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关于竹笛运气方法
高 明 华音网 2022-09-03

竹笛演奏历史悠久、流派繁多、名家层出不穷。千百年来,演奏家们在竹笛运气方法上多有建树。从古代《乐府杂录》中所记唐代名笛手李谟月夜泛舟镜湖,遇到一位泛舟的老人:“老父始奏一声,镜湖波浪摇动,数叠之后,笛遂中裂……”。这是对竹笛运气功夫的形容,可见运气方法不愧为吹管之本。运气功夫深浅,听众是可以分辨出来的。下面把有关竹笛运气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总结为:“合力吸气法”“循环呼吸法”“快速抢气法”“三线吹气法”“三类运气法”“削减吸气杂音的方法”等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合力吸气法

合力,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力量的结合。人体各部均可由肌肉收缩而产生动力。利用这个原理,在吸气时由口腔、鼻腔迅速打开的力量、腹部肌肉向外鼓起的力量,这两种力量结合起来,不要有先有后,成为同一时间内两种力量的合力,就是合力吸气法的动作要领。实测结果表明:采用合力吸气法可在一秒钟时间内吸饱一腔气,大大缩短了吸气的时间。给吹奏者在吸气方面提供便利条件。

练习合力吸气法的要领是:每天多作口、鼻腔打开和腹部主动鼓起的同一发力活动。特别注重腹部鼓起的主动性,因为一般呼吸时是气入肺叶而鼓起腹部的。把这种因气澎涨而被动鼓起的被动作用,变为肌肉主动向外鼓起的主动作用。由于吸气是一种人为的气息运动。磨擦阻力小,空间大,空气流通速度就相对的快一些。因此,主动鼓腹和打开口、鼻腔,就是让出空间来减少磨擦、阻力的办法。用两种力量的合力来吸气,加快了吸气过程。

二、循环呼吸法

前人发明了连续吹奏而听不出换气声的吹奏特技。赵松庭首先把这种技术引用在竹笛吹奏中,这就是竹笛吹奏中的循环呼吸法。这个循环过程是:先呈现出吹奏时的嘴形,再把肺中存气吹出;紧接着变换为口腔排挤气流;这时正是打开鼻腔吸气入肺的同步动作;连接它的又是吹出刚吸入肺的气流。往往一个超长音或长时间的连续不断气的吹奏乐段,需要多次循环呼吸才能完成。

循环呼吸法的关键在于:利用人体生理条件所允许的口腔排挤出气的同时,鼻孔能吸入气的功能。初学时可口含一根细管,插入盛水的杯中,用两腮向内挤,排出口腔余气的同时,鼻孔往里吸气。练成后在笛子上试验实际效果,成功后就要练习它与吹气的连接。注意这两种气流的平衡,不要听出接茬的声音。

现在循环呼吸已用到双吐技术中了。要领是在每四个吐音中的第二个吐音,正是口腔排挤气流冲响唇部之暂短的时机——鼻孔抢吸入一点气。用“吐扑吐苦”这四个字来表示,“扑”就是口挤气鼻吸气的地方。这个技术很难,必须经过认真练习才能掌握。

三、快速抢气法

利用顿音音符之间的间隙,飞快地吸回一点气的方法就是快速抢气法。它是一种临时寻找机会的小吸气活动。在有些快板乐段,特别是在推向高潮的演奏中,常常没有长的吸气时间,但是一口气显然远远不够使用。这就要利用顿音音符的间隙来连续抢吸一点气,补足所需气流。

练习快速抢气的要领是:把吐奏前一个音感觉为敲击力,把口、鼻收回气感觉为反弹力。这样抢气快而巧妙,没有影响音响的痕迹,有的地方更增加活泼跳跃的气氛。在熟悉抢气要领后,可作进一步的练习:让进气走鼻腔、吹气走口腔这样快速的连续动作,避免往返气流在快速运动中冲突而延误时间。也可避免连续张嘴吸气改变嘴形而影响发音质量。

四、三线吹气法

三线吹气法是吹奏不同强弱度的音准控制方法。凡“边楞激发”冲气发音原理的吹管乐器,其每个孔(管)都有可变幅度。发生可变的原因在于:气流速度、流量及冲气时与楞部的角度不同。气流速快量大或吹口向外转动,笛音就偏高。气流速慢量小或吹口向内转动,笛音就偏低;比如一个音孔偏高可吹到460,偏低可吹到420,从420到460就是该音孔的可变幅度。用比幅度划为三条线:高线、中线、低线,即高线为460、中线为440、 低线为420。这条中线是音高的标准线。注意在与乐队定音时用中线音高去定,不准确时,用拨节调整。具体用三线吹气法控制一音准的的方法是:遇弱音应从高线上吹奏,由于给气少而弱,使其音高从高线降至中线,遇强音应从低线上吹奏,由于给气多而强,使其音高从低线升至中线。渐强、渐弱的吹奏方法是把上述两种吹法变为逐渐转化过程。这样无论吹奏强、弱、渐强、渐弱、都会是中线音高。这个音孔虽有40的可变幅度,但在三线吹气法的控制下,音准都不会因力度变化而变化。

五、三类运气法

从古到今,竹笛运气特征可归结为三大类别:一“直”,二“平”,三“波”。

“直”的运气法是自发性较强。气量大、流速急,讲究强硬而朴实无华,发音坚实有“冲”劲,气势宏大。这种运气法主要流传在我国北方民间,如“二人台”“河北梆子”伴奏中都使用它。

“平”的运气法是运气平稳宽厚、松驰饱满,讲究文雅古朴,发音宽广悠扬。在我国南方“江南丝竹”中笛子的运气方法,就属此类。

“波”的运气法是引进西洋管乐运气方法的外来技术。它是通过人体腹腔与胸腔间的横隔膜扇动,使吹出气流呈波浪起伏状。注意波浪起伏均匀而不要太快,控制好横隔膜扇动的节奏,使它接近敲击钟声时通过空气传播的那种波感。我们民间原有的“波”的运气,偏于波感太快。

掌握了三类运气法后,需根据不同风格的乐曲分别使用。如北方乐曲“五梆子”就用“直”的运气法。有些南方的笛手在吹奏《五梆子》时,虽然从指法、用舌方面都按要求做到了,但仍感味道不足,这就得用“直”的运气法来解决。同样,有些北方笛手在吹奏《鹧鸪飞》时,虽然指法特点掌握了,但切勿忘记“平”的运气法。再比如吹奏现代音乐或创作乐曲《牧民新歌》等,则采用“波”的运气法为宜。这就是运气法与“风格”的关系。

六、削减吸气杂音的方法

在吹奏过程中容易产生两种类型的杂音:一种是由于风门漏气,没有对准吹孔或笛膜松湿而通过笛身发出的杂音。解决的方法是端正风门、对准吹孔、粘好笛膜。而另一种杂音则是不通过笛身,是吸气所产生的杂音。原因是吸气时口腔内形不利于顺利进气而产生磨擦。这种杂音对所吹奏的乐曲危害相当大,应当研究解决。

语言是由气流冲击声带震动,经口、舌、齿的造型变化,而发出的声音信号。即使去掉嗓音的“悄悄话”,在近距离内也能听得到。所以,吸气杂音产生的原因是:在吸气时,口形内部还下意识地保留着某种语言时的形状,于是就发出“哦、咹、嚇、啊、丝”等去嗓音的倒吸字声。纠正的方法是,吸气时留神检查你现在是什么字音的口腔内形。找到后请改用“噢”字去嗓音的口腔内形。实践证明,“噢”字的口腔内形在吸气时阻力很小,这样才能够有效得削减吸气杂音。练得好,在很近的地方也听不出吸气声来。

竹笛吹奏的运气之法,是一门内在而有深度的学问。它和其它管乐乃至声乐运气方法有些相近之处。

作者简介:高 明(1941—2015),男,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