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赵松庭的笛艺教学实践
詹永明 陶 冶 华音网 2023-02-27

摘要: 赵松庭作为民族乐器的教育家,终其一生都未停止笛子艺术的传承教授。赵松庭的教学理论已经被他的很多学生研究过。他留给了我们太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知识,越来越多接受赵松庭教学模式毕业的学生在从事了专业教学后都会对赵先生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借鉴,因为他的模式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奏家,经过时间的考验,所以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赵松庭作为民族乐器的教育家,终其一生都未停止笛子艺术的传承教授。从20世纪50年代到辞世,他的足迹遍及大陆诸多的音乐院校和港台各地,而他培养过的弟子分布范围则早已扩大到海外。从20世纪50年代的元修和(西安音乐学院)、谭谓裕(上海音乐学院),60年代的俞逊发(上海民族乐团)、曾永清(中央音乐学院),到70年代的蒋国基(浙江民族乐团)、詹永明(上海音乐学院)、张维良(中国音乐学院),80年代的戴亚(中央音乐学院)、杜如松(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吴樟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90年代的曾格格、唐俊乔、陈悦等,均出自其门下。他虽然未长期在专业院校任职,但他教学质量之高,授业者技艺之精,早已获得民族音乐界的一致赞誉。他的教学理念、方法、经验是中国笛子艺术的一笔宝贵遗产。[1]


一、赵松庭的教学思想

赵松庭还非常重视基本功。他的学生杜如松跟詹永明曾说过:“赵松庭先生教学思想强调的重要性是笛子以外的知识。他的观点是培养学生成为‘师’而不是‘匠’。他认为学好笛子,必须同时掌握好文、史、哲、理,以及更广泛的知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强调的多元文化的掌握。

一他的学生们举例子说:“基本功就像是飞机上的个个零件,如果没有将这些哪怕是很小的一个零件打磨好,装在了飞机上,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来,但是等飞上天了以后,有可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举例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耐心练习基本功。杜如松的这套重视基本功的教学方法就是传承自赵松庭,后来在赵松庭的一文《中国竹笛教学方法讨论》中看到了他的原文例子:“基训的目的是为了演奏,比如造一座房子,先要打地基…如果…由于片面的追求实用,急于把房子盖起来而没打好地基,其结果必然使建筑物流于低级。”[2]

赵松庭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制作不同的教学方案。他在文中说过:“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自己的志愿和不同的条件,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专业的年轻学生,着重结实的打基础,对于一些业余的学生或年龄较大的学生,则采取愿学什么就教什么的方法。”

赵松庭对于教学一直秉承循序渐进的观念。他认为对于学生如果一直都教同样的内容,会使学生陷入盲目。所以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低级到高级,从基础的到高难度的,都必须一步步踏踏实实地教,踏踏实实地学。

赵松庭生性勤于学习。他认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接受有关技术,都不应分什么南北中西。他说: “我们不能因为南北中西的风格不同而存门户之见,把自己的技术训练限制在狭小的圈子里。应该放宽视野,将前辈积累的宝贵经验继承的同时,也要把前辈所不能看到的国外演奏者的技术学过来,为我所用。"这样才能不断地发展竹笛艺术,将竹笛艺术的专业性推向更高的平台。[3]

综上所述,赵松庭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1.文化是根基,没有文化底蕴就无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2.技巧是表现内容的必经手段,而手段当然是越多越好。所以必须先掌握了,用的时候才可以拿出来,不然用的时候拿不出来,只能说明能力不够。3.技巧是手段,不是目的。要让自己的演奏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是不能只靠单纯的追求技巧的,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审美的能力和对艺术的理解。赵松庭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是以科学、系统、规范的方法运用在教学的实践中。他提出了“时代在前进,我们不能将笛子的演奏水平一直停留在原地,我们需要带动笛子不停的发展和传承"。以宽阔的胸怀开门办学,将弟子们送向其他派别的老师学习,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一代胜过一代,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赵松庭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关系着能否真正入门,能否掌握和如何掌握最正确的方法去练习和进入这个领域。对于从事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关系着未来能否以从事这门专业作为今后职业去发展。所以光有好的教学思想,没有好的方式去教,也是没有用的。

(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缺少其一,前程不远

赵松庭所谓的德、智、体、美其实是希望他的学生们都参照这样的标准去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地和他学习一门乐器而已。赵松庭先生以身作则,他的师德是每一个学生至今都难以忘怀的,他常说:“一个学习演奏技术的人,如果缺乏一定的艺术修养,缺乏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就很难掌握正确的训练自己的方法,想要提高技术就不可能。一个缺乏多方面生活体验的人,也不能演奏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作品。”他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仅仅是学习一门乐器而忽略了德、智、体、美等其他方面综合素质培养的人生体验,那么即便是学了这门乐器,也未必能有很高的造诣。

(二)重视基础训练

赵松庭是非常重视基本功训练的。他对学生,从第一年入门开始起的每一个时间段的训练,都安排得非常细致。从“姿式和口风” “气”“舌”“指” “视奏” “演奏”六个方面去训练。

赵松庭非常看重第一年,他会先从姿式开始,要求必须符合站姿和坐姿的标准。然后是口风的训练。口风是学习笛子的学生们非常重要的打头阵。赵松庭细心地帮助每一个学生训练口风,掌握正确的口劲、口风及位置。

“气”是竹笛吹奏之本。他要求每一个学生每天都要练习长音至少一刻钟。而长音的要求则是:每一次发音都要平稳、结实、响亮地吹完十二拍。这对于训练口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舌头和手指的训练是要先分开练习,再合起来练习的。竹笛貌似简单的乐器,可按照赵松庭先生的方法,就要将每一个练习的步奏,一个个拆开来,细心地练习打磨后,再拼凑在一起完善。

赵松庭也非常注重学生的视奏训练和演奏训练。他在从古沿袭至今艺术课程的授课形式——口传身授的基础上,系统地、科学地、规范地将每一个需要练习的步骤写成教科书,方便教学。笛子视奏训练在当时来说是前卫的教学方式。他要求每个学生都通过大量的视奏训练,每天一首,一年三百余首的练习,这样能加深对曲子的快速演奏能力。演奏的练习是通过开小型的音乐会来训练的,因为光是在台底下练习得非常好,但是没有在台上长期演出的经验,也是不够的。

(三)帮助想学笛子的学生先找到正确的方向在学生想学习这门乐器前,赵老师会先帮助学生考虑清楚学这门乐器的目的,是想在业余闲暇时陶冶情操,还是想从事专业?首先决定了第一步才能继续往下制订教学方案。等学生决定了之后,无论是对于业余的学生还是专业的学生再依据各自的不同而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四)四个“找”和四个“必”

在学生开始学习后,要不断提醒其找到正确的姿式(手型和体姿)、用气的位置(气沉丹田的位置)、调整风门的发音的准确位置和帮助他们分辨音色最好的位置。对于入门后开始正规练习的学生,要监督提醒他们必须每天练习“气息”,必须每天练习手指的弹性及各种音程进行的速度、节奏,必须一开始就结合指法练习用舌,必须每日坚持练习视奏和各项练习曲。只有踏踏实实地按照赵松庭先生所定下的这套教学方案教学和学习,才能打好基本功,为将来演奏曲子铺一条平稳扎实的路。


三、代表作《早晨》选段教学示范

根据赵松庭整理的怎样演奏《早晨》,练习这首曲子之前,首先要明确:

1.要建立在传统之上,但不能受其局限。首先考虑到要塑造一个朝气蓬勃的“早晨”的景象。

2.技巧要为内容服务。只要有助于内容,应尽可能地广泛创造和吸收各种表达、描绘的手段。

第一乐段,散板,要有一个大概的节奏轮廓,但不能太自由。要严格按照呼吸记号演奏,不要自己随意加装饰音,尽可能地演奏出一个美丽、安静的早晨,从万物沉睡到万物复苏的景象。

技巧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轻轻地吹出第一个音“6”,但音高必须准,可用泛音“6”来对比音的高度。所谓一字定终身,第一个音的音准,决定了整个乐曲的这个音的音高标准。这一点要严格做到和把关。

2.第一乐句的长度与所描绘背景的广度有关,要尽可能地做到辽阔壮丽。

3.长音"2"逐渐增加强度,要注意的是音要强而不高,平稳不要摇晃,到快转换乐句时,要稍作气震,注意不要太强,因为它只是开始。

4.演奏第二乐句,收尾的"5"稍微收一点,这是为高潮前埋下伏笔。

5.第三乐句要注意,这一句是引子中最难吹的部分,要注意一气呵成,要把华彩的快速指法和循环换气技巧结合练习到没有缺陷,听不出呼吸的漏洞为止。

6.第四句"7"的指法是开第一、第五两孔,吹得稍微轻一些。高音“1”和中音“7”之间的音程关系要比平均律稍窄一些,90音分左右,这是符合民族音律的。

赵松庭讲课非常的细心。仔细到每一句里的每一个音都要求按照谱子的记号完整地做到。教学之初,他会培养学生分析谱子的能力,他认为只有谱子分析好了,将来即便脱离了老师的指导,也能完整地演奏到位。他强调要演奏一首曲子,首先要音准。其次是节奏,所以在他的练习曲集上,练习“气” “指”“舌”的同时也在训练着节奏。再就是一首曲子的完整性。他说,一首曲子如果不能完整地演奏下来,那就不算曲子,只能说是练习。[4]223-224


四、赵松庭的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快速地明白老师的意思,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怎样组织语言,怎样让学生能够更快吸收并且不会忘记是一门学问!赵松庭先生在这方面做得就相当的精细。

(一)生动的口诀

赵松庭在教学中,为了方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更加容易消化和随时都能自己提醒自己,将要领都编成了生动的诗歌、顺口溜和口诀。其中有姿式的口诀,如何呼吸的口诀,有关"气" "指"“舌”的每一个练习曲都编了口诀。这样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他的学生杜如松老师在给学生们上启蒙课的时候就会背诵赵先生的《纠正诗》给他们:“风门正,笛身平,头要直,胸要挺。拇指小指相扶持,莫使笛子柳摇金。”并且一边背诵一边调整姿式。根据他学生的介绍,这样的教学更加方便记忆和自我调整。

下面是赵老师方便教学的几首口诀:

风门正,笛身平,头要直,胸要挺。

拇指小指相扶持,莫使笛子柳摇金。

虎口之间可容蛋,关节舒畅手才灵。

六指按孔要严密,指指放松呈弧形。

高低起落有规格,多余动作丢干净。

口劲松紧随我意,口风粗细由我心。

双臂张开四十五,青龙白虎全都行。[4]163


双肩不可上下动,胸腹同时来扩张。

缓吸平吹全身松,腹肌不必空自忙。

急吸超吹劲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

口鼻兼用看需要,切忌呼吸有声响。

莫到无气才吸气,终始要有余气藏。

强而不燥弱不虚,均匀呼气流水长。[4]169


出手常用颤,叠音不过三。

间歇可馈赠,同音打来分。

灵活相交叉,仙女来散花。

恰到便是好,莫成老油条。[4]184

(二) 严师出高徒,言语多激励

赵老师对学生是非常严格的,从基本功开始,每次回课都很严肃。他会不断地鼓励他们,告诉他们成功不是轻而易举的,学习艺术,要有献身的精神,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毅力,要以最节约的时间去求得可能的最大空间。


五、赵松庭先生的教学具体形式与内容

(一)授课形式

赵松庭一般采用三种授课方式:1.“一对一”的形式

赵松庭对于学生一对一的授课方式,能让学生更加专注地学习知识,也有了更加充分的时间让老师教学。

2. “一对二”的形式

赵松庭有时候会采用一对二的形式授课,为了让他的学生们自己有个对比。因为每个人对于技巧的熟练程度和对于曲子演奏的乐感处理方法不同,在一起上课的过程中,他们之间就会清楚对方的优点和缺点,在底下练习的时候就会互相帮助解决和促进共同分享交流心得。彼此既能达到竞争的效果,又能走向共赢。

3.“一对多”的集体上课形式

赵松庭在1980年后开始被邀请到天津、武汉、济南、南京、成都、重庆等全国多个城市授课,这些基本都是集体上课的形式。

此外,赵松庭在1995年时受中央音乐学院环球音像出版社的邀请,将教学的内容从初级到高级录制成了碟片,方便了许多学习笛子的学生,跟着碟片在家里就能学习到专业的知识。

(二)授课教材和内容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赵松庭被剥夺了上台演奏的权利。此后他主要转向了教学与科研,詹永明就是在“文革”中(70年代初)浙江五七艺校的第一个专业的学生,并且根据教学的实践经验开始撰写了第二本教材《中国竹笛教学讲义》。70年代末又培养了戴亚、杜如松,编写了《竹笛演奏技巧广播讲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赵松庭先生出版的书籍有《赵松庭的笛子》《笛艺春秋》《笛子教学十讲》等。教课的内容主要围绕这些书籍,涵括了基本功的训练方法,流派的介绍和赵松庭先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如具有浙东乡土气息的《三五七》《二凡》,追思缅怀周总理的《幽兰逢春》等。

(三) 赵松庭教学练习要求

学前准备:对于初学者,赵松庭会在笛子教学的同时,告知要开始学习系统的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培养多种律制的音乐感觉,而不只是单纯地停留在五声音阶或单一的律制上。除了简谱还要学会看五线谱,演奏首调和固定调要同时训练,否则未来会被逐渐淘汰。

气息要求:气息是竹笛,也是所有管乐的灵魂。气息可以通过练习长音得到训练。赵老师强调练习时要气沉丹田,保持全身放松的状态,感受胸腔和腹部同时吸气扩张,可以采用卧躺时自然呼吸的方法作为参考。这样长期的训练可使发音坚实有力,避免虚浮。只有在平日勤练习长音作为基础,到了运用曲子的时候才能做到强而不躁、弱而不虚。要求音色平稳结实、明亮而无杂音。从低音到高音,再到低音练习五声音阶和十二平均率。练习的同时还要注意每个音程之间的关系,培养音准的概念。

手指要求:曲子中的各种表现技巧如“颤”“叠”“赠” “打”等都需要通过平时的手指练习来训练,从而达到演奏时的准确。音色要求是弹性。弹性可通过颤音的练习解决,分为长颤音和短颤音。长颤音可通过吹奏长音时的手指颤打来训练,颤打的时候要注意用力均匀,速度均匀,不可忽慢忽快。短颤音要注意,想要听起来灵活,必须用力,同时注意在练习中,手臂肌肉不可紧张,要随时提醒放松。特别要注意两个手的无名指,赵松庭说:

“越是不灵活的手指越要拿出来单独训练。”另一个历音的练习也是训练手指的灵活性。要求从低音到高音,或者低到高再到低音,一字不漏并且平均地将每一个音快速地连接起来达到一句快速的音阶级进练习。这种练习需要从慢到快的练习,不可急着练快。

唇舌要求:嘴唇要注意的就是风门。风门如果在练习的时候不注意就会移动造成风门歪斜,导致以后的气息不能完全成为音柱直达笛管内壁,对音色会有所影响。舌头的练习分为单吐、双吐、三吐。气与舌是相辅相成的。长音如果比喻成弦乐类乐器的长弓演奏,那吐音则是顿弓或者跳弓,花舌则是碎弓。要注意的是吐音运用到曲子里不可胡乱运用,因为吐音最早属于北方的技巧之一,有些南方的曲子如《姑苏行》加入了就会有不正宗的感觉。

多元风格掌握:赵松庭在学生们掌握习得了所有技巧后,便开始大量地进行乐曲的教学。博采众长,学习了南、北派和赵松庭自己的浙(赵)派的曲子后,还将自己的学生送去不同的老师那里上课,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巧。比如将还是学生时期的詹永明送去上海跟陆春龄和陈重两位老师学习,当詹永明学习了不同的知识和技巧后,对音乐的处理有了更高的境界。


结语

赵松庭的教学理论已经被他的很多学生研究过。他作为一代笛子大师,浙(赵)派的开创鼻祖,留给了我们太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知识。他的学生,上海音乐学院的詹永明教授在他的论文《笛子教学与演奏技术》里介绍了赵松庭先生的长音练习的方法和气息的位置。现任衡阳师范音乐系的教师冯燕也在自己的论文《赵松庭竹笛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探究》中,将赵松庭先生的“重视基本功

“强调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的训练”,

训练方法","重视民间音乐风格技法的训练和掌握”做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探讨。越来越多接受赵松庭先生教学模式毕业的学生在从事了专业教学后都会对赵先生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借鉴,因为他的模式培养出了一大批的优秀演奏家,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所以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 乔建忠.开一代师宗领笛乐风骚——为纪念赵松庭80诞辰专题音乐会而作[M] 1/乔建中.国乐今说——乔建中音乐文集.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382——386.

[2] 赵松庭.中国竹笛教学方法探讨[M] //赵晓笛.笛艺春秋:赵松庭笛曲文论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320.

[3] 赵松庭.笛艺生涯五十春[J].音乐爱好者,1987(6).

[4] 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 [M] //赵晓笛.笛艺春秋:赵松庭笛曲文论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320.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11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