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水乡神笛蒋国基
施王伟 华音网 2022-07-14

蒋国基,1949年7月出生在杭州老城内的盐桥,从小他就喜欢在盐桥边看来来去去运时鲜的船只,这些船只在小国基眼里真是太漂亮、太神奇了。1963年他经人介绍,考取位于海宁县的浙江省皮影剧团,而且一待就是15年,这个工作让他走遍水乡的每一个角落。数年后,当蒋国基回顾自己的演奏时感叹地说,“海宁皮影戏的音乐对我影响非常之大!”不知何原因,原先操作皮影戏的蒋国基,突然喜欢上了笛子,而且“起早摸黑自学起了吹笛子。”1966年,还偷偷摸摸来到浙江歌舞团,拜笛子大师赵松庭为师,1973年经赵松庭的推荐,借调到浙江歌舞团,1978年正式调入,现为浙江歌舞剧院笛子演奏家,人称“水乡神笛”。

说起“水乡神笛”,不能不提到他的恩师赵松庭,也不能不提到20世纪60年代初由赵松庭发明的排笛。这种把曲笛、梆笛和高音笛并排绑扎一起,用来轮番演奏的“新式武器”无论音域、音色,表现力都是其他单笛所无法比拟的。当时,刘管乐听完赵松庭用排笛演奏的《荫中鸟》之后十分赞赏排笛的神奇表现力。由于赵先生1976年调入浙江艺术学校任教,故他发明的排笛,主要由他的众多弟子来实践和完成,蒋国基便是其中的高手之一。以《自然之声一 蒋国基的笛箫世界》为例,其中《水乡船歌》 《西子湖畔采茶忙》、 《村笛》 《断桥会》 《采桑曲》等均由排笛来演奏。

在众多排笛曲中,《水乡船歌》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首写于1975年,成于1976年的代表作,其旋律和构思早就印在蒋国基的脑海里。当1973年来到歌舞团之后,他立即就投入创作,其间一首首熟悉的嘉善田歌和一幅幅水乡优美的画面时时在脑海中浮现。所以,我们在分析《水乡船歌>时,不能离开以上这两个重要的“元素”。其结构,有的地方类似于西方曲式“三段体”,有的地方类似于嘉善田歌中的“多人接唱”,即散板[滴落声]到垛板[急急歌],再到散板[滴落声]结束。为了便于分析,笔者用ABA来标示。引子为散板,记谱虽然有节拍,但实际演奏是自由的,让人如临江南水乡广阔的大田之中。在三个乐节处理上,第一乐节曲笛从低音la级进上行至中音la,第二乐节从中音sol级进上行至高音sol,也几乎是全曲的最高音,那种嘹亮、宽阔.悠长的田歌声即刻在你身边扬起,当高音sol出现片刻之后,随即下行级进至高音re,高音re也很悠长,且伴随着倚音和颤音。让人回味的是,这时突然出现一个十二连音、跨度两个八度的下行至低音sol,这一句简直妙极了!A段慢板(4/4)由a,b、a1、b1构成,继续用曲笛演奏,a段蒋国基吹得非常平稳,音乐律动犹如船歌般的;a1段神奇般出现高音笛,音区突然提高两个八度。这一段“好似船拐了一个河弯之后,突然迎来了宽广的湖面,微风夹着细雨,迎面吹来,令人精神为之振奋。”"b1段又神奇般转回到曲笛。B段的小快板(2/4)由c.c1.d.d1构成,转成F调梆笛演奏。对B段的演奏,蒋国基紧紧抓住“对比”两字,“在情绪上平稳变为欢快,在手法上优美抒情变为跳跃激情,在演奏风格上连贯细腻变为顿挫豪放。”“主要通过吐音,剁音,花舌,颤音等技法的综合运用,并逐渐形成高潮。A1段是一个浓缩性的再现慢板,只再现A部的a、b两部分,省略a1,b1,回至曲笛演奏,音乐继续像流水一样行进在水面上。尾声是三个悠扬的长音,速度渐慢,力度由中弱(mp)到很弱(pp),似乎船队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渐渐远去。

要演奏好《水乡船歌》这首笛子曲,要自如地换好四次笛,第一次是C调曲笛换奏高八度的C调梆笛,第二次是C调梆笛回至C调曲笛,第三次是C调曲笛换奏F调梆笛,第四次是F调梆笛回至C调曲笛。在这四次换笛中,第一次要掌握好指距和笛孔的大幅度缩小,第二次要适应口风突然扩大的需要,第三次要把握好音准,第四次要让前面富有激情的情绪回至平稳的旋律上来。而这些,蒋国基都做到了,真可谓是“胸有成竹,抓紧而不慌乱,从容而不拖沓。

在蒋国基的脑海里,排笛和赵松庭、浙派笛子以及他所追求的江南风格紧密相联,作为赵松庭的亲传弟子、浙派笛子的代表人物,浙江歌舞剧院的笛子演奏员,他有义务和责任去演奏、推广、宣传排笛。事实也是这样,当蒋国基拿着排笛及其他出现在舞台上时,排笛神奇般的变化,不仅征服了国内听众,也征服了国外听众。如1986年,他随中国浙江民乐团赴芬兰演出,在芬兰引起轰动。“芬兰第一大报《赫尔辛基新闻》说:‘中国音乐有绵延数千年的传统,即便是民间音乐,也绝无粗糙之处,而是充满了优雅的风度。’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青年笛子演奏家蒋国基演奏的那一支支乐曲,《卡依努报》说,‘蒋国基热爱大自然,热爱他的笛子,否则他不可能成为如此优秀的演奏家 '在乐曲中,他已经变成了一只小鸟,一只渴望自由,热爱生活的小鸟!

2006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蒋国基笛曲选〉,共收入蒋国基创作或与人合作笛曲32首,其中独立创作(或改编)9首,分别是《喜悦》《金秋》 《忆江南》 《雁荡秋色》 《水乡船歌》 《老六板》《京剧流水板》 《玉笛情思》《在泉边》;与人合作23首,这32首笛曲,从整体风格来看,充满着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形成江南水乡风格特色有三个因素不可或缺:一是和他的水乡经历分不开。这个“经历”即0岁到13岁的杭州、西湖,13岁到24岁的(水乡)海宁、皮影剧团,二是和浙江歌舞团始终坚持以江南风格为主要特色分不开。成立于1957年的浙江歌舞团,涌现出许多民乐大师,如赵松庭、钱小毛,沈风泉、宋景濂、王恢南以及当时与蒋国基同出师门的詹永明等。该团坚持出人出作品,创作(或改编)笛子独奏曲《早晨》 《二凡》《三五七》 《鹧鸪飞》 《断桥会》 《西湖春晓》,歌舞《采茶舞曲》,打击乐合奏《渔舟凯歌》,三弦、琵琶二重奏《江南春》等。1973年(借)调入歌舞团的蒋国基就是在这样一个互相帮助、充满热情、创作氛围高涨的团体中工作着、学习着;三是和赵松庭、钱兆熹等民乐大师的帮助指导分不开。如写于1975年的《水乡船歌》就是在赵先生的指导下完成的。钱兆熹为浙江歌舞团驻团作曲家,在50多年的创作生涯里,大多数的作品是为民乐而写。为笛类创作〈或编曲)的作品有《原始狩猎图》 《双声恨》 《龙吟水》《杨柳怨》 《和》 《梅花引》等。这些作品,“牢牢立足于本民族传统之上,而又大胆发展于现代意识之中,” (金湘评语)为蒋国基等演奏者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除创作笛曲外,蒋国基还与人合作创作其他吹奏乐曲,如竖笛曲《上埃及舞曲》、巴乌曲《渔村晚霞》、埙曲《雷峰夕照》、箫曲《小霓裳》、唢呐曲《喜悦》、葫芦丝曲《田歌》等。这些吹奏乐曲多为小作品,但首首短小精干、小巧玲珑,很受听众的欢迎。如巴乌曲《渔村晚霞》(素材取自东海渔歌)采用宫调式,散部7小节,慢部(4/4)14小节,中部(2/4)40小节,快部16小节,(尾声)散部3小节,听完之后,犹如眼前出现一幅美丽的渔村晚霞。埙曲〈雷峰夕照〉(素材取自越剧等)只有73小节,宫调式,用自由衍展式发展主题,造成一种“烟光山色淡溟蒙,孤峰尤带夕阳红”的意境。箫曲《小霓裳》,根据江南丝竹改编,在保持江南丝竹典雅、优美.静娴的基础上,在几个插部中大胆进行调式调性的变化,使“唐明皇梦游月宫,听霓裳羽衣舞曲”的意境得到很好的体现。

赵松庭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南方曲笛演奏家,他在开发新型笛子、研制新乐器上有许多发明和创造,这对蒋国基和其他众多弟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对先生研制出来的新乐器,如弯管笛、低音大笛、篪等,一众弟子都积极加以实践和推广。1996年蒋国基在曹建国笙独奏曲《剑》的基础上,改编为低音笛而作《剑》。

1999年又在曹建国篪独奏曲《大漠》的基础上,改编为弯管笛而作《大漠》。除这些之外,他还与常敦明先生合作,1998年研制出长320厘米,直径粗5、5公分的巨笛。巨笛研制成功,消息迅速传至北京,当年即受邀参加2月11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的元宵联欢会,在晚会上,他和常敦明、林克仁一起用巨笛吹奏《南泥湾》,江泽民总书记连声称赞:“妙!妙!”他问身边的王昆.李谷一:“这么大的巨笛从什么时候有的?”王昆答:“我也是第一次看到。" “你们搞音乐的也是第一次看到,那可见是新生事物,等演出结束后我也要吹一吹。”回2007年,又和常敦明合作研制出长160厘米、直径粗5、3公分的双人笛。

为低音笛而作的《剑》,由"剑舞在场上“ “中板" "小快板" “慢板' “快板“ "尾声”六部分组成,笛子不同技巧如叠音、剁音、打音及循环换气等,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弯管笛独奏曲而作的《大漠》,“以委婉舒缓的旋律,以平静、悲凉、激越等多种情绪的交替变化,营造了一种静谧、憧憬的意境,描写了人生的沧桑感。”回双人笛实际是倍低音笛,由于管身长,需俩人默契配合方能吹奏出美妙的旋律。如何能达到好的效果?蒋国基想到了一首(早期)用越剧唱腔而作的排笛独奏曲《令哦调》,把它改成双人笛之后:乐队先是一小段带有轻快六度大跳音程作为引子进入,双人笛随即开“唱”,虽然俩人一吹一按,但上滑音、下滑音等处理得非常好。经过两乐句的变化之后是一个间奏过门,这时,吹者出人意料地从(硕大的)双人笛顶部取出一支小梆笛,用小梆笛继续模仿唱腔,但声音比双人笛高出两三个八度。这时的按孔者,扮演一个类似相声中的“捧哏者”,肩背双人笛,用口哨声、拍板等与梆笛应声附和,这“一逗一捧“妙趣横生!

巨笛相当于“三人笛”,不仅要求吹者的气流速度要缓要慢,而且按者也要极好配合,方能吹奏出美好的旋律。对这种罕见的“庞大武器”观众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002年2月,蒋国基赴南非演出,分别用弯管笛、巨笛、低音口笛、微笛演奏《茉莉花》等多首中国乐曲还和南非竖笛演奏家“响亮的杰克”同台演出。“演出受到了全场二千多观众的热烈欢迎,一位观众跑到舞台上,握着蒋国基的手说‘在南非能够听到这样的音乐、看到这样大的笛子简直是一种特权,这才是纯正的中国音乐’。南非戏剧学院院长贝教授走到蒋国基和杰克面前赞赏道:‘你们演奏非常精彩,中国的笛子与南非的竖笛相比,具有更大的空间感,你们的演奏不仅古朴典雅,而且浩瀚辽阔,特别是中国的笛子与南非的竖笛对歌这一段就非常精彩,使人感到忽而在云端,忽而在地面,忽而在高山,忽而在峡谷 ...它给人们极大的艺术享受。”

结语

蒋国基的笛艺风格,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四点,一是笛声天生固有一种水汪汪的神韵,或称“清、新.透、亮、柔、润”六字,二是他一生都在追求江南水乡之神韵,且几十年不变,三是不满足于演奏曲笛、梆笛、排笛等,大胆尝试中国各种吹管乐器,是一位“比较全面的演奏家(朴东生评语);四是努力开拓如双人笛、巨笛等新型乐器的研制。他还多次受邀赴武汉、香港等地讲学,与人合作出版《笛子入门教材》,发表《笛子演奏五讲》、《赵松庭笛曲赏析七篇》,组织纪念赵松庭先生专场音乐会,等等。

“水是生命之源,灵魂之泉。水乡是平和安乐之乡,聪明活泼之乡,富足温饱之乡,充满生机之乡。 ”⑧让我们扎根这片土地吧!

注释:

①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蒋国基笛曲选》(增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②同①,第254页。

③同①,255页。

④郝霜涛、郑焕清《千湖之国有知音 记中国浙江民乐团访芬兰演出》,《参考消息》1986年7月24日。

⑤陈达《蒋国基:令世人惊叹的巨笛演奏家》,《传记文学》2000年第2期。

⑥同①,第187页。

⑦刘维加《中国笛子演奏家蒋国基与南非竖笛演奏家“响亮的杰克”》,《中国民乐》2002年3月25日。

⑧同①,第5页。

来源:人民音乐,2012-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