同时也润色了二胡的演奏风格。

领域取得的卓著成就。此外,天津音乐学院教授林聪、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别小霞依据艺术美学原理,从音乐风格、演奏特点、创作技法等方面阐释了曰融音乐创作的审美特征,认为“秦派二胡”作品在展现秦地音乐艺术魅力的音乐作品中有关审美分析及审美价值判断一直是作品评价的核心议题。对陕西戏曲音乐中特有的苦音、欢音调式音阶的挖掘与运用,使鲁曰融的作品在现代二胡艺术作品中独树一帜,“它不只是对地方音乐特有音腔的简单模拟,而更是地方审美心理在器乐表现上的一种投射”[2]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李坚雄认为《曲江吟》是鲁曰融"秦派二胡”作品中唯一运用"悲情美"音乐思维写成的作品。它"从创作题材到感情世界,从曲式、调式到音乐风格,都强烈地凸现着秦派二胡悲情美的音乐特色和审美价值,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和可听性上,都堪称是经典之作”。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长、西安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乔建中则对鲁曰融近日出版的《秦韵十谱》中集录的十首二胡作品"好在哪里”进行了整体性的审美价值追问,并归结为”好在音乐风格的统一而又多样","好在高度器乐化的旋律","好在以小、巧取胜"。[3]最后,他敬赠恩师感言:"为秦派二胡奠基,为秦派民乐擎旗,六十年来从未停足;编秦风秦韵教材,育音苑桃李才俊,登寿耄耋仍无倦怠。“高度总结了鲁曰融在秦派二胡创作与教学同时又成就了其独特的艺术审美认知。

鲁曰融创立的"秦派二胡”作为当今中国二胡音乐界最有影响的地域风格流派之一,其音乐创作以秦地音乐文化为依托,不断开拓创新,对中国民乐的特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借鉴意义。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王永德认为鲁曰融的二胡音乐创作带给当今民乐的启示即是“传统不守旧、创新不离根,不愧为开拓创新的典范‘’。《人民音乐》编委、原副主编于庆新评价"鲁曰融集教育家、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艺术管理者‘五家’于一身,如此多才多艺,在当今民乐界可谓凤毛麟角。他给予我们最根本的启示是,只有扎根于民间音乐沃土之中,才能创作出具有长久艺术生命力的作品"。于庆新还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对艺术院校作曲专业中存在的“轻视民族民间音乐"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反思。台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欧光勋则以地理与人文景观的相互关联为“轴线”,探讨了人、地、乐关系对“秦派二胡"作品的影响。在谈到鲁曰融音乐创作的历史作用时,中国二胡学会副会长、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助理周维指出,鲁曰融的音乐创作集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于一体,正是这种创新才有了今天"秦派二胡"艺术的飞速发展,才使二胡音乐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二、鲁日融音乐教育思想与教育精神

鲁曰融作为西安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几十年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与教材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在二胡教学、演奏、民族器乐创作、乐队指挥、民族音乐理论等领域的优秀人才。与会代表关于鲁曰融教育思想的研讨主要结合当今二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先生的教育方法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并对先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给予感念与赞颂。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长福认为,鲁日融在教学中不拘泥于学院式的训练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在演奏、创作、理论学习等方面全面发展。这种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教学。他提出二胡教学应有科学的教学规律,不能成为各种比赛的"加工厂”,培养全面发展的民乐人才,必须要有全面、细致而又长远的规划和教学内容。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梁云江探讨了目前二胡教学中存在的基本要领、动作不规范等问题,呼吁尽快建立二胡演奏基本技术的科学规范体系。

香港中乐团音乐总监、指挥家阎惠昌和作曲家景建树、张大龙都认为,自己取得的成绩与鲁先生的教诲与仁爱息息相关,他们回顾了与鲁老师亦父亦兄,亦师亦友的情谊。曰本东京音乐大学教授刘继红则讲述了与鲁曰融教授学习、交流的往事以及先生奉献教育的感人事迹。

三、魯日融对“秦派二胡”、

作为"长安乐派"(或"秦派民乐")[4]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派二胡”对“长安乐派"的整体建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鲁曰融在《"秦派二胡”的形成与发展》一文中明确指出"秦派二胡的缘起是对陕西地方音乐风格的追求,通过创作、演奏、教学逐步形成了 ‘秦派二胡’,在复合型发展道路上最终走出了 ‘长安乐派’ ”[5]可见,从"秦派二胡”的形成到“长安乐派”的确立之间经历了 "复合型发展”这样一个过程,而鲁日融关于"秦派二胡”的贡献包括特色化的音乐创作、规范化的教育传承、系统化的教材建设、科学化的理论著述等则对这一"复合型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刘再生认为,鲁曰融创建的“ ‘秦派二胡’理论实际上已超越了二胡艺术本身,是关系到如何幵拓我国西部音乐文化的重大决策性命题"。"秦派二胡”和“长安乐派"的创建将对西安音乐学院在西部地区音乐文化领域的学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上海音乐出版社音乐编辑方立平把鲁日融研究放置于百年二胡艺术发展史的大格局中,将其称之为鲁曰融现象’。认为这是继刘天华之后二胡艺术领域发展中一个重大的文化现象,试图通过对比从学科建设角度找出鲁曰融与刘天华之间在二胡艺术及国乐改进事业中的传承关系。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岳峰认为"秦派民乐”的创作、演奏与秦地民间音乐、戏曲音乐密不可分,并以自己的坚定信念“走出了一条'新秦地民乐’的坚实之路”。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杨光熊指出,鲁日融立足创作、演奏与教学,将地域化的二胡演奏风格提升为系统化的流派艺术,在创建秦派二胡演奏艺术事业上居功至伟。上海音乐学院陆小璐博士把鲁曰融从事的"秦派民乐”事业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依据详实的采访资料,充分论述了鲁先生对“秦派民乐"发展的历史贡献。此外,西安音乐学院纪委书记王平教授、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讲师郭琴星等分别围绕鲁日融艺术生涯、创作表演研究、教学管理理念及社会音乐活动等方面内容,回顾与总结了鲁曰融为"秦派二胡"、"长安乐派”学科建设所做的卓越贡献。

除上述议题外,还有部分来自地方音乐家协会以及乐团的与会代表,结合本社团的发展,讲述了鲁先生对地方基层音乐事业的关心与支持,以及在推广社会音乐活动等方面取得的瞩目成就。

结语

本次研讨会是当代民乐发展视野下的一次学术交流盛会,集中对鲁曰融的音乐创作与教育思想进行了充分、深入的讨论交流,会议成果丰硕,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鲁曰融在教学、创作、表演、流派开拓等多个领域的艺术成就,为本次会议提供了多个研讨议题。从提交的论文选题来看,既能围绕鲁日融个人的诸多成就与贡献,又涵盖了 “秦派二胡”、“长安乐派"的历史与现状,从而将研究视野从一般的技术、风格探讨转移到历史、文化和审美的层面,为“秦派二胡"、“长安乐派”的未来提供了多样的理论参照。

2.参会代表多数为鲁曰融的同事、学生、同行、朋友,长期和鲁先生保持着深厚的师友与学术情谊。因此,研讨会上大家能够真诚而又亲近地敞开言路,率性而谈,总结过去,畅谈未来。

3.与会学者的问题意识强烈,观点鲜明,论证深入。如指出艺术院校作曲专业中存在“轻视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现象以及二胡教学缺乏规范等问题,对今后的民乐教学将大有裨益。

4.会议气氛热烈,主题集中,交流充分,深情感人。在西安音乐学院建校65周年院庆之际,举办“鲁日融音乐创作暨音乐教育思想研讨会”,-方面回顾与总结了鲁曰融的个人成就与影响;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了西安音乐学院的办学特色,激励后学投身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努力奋进,再创佳绩!

参考文献

[1]乔建中《秦风•秦韵•秦派——二胡〈秦腔主题随想曲〉散议》[J],《人民音乐》1995年第9期。

[2]李宝杰、王青《秦派二胡艺术的文化阐释》[J]�《交响》2011年第3期。

[3]鲁日融《秦韵十谱鲁日融二胡作品选》(乔建中序文)[C]�2014年第10期。

[4] “长安乐派”作为陕西当代区域音乐文化艺术发展的理论倡导,在其发展的三十年中主要涉足陝西民乐,尚未在区域音乐文的整体性上形成广义的学术念,因此,也有人称其为“秦派民乐”。

[5]鲁日融《“秦派二胡”的形成与发展》[J],《交响》201〗年第1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