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高校竹笛专业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探讨----评《笛韵探幽:笛子艺术研究文萃》
华音网 2022-08-07

竹笛是被社会大众所广泛认知并喜爱的一种民族乐器。随着竹笛艺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竹笛艺术的魅力,并参与到竹笛艺术的学习中。我国不少从事民族音乐艺术研究的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也一直致力于竹笛艺术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笛韵探幽:笛子艺术研究文萃》一书就是一本关于竹笛艺术研究的专著,作者毛云岗教授是竹笛艺术的痴迷者,年轻时期就曾跟随殿泉和俞逊发先生学习笛子,并受笛子界泰斗赵松庭、陆春龄等大师的指点,之后长期从事学校民族音乐教育工作,特别是一直致力于笛子的普及、推广以及教育教学工作,为我国竹笛演奏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而随着我国竹笛艺术领域的成绩越来越突出,对于竹笛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竹笛演奏人才,我国院校竹笛专业开始不断优化、改进教学模式,竹笛专业教学形式也开始多样化的发展。

《笛韵探幽:笛子艺术研究文萃》一书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对我国笛子艺术发展的研究。第二章重点研究笛子教学,分析器乐教学对于音乐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以及教学中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还强调了注重学生史地知识是进行民族器乐教学的重要环节。第三章是对笛子演奏技巧的研究。第四章是对笛子名家演奏艺术的研究。第五章分析了经典竹笛音乐作品,这对于总结笛子演奏艺术的技法与特色,探讨和推动我国竹笛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整本书的论述内容来看,涉及竹笛演奏技巧、竹笛教学、竹笛艺术发展历史以及演奏家演绎等。深入其内部剖析,该书的研究涉及作曲技术、乐器理论、和声学、曲式、音乐史、民俗学、哲学、历史以及地理等多门交叉学科。此书是毛云岗教授几十年研究成果的展示,为国内广大竹笛艺术爱好者和学习研究者提供一个切磋交流的平台,也为竹笛专业学生在学习竹笛演奏方法和技巧过程中提供一些思路和指导。

我国当代的竹笛艺术在真正走向艺术表演舞台之后,加快了竹笛艺术的发展步伐。而在竹笛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来看,不管是技能水平还是综合素养都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教学形式上也在不断寻求新的路径和表现方式。整体上看,竹笛专业教学主要分为个别课教学、小组课教学以及集体课教学三种教学类型。个别课教学是由传统民间器乐口口相传的方式逐渐演变而来的,这种教学形式在我国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理解的“一对一”教学,教师能够对学生个人的竹笛吹奏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便于因材施教,可在短期内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利于学生乐感的培养和启发。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教学模式以示范和模仿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小组课教学主要立足学生发展的视角,从实际情况出发实现学生竹笛技能与艺术综合能力的提升。这种教学形式经过专业教师的组织实践而被广泛应用,在其他音乐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也有运用小组课教学形式,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舞台表演以及艺术实践能力等得以提升。集体课教学则主要是运用在竹笛组合或者是乐团的日常训练中,在竹笛吹奏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还衍生了乐队合奏课程、吹打乐组合等,以丰富学生的艺术实践经验。有的院校还会经常举办公开课、竹笛艺术讲座或交流座谈会等,为竹笛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途径。加上近几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教育与线下教学共同构成竹笛专业的现代教学方式,促进了院校竹笛专业教学模式和体系的不断完善。

书中特别强调了竹笛专业教学的重要性。而要更好地实现竹笛专业教学目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推动该专业学科的整体发展。多样化教学方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一是促进竹笛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特别是当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竹笛专业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更好地培养具备较高综合艺术素养的专业人才。二是促进学科教学理念的转变。当前我国院校教育倡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以及学生需及时转变思想理念,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三是促进专业课教学体系不断完善。不管是从竹笛艺术的传承弘扬角度,还是从竹笛演奏人才的培养角度,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都符合当前竹笛专业教学的发展,利于促进竹笛专业教学体系的完善,推动竹笛艺术的再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