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笛艺问答 (九篇)
赵松庭 华音网 2023-03-03


编者按: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赵松庭先生的“笛艺答问”一文以问答的形式,对《笛子艺术的内涵》、《笛艺入门的要点有哪些》、《音调——最重要的笛子演奏技巧》、《如何掌握好笛子的音色》、《最常用的技巧及其要点》、《装饰技巧和特殊技巧》、《笛子的质量如何检验》、《如何适应温度的变化》等诸问题进行了阐述。此文不仅对笛子演奏者和爱好者有用,而且对学器乐的人来说,也有其更为广泛的实用价值。

一、笛子艺术的内涵

问:您认为笛子艺术的内涵,主要的应包括哪些方面?

答:在民族音乐中,笛子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不仅仅是因为笛子这一乐器本身具有民族特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且因为它的产生、变化、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横吹为笛,竖吹为箫(笛与箫本应是合二而一的概念),笛为龙,箫为风,“龙笛”“凤箫”是中国人民赐予它的高贵美丽称号,正由于它的悠久性、广泛性、群众性,从而蒂结了深刻的民族性。因此说,笛艺内涵中的民族性应是最为重要的,是根本的。

笛子是乐器,是表演艺术。表演艺术是“声”与“情”的结合体,“声”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情”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声”是音乐的条件,而“情”则是音乐的根据;有“情”而无“声”缺乏感人的条件,有“声”而无“情”则缺乏感人的根据。要使自己的演奏能够成为艺术,必须达到“声情并茂”,也就是说,要掌握与艺术有关的自然科学,要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认识、理解、渗透、融化与艺术有关的社会科学。具体地说,演奏中的技能训练一般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如乐音三要素(音调、音品、音量)的掌握与训练、节奏训练、指法训练、呼吸训练、唇舌训练、视觉训练、听觉训练……与之有关的学科为“律学”、“声学”、“生理学”、“材料学”等,除此以外的必要修养一般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如风格的掌握与创新,艺术形象的塑造,更美、更强烈、更理想、更集中、更典型地反映生活……与之有关的学科为文学、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等,以上都属于笛子艺术中应包括的内涵。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科学地、规范地编制大纲,设计教材,拟订规划,落实措施则又是一门教育科学,是笛艺内涵中既独立又联系的一个方面;如何使乐器本身,进一步提高它的表现力,也就是说要进一步发展与改革,则应是以声学为主而又不能忽略横向联系的学科,也是笛艺内涵中即独立又联系的一个方面。

艺术水平的高度与知识面的广度、深度成正比。模仿绝不是艺术,艺术也不等于技术,艺术靠实践,实践出效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二、笛艺入门的要点有哪些?

问:笛艺的内涵既深且广,那么,怎样入门呢?入门的要点有哪些呢?

答: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艰巨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学习艺术,要有献身精神,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毅力,要以最节约的时间去求得可能求得的最大空间;要尽量少走弯路,要排除干扰,而弯路或干扰的根源就是空话(包括“反话”、“废话”)。不能否认,我国目前在民族音乐界,指导性的理论和方法,尚处于探讨和逐步完善阶段,谁也不敢自诩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是权威性的、科学的、规范的。对此,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但也不能谁也不买谁的账。“培育龙的传人,四海合力;浇开民族之花,五湖同心。”目的一致才能团结,团结一致才能繁荣。讲这一些,也许是空话,但对如何入门是有关的。艺术不是抽象的主观本身,它是有对象的,如果对象间互相排斥,那么艺术的价值就会被人为地抹杀,“入其门而见丑”,何谓入门!

笛艺入门的要点,首先就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而正确的方法来自正确的指导思想。从大的方面来说,既然艺术水平的高度与知识面的广度、深度成正比,那么就应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开始就有一个总的结构的蓝图,然后开始进行艰巨的劳动。应该把“专”当成目的,同时应围绕“专”所包含的“博”作为基础,要克服目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文化与专业摆不平的矛盾,这关键又在于指导者本身的指导思想。从小的方面来说,基础训练和演奏训练是专业训练过程的手段和目的。在这里,又要有一个指导思想:基础的坚度与建筑的高度、厚度成正比。要反对“模仿+演奏”、“演奏+模仿”的入门方法,反对有啥吃啥的营养结构。常言道要吃好“开口奶”,这也就是笛艺入门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必须在正确指导思想下进行。

按照我的提法,笛艺入门要点如下:

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缺少其一,前程不远。

2.重视基础训练,要有系统训练,但不排斥不同的实用要求(如业余的或专业实用性强,迫切要求实用的等),要因材施教。

3.入门四个“先”

①决定目的;②拟订方案;③明确要求;④落实措施。

4.入门四个“找”

①找到正确的姿势(要考虑不同生理条件);②找到用气的位置(要以生理科学为指导);③找到发音准确的位置(从听觉、乐器本身、用气及指法上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④找到音色最好的位置(从听觉、乐器本身、口风及位置、笛膜等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5.人门四个“必”

①必须每日练习用气,常练不懈;②必须每日练习指法的弹性及各种音程进行的速度及节奏;③必须一开始就结合指法练习用舌;④必须每目坚持练习视奏,由浅入深,这是综合练习,包括视觉、听觉、节奏及气、指、舌各方面,到一定程度就转化为演奏,那就要提出表情的各种要求。

三、音调——最重要的笛子演奏技巧

问:您认为笛子演奏技巧中,最重要、最应注意而且是最难掌握的是哪一种?

答:音调。音调是乐音三要素中的第一要素,音调不对头就不成其为音乐。因此,如何解决音调问题,以及掌握与此有关的技巧是最重要的。很多人似乎对技巧的追求非常迫切,追求新花样,追求高难度,这当然是应该值得赞赏的。但技巧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是为了技巧而技巧,那就成为杂技而不是音乐了。

笛子的音调问题颇为复杂,牵涉许多方面,举几个重要的课题:律学方面——“中国竹笛的律制”;声学方面——“横笛频率计算与应用”,“温度与模笛的音准问题”;乐器制作方面——“目前生产的竹笛音调问题”;乐器改革方面——“中国竹笛如何转调”(或如何演奏半音阶)。

以上四个方面都属于音调问题,都需要作专题研究。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无疑应该对以上问题有所了解、有所研究并参与探讨。

作为演奏技巧训练来说,应把音调准确放在第一位,训练的程序从实际出发,分几个阶段进行;

1.五声、七声音阶及高低八度的音准掌握。

2.常用的五声音阶转调,一根六孔竹笛能转六个调,但以五声音阶为限,同时必须掌握按半孔及“叉口”技术。

3.简单的变化音阶。

4.复杂的变化音阶,必须增加音孔,从八孔到十一孔,也可考虑加键。

5.音律研究及实践

解决音调问题及掌握有关技巧的前提是要有辨别音的高低误差不超过5-10音分的耳朵听觉。这一要求使演奏中国竹笛的难度大大增加,使它不同于很多音调稳定或较稳定的乐器。缺乏灵敏耳朵是很难演奏好中国笛子的。当然耳朵的辨别能力也是可以训练的,首先就是要重视它,切莫掉以轻心;其次是要严格要求,采取切实的措施,并注意方式方法。在初级阶段的训练要点为下:

1.选择发音准确的乐器。

2.注意发音平稳的训练。

3.找到平吹和超吹的不同口劲和口风。检验的标准是高低八度是否是1比2的关系。

4.注意指法。手指抬的高低、发音孔以下的音孔开放或闭合都对音调发生作用。

四、如何掌握好笛子的音色

问:如何掌握好笛子的音色?

答:通常所说的“音色”是指音的特色。音色的决定因素是泛音的成分,泛音的成分随着不同的条件而产生无穷的变化,因此绝对相同的音色是没有的,即使是同一种乐器,也会有不同的音色。一般所说的音色的好坏,是在同一类器乐或声乐中进行比较的。音色问题极为复杂,它不能像音调那样可以读出数字来,电子仪器也只能测出是谐波还是无规则的波或非周期性的振动,这也只能是检验音色好坏的一个方面,并非全部。音色的好与坏有其客观的标准,但也不能否认有它一定的主观性与随意性。

一般公认吹笛子的音色首先是要求做到“纯”与“净”。不纯不净就是沙、哑、破、杂;笛子靠吹气发声,吵、哑、破、杂的声音都来自气,因此,要掌握好笛子的音色,首先就是要练好吹笛气功。在这里说一说要点:

1.呼吸方法以混合呼吸为好,要排除一切由呼吸而产生的杂音。

2.吹气的控制点在丹田,所谓“气往下沉”指的就是这一个。缓吹要做到“长”(吹八拍为合格)、“匀”、“亮”,吹气的方法如同打太极拳;急吹超吹要做到刚而不噪,吹气的方法如同打少林拳。无论缓吹、急吹都要意守丹田。检验的方法是上身能做到纹丝不动;坐吹或站吹能感到臀部或脚跟有重量,越强则越重。

3.口风能粗能细,口劲能松能紧。气流必须集成一束。吹笛的气流,术语称为“射流”,射流不集中是吹笛时产生沙、哑、破、杂的主要根源,“三日不吹唇长毛”,长毛就是影响气流的集中。

4.口风、口劲与丹田松紧等的配合,就属于“气自控制”技巧。频率与气流的速度成正比,与气束的直径(为圆时)或宽度(为扇时)成反比。具体地说:如气粗而缓,适宜吹低音;如要吹高音,吹气应细而急。口风除要求能细能粗外,还要注意吹气的角度。正常的角度是笛子吹孔的平面与脸部成直角。脸与吹笛平面的角度大于90度,则音量强,音色刚而易躁;如小于90度,则音量弱,音色柔而易虚。强而不躁,弱而不虚,是一致公认的吹笛音色较难达到而又必须达到的要求。

5.不要忘记,乐音三要素中,音调是第一位的。因此,切不可片面地强调音色,而置音调于不顾。例如音色问题上一致都强调放松,但放松是以音调准确为前提的,吹高音必须缩小口风,加快气流速度,相应地就不放松了,“高音不能松,一松就要掉。”所以要注意音高达到后,尽量求得放松。

五、如何掌握好笛子的音量

问:如何掌握好笛子的音量?

答:自古以来,笛子被认为是发音嘹亮的乐器,“平明吹笛大军行”,汉代、唐代都把笛子作为军乐使用。所谓“笛者,涤也,其声涤涤”,能涤除烦忧,畅诉胸怀。由于这样的原因,一般都强调吹笛的力度,也就是说要把笛子吹得饱满、结实、响亮。要达到饱满、结实、响亮,必须先练气。这里音量与气量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必须通过技巧,使气量转化为音量,但不能操之过急,切忌一开始就拼命用力地吹;“直吹”最伤肺,会引起头晕目花,所谓“欲速则不达”,这是得注意的。

音量的强与弱是相对的,没有弱也就没有强,都是强也就不显得强,“欲强必先弱”“欲弱必先强”。如何掌握好笛子的音量?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掌握好强弱变化的技巧。

音量的强弱变化在于气息控制,气息控制的关键在口风能粗能细,口劲能紧能松。口风、口劲、角度、速度四者,与音调、音品、音量三者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举例如下:

1.口风细、音量弱;口内粗、音量强。

2.口风细、音要低;口风粗、音要高。

3.角度大加口风粗,音变高、强、音色易噪。

4.角度小加口风细,音变低、弱,音色较柔和。

5.气流速度快,音量强,音变高。

6.气流速度慢,音量弱,音变低。

以上六种情况是有规律性的,气息控制就是要把这些规律控制起来。举例如下:

1.口风细加口劲足,加速度快,音量弱,音不低。

2.口风粗加口劲松,加速度慢,音量强,音不高。

3.口风极细,加口劲很足,加速度更快,加角度增大,音不低,音量很弱,音色不虚。

4.口风极粗加口劲很松,加速度很慢加角度变小,音不高,音量很大,音色不噪。

总的来说,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达到三个要求,即:音量能强能弱,音色不噪不虚,音准不高不低。

关键的关键,在于耳朵的审音能力。当然,还需有艰巨艺术的劳动。

六、最常用的技巧及其要点

问:除前几次论到的三种最基本的技巧及要点外,还有哪一些最常用的技巧?其要点为何?

答:技巧是手段,表达内容才是其目的。凡有助于表达内容的技巧,多多益善。我不赞成以风格为借口,对某种特定风格属于不需要的技巧,就采取排斥的态度,因为新的风格的创造,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技巧。

常用的笛子演奏技巧分气、指、舌三部分,它们的术语及符号,一般的笛子书中都有,我这里不重复。按轻重缓急排列,除前几次讲到的最基本技巧及要点外,接下来应该是气功中的“震”与“变”,

指法中的“颤”、“滑”、“叉”,用舌中的“双吐”。

“震”,俗称“波浪音”。吹笛先要求平稳,然后才可以练习均匀地震动,使声音更有美感。它的要点有三:

1.切记不动比动难。平衡为主起伏为宾,不可倒置。

2.振幅的大小,要根据需要,不可盲动,大的振幅如大提琴揉弦,小的振幅如小提琴揉弦。

3.要动就动,要稳就稳,切不可把“震”变成习惯。

“变”,口风射入吹孔的角度,需要在常规中求得变化。角度的变化能使频率升降达到半个音。它的要点是:

1.根据需要调节角度。

2.用唇肌的控制改变气流的角度而不要用颈部或头部的俯仰来改变气流角度。

3.牢牢记住及把握音高标准,在不稳定中求得稳定。

“颤”,颤是训练手指弹性的重要方法,全部按音孔的手指都要坚持不懈地作弹性训练。它的要点是:1.均匀跳动。2.持久。3.不紧张。4.每秒6-8次。

“滑”,滑音是中国竹笛的特点之一。要做到:1.滑上滑下无间隙。2.每个指头都能滑。3.各种音程都能滑。

“叉”,叉有两种含义,一是改变按孔的指法使音升高或降低。二是按半孔使音降低。六个音孔的笛子要能转调,必须熟练“叉”的技巧。它的要点是:

1.先学会第二孔的按半孔技巧,这样就能演奏全按作“6”的一般民音乐曲。

2.再接着学会第五孔的按半孔(或改变指法)的技巧,这样就能演奏全按作“3”的一般民间乐曲。

3.再接着学会第一孔、第四孔的按半孔技巧,加上六孔全开的升高半音,就十二音齐全了。

“双吐”即“TK”,在顿音技巧中双吐用得最多。其要点是:

1.灵活、清楚,指、舌紧密配合。

2.注意各种类型的变化,不要千篇一律。如一组十六分音符中就可有各种变化。

3.注意各种音程的练习。

以上就是些最常用的技巧和它们的要点。

七、装饰技巧和特殊技巧

问:除基本技巧、常用技巧外,还有一些什么技巧?

答:还有一些装饰技巧和特殊技巧。

所谓装饰技巧,一般都以经过音、装饰音、助音等出现,如叠音、历音、打音、赠音、花舌等。它们的运用比较自由。装饰也是一种艺术,装饰得好与坏会影响整体形象。这里面有雅俗之分,有高低之分。有些特定的风格,往往在装饰手法上也可以显示出来,如江南情趣的民间乐曲常用颤、叠、赠、打进行装饰;北方情趣的民间乐曲则常用吐、滑、垛、花进行装饰。这似乎有点“泾渭分明”了。我曾在江南情趣的装饰手法上讲过几句顺口溜:“出手常用‘颤’,叠音不过三,间隙可馈‘赠’,同音‘打’来分,灵活相交叉,仙女来散花,恰到便是好,莫成老油条。”

特殊的演奏技巧五花八门,有些是传统的,也有很多是近代创造的。北方风味的乐曲常使用“垛”这一技巧,发出的声音像拍打一般,用以模拟或描绘鸟啼、马嘶、车跑、人们欢跃的情景。有许多艺人常使用“喉声”而产生特殊的音色,近年来,很多演奏者用气和喉相结合,吹出两个声音。吹笛时用唇部振动发声,像“巴乌”那样演奏,这种技巧暂称之为“包吹”。上面这些技巧,“垛”用得比较广泛,其他,只偶尔在乐曲中使用,还没有取得很成功的效果。

特殊演奏技巧中,吹笛的循环换气得到较大的反响,目前已在国际上传播。这是一种从唢呐上移植过来的技巧,这种技巧能使吹气连续不断,因而可以演奏很长的乐句。练习和使用这种技巧,注意以下要点:

1.先学会吹气、吸气同时进行的方法。

2.在笛子上能应用,并做到看不出和听不出。

3.注意应用的目的性,切不可卖弄技巧。

这种技巧到60年代已发展到能在“双吐”演奏时进行。它的要领是将原来的双吐的动作“TKTK”,改成“TBTK”。“B”是唇音,这时利用短暂的“唇爆破”空间,将气从鼻吸进去。有了这种技巧,就能演奏《无穷动》、《黄蜂》这样一类的乐曲。唇的技巧,过去没有提出系统的训练方法,俞逊发创造性地发展了它,他有很多新技法,有些是传统技法的提高,如弹性的吐音,幅度较大的“指揉音”等;有些是新的创造,如“口哨双音”、“唇击音”、“指孔吹笛”等。还有很多创新技法,有的原来已在民间产生,由于没有广泛的宣传而人们不大知道;有的只是作为技巧而单独存在,没有能在艺术作品上发挥作用。但这是时间问题,能丰富音乐内涵的技巧是应多多益善的。

八、笛子的质量如何检验

问:笛子的质量如何检验?

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演奏者对乐器的要求按其重要性排列是:1.音调准确完备。2.音品纯净。3.发音敏感。4.开孔位置符合演奏者的生理条件。5.牢固不易损坏。6.美观。

检验笛子的音调是否准确和完备,要视演奏者对音调的要求如何。比如说:用什么律?是平均律还是纯律?用七声音阶还是五声音阶?对转调的要求如何?对音高的标准要求如何?对音域的要求如何……目前大多数笛子演奏者对六孔竹笛音调的要求,大致上有以下几条:

1.以第三孔作“1”,要求能准确地发出全部的音。第二孔“7”要求不严格(大部分产品,“7”都偏低)。

2.平均律。

3.音高标准为440赫兹,要求能在±30音分内进行调节,调节后各音程比例基本准确。

检验的要点:

1.先吹基音。假定基音的唱名是“5”,依次吹出此基音的泛音系列,检验其发音是否准确。如音程过宽,则将笛塞往外推;过窄则向里推。

2.检验基音的泛音“2”与第四孔的高度“2”是否一致;检验第一孔的泛音“3”与第五孔的高度“3”是否一致。

3.检验八度音程关系是否一致。

4.检验其他各音及高音能否顺利发出。

5.检验与标准是否一致,(这一条与温度有关,等下次再说)。

检验音色的好坏,不能单凭现场的效果,因为影响音色的因素很复杂,新的笛子感觉到音色好,不一定是好笛子。其要点如下:

1.材料(竹子)厚实、有分量、口径圆、两端粗细相差0.1厘米到0.2厘米,竹节中无大肚皮现象、皮不过厚。

2.基音响亮,高音又能顺利吹出的笛子,属于选材适当。不然就是过细或过粗。

3.吹孔、音孔、膜孔的大小依次序为第一、第二、第三。

4.膜孔开在管长1/4再加上3/5R(R为管半径)处。膜孔的位置影响高音及低音的笛膜音色,如要求高音笛膜声重,则可将膜孔向上移,但要注意,高音膜声过重,音色易刺耳。

5.笛子的音色,除了以上几条外,主要依靠经常的吹奏,因为这样,才能使笛管保持“最佳的阻尼”(“阻尼”为声学术语。)

音量的检验标准,服从音调及音品,制作合理的笛子,一般音量的强弱变化、容易控制。

开孔的位置,在常用的中小型笛子上是基本统一的,但对低音的笛子,由于向左还是向右,以及小指的长短、按孔部位的习惯不同等,应按要求制定。

九、如何适应温度的变化

问:如何适应温度的变化?

答:温度的变化能给予各种乐器的频率以不同程度与不同质的影响,而温度是极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乐器演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特别是管乐器受影响更大。因之对于笛子演奏者及制作者来说,对待这个问题是决不能掉以轻心的。

计算表明,温度±10℃,将使一定管长的频率升高或降低1/6至1至7个音(相当于30音分左右),这对于有训练的耳朵来说,是一个不能忍受的误差。

我国地处温带,一年四季温度的差距在40℃左右。以一定的管长,要求在一年四季中都能适应大气温度而频率不变,这是不可能的。另外,管乐器是通过人体吹气发声的,人体常温为36℃,因此,管内的实际温度,并非大气的温度;管内的实际温度随着吹奏时间的长短起伏不停,虽然可以测出单位时间的变化数据,但从实际出发,不可能那么机械进行,只能根据实际经验求出一个近似值。我的经验,管内的实际温度可近似地列为:

1/3(36℃-大气温度)+大气温度,例如:大气温度为15℃,则管内平均温度约为1/3(36-15)+15=22℃。

那么,如何适应温度的变化呢?

①演奏技巧的适应

一个有经验的演奏者,必定能了解自己所使用乐器的可控范围,掌握能适应一定范围内的高度变化的技巧。一般来说,±5℃的温度升降可以通过口劲、口风、角度等的灵活运用而求得解决。当然,对于演奏者来说较为稳定的温度最理想。

②乐器的适应

最常见的方法是将笛子加上插口,使它可以伸缩。这种方法有利也有弊,有利是可以随时伸缩使音高符合标准;不利的是伸缩以后,会使音程之间的比例换调,伸缩的程度越大则误差也越大。乐器的适应,还有很多其他办法,如:备用三四支不同温度标准的笛子,以适应一年四季的变化。用蜂腊一类的胶剂缩小吹孔、音孔使音降低等。

温度问题相当复杂,它不只是笛子及其他管乐器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也是整个管弦乐队需要研究、商讨并采取措施的,这要依靠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求得较妥善地解决。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