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赵松庭笛曲赏析(一)
蒋国基 华音网 2023-02-19


清新、恬静的《早晨》

赵松庭先生是一位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艺术家。他早年受到国粹——昆曲及徽、滩等戏曲的熏陶。深厚的民间音乐与传统文化基础,为他的创作、演奏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昆曲典雅秀丽的特点,又有乱弹、高腔粗犷、活泼、流畅的风格,并在演奏技术上有许多新的突破。他的成名作《早晨》便是这样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早晨》是以昆曲曲牌《点绛唇》为素材创作而成,写于1954年。当时,赵松庭先生是志愿军文工团的团员,因负伤而住在东北一家医院休养。每天拂晓,他散步在树林中,深深感到祖国春天的早晨充满了宁静、祥和的气息。有感于此,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笛曲。

《早晨》以浓厚的民族特点、鲜明的音乐形象,描绘出旭日东升、万物回春的喜人景象。乐曲表达了作者对新生活的赞美,充满着朝气和希望的早晨,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的未来。全曲分三个段落和一个尾声,由一个主题贯穿。第一乐段是一恬静、自由的慢板。气息控制的运用和缓慢、抒情的节奏,使人仿佛置身于这种静谧幽雅的情景之中。三连音的运用和由循环换气法吹奏的长颤音,再由两个流畅的全音符衔接,描绘出一幅晨曦初放的意境,充满了诗意的气氛。

第二乐段是活泼跳动的、急速的三拍子垛音,旋律化了的各种鸟鸣,以及优美流畅、情不可抑的音乐进行,呈现出一幅在阳光照耀下的森林中,莺雀啼鸣、百花齐放的神奇画面,音乐扬溢着欢乐愉快的情趣。

第三乐段,作者以华彩性的上历音,引出了一段极富舞蹈性的旋律音型,描绘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森林中快乐地嬉戏,鸟儿在为他们伴唱……飞指、极快的花舌技巧,把那热闹沸腾的欢舞场面推向了高潮,充满了激昂、愉悦、自豪的情绪。最后,乐曲在令人回味的春天早晨的意境中结束。

笛曲《早晨》以民族乐器的传统风格来表现新的生活,融会南北笛子演奏的多种技巧,为笛子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新方向。40余年来久演不衰。1965 年,赵松庭先生在参加"全国音乐周”演出后,曾应邀去周总理家做客并演奏此曲。翌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早晨》以其浓厚的民族风格,丰富的思想内涵,加之赵老师精湛的演奏技艺,博得了一致好评。

醇厚、细腻的《鹧鸪飞》

“金谷歌传第一流,鹧鸪清怨碧烟愁;夜来省得曾闻处,万里月明湘水秋。”唐代诗人许浑旅居湖南时,曾写下这首《听唱山鹧鸪》的诗。可见早在一千多年前,该曲在湖南等地已广为流传。原曲充满哀怨、凄凉之情。现存曲谱最早见于1926年严筒凡编的《中国雅乐集》。该曲所载进《鹧鸪飞》的解题是:"箫,小工调,本曲不宜用笛,最好用声音较低的乐器,似乎幽雅动听。”以后,此曲曾有丝竹乐合奏、箫独奏等多种演奏形式,在江南一带广为流传。

著名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于1956年前后据唐人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惟有鹧鸪飞”的诗意,对《鹧鸪飞》进行了改编。他以曲笛演奏特有的柔美丰满,细腻含蓄,描绘了鹧鸪在广阔天空尽情飞翔的形象,反映了人们渴望自由和向往幸福生活的愿望,展示出一种美好的遐想,是曲笛代表性的优美乐曲。

在民间流传的《鹧鸪飞》有"原板"和"花板"。"花板"为“原板”的放慢加花。

赵松庭先生改编的《鹧鸪飞》,以民间板式变奏的原则,将原曲的一小节旋律扩充为两小节,并以细腻的加花手法,使旋律优美流畅,比原曲更加富于抒情性、歌唱性。全曲由引子、慢板、快板、尾声组成。引子的旋律悠长宁静,乐曲开始时的四个长音,运用实指颤音、虚指颤音及力度强弱的变化,把鹧鸪鸟在天际击翅翻飞的艺术形象在乐曲的一开始就展现出来。

接着,由羽音引入清幽淡远的主题旋律,闻之令人神往。这部分缓慢、自由的慢板段落,主要以级进、小的迂回手法对原旋律进行扩充加花。在演奏时,要注意发挥曲笛圆润丰满的音色特点。颤音(弹性的上下倚音)、打音(同音反复用指不用舌)、泛音(五度相去音及不规则音)的灵巧自如的运用,使旋律高音含蓄柔美、锐而不放;低音浑厚圆润、坚实饱满,情趣古朴典雅。快板部分以快速平稳的十六分音符连续进行,使旋律更加流畅潇洒,淋漓尽致。在这段旋律的演奏中,要用循环换气的技巧(吐气及吸气同时进行)来演奏,指法要富有弹性,要求一口气连吹三遍(共28小节,速度要求最快时达每分钟160拍)。因此,这是演奏难度很大的乐段,没有掌握好循环换气技巧,是很难演奏下来的。

尾声是一渐慢下来的三小节旋律,最后一小节由强到极弱的处理,似让人感到鹧鸪鸟已经消失在天际。

《鹧鸪飞》是一首优秀的笛曲,悠扬抒情的慢板和流畅活泼的快板,使音乐富有层次和对比,力度的强弱 修忽多变,生动地展示了鹧鸪鸟忽高忽低、时远时近、悠隐悠现地在空中飞翔的形象;在演奏指法方面善于运用打、叠、颤、赠等以润饰曲调,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