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竹笛演奏技巧练习方法
王昌俊 华音网 2023-01-13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竹笛在各地域特色戏曲伴奏中,逐渐形成南派、北派之说,南派擅长颤、叠、赠、打,北方出手吐、剁、花、滑。经过几代竹笛音乐人的不断努力,竹笛演奏逐渐形成集南、北派为一体的演奏风格,并创作了一大批展现各种演奏技巧的独奏曲目,各种竹笛教材对演奏技巧练习方法都有研究和著说。本文以前辈演奏技巧为基石,结合教学实践,略去过多的理论描述,解析竹笛演奏中的持笛、口风、气息控制,及常用技巧与手指操和一些非常用技巧,侧重在练习方法上做一点分享。以期为竹笛学习者提供一些参考。

引子

竹笛是一种构造简单的乐器,音色嘹亮优美,获得众多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初学者没有老师指点也能摸索练习,吹出几首动听的流行歌曲,对照优秀演奏者的精彩演奏,会感觉自已的练习不尽人意,而又不明就里,演奏水平很难取得突破。学习一些系统规范的演奏技巧方法,注意在细节上多琢磨多体验,下功夫练习,演奏水平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一、竹笛练习准备篇:持笛、口风与气息控制方法

练习吹奏竹笛之前,首先要掌握好正确的持笛方法、正确的口风角度大小、适度的口腔打开以及正确的呼吸方法,寻找口风在高、中、低三个音区的三个角度变化,确定丹田发力的位置和长音练习的方法等,是学好竹笛吹奏的前提条件。

(一)持笛子的方法

持笛的方法主要分为长笛式或“十字交叉式”两种,区别主要在于上把位的手指按孔状态,经过演奏实践中比较,两种演奏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劣,都是可取的。不论是长笛式或“十字交叉式”,都应该像左手抱右手或右手

抱左手一样,虎口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手腕稍微下沉,不要过分抬起或放下,以手指按笛孔收放白如白然舒展为

宜。手指在笛子上保持自然状态,不要用力去抠压笛孔,很用力按笛孔就会出现塌指现象,也会使手指紧张。白我检测方法是演奏完一首曲目,手指上不应该出现明显的“圈圈”印记,如果担心笛孔按不严实,动一下手指的位置就可以了。

(二)确定口风位置与吹笛子的方法

1. 确定口风位置的方法

先用一个手指贴着上下嘴唇,轻轻的念一个字:鱼,自然行成"鱼"状态下的口风,口风不要太大,保持“鱼”状态的稳定。确定好口风再往指尖吹气,气息是看不见的,但是手指尖可以感觉得到,气息吹到指尖上去,就像激光小手电指向的光束一样集中而不发散,吹出来的气息是比较锐利、比较细的,用两个手指按住嘴角,感受嘴角肌肉不要太用力,不要向两边过度拉伸,嘴巴向前聚集,正确的口风状态就塑造好了。

2. 吹笛子的方法

把笛子吹口摆在人中线正下方,先不按笛孔,吹口正对天花扳,用前面塑造的口风,轻轻向笛孔吹气,气息对准吹孔边棱,由边棱将气息破开产生笛音效果,笛子就吹响了。先不加吐音,先学会吹响笛子。同时注意不要用嘴去找笛子,而是要用笛子找嘴,避免低头造成压迫气管,使演奏有紧张的喉音;更不要用舌头找笛子吹孔,影响演奏美观。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天生风门会歪斜,那么就不需要将吹口强制摆放在人中线正下方,吹口位置跟着风门位置走即可,一定要仔细对照镜子观察自己的风门位置。

(三)确定吸气习惯、速度及角度变化的方法

1.确定吸气习惯的方法

每个人呼吸习惯不一样,有的人说是鼻子,有的人说是嘴,有的人说是嘴和鼻子一起吸气,每一种吸气习惯都有演奏得非常好的演奏家。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吸气方法:把身体里的气全部吐完,感觉坚持不住的时候,再憋一会,然后一刹那的吸气,这个时候感觉吸气是以鼻子为主还是以嘴为主,还是口鼻同吸,建议在练习的时候就保持这个吸气方法去吸气。

2. 检验吸气速度的方法

初学者使用腹式呼吸方法,常常感觉吸气的量不够用,速度不够快,可以通过吸气声音大小的方法检验一下:双唇自然闭合,一根手指放在嘴唇正中位置(另一个手放在腹部也可以找到感觉),做一个吸气的动作,如果吸气速度够快,吸出的量够大,吸气的声音是很大的。

3. 确定气息三个角度变化的方法

高音如果吹强,角度一直不变,音会偏高,气息角度要往下走;反之低音吹弱,音会偏低,气流角度要往上走,角度不对就会漏气或者音不准。气息控制就是通过口劲、口风、风门角度的变化,通过气息达到控制音色、音量、音高的目的[1],气息控制是竹笛赋有艺术魅力的重要一环。气息是看不见的,不能具体量化。练习的方法是,将手指摆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一般离嘴正前方约一拳半左右),手指有三条指节线,通过气息冲击手指触摸感觉到。以吹奏中音5为例,通过移动下巴的位置变化控制气流角度和风门大小,将气息吹到正中平移的手指中节线吹奏中音声部;吹奏低音声部将气息移到手指根部线,吹奏高音将口风移到最上面一条指节线,以上角度的变化是通过移动下巴去完成。实际运用不用刻意这样去练习,而是根据曲目的需要去调整口风的位置。

总之,高音吹得很强角度往下走,低音吹得很弱角度往上走,都是由移动下巴完成的,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或者用移动嘴唇的感觉练习,也可以产生以上三个角度的变化,气息控制的效果是一样的,它们的原理也是一样的。

(四)确定丹田发力的练习方法

1.确定吸气位置

(1)做一个下蹲动作,手放在腹部吸气,会发觉腹部自然隆起;

(2)做一个半弯腰动作,吸气的时候手放在腹部找呼吸感觉到的部位。不管是蹲下去还是半弯腰吸气,要保证腹部自然隆起,注意肋骨最下面保持张开吸气,不要一味地挺起肚子造成气息紧张。要小腹自然隆起,肋骨腰腹一侧要有打开的感觉,像气球一样全方位打开。

2.丹田发力法

想要确定丹田的发力位置可以稍微用力去读一个字“嗨”,用手触摸肚脐以下三寸左右找到这个点。还可以通过一个“外挂”来确定丹田位置:用一根小木棍按在肚脐下面三寸左右,然后发出“嗨~嗨~嗨”的声音,感受丹田那一块的发力对抗感。丹田在演奏的时候要有一个很深的力度渗透腰腹核心肌肉群,丹田发力,绝大部分时候要有很深很缓向外有支撑的感觉,像是用手掌推着一个人缓缓前走的感觉,气息维持刚才“嗨”的感觉,我们要注意一个细节:在旋律的强弱变化中,“嗨”的力度保持感也要有一定的变化,不能一个力度“嗨”到底,这样演奏出来的声音不光有支撑,也会有弹性,不容易声音僵、直、冲。

(五)保持口腔打开与长音中音和低音的练习方法

1.保持口腔打开练习方法

做一个打呵欠的动作,一个手指头放在下巴,吹气的时候下巴不要回去,初学者不需要太多关注口腔打开,感觉口腔放松就可以了,口腔到底打开多大,要有一个分寸感和尺度感,不断去摸索,总之不要过分紧张和夸张,以一个自然舒服的状态去调整口腔位置为宜。

2.长音、中音、低音的练习方法

保持口腔打开塑造好口风,再练习吸气和推送气息,先吹一个中音1,把中音1吹得宽厚一点,不需要把它吹得特别响,声音保持集中;也不需要把它吹得很长,吹出来的音要有嗡嗡共振的感觉。吹奏低音区角度要往下找一点,中音区和高音区往上找一点,保证一个干净震动的发音(不需要追求音的长度),先把中音和低音吹得比较稳定,再逐渐向高音拓展。很多时候高音吹不出来,是中音和低音没有吹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程度。

正确掌握持笛方法、口风位置及吸气方式、发力位置与长音练习等,是竹笛练习的基础,相当于建设房屋的基础,基础打牢和规范才能决定房屋可以建多高建多大。竹笛练习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漏气、杂音、呼吸有声等等,往往都是这些基础性的练习方式出现偏差留下的后遗症。加强对口劲、口风、风门的分解领会,再协调配合练习,使吹奏的高音、中音、低音、强弱音都能运用自如,需要练习者在练习竹笛技巧之前反复揣摩认真研究。只有以上规范的练习方法经过反复练习行成了肌肉记忆以后,再涉足常用技巧练习,会轻松很多;练习方法不规范,练得越多就错得越多,“巩固”了一些不良习惯肌内记忆,就会更加不易纠正。磨刀不误砍柴功。做好这些竹笛练习前期准备,对后面掌握竹笛技巧练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竹笛练习基础篇:常用技巧练习方法

竹笛演奏的常用技巧可分为颤、叠、赠、打,吐、剁、花、滑,以及历音、飞指、循环呼吸、循环双吐等等,理解和领会这些常用技巧的基本原理,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是学好竹笛吹奏的必备条件。

(一)颤音的练习方法

首先找到颤音手指发力的位置,手指并拢手撑竖直绷直,手指有向上延伸感,缓缓下落(伸直弯曲),要感受到手指根部肌肉发力位置。选择手指根部发力,手指大关节带动小关节发力,第二关节保持一个自然弧度,大关节发力,力贯指尖。不要只为了快,使手指变得紧张,要保持跟吹奏正常音阶一样,手指抬起,颤音时肌肉动作不要变型,音色保持正常状态,以本发音1为例,依次吹奏1212,由慢渐快,然后快速颤动手指,最后要回到本发音1。有的朋友疑问颤音练习手指大关节发力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只要关注一下钢琴和小提琴、古筝和弹拨乐器练习方法等等,都有规范的指节发力练习方法可供参考。

(二)叠音的练习方法

叠音就是几个音叠在一起[2]。通常来说叠音是“叠”其上方二度音,可以将同名音分开,也可以在不同名音的切换中产生一种灵动,要有颗粒效果。叠音通常不会出现在乐句的第一个音,一般会在第二个音,或者后面其它音,以5为例,通常这个5不会写成叠音,如一句里面有5671四个音符,叠音一般会从671开始,演奏成5“76”“17”“21”。吹奏时需要手指弹跳性非常快,才能显现叠音效果。还有一种全叠音,用5671为例子,也是从第二个音开始叠,产生的效果就是5"676""717""121",实际上就是波音的效果。

(三)赠音的练习方法

赠音就是“买一送一”,后面“送”的那个音就是赠音,后面的这个音不是吹出来的,是口腔里面的余气带出来的。可以先找余气的感觉,向手掌吹气,然后猛一下张开嘴巴,我们会发现口腔里面还有一些余气,会投在我们的手掌上。用这个余气把笛音带出来,就是赠音,是要用余气带出来的音,千万不要把它用气息吹出来。

(四)打音的练习方法

打音是快速击打并且离开本发音孔,可以将同名音分开,也可以产生一种空灵、灵动的效果,如1的打音,用手指击打第三按孔并且离开,产生71的效果,2就是12,3就是23,但是要非常快,不能拖泥带水,打音的练习还可以训练手指力度与弹性。在练习打音的时候先找到手指大关节发力的位置,要保持一定的力度,力贯指尖,在笛孔位置敲出声音来,敲完要感受瞬间放松抬起,放松的目的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发力。先从一拍一个音到一拍两个音,到最后的弹跳练习,弹跳可以先不要着急练习,要先找到这个发力感,慢慢地加快练习,加快到后面每个手指都可以非常快的速度弹起,就会练有所成。

(五)吐音的练习方法

吐音分为单吐、双吐、三吐,无论是单吐、双吐、还是三吐,注意力更多的是用在腰腹发力的地方,用气息带动舌头去练习,不要把舌头吐得很用力。

1. 单吐

就是吹奏长音的音头,比如先吹一个1,把这个1给它切开,音色音量尽量保持一致。

2. 双吐

就是把吹奏的长音保持,舌头把长音切成四段。双吐的练习,有人说是“吐库”,有人说是“搭噶”,有人说是“切割”,还有人是悬空舌头不碰上颚,每个人舌头长短、厚薄口型口腔条件不一样,所以说法见仁见智。无论是哪种方法,只要把音色吹奏出来都可以推荐。注意力不要放在舌头上,不然很容易让舌头太用力,吹出的声音比较发木、发直、发硬,注意力应放在音色保持上,跟长音吹奏保持一致。

3. 三吐

三吐有两种节奏形态,第一种是前八后十六,第二种是前十六后八,无论是哪一个节奏型的演奏,我们都要学会“偷气”这个技巧。由于节奏型的不同,偷气的位置会有变化,在前八后十六中,换气点在第一个音的后面,在前十六后八节奏型中,它的换气点是在第三个音后面,我们一开始练习“偷气”时,需要用很慢的速度强迫自己在换气点换气,再进行其余音的吹奏,慢慢形成肌肉记忆,对大段快速三吐的表现力是有好处的。

无论是单吐、双吐、三吐,吹奏的时候,一定要跟长音的音色挂钩,相对来说越快的吐音,音不需要吹得特别饱满,但一定要平稳,一定是腰腹发力最重要,舌头轻盈富有弹性而不要太过于用力。

(六)剁音的练习方法

剁音是手指全打开在笛孔上方,用力"剁"在某一个音孔,所用力度就是剁,比如剁脚,即用力干脆利落的意思。剁音有低音区和高音区,例如全开到低音6和全开到中音6,无论是低音6和中音6,要注意首尾两个音一定要吹响。比如低音6,这个升4就要吹成中音升4,注意它的音高音色,把这两个音的感觉找到。不要把最后这个音吹爆了。高八度也是一样,高音升4的音符吹出来,和中音6的感觉要做到不能把音吹爆,或者容易把这个6吹成泛音3,这是最常见的剁音,剁音有的时候配合滑音或历音来使用,也别有一番风味。

(七)花舌音的练习方法

花舌的原理是舌头在口腔里面振动,把吹出去的气息打碎。部分演奏者天生就会弹舌发音,花舌技巧一点就通。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南方人掌握花舌相对困难一点,可能与地方方言有一定关系。南方方言很多是z、c、s与zhi、chi、shi发声音没有区分,发音习惯是字、知一个音;此、吃一个音;四、是一个音,统一读成ZCS,方言中不使用弹舌音(又翘舌音、卷舌音),舌头的弹舌发音功能长期“闲置”,练习花舌音舌头翘不起来,很难掌握要领。弹舌音是普通话的标配(zhi、chi、shi、r),北方大部分地区方言有弹舌音(俄语弹舌音发音很有特色且非常顺溜),部分地区方言没有弹舌音,是花舌技巧难撑握的主要原因。还有一种可能,部分人舌头较薄容易弹舌,花舌学起来相对容易,反之舌头较厚则相对难一点,这个有待医学考证。

花舌练习方法是,头部后仰,模仿打呼噜的声音(或者嘴里含口茶水,注意先深吸一口气,一定不要呛着水),来振动舌头中部或者后部,以漱口水的动作使舌根先震动起来。让舌头先产生振动,不要在意舌尖是否弹起或舌头应该怎么摆放,不用刻意去在意舌尖是不是在震动,凭舌头的自然反应即可(舌尖平躺着也是可以打出花舌音的),注意不要喉咙发出声音(喉咙发出声音是喉音,喉音可以产生两个声部,但不是花舌)。通过这样的方法让舌头先振动起来,产生花舌的效果。舌头震动以后,慢慢将口腔打开,下巴下沉,花舌震动的位置会慢慢移动到舌面,再自然灵活的切换舌头震动的位置相对就比较容易了。部分练习者舌头震动起来以后,放笛子上就不响了,这是风门的形态在震动的时候不知不觉发生了改变,只要稳住口风状态“鱼”保持不变,腰腹部的力度保持正常,慢慢体会揣摩,就会达到理想的花舌音效果。

(八)滑音的练习方法

滑音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上滑音是指手指慢慢的离开笛音孔,下滑音是手指慢慢的把笛音孔闭合关上,注意音准过渡时候的自然还有气息与手指的协调配合。上滑音的时候,气息要做一个小渐强,下滑音的时候气息要做个小渐弱,这样产生的滑音效果更佳。

(九)历音的练习方法

历音分为上历音和下历音,就如上楼梯或下楼梯,每个阶梯都要经历,这个经“历”速度由慢到快,但不论快慢每"历"一个音阶都要保持匀速,比如低音5到高音5,按顺序慢慢打开按孔。练习中有人疑问4怎么吹奏,建议是这个4也可以吹成升4,4作为经过音的时候,都可以吹成升4或者还原4,作为主音的时候,则不可以。最好使用节拍器来练习历音,在练习历音之前基础音阶练习要过关,手指始终处于放松状态,由慢到快加强练习。

(十)飞指的练习方法

飞指可分为上把位飞指和下把位飞指,上把位飞指是用小指、无名指按住笛尾的两个孔或一个孔,上把位手指在上把位笛孔位置来回快速滑动,下把位飞指是用食指和中指按住笛孔前面的两个孔或一个孔,下把位手指在其余笛孔上面快速滑动,比如竹笛独奏曲《大青山下》就有这两种不同的飞指,通常这个技巧用的很少。练习时手指并拢或分开,均匀排列地在笛音孔上面来回滑动,一定要来回往复,最后收回来,手指滚动不能有往无回。

(十一)循环呼吸的练习方法

循环呼吸[3],是一种乐音连绵不断的演奏方法。一些喜欢吸烟的朋友有这样的体验,吸上一口烟,烟雾从嘴巴吐出来,同时从鼻子吸进去,然后不停地再把烟吐出来,就个就是最基本的循环呼吸原理,即在吸气的时候口腔余气同时在向外挤气,从而保持吹出的气息不停顿。

练习的方法是,准备一个葫芦丝,先要学会挤气,鼓起两腮(用手指挤压两腮),然后拿开手指,反复练习,再拿葫芦丝练习挤气吹奏低音3(或者可以用一个水杯加一个吸管),吹奏葫芦丝低音3是不费气力的,可以轻松挤气5秒左右不用吸气,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吸气同时把挤气的方法练习掌握。能够做到挤气和吸气以后,将口腔里的气接上,注意挤气与吸气同步且力度保持一致,这样吹奏不容易出现停顿的痕迹。开始学会挤气方法后,有时在笛子上运用不好,吹奏时还会出现断音,这是因为在吹奏挤气的时候往往风门发生了变化。注意不要上下去挤压气息导致风门变形,使气息出去发生变化,口腔要保持“鱼”的口型不变(可以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这个动作),挤压气息保持风门状态不变,保持口劲、口风、风门三个角度一致,先用笛子吹奏中音3的指颤音,保持挤气与吸气同步,逐渐过渡到音阶和曲子里面练习加以巩固,循序渐进,久为功。

(十二)循环双吐的练习方法

学会了循环呼吸的练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练习循环双吐。可以先选1、2、3、2四个音进行练习,第一个音1上面写一个T,第二个音2和第一个音1上面加上连线,第二个音、第三个音和第四个音上面写上一个K(T、K意即“吐、库”),第二个音写成连线,就是把这个连线使用循坏呼吸去挤气、吸气,循环双吐技巧效果就出来了。练习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两个问题:①第二个挤出来的音2感觉力度不足;②吹奏速度快不上去。解决的方法是循环呼吸时的挤气力度要加重一点,同时必须要挤吸同步,这个2就是用循环呼吸把它挤出来的,练习初期会感觉第二个音还是不像"双吐",第二个2挤出来的音量有点偏软,必须用力稍快一点去吹奏,练习速度快了以后,基本听不出来痕迹了。注意在这两个问题上反复练习,功到自然成。

竹笛练习常用技巧还有指揉音、泛音、气震音等等,是以上基本技巧的适度变换,限于篇幅,不再赘述。竹笛常用演奏技巧练习方法的熟练掌握,相互配合灵活运用,基本可以完成一般独奏曲的顺利吹奏了。有志将竹笛演奏技巧练习提高一个台阶者,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练习,其中手指操练习,也是一种提高基本功的练习方法。

三、竹笛练习提高篇:手指操的练习方法

掌握好竹笛常用技巧以后,总是感觉演奏不能心到手到,尤其是成年人学笛子很多时候感觉手指僵硬。吹出来的音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大多是因为手指不够灵活造成的(通常双手无名指不够灵活)。可以先放下笛子,进行一些手指操的练习,来增加每个手指的柔韧性。

手指操的练习方法是,双手互相作用,五个手指分开向两边阔展,争取中指拉到与小指达到90度角,并经常揉捏每个手指指关节根部肌肉,同时做四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上下丢甩动作,让四个手指关节变得非常柔软,双手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都需要进行连续性弹跳练习,锻炼手指根部肌肉力度与手指弹跳速度灵敏度等,特别是双手无名指,必须要经常重点加强弹跳练习。手指操练习不受环境时间影响,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有效空闲时间加以练习,是提高竹笛演奏水平一个便捷高效的方法。

四、竹笛练习探索篇——非常用技巧练习方法

学习竹笛演奏技巧练习方法的同时,关注演奏技巧的一些探索创新,如包吹法、反吹法、鼓腮法与和声伴唱法(伴奏),了解这些演奏技巧的练习方法,感受竹笛演奏技巧与艺术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对拓展竹笛演奏技巧新视野,是不无裨益的。

(一)包吹法的练习方法

包吹法就是把竹笛的吹孔用双唇包起来吹奏[4],它与人们惯用的吹笛方法全然不同。包吹法可以产生类似巴乌的声音和船舶汽笛声,或狼的吼叫声,与西洋乐器长号音色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为特定曲目演奏添加一种音效。运用恰当可以体现不同的音乐特效色彩的表达。在日常演奏中感觉笛膜较紧的时候,可以尝试用包吹法吹上几次笛孔,对笛膜进行快速松软处理,也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方法。包吹法的原理是振动双唇内侧肌肉,用“闭嘴”向外面吐气感觉嘴唇振动。嘴唇前面(外侧)的肌肉不要动,用嘴包住笛子吹口,注意振动嘴唇内侧肌肉,包吹法的音乐效果就出来。

(二)反吹法(又称:第一指孔演奏法)的练习方法

反吹法是用手反过来拿笛子吹奏,是指用第一手指按孔作吹孔来吹[5],其他几孔依旧按指发音。一般选用大G调七孔笛或大A调(传统调性笛子也可以,但音色没有那么饱满丰富)吹孔选小指孔或无名指孔。练习的方法是,吹奏竹笛的第一指孔,全部按住笛孔以后,可以吹奏三个音高,7音会偏低,需要通过口风位置的调整,偏低的时候,笛口向上吹,偏高的时候,笛口向下吹。吹3也可以用这个指法。音阶排列顺序是,全按4为半孔,5为半孔,6打开也开半孔,如果竹笛质地音色非常好,还可以吹奏7,如果竹笛更好还可以吹奏1。这种吹奏法可以更好地完善竹笛的音域音色特点,可以使音色更加明亮对比强烈。但在音准的把控上比较难掌握,只可意会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所以对听力和音准识别要求较高,不属于常用竹笛演奏技巧练习范畴,不建议刻意追求这种练习方法。

(三)鼓腮法的练习方法

同样的吹奏力度下,鼓腮与不鼓腮吹奏竹笛有细微的区别,鼓腮演奏法张力会更好,音色更丰富饱满。练习的方法是,嘴巴闭合鼓起两腮,两个手指在鼓起的两腮上按一按,感受一张一闭两腮里存有气息。吹笛的时候保持口腔有气息,同时保持不要影响风门原有状态,在不鼓腮吹奏与鼓腮吹奏练习里面找到一种平衡感,让我们的音色更加丰富多彩。掌握过程有点难度,需要用心体会慢慢领悟。有一定演奏基本功者可以试试这种练习方式。

(四)自声伴唱法(和声伴奏)的练习方法

竹笛演奏中的自声伴唱法,是根据喉音演变来的,喉音是喉咙发出“熬”的声音,产生一种像花舌音却比花舌更粗犷的效果,喉音技巧吹奏可以产生两个声部,可以吹出和声的效果。练习的方法是,通过喉咙发出“熬”的声音,然后减小发声,像是“伊”“恩(的韵母音)”的感觉,就可以吹奏出和声的效果。学会了以后,吹笛子自己可以给自己伴奏,比如吹奏1、2、3,现在吹奏1,喉咙发出3,吹奏2喉咙发出2,吹奏3的时候,喉咙发出1,就会产生简单的和声效果,比如吹奏中音5,上面一个5在飘着,下面喉咙可以微微发出35321的伴唱音,类似于喉音的伴奏,但是这个声音不要太重,要注意音准和谐。有一定的视唱练耳功底,经过一定听力训练者,可以体验练习。

包吹法与反吹法及鼓腮演奏法和自声伴唱演奏法(和声伴奏),胡玉林作曲的《天雨》使用了以上反吹法等技巧,目前尚无其他作曲家为这些技巧专门谱写竹笛独奏或协奏曲,竹笛练习曲目运用很少。竹笛演奏技巧探索,意味着竹笛音域音色具备更多的可能性,是给演奏技巧打开了另一扇窗户。竹笛演奏非常用技巧探索启示我们,竹笛演奏技巧不断更新升级,会吹奏出更多美妙的声音。

结语

竹笛表演艺术是以演奏技巧为载体,演奏技巧练习方法熟练后,不可添油加醋、信手乱用破坏曲目原有的风格与品质,要根据曲目需要灵活掌握正确运用,才能达到最佳艺术效果。

竹笛艺术是中华文化艺术瑰宝中的一颗珍品,是一个历史时期文化与艺术积淀的缩影,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为了丰富竹笛艺术表现力,需要我们在有限的认知里,不断去探索和研究竹笛演奏技巧与练习方法的新体验。

参考文献:

[1]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90—90

[2]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39—39

[3]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97-97

[4]胡结续.笛子吹奏法[M].第4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21:72-72

[5]胡玉林.浅析中国民族吹管乐的创新与突破-竹笛与管笛为例:乐器[J].2017:12.46-48

(全文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