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杂谈中国箫笛的今昔
常敦明 华音网 2023-09-12

1951年,我15岁从江苏省扬中县到上海周来有笛箫制作社当学徒,屈指一算已经有69载。我到上海后师傅说:“20世纪四十、五十年代乐器市场十分清淡,生产笛子的作坊也非常冷清。我们这些人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到上海自产自销笛子,为了混口饭吃。”他又说: “进入五十年代后,笛子的市场日益兴旺起来,我才找徒弟来帮做笛子。”从那时起,上海的广东路和城隍庙一带陆续出现了民族乐器商店,有“昌”“兴”“斋”等等。从那时起,生产民族乐器的作坊逐渐增加到几十家。其中大部分作坊都生产竹笛,因为此乐器主要原材料是竹子,正是由于竹子价格低、投资少、易上手,那时每个作坊年产量充其量也不过几千支。1958年,我进入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工作。随着市场对于笛与箫需求量日益增加,仅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在20世纪80年代生产笛与箫的职工就有100余人。年产量约80余万支。20世纪末,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和浙江省余杭县铜岭桥村创办联营厂,合同期十年,联营厂期满后直至如今,仅铜岭桥村生产笛箫的单位仍有200余家,年产量约300余万支,从以上情况可知,从我学徒至今,仅上海和铜岭桥村生产笛箫的发展是很可观的。

顾名思义,笛与箫是用竹子制成的乐器,自古以来中国生产笛与箫的材料一直引起制作者和演奏家的重视。从古至今人们为了寻找合适制作笛箫的材料,曾经花费了不少人力和精力。他们曾经试用许多材料制作笛箫,例如:骨笛、玉石笛、铁笛、铜笛、塑料笛、瓷笛、木制笛、水晶笛等等。这些笛子虽然各有长处,但在各种材料中,适合做笛箫的原材料,仍以竹子为佼佼者。

据我所知,中国竹子的品种据不完全统计仍有100余种,而其中适合做笛箫的材料并不多,又由于竹子的老化以及自然条件变迁等因素,故而生产笛箫的材料产地是不稳定的,需要不断培植新的原材料基地,开发新的竹种,只有这样才能使原材料有新基地、新竹种,从而达到笛箫的原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史记》中记载:“黄帝使伶人氏,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坂竹之解谷,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锺之宫,制十二箭,以听凤凰之鸣,其雄鸣则为六律,雌鸣则为六吕。"又据历史记载,蔡邕是一位竹笛演奏家,在他家屋后有一片竹林,他想要砍竹制笛,但是未能如愿,当他发现在他家屋檐上有能制作笛的椽子时,他就将椽子取下制成笛子,经过吹奏,确认此笛音色优美动听,故而此笛在历史上被称为有名的“柯亭笛”。邕告吴人曰: “吾昔尝经会稽高迁亭,见屋椽竹东闲第十六可以为笛。取用,果有异声。”伏滔〈长笛赋序〉云: “柯亭之观,以竹为椽,邕取为笛,奇声独绝”。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陈建萍师傅在上海济南路一家浴室沐浴,偶然发现浴室中有几支给沐浴客人撑衣用的撑衣竹,此竹看上去光滑较直,颜色呈淡红色。陈建萍师傅用手摸了下竹子,此竹圆整度好、密度好、分量重。于是他向浴室服务员询问此竹有多少年。浴室员工说: “这几支竹子是祖辈留给我们的,估计已有近百年。”陈建萍师傅是制作专业笛的师傅,他心想如果用厂内的竹子换回,用它制作笛子该多好啊。于是他就向浴室负责人谈起此事,并将这几支竹子换回制作成了笛子。此笛经过陆春龄、金祖礼等老先生鉴定,他们都表示此笛为笛中绝品。

21世纪初,上海儿童剧院许国屏老师讲原上海大同学会制作笛箫的老前辈罗松泉先生遗留在他家中的几支笛胚交给笔者。此笛胚现存于“江苏省扬中市长鸣乐器有限公司陈列馆”内,现在用硬质棒敲击,它仍能发出当当的声音,如果将其制作成笛子应该会是优质竹笛。

近30年来,我基本上每年都要到山区或丘陵地带考察竹子,出于两种目的:一是能否发现适合生产笛箫所用优质材料的产地,以满足笛箫数量日益增加的需要;二是要能发现新的竹种,以使笛箫生产有新的竹源,提高笛箫档次。近年来我发现生长在安徽、浙江、江西一带的湘妃竹(又称花斑竹、泪竹等),当地农民将其做成锄头柄或晾衣竹等。湘妃竹质地坚硬,竹丝细而密度高,它最适合做低音笛、箫以及曲笛等。此竹具有美观的自然花纹,粗细均匀,非常漂亮,发音优美、别具一格。现在,许多笛箫演奏家使用湘妃竹制作的笛箫,说明竹种的选择非常重要,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笛箫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增加,因此,制作笛箫的技术人才也要与之相匹配。因为中国竹笛是竹子制成,而竹子的粗与细、薄与厚、大与小、密与疏等不同因素,在制作师眼中就构成了许多技术问题。我认为竹笛制作师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文化水平和演奏水平。除去上述条件,制作笛箫还需要悟性,最好要从小就喜欢笛箫的人,古人说: “童子功”,就是说要从年纪不大时就要有这种爱好,从小喜欢这种乐器,再有还要具有听力、视力、体力、手指活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观点等。为此我将我的儿子、孙子、孙女都培养进入这个行业,我的孙子、孙女都是竹笛专业毕业。由于此行业对他们有感染力,他们在毕业后的十多年里制作出三节笛、箫(此笛箫主要解决了音准问题)木包竹笛,这三种新品种均获国家专利。

近30年来,我们扬中市长鸣乐器有限公司还创新了30余种笛箫新品种,在这些产品中有的是创新产品,比如巨笛、巨箫、双人笛等。有的是材料创新,如:紫檀笛箫、红木笛箫、楠木笛,有的是创新工艺产品,如半浮雕笛、全浮雕笛、微雕笛等等。还有倍大低音笛箫、倍大低音弯管笛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这些新的品种诞生,在笛箫的大家族中增添了许多新的光彩。我们研究新的品种,有的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科技三等奖,有的获得世界吉尼斯记录证书等。

在这里我还要着重谈一下竹笛开裂问题。记得有一次我与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张维良会长谈论到竹笛开裂问题时,他说: “如果能够解决竹笛开裂问题,将是历史上对竹笛的一大创举”。先辈们曾经想过不少办法,也有许多研究和制作,比如:使用其他原料,此前曾经提到过,但是发音不及竹笛完美;后来采用扎线和上漆的办法,还有用盐水灌在竹子内壁等等来减少竹笛开裂的问题,但都不是特别理想。

为此我虽然为笛箫防裂做过许多试验,但都未能如愿,经过多年来的思考和分析,竹子开裂的主要原因: (1)竹子是纤维组织而生长的竹管,它的两头是开通的。人们如果将竹子放在火炉上烤,就会发现两头冒出热气,这种热气喷出,竹子就会收缩,这说明竹子是由极微小的导管组成的微导管。(2)竹子极易热胀冷缩,一旦天气的温度变化时,它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竹纤维变化,特别是密度越高的竹子越容易如此,有人说竹子密度差才会开裂,其实这是相反的。 (3)竹子或者笛箫存放在干燥又容易受潮的地方,它收缩的次数很频繁,也就更容易开裂,再有就是日晒雨淋或者有空调暖气的地方它更容易开裂。特别是演奏家在演出时造成开裂等因素,故而我认为要解决竹笛开裂,首先要从笛竹本身材料结构上来加以研究,我对竹子的解剖是: “竹子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内部的竹簧部分,二是竹子的外层竹青部分。人们知道竹青部分可以用刀劈成三四层做竹篾,它的组织结构韧而硬,竹子内层通过空气摩擦就能发出声音。而外层受内层的摩擦的影响,吹奏时按着音孔的手指会感觉到震动,这就说明竹青对震动起着反射作用。(4)竹子的纤维组织是直丝纤维,如果我们用刀劈竹子,从上往下一劈,就很轻松将竹子劈开,当它一旦有什么变化,首当其冲的是竹子开裂。

这样竹簧和竹青互相作用就相当于硬木和竹簧同样起着音的反射作用,木包竹笛既保持竹子发音的音色,又使它二者纵横交叉的纤维结合,它就难以因天气变化和其他因素而造成笛子开裂。自从我们生产竹木结构的笛子以来,已经有四年多,生产数量5000余支,但未见客户反映笛子开裂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种新型的笛子有着更好的生命力。

以上是我对箫笛的杂谈,我想,在历史的进程中,对箫笛的制作要有新的思维,要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为使我国的笛箫在发展中达到更高的水平。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