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笛,也称“多功能组合式民族管乐器”,是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民族音乐教育家许国屏先生经20多年探索试验,终于成功创制的一款新型民族吹管乐器。
多功能笛由笛头和笛管两部分组成,通过不同部件之间的拼接组合,可以魔术般地变换成竖笛、笛子、长笛、洞箫、葫芦丝、巴乌等多种吹管乐器,分别演奏出各种不同的音乐旋律,是一种集多种吹管乐器的性能于一体的迷人乐器。它的诞生,不仅给民族吹管乐器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而且为民族吹管乐器创造了一管多能、一器多用的新奇迹。
许国屏发明多功能笛,首先是为了普及民族音乐。他认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民尚未普遍富裕。民族器乐要向儿童普及,学习的门槛必须低。相比较而言,传统笛类乐器,如竖笛、笛子等,由于材料丰富、制作简单、易学易吹、携带方便,是民乐中进入门槛最低,也最容易普及的乐器。但是,传统笛类乐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也有许多缺陷。如有的音准偏差较大,练习使用有害无益;有的材料性能很不稳定,常因开裂变形而报废等。不仅给教学,特别是集体教学带来了很多麻烦,而且严重打击了广大少年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有效消除这些乐器的弊端,使民族音乐的教学活动更便捷、更有趣、更科学、更有效、更贴近儿童,就成为许国屏经常面对并试图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暂时没有更为理想的替代乐器的情况下,他便决定自己动手,开发一款“一吹就响,人人都会”的民族吹管乐器。
许国屏发明多功能笛,也是为了给中国人争气。外来器乐文化的猛烈冲击,也激发了他发明创造的动力。改革开放以后,外来器乐文化大量涌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雅马哈”乐器席卷中华大地,就连并不起眼的小件乐器——竖笛,也在全国各地,尤其是中小学校迅速流行起来。有些日本人还不无骄傲地说: “你们中国笛子6个孔,我们日本笛子8个孔。”言下之意是,他们8孔的就比我们6孔的好,就比我们的先进。这让许国屏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难道日本“雅马哈”的竖笛就真比我们的竖笛好?难道我们就造不出比它更好的民族笛类乐器吗?对此,他不服,更咽不下这口气。
于是,心中早就憋着一股气的许国屏,便独自暗下决心,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民族笛类新乐器的研发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0多个寒暑,一款全新的组合式民族吹管乐器——多功能笛,终于在许国屏的实验室中问世了。
多功能笛自诞生以来,先后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L922313318),上海市优秀发明一等奖,美国爱因斯坦国际博览会金奖,国家文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殊荣,并作为“世界上功能最多的笛子”,载入了大世界基尼斯记录,被人们誉为东方“魔笛”和不可思议的“神笛”,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业界专家的好评。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严金萱闻讯后,专门题词: “呕心沥血创新声,一笛变成多功能。老少皆喜同吹奏,古老乐器焕青春。” (《多功能民族管乐器与素质教育优秀论文集》,上海《儿童剧》增刊1998,第1页)对多功能笛的成功创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多功能笛也受到了广大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的普遍欢迎。
许国屏终于成功了。不过,在他看来,这款多功能笛也叫“中华牌争气笛”。因为他发明这款多功能笛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哗众取宠搞噱头,更不是使怪猎奇谋私利,而是“要让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参与竞争,要争气”。 (贾凡《许国屏的生活故事与解读》, 《许国屏与吹笛老人的故事》,上海中华笛文化研究所等编,第65页)。事实的确如此。凭着这款多功能笛,他不仅为自己的父亲争了气,也为我们所有的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在民族吹管乐器上,许国屏是发明家,也是魔术师。多功能笛表面上似乎只是各种吹管乐器的简单组合和机械叠加,音效与传统笛类乐器也有一些差异,但实际上却是一款首创的,具有独特个性与魅力的新乐器。因为它在保持各种传统吹管乐器演奏性能和艺术特点的基础上,首次实现了多种乐器部件的跨界组合和姐妹乐器之间使用功能的按需转换,从而大大拓展了管乐制作的想象空间,丰富了管乐演奏的艺术表现力,首次实现了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而获得最多的吹奏体验的目的。为人们更加轻松地进入民族管乐的学习殿堂,尝试更多的吹奏方式,体验更多的声音效果,开辟了一条新的捷径,创造了更为便利的良好条件。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多功能笛的发明,是人类笛乐文化领域一项重大的革命性事件,必将给人类笛乐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带来历史性的重大影响。
在笔者看来,与传统竹制的笛类乐器比较,多功能笛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一)易学易吹,老少咸宜
多功能笛采用F调中音规格设计制造,通过变换指法,至少可以吹出C、F、降B三个不同的常用调,能适应一般乐曲的演奏需要。它外形结构简单,长短粗细统一,音域音高适中,拼接组合简便,人们一见就喜,一吹即响,是比较适合初学者,特别是少年儿童使用的一款民族吹管乐器。因此,自投放市场以来,一直受到群众,特别是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上海浦东花木中心幼儿园,是多功能笛普及推广的实验基地之一。有老师通过实验说:“当孩子们初次与它见面,就被它魔术般的神奇和美妙的音乐所吸引,一次又一次鼓掌,兴奋地说:‘老师,我们也想吹’。”(上海浦东花木中心幼儿园诸佩菁、朱玉梅《聚心灵与音乐之美·集传统与现代之成》, 《多功能民族管乐器与素质教育优秀论文集》,《儿童剧》增刊1998年第1页)于是,许多孩子都爱上了多功能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吹奏。事实的确如此,它是多功能的吹管乐器,可以一物多用;也是拼接类的益智玩具,可以游戏玩耍。不仅儿童喜欢,成人也喜欢;不仅儿童可用,成人也可用。因此,许多初学者,特别是原先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老年人,都纷纷选择多功能笛作为音乐学习的入门乐器,并亲切地称之为老有所乐的“小宝贝”。
(二)性能稳定,维护简单
功能笛是以塑料为原料,一次注塑成型的一种吹管乐器。其音效虽不如竹制乐器优美,但性能却比竹制乐器稳定。首先是产品质量标准稳定统一,特别是音准基本没有明显偏差,初步解决了传统竹制笛类乐器质量标准不统一、音准偏差较大等问题,为组织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扫清了障碍。其次是管体为非活性材料,基本不受季节、温度、湿度等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无论严寒酷暑或日晒雨淋,甚至非常极端的环境和场所等,都不变形、不走样,更不会发生开裂损坏等情况,让人用而无忧。再次是传统竹制吹管乐器,如竖笛、笛子、洞箫等,内壁常因水汽滞留而遭腐蚀,有的甚至还会霉烂变质,既不卫生,又有损乐器。但多功能笛的内壁却不会因水汽滞留而被腐蚀,既不会霉烂变质,也不易侵蚀磨损。还有,多功能笛只有50多公分长,分节拆解以后,每节的长度更短,不仅清理保洁更方便,使用起来也更卫生。
(三)一笛多用,奇趣无比
众所周知,人是喜欢不断追求新奇的高级动物,往往都有多领域、多方面、多角度、多效果体验各种客观事物的内在冲动和实际需求。成人如此,儿童尤甚。多功能笛一笛多能、一管多用,通过不同组件的拼接组合,能够变换成各种不同的吹管乐器,如竖笛、笛子、长笛、洞箫、葫芦丝、巴乌、喉管等,并分别演奏出不同音效的音乐,从而给人以多样的器乐演奏体验和艺术表演享受。这是它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其他单一的吹管乐器不可能做到的。因此,自问世以来,它便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青睐。在上海,一些年纪较大且吹笛不倦的夕阳妈妈们,还形象地给自己心爱的多功能笛,送上了“棒棒糖”的雅号。
(四)以塑代竹,节约资源
多功能笛以塑为材,注塑为笛,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天然竹材消耗,减轻了民族吹管乐器生产的材料压力,保护了天然植物资源,美化了自然生态环境,而且克服了传统笛类乐器生产以竹为材,规格不一,经验为主,手工操作,工序繁多,成本偏高,无法实行机械化、自动化批量生产等弊端。不但减少了生产环节,而且节约了人力资源;不但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消耗,而且降低了最终产品的成本;不但增加了产品产量,而且确保了产品质量。可以说,它为民族吹管乐器的深层开发和规模生产,开辟了一条新路。
(五)价廉物美,易于普及
目前,一套普及型的多功能笛,售价不到30元,大概是当今中国市场上最为价廉物美的民族乐器了。这种几近“白菜价”的多功能乐器,显然是绝大多数国人,哪怕最贫穷的,都普遍买得起、用得起的。而人们只要肯花这点小钱,就能拥有一套既实用又时尚的多功能笛,就可圆上美好的学习民族器乐之梦。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多功能笛是民乐学习的好乐器,也是艺术生活的好伴侣,更是时尚潮流的新装点。人们如有志于学习民族吹管乐器,尝试以最少的投入去获得尽可能多的吹奏体验,那么许国屏的多功能笛便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