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位80后年轻女作曲家迅速崭露头角,登上中国民族音乐创作舞台。她用自己的方式,将宽广大气、热情如火的音乐风格散播到每一个爱乐人内心,将一颗热爱中国文化的炽热之心投入到民族音乐创作的海洋之中,她就是青年作曲家————王丹红。王丹红,作曲博士,国家二级作曲,其代表作品包括民族管弦乐《云山雁邈》《弦上秧歌》以及古筝协奏曲《如是》等,这些作品已经成为中国民族音乐舞台和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优秀力作,受到广泛赞誉。
2014年11月30日,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的《弦上狂想》王丹红作品音乐会再次将这位乐坛新锐推向了公众视野。本次音乐会在指挥家刘沙以及中央民族乐团全体演奏家的精彩演绎下,取得了爆棚的演出效果。音乐会一共呈现了七部民族管弦乐作品,包括民族管弦乐《玫瑰狂想曲》、二胡与乐队《弦意岭南》、扬琴协奏曲《狂想曲》、琵琶与乐队《云想·花想》、箜篌与乐队《伎乐天》、二胡与乐队《我的祖国》以及民族管弦乐《太阳颂》。
作为一名作曲人,笔者对本场音乐会的最大感受就是王丹红的创作感人而“走心”。她的音乐语言简明易懂,气场强大贴近观众,以一种洒脱的情怀快意游走于音乐之中,使人不得不钦佩这位年轻女作曲家身体里所蕴含的惊人能量。针对本场音乐会,笔者将从民族情怀、个性语言以及纯熟技法三个方面谈谈个人感受。
民族情怀
作为一名中国作曲家,王丹红对民族音乐非常着迷,其音乐创作也透露着浓浓的民族情怀。首先,王丹红潜心于民族器乐作曲。多年来,她一直依托各类型民族音乐体裁进行创作,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她认为,民族器乐最能代表中国的本土特色,它们是本民族风土人情最佳诠释者;同时,优秀作品又能反哺民族器乐,让各类型中国民族器乐形式茁壮发展,两者良性互动,最终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向前发展。正是这样的民族情怀,让王丹红的音乐创作多了一份使命感。
其次,作曲家在音乐本体创作中,始终坚持运用各地方民族音乐素材。笔者认为,运用民族元素主要包括原样引用和意韵表现等方式,这是音乐作品展现中国民族特色的主要手段。在王丹红的音乐中,两种方式兼而有之。作曲家用传统的主题发展手段将素材催生展开,以简明而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听众一下子引入到民族音乐语境之中,让民族元素流淌在恢弘的音乐洪流中。本场音乐会上演的七部作品大部分素材来源于民歌,作品丝丝入扣地融入了作曲家热爱祖国山河、热爱民族音乐的炙热情感。2012年,王丹红来到新疆挂职工作,在这里她深入接触原汁原味的新疆民间音乐,在喀什、阿克苏、吐鲁番以及克拉玛依等地留下了足迹。开场作品《玫瑰狂想曲》就是本这次新疆之行的成果,这也是中央民族乐团上演率最高的经典曲目之一。作品运用了新疆哈萨克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的旋律,采用直接呈现的方式将这首民歌传递给观众。音乐兼具柔美与热烈之情怀,将少数民族地区弹起热瓦普、翩翩起舞的场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作品以舒缓的情绪进入,层层推进,在欢乐的气氛中圆满结束。全曲气息流畅、一气呵成,营造了两种不同的音乐氛围,一种是柔美的倾诉(以笙为主奏乐器),另一种是热烈的舞蹈(全乐队参与)。而另一首《弦意岭南》则引用了《平湖秋月》《落水天》《旱天雷》等广东民间音乐素材,展现了岭南地区的文化意蕴和闲情逸致的乡土民风。音乐会的压轴曲目《太阳颂》以套曲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巴山蜀水的风景画,全曲四个乐章的素材来源于巴渝地区。例如,第三乐章《思念》采用了四川民歌《高高山上一树槐》、第四乐章《太阳颂》选取了当地耳熟能详的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作品所引用的这些素材将川江地区的风貌以及风土人情简明而形象地勾勒出来。
个性语言
作曲家终生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音乐语言,王丹红的语言唯美而热烈,根植于中国民间音乐又具有当代作曲家的审美理念。她将民间旋律素材用自己的方式讲述,未脱离原素材,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语言特点。二胡与乐队《我的祖国》是一部为指定旋律创作的委约作品,因其旋律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如何把握主旋律的呈现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很好地控制了主旋律出现的时机,让作品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构思发展,但是听众又能清晰地感觉到原曲旋律素材无处不在,真正做到了素材与作品构思完美结合,用自己的音乐语言说“特定的话”。因此,作曲家应该是多面手,要学会量身打造,可以在不同氛围中使用不同的语言,在严格的约束下发挥自己的音乐特长,并表达审美理念。王丹红的语言宏伟不失细腻、浓烈不失淡雅,琵琶与乐队《云想·花想》灵感来源于李白的诗作《清平乐》,作品的乐队音色清新雅致,悠长而延绵的传统旋律线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乐曲的唯美意境,体现了作曲家音乐语言油画般的色彩。
扬琴协奏曲《狂想曲》展现了作曲家的和声语言特征,片影化的和弦游离于不同调性之间,微调的和声色彩在不断的流动中弥漫于整个音乐之中,形成了作曲家特有的和声语言。半音下行的和声形态贯穿本曲各个重要部位,在70—78 小节中(见谱例1),作品借用了西方传统离调方式,和声过渡自然,引领听众随和声涌动产生心理脉动,最后顺理成章地转入b小调。
王丹红不仅遵循传统音乐变化统一的语言规则,同时也追求多元素共存的语言个性。《狂想曲》就是一部多元信息混合的创新作品,充满了后现代主义意味。作品以“狂想曲”为题材,在主导节奏的引领下(见谱例 2)强调多元混合概念:风格包含爵士、民族、世界音乐;乐思,主题纷乱,目不衔接;技巧,开发扬琴与乐队炫技功能;节奏,切分与摇摆;和声,在民族旋律中采用浪漫主义和声语言,和弦频繁迅速变换,造成听者心理上的多彩感受。《狂想曲》在有限的音乐空间内汇入大量信息,让观众应接不暇,制造了充满张力的语言风格。
纯熟技法
衡量一位作曲家成熟与否,要看他对作品结构与气息的把握能力。能够将个人创作情感自然融入作品的整体格局之中,是最好的创作状态,也标志着作曲家的进入了成熟的创作阶段。王丹红没有让理性的结构安排束缚自己的创作思维,反而让情感走向以理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接近了作曲家梦寐以求的感性与理性的平衡状态。《玫瑰狂想曲》以最为简明的方式将民歌旋律有效而天衣无缝地结合在自己音乐的整体气息安排之中,将感性推动与理性控制自然融合。另一部将曲式结构与创作气息水乳交融的作品就是《太阳颂》(见表1),作品音乐形象鲜明,在四个乐章中观众都能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逼真描述。第一乐章《踏江》将类似于船工号子的情绪融入音乐之中,做到张弛有度、一气呵成。作品结构连贯,紧打慢唱有机结合,无拖泥带水之处。从慢进入一直到最后的高潮宣泄,乐曲层层推进、酣畅淋漓,没有留下让听众心理节奏停顿的任何空隙,显示了作曲家良好的结构感和成熟的气息把握能力。
王丹红对于作品节奏的处理非常有效,其节拍转换自然流畅,显示出自如控制音乐律动的能力。《狂想曲》开始部分出现了连续的节拍转换,穿插 5/8 、4/4、3/4、3/8 拍等律动,作曲家采用切分和避开节拍重音的处理方式,始终牵引观众的心理脉动,推动音乐之流自然而然到达引子部分的高点。规
整节拍与非规整节拍流畅转换,切分与正常的节奏律动构成错位之美,这样的节奏方式展示了作曲家良好的内心听觉当个性节奏与感性乐思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作品便达到了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作曲家处理节拍的方式虽然简单,但实际效果出彩,音乐之流配合内心感受形成乐思流淌到观众心中。在《弦意岭南》中,二胡独奏模仿高胡音色带着《平湖秋月》的音调
100
须臾间将观众拉入了美丽的岭南地区。79—80小节中,作品虽然采用了传统的上板节奏,但作曲家从4/4拍到3/4的拍转换不留痕迹,稳定的强弱结构瞬间变为3/4拍的舞蹈韵律,并在随后的展开过程中混用使用了这两种节拍。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形式借鉴了西洋管弦乐队结构,西方乐器具有和谐而融合的特点,而中国民族乐器则具有强烈的个性,因此如何让民族管弦乐器在保持个性的同时,又要展现乐队的融合性是作曲家创作时面临的问题。王丹红追求乐队音色丰满的效果,其配器的融合性解决得比较好,听起来与西洋管弦乐队具有同样的和谐效果。在她的音乐中,既有斑斓多变的乐队共鸣,也有细致入微的瞬间色彩。在箜篌与乐队作品《伎乐天》41——44小节中(见谱例3),作曲家营造了晶莹水亮的配器色彩,具有异域风情的梆笛旋律飘浮在高音区,音色明亮,箜篌以琶音织体形态和透亮的音响特质伴随在中高音区,两者共同完成了飞天起舞、婀娜多姿的场景描述。多年的民族音乐创作经历,让王丹红对于中国民族乐器有着深入了解,她注重音乐的实际效果,乐器融合与共鸣都处理的非常到位,可以用有效的配器方式制造出最合适的音响效果。从总谱中,我们似乎看不出作曲家的记谱有多复杂,但实际聆听起来音乐声响却丰富多彩,这是作曲家在对乐队特性有了深层次把握之后才获得的功力,形成了所谓“简单有效”音乐力量。
王丹红是年轻一代最为高产的作曲家之一,纵观本场音乐会,笔者能够感受到作曲家用心感受生活,并以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创作音乐的情怀,这是一位优秀作曲家难能可贵的品质。这场以王丹红代表作品《弦上狂想》命名的音乐会展示了作曲家这一时期的创作风格,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青年作曲家的审美取向,这对未来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王丹红是学院派作曲家,有着坚实的音乐功底,但可贵的是她的创作却注重情感表达、专注中国本土文化,这是值得学院教育深入思考的一个范例。学习内容可以不分门类,但学习和创作之间有一个衔接和酝酿的过程,未来创作之路需要年轻作曲家找寻符合这个时代的音乐语言。作曲家要拿捏音乐语言的“度”,既要上接高端,也要下接地气,这其中的火候要靠作曲家自己掌握。中国民乐来源于民间,它与普通大众自然会产生共鸣,所谓“两条腿走路”,就是要在保留中国民乐创作神韵的基础上推动民乐向“雅”的方向发展。面对观众与当前文化市场的需求,中国民族音乐创作要更有亲和力,并且富有高雅的艺术品味,去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经典作品。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创作要走自己的路,具有个性的原创作品是民族音乐发展的源动力。面对现代教育给民乐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以及当代全球化、多元化的文化艺术发展浪潮,民族音乐创作应当有新的作为,用更多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引领先进音乐文化的发展方向。以王丹红为代表的年青一代作曲家以他们的热情与智慧推动民族音乐快速发展,逐渐勾勒出中国民族音乐流派的轮廓,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发展趋势,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正被书写,未来它也必将矗立于世界音乐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