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恩师仙逝 笛韵长存——回忆我的导师赵松庭先生
刘宽忍 华音网 2023-03-06

与赵松庭先生学习笛艺是二十年前的事,那时正值我在西安音乐学院攻读研究生期间。

我在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大学已经跟随元修和和梁欣两位老师学习了十年笛子专业,也曾得到过刘管乐、陆春龄等前辈的指点,大学毕业后分到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从事专业演奏,应该说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和一定的舞台经验。1989年考上研究生后,渴望能在笛子艺术方面再上一个台阶。也就在这个时候,学校批准了我可以外出求学的机会。在元修和老师的推荐下,第二年的冬天,我直赴杭州,求教于赵松庭先生。

赵先生威名远播,初见先生时,免不了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然而他儒雅的气质与风趣的谈吐却让我如沐春风,很快消除了我的紧张情绪,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赵先生的家就是我的课堂。我在先生家附近的校园内租了一间房子,开始了如饥似渴地学习与训练。这一期间先生给我系统地传授了笛子的理论知识和演奏。在这里顺利地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中国笛子的南北风格及演奏技巧》。先生给我的谆谆教导和逐句逐字地为我修改论文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在演奏方面,先生为我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悉心传授了《三五七》、《婺江风光》、《鹧鸪飞》、《幽兰逢春》等曲目。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先生一个音一个音地讲给我,手把手地教,并示范给我颤音怎样颤、颤几下,装饰音是由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一口气应该用多大的力度来完成……详细而又耐心地讲解为什么这样处理,为什么不那样处理。我专心听,细心记,潜心领悟,不落下任何一个细节。我这才第一次真正领略了笛子演奏的南派风格的细腻优雅、柔美与华丽。先生教我笛子演奏应刚柔兼济,南北相融,海纳百川。

课上,先生认真严格,课下随和开朗。常常问起我是不是习惯这里的吃住,上完课就在他家里吃饭是常有的事。他还经常问起我家乡的人和事,让我倍感亲切。而我自然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全部的时间都用于练琴,以至于地板天天都像是撒了水一样,其实那是从笛子里流出来的。我每天要去开水房打好几壶水来喝以补充水分。烧水房的师傅对我还有了意见,误以为我在浪费水。也许是因为我有从小练拳的底子,不然我那样的练法一般人应该是吃不消的。赵先生也知道我这个北方来的小伙儿练琴不要命,在学习即将结束时,他感慨地说:“你这几十天,把别人几年的课都学了……”临走时,先生把他亲自做的骨笛送给了我,这支骨笛是先生根据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骨笛原型仿制的,是先生留给我最为珍贵的纪念。

后来,先生为了我专门来西安两次,一次是我的论文答辩,一次是为我的毕业音乐会。我没有辜负恩师的期望,在我毕业专场音乐会上,除了演奏笛子、埙、巴乌等多种民族管乐器之外,还用先生赠我的骨笛演奏了《原始狩猎图》,那是一个专门为骨笛而作的协奏曲,难度很大,但我现场的演奏非常成功,先生对我十分的肯定与赞赏。也正是那一次,陕西电视台在我的专题片中留下了我与先生在一起的珍贵的影像资料。

我跟赵松庭先生学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我终生受益。我能在笛子演奏方面有所进步,离不开先生的教导与期望。而先生的众多弟子也都在全国各个音乐院校和专业团体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愿先生终其一生奉献的笛坛事业繁荣、昌明。

2011年5月7日于西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