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温度与乐器音准问题
赵松庭 华音网 2023-03-03

温度的变化能给予各种乐器的频率以不同程度与不同质的影响,而温度是极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它在很大程度内妨碍乐器演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如何适应温度的变化,这是每一个演奏员,每一个乐队组织者和每一个乐器生产部门都颇为关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运用各种方法,采用很多措施以及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否则是困难的。

 

温度对弦乐器类频率的影响

弦乐器类的频率如果不考虑其他偶然性的因素,那么其频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有三:1.弦的长度"I"。2.弦的线密度即单位长度内的弦的质量"μ"。3.弦的张力"T"。其频率公式为:

温度变化时,弦的长度由于两端固定而不变;线的密度变化甚微,±20℃的变化,“μ”的变化不超过千分之一,可以略而不计;主要是由于弦的张力的变化,使弦放松或缩紧。

温度升高时,因弦相对伸长而放松,张力变小,使频率降低;温度降低时,则因弦缩短而收紧,张力变大,使频率升高。定性地说:频率的相对降低和温度的升高成正比。

设θ℃时频率为f,t℃时频率为f。则

a为比例常数,可实际测定或自已知量计算,如材料已知,则由长度、频率可间接计算。此类计算,对提高乐器质量,改进弦的质量等有用,但在解决温度与乐器音准这一实际问题时则很少意义,这是因为:

1. 温度虽是极不稳定的因素,但在某一单位时间内,相对地来说,比较稳定。

2. 温度变化给予弦乐器类频率的影响,在程度上远较管乐器为小。

3.弦乐器可以随时调整张力(除钢琴等较麻烦外),矛盾不突出。

但是虽然如此,弦乐演奏者仍须认真对待温度问题,不要让弦乐与管乐之间发生不相协调的情况。


温度对管乐器类频率的影响

管乐器类基本上有两种:

1.开管(包括铜管、木管中的笛、双簧管)。其频率公式为:

(N为1、2、3、4……)

式中f为频率,C为声速,L为有效管长。

2.闭管(单簧管)。其频率公式为:

温度与声速有关,其算式为:

温度影响声速,声速影响频率,这是温度变化对管乐器频率起作用的根本原因。其他因素如湿度等也有一定影响,但作用甚微,可不计。

举一实例来说明温度变化对管乐器频率所起的作用:

设频率“f”为440,温度“0”为15℃),按开管频率公式代入,求得有效管长“L”为38.63cm)。如温度升高到25℃时,要求频率仍为440,则对应440的有效管长应为39.31cm。如温度降低到5℃时,要求频率仍为440,则对应440的有效管长,应为37.95cm。计算表明,温度±10℃将使对应于频率为440的有效管长增加或缩短0.68cm。

假如管长不变而温度变了,那么将出现什么情况呢?以38.63cm为有效管长,在15℃时对应频率为440,在25℃时将为448,在5℃时则为432。

计算表明,温度±10℃,将使一定管长的频率升高或降低1/6~1/7个音,对于有训练的耳朵来说,这是一个不能忍受的误差。

我国地处温带,一年四季温度的差距在40℃左右。以一定的管长,要求在一年四季中都适应自然界的大气温度而频率不变,这是不可能的。而管乐器是通过人体吹气发声的,人体常温为36℃,管内的实际温度,并非大气的温度;管内的实际温度随着吹奏时间的长短起伏不停,虽然可以测出单位时间内的变化数据,但从实际出发,不可能那么机械进行,因此我们只能根据实践经验求出一个近似值来。据我的实际经验,管内的实际温度可近似地列为:

例如:大气温度为15℃,则管内平均温度约为

温度对管乐器频率的影响实在很大,如不适当处理,将会使演奏的质量大大降低。特别是在寒冬季节或冷暖变化悬殊的情况下,经常会发生整个乐队发音不准,音质极坏,管乐与弦乐不相协调等现象。


温度对其他乐器的影响

除管弦乐器外,尚有一些其他常见的乐器,如木琴、钢片琴、手风琴、定音鼓、锣、钹等。一般来说,由簧片、木块、钢板、铜板等振动(即棒振动或板振动)发音的,与温度的关系不密切,可以略而不计。如果发现这类乐器发生频率变化(普遍的变化是频率降低),十有八九是由于棒或板的劲度受到冲击而降低的缘故,这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来弥补。但是棒或板的振动如果与空气柱结合成偶合性的乐器,那么情况又不同了,例如:单簧管、双簧管是簧与管偶合的乐器,笙也是簧与管偶合的乐器,它们与温度的关系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这是由于簧管偶合的乐器有两个振动系统,一是簧,一是管,两者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温度给予的影响状况如何要看谁占“主控”地位。双簧管、单簧管是管的固有频率占主控地位,簧片起“狭缝”或“激发”作用,因此,其频率的高低除管的长度外,决定性的因素是声速。所以温度升高或降低,会影响其频率升高或降低。笙以簧的振动占优势,其偶合情况较复杂,很难作定量分析,是否可以作以下的定性:设二种固有频率,分别为,并设以为主,则偶合后的频率,近似地为:(K为决定于偶合的具体情况的参数),偶合后的频率以占优势。因此它是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

其他如木琴也有空气柱的偶合,对频率有一定影响,而其性质和笙的情况类似。

皮革类的乐器,情况很复杂,要作具体分析:定音鼓两端密封,鼓内空气膨胀或收缩,会引起鼓面张力的提高和松弛。潮湿寒冷,鼓面松弛,频率下降;干燥炎热,鼓面缩紧,频率升高。单面鼓或不密封的鼓与弦乐器类似,由于它没有一定的频率要求,其与温度的关系可以忽略不计。皮面的弦乐器如二胡,由于并非密封,因而皮面张力与弦的张力性质相同,即频率随温度的升高相对降低。密封的皮面乐器如三弦,由于筒内空气体积甚小,其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

综上所述,说明温度的变化能给予各种乐器的频率以不同程度与不同质的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管乐器,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谨提出以下几点供各界参考。


一、管乐器生产要标明频率标准与温度标准

随着声学科学与乐器制造工艺的进步,使管乐器生产有可能和有必要标明其频率标准与温度标准;反过来说,因为要标明频率标准与温度标准,也将大大促进乐器生产的科学工艺水平。众所周知,频率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古时候无法测量频率,因而只能以尺寸比例作为音高的标准。但是,代定频率的因素并非只有管的长度,我国古时,有“横黍直黍”之争,就是因为管径几何缺乏明确记载。即使管径一定,也不能确定频率数值,因为还有其他的因素。确定440赫兹的国际标准还是1939年以来的事。3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的管乐器,大都为435赫兹,更早一些则是为43 兹左右。440的标准,也没有最后固定,如前几年挪威乐队到杭州演出,就要求将钢琴调到总的来说,都有向高发展的趋向。我国在解放前,管乐器依赖进口,牌子杂乱,标准很不统一,至有后遗症。我们自己生产的管弦乐器,一定要求高标准、高质量。能否正确地标明频率标准与标准,对乐器制造厂也是一个考验。

对于弦乐器来说,这基本上是属于力学范围的问题。比如说,提琴的面板,钢琴的弦架,能几何压力?琴弦的张力与温度、频率、音质等之间的最佳关系是什么?等等。

就管乐器来说,问题就较为复杂,总的来说,有两大问题,一是如何计算,二是如何测量检验. 管乐器的频率计算问题,在横笛一类乐器中已经解决(见“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一文)以计算标出频率和温度标准。举几个实例如下:


实例一:长笛计算数据

吹孔横量1.3cm,直量1.1cm

音孔呈圆形直径1.4cm

管径1.9cm

管壁厚度:吹孔处0.6cm音孔处0.2cm

计算结果列表于下:

实例二:中国曲笛第三孔“”常用规格

吹孔平均直径1.0cm

音孔平均直径0.9cm

管径粗端(开吹孔)1.7cm细端1.5cm

壁厚0.35cm


实例三:中国梆笛第三孔"f²"常用规格

吹孔平均直径1.0cm,

音孔平均直径0.8cm

管径粗端(开吹孔)1.4cm,细端1.3cm

壁厚0.3cm

计算结果列表于下:

在计算时首先一定要注意条件的变化,吹孔的大小、音孔的大小、壁厚等都对频率起作用。特别是管径,两端粗细不一,影响每一个音孔的位置,如果只按一般的比例来决定长度,那是不会准确的。这是笛子生产者应特别注意的问题。以上所举三实例如果要作为生产时的依据,首先要检验条件是否相符。特别是中国笛子,因为中国笛子生产的原料是竹子,天然差异甚大,如果只有固定的规格,那是不能适应的。

双簧管、单簧管、铜管的频率计算,尚有几个问题待解决,需要专题探讨。

其次是如何检验及测量的问题。

检验及测量时,一定要注意温度,注意管内的实际温度,否则就无从确定标准。在不同的气温下测量乐器音高时,先估计管内的实际温度,测出频率后,再用温度率换算,这是简而易行的。除此以外,还要提一提"口劲"、"口风"问题。

管乐器一般有两种互相联系的频率,一是管本身的固有频率,二是吹奏时的激发频率。前者频率较稳定且较纯,后者频率在一定范围内有变化。当吹奏时,气流成细束(术语称为射流)进入管内,这种成束的气流,本身具有一定的频率。频率的高低,与气流的速度成正比,而与细束的直径(为圆时)或宽度(为扁时)成反比。具体地说:如气粗而缓,则激发频率低,因而适宜吹低音;如要吹高音,激发频率应相应提高,吹气应细而急。吹气的粗细缓急,由吹奏者改变口形和用气调节,演奏的术语称为口劲和口风。

双簧管的情况也是如此,其激发频率决定于哨子。哨子开口狭而小,激发频率高,反之激发频率低。哨子开口大小和用气强度一定时,激发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并不是只有一个频率。管本身的固有频率,在这范围内都可发声,但在中心频率处激发最强,即音量可达最大;反之,对于固定的固有频率,改变用气强度,或改变哨子的开口大小,或调节口含哨片的松紧程度,可达到控制音量音高的目的。

“口劲”、“口风”是管乐演奏者必修的基本技术。一个有经验的管乐演奏者,必定能了解自己所使用乐器的可控范围,掌握最佳口劲和口风。这样,不但能使乐器的音量、音色达到可控和纯净,而且能在一定程度内适应温度或其他方面的变动,排除各种情况对音准的干扰。一个有经验的管乐器生产者,除了有敏锐的音乐感觉外,还须掌握最正确的口劲和口风。否则就不能在检验和测量时,正确地测出频率的高度。这个问题与演奏训练有关。因此,管乐器生产者同样应该努力提高对自己所生产的乐器的演奏水平。


二、伸缩管长的利弊及其适应范围

近代生产的管乐器,多数有伸缩管长的装置,这是为了适应温度变化而设的。温度升高时增加管长,温度降低时缩短管长,其法简而易行。但这种方法有两个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

第一是这种方法很难使发音准确,伸缩的程度越大则误差也越大。因为管长与频率成反比,频率与温度成正比,温度改变达一定程度时,所需的管长伸缩量应随着频率的高低而有所不同。例如:

15℃时对应440的有效管长为38.63cm,对应494的有效管长为34.41。25℃时对应440 的有效管长为39.31,对应494的有效管长为35.01。5℃时对应440的有效管长为37.95,对应494的有效管长为33.81。计算表明,温度±10℃时对应440的管长伸缩量应为0.68cm,对应于494的管长伸缩量则为0.6cm。有一个简单的算法:

温度±10℃时,管长的伸缩量为(f为频率)。

如果是闭管,则管长的伸缩量为将十二个音的管长伸缩量列表于下(见下页表一。表中数值系开管,如闭管则乘 。高八度乘,低八度乘2,计算单位cm):

计算表明,随着温度改变而伸缩管长的装置,只能伸缩一个等量,因此就难免产生大小不同的误差。以长笛为例,其误差情况如下页表二所示。

因为这种误差不是按比例上升或下降,虽然差数不大,但却容易损害音律。因此,不能完全依靠它来解决温度问题。有经验的管乐演奏者都知道这个道理,每当伸缩程度较大时就用口劲和口风来弥补。一般来说,管伸长后吹高音时口劲要更足,吹低音时口劲要更松。从下面的计算实例中,可以看出这种口劲的紧与松,是为了弥补由于伸缩管长而造成的误差。但是,这种做法也是有限度的。超过了±20℃ 时,就会明显地让人感觉出来。

第二个缺点是截断后再接上的管子振动发声,在音色上总比未经截断的来得差。特别是如果在连接处有较大的凹凸面,就很容易引起振动的突变而使整个音阶失调。这种情况在有伸缩装置的中国竹笛产品中经常可以发现。但是衡量利弊,这种办法利多弊少,还是可取的。


三、随温定音法

伸缩管长不能满意地解决温度变化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另外的措施,随温定音是其中的一种。所谓随温定音,就是根据温度的变化状况,适当地提高或降低频率的标准。比如说,在春秋季节(平均温度15℃~25℃)频率标准为440;在寒冬季节(平均温度为5℃~15℃)频率标准可降为435;在炎热季节(平均温度为25℃~35℃)频率标准可升为445。温度应在实际演出时实测,测量的时间一般应在演出休息时,要把灯光、观众人数、冷暖设备、台上台下等因素都估计进去。随温定音不能完全跟着温度跑,不然的话,标准升降太大,弦乐器将无法适应(钢琴等类乐器,在一年之中调节三四次是可以做到的)。

在乐队演出时,如果没有钢琴等类乐器使标准不易更动的话,则可以分得更细一些,将标准从432~ 448逐级升降。在实施这一方法前,需要做下列准备工作。

1.由于乐器的情况不同,每个乐队和管乐演奏员,应该从实际出发,对所使用的乐器做一番调查和测定工作,了解所使用乐器的标准情况。

2.通过实践,求出最合适的标准,凡是合适的标准就能使整个乐器发音和谐,音准、音色、音量都能令人满意。在寻求合适标准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不同的反映,有的嫌高,有的嫌低,原因是使用的乐器不同,因此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一般来说,检验标准是否合适的方法可以凭听觉判断:

演奏几分钟后,管乐器发音偏高——标准低

整个乐队发音闭闷、音量减弱——标准低

管乐器演奏吃力,发音刺耳——标准高

整个乐队音量不平衡,管乐太响——标准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就可以求出一个适合自己本单位乐队的标准表。

3.要解决定音的仪器。单有440的音叉或音哨是不够的。近代生产的频率发声器,能从430~450赫正确地逐级发出声音来,这种仪器比较理想,可用。


四、其他适应温度的方法

近年,广大演奏者及生产者,在实践中得出许多适应温度变化的经验和方法,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类:

1.改变发声装置,利用激发频率本身具有的一定变化范围求得适应,如双簧管的哨子,改变它的宽度、扁度、厚度,都能对频率起作用,使用不同的哨子,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达到适应温度变化的目的。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容易使乐器的低音或高音受到损害。

2.横笛一类乐器,可以在吹孔上加上一个可以缩小吹孔的盖子或套子,使频率降低。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加盖子或套子后,乐器的音色、音量会受到一些损害。

3.采用多节伸缩管长。如单黄管、长笛、双簧管等,都有三节。多节伸缩可以减少误差,但不能完全避免误差。

4.改变管径,例如在管内塞进一根木条等。但这类方法利少弊多。

5.升温降温措施。大型的管乐器装有调温设备,如苏州生产的大排笙。这是好的。笙这类民族乐器,如何适应温度的变化,是一个较棘手的问题,因为它和温度的关系较密切,而且变化幅度很大,是否考虑用电气设备来弥补。

临时升降温的方法很多。剧场有冷暖设备当然很理想,但为了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适应“上山下乡”的需要,必须要有能够适应±20℃的准备。夏天灌水降温,冬天生炉加温都简便易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体”这个天然的暖炉,通过贴身保暖,吹气加温等方法,即使在降冬季节也能使管内的实际温度保持在10℃以上。总之,一个有经验的管乐演奏者,必定能在演奏过程中,随时掌握自己所演奏乐器的温度情况,尽可能地用演奏的技术来适应它。当然,要最后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运用各种方法,采用多种措施,这就有待大家共同来探索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