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浅析中国民族吹管乐的创新与突破——以竹笛与管笛为例
胡玉林 华音网 2023-12-02

一、竹笛演奏技法的创新

在中国传统的民族吹管乐中,伴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美的追求,竹笛以其丰富的演奏技巧与独特且多样化的音响效果,无不令世人为之惊叹。为了更好地诠释艺术作品,为了能够聆听到更加独特的音响效果,为了能更好地展现笛韵的底蕴,笔者开始对竹笛新技法展开了创新与研究工作。

(一)“泛双音”“一指孔”在《天雨》中的运用

《天雨》,是笔者创作的一部作品,曾在2008年文华奖大赛和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中以创作者和参赛者的身份演奏了这首乐曲。

1. 引子部分的“泛双音”新技巧

“泛双音”是由笛子所发出根音与中音和泛音结合在一起产生的独特音响,演奏时需要注意口风角度及气息控制的配合,使低音及泛音通过颤指同时发出。如何“通过改变指法、运气、口风、角度,可以同时吹出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音”呢?这个问题,是笔者上大学以来就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困扰笔者多年的一个问题。众所周知,因为竹笛原本就是一件单旋律乐器,要想让其发出复音,想法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挑战性。在经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与尝试之后,那种具有“天地间朦胧、氤氲之感”的艺术意境最终在《天雨》的引子中得以呈现。

2. 慢板部分的“一指孔演奏”新技巧

“一指孔演奏”顾名思义就是用第一手指按孔作吹孔来吹奏,其他几孔依旧按指发音。例如一根大G调七孔膜笛与一根大A调膜笛,它们的一指孔分别是小指孔与无名指孔。笔者发现用竹笛的第一指孔来吹奏,可以吹出一个八度加小三度的音域,音高比用吹孔吹出来的音高要高一个八度,而且音色更加明亮,形成强烈的音色对比,更妙的是还可以让熟悉竹笛音色的

人听不出是在用竹笛演奏,甚至于不知情的人会以为换了一件乐器来演奏。 《天雨》慢板部分的“一指孔演奏”新技巧的运用,展示了在同一段旋律中运用两种不同方法演奏的音乐片段,两个音乐片段的音色在短时间内形成强烈对比,更好地表现了人在雨中的内心独白,极大地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让音乐更富推动性。除此之外,在舞台上用两种不同的吹法来吹奏同一支笛子,其观赏性更强,能够引起观众强烈的好奇感和观赏兴趣。

(二)“合音演奏”在乐曲《传说》中的运用

新技巧“合音”是在“泛双音”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通过改变指法及口风使竹笛的低、中、高、泛音同时发出四个音。 《传说》引子第一次出现的“合音”,用较松弛的口风吹奏及打开第一、二、五孔同时奏出四个音。其音响效果让人似乎回到了远古时代,原始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苍凉中充满了神秘;又像是来自远古的呼唤,摄人心魄,让人神往。新技法“合音”经笔者研发并整理出20多组指法表。

(三) “两声部快速吐音”“气射音”在乐曲《叹》中的运用

“两声部快速吐音”技巧是在传统喉音技巧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有两个声部:第一个声部是竹笛的快速双吐演奏声部,第二个声部是通过双吐时气息冲击喉咙发出的嗓音与笛音相结合,通过两个声部的配合,形成一种新的色彩效果。 《叹》在华彩乐段使用了“两声部快速吐音”,这一段音乐炫技性更强、音量更大、推动效果更明显、更具观赏性,会让听众有一种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感觉,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听觉感受。

乐曲快板的开始部分采用了新技巧“气射音”演奏,该技巧是用笛头搁在肩膀上,离开吹孔约20厘米用丹田发力冲击吹孔,再配合手指的按闭指孔,演奏出打击乐的音响效果。这个技法从音域、音色上都与乐曲前面以及后面的音乐形成强烈的对比,给听众带来了强烈的听觉冲击,极大地拓展了竹笛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展示了竹笛艺术在当代音乐中全新的活力。

在笔者研究竹笛新技法的这段日子里,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不断整理出若干复音吹奏的新技法。它们是:①同时吹出二到五个音;②同时进行两声部快速的单、双、三吐音演奏;③同时演奏三声部;④用指按孔演奏旋律;⑤同时吹出两种不同的乐音音色;⑥低音七孔膜笛音域超过三个八度的新指法。

当然,在通过大量实践总结出来新技法的同时,笔者对竹笛管身长短粗细与指按孔之间距离的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因此,无论是在泛音的数量上,还是在和弦音色的追求上,也都找到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得到了相应的印证。

二、管笛新乐器的发明与突破

2016年6月,笔者与著名笛箫制作专家董雪华老师共同发明的新型乐器“管笛”问世。管笛是一种竹管类乐器,它包含了所有竹类乐器的音色,是一种全新的、极富特色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乐器。它由八个指按孔和一个吹孔组成,外形类似乐器箫,如下图所示,目前已经研发出九个调的管笛(一个调一支管笛)。

管笛的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声音张力大,音色动听,能演奏各种音乐风格的乐曲。

从管笛的制作理论依据来看,不难发现,管笛的外形像箫,吹孔源至箫,但是,箫是开孔乐器,而管笛是半开半闭孔的乐器(第一指按孔下方为封闭端盖),正因为如此,诞生了一件超过三个八度以上的吹管乐器——管笛。其主要特点是在演奏的指法排列上突破了传统的自然音阶排列方法,采用五声音阶的指法排列;将传统民族吹管乐器(如:笛、箫、埙、管子、陶笛等乐器)的常规演奏技法在管笛上集中体现。具体如下:

首先,管笛的音域十分宽广。它的音域可以达到比三个八度还高一个小六度,打破了我国现有的民族管乐器音域记录,在音响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

其次,管笛的音色极为丰富、独特而神秘。它的声音包含了各种竹管类乐器的音色,包括笛、箫、管子、尺八、埙及陶笛等,这种音色上的多样化、立体感为其他乐器所不能及。

第三,管笛融进了所有管乐乐器的演奏技法,是一种多功能演奏乐器。管笛可成功地演奏多种管乐器的常规演奏技法,同时也拥有自己独特的演奏技法,如大幅度的滑音、极多而动听的泛音、奇特的音阶变化、口风角度变化、大二小二度音阶等。丰富的音色与多变的演奏技法使管笛表现力十足,感染力超强。

此外,管笛不仅能够独奏,还能与钢琴、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团进行合奏、协奏;管笛简单易学的特点,使其能作为普及乐器进行推广和传播,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管笛在让笔者欣喜的同时,也为其创作了它的处女作《管韵》。

《管韵》表达的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远古声音,力求展现古朴的音乐特色。在这首曲子中,管笛可以充分发挥其低、中、高音的音色魅力,烘托出充满古典美的音乐意境。

下图给出了《管韵》的曲谱与对应的管笛指法表。

《管韵》的第一部分旋律比较低沉,选用管笛的低音来演奏,这种低沉的音色会给人一种遥远、空灵的感觉,将听众瞬间带入深远的意境。管笛的演奏更是为乐曲增添了几分神秘,管笛演奏中独特的音色既立体又悠长,常常让人产生幻觉,以为是多个乐器的合奏,妙不可言。

到了曲子中间的激昂部分,有冲击力很大的高音区片段,在两个小节之内,要实现从最低音穿越三个八度到高音,这需要乐器有着强大的张力和极高的灵敏度。管笛正是这种强烈表现力的最佳载体,它可以轻松实现两小节之内三个八度的跨越,并数次重复。相比之下的其他乐器,不仅对这种音域上超高难度的跨越只能望其项背,若重复演奏此类跌宕起伏的曲子,更是会对乐器本身产生难以修复的破坏。

在《管韵》的演出中,笔者还曾与作曲家黄巧老师合作,由她为《管韵》进行交响乐配器,取得了极佳的音乐效果。

前不久,新版《射雕英雄传》一经播出,其管笛的配乐便受到行业众多爱好者的青睐。央视也曾多次播出管笛的节目以及专题介绍。在行业内学术性演出中,管笛演奏也多次登场亮相,广受好评。

当然,管笛的发明是有其必然性的。首先,当代的民族吹管乐器飞速发展,各种乐器都以自己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丰富的技巧在当代深受演奏家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于是一种新的、能够融合各种吹管乐器技法和表现力的乐器的问世成为必要。其次,民族吹管乐器演奏家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管笛发明提供了先决条件:当代的演奏家们不仅仅能够演奏多种吹管乐器,如笛、箫、尺八、葫芦丝、巴乌等等,而且他们的演奏技术都达到了非常高的高度,能够胜任复杂且高难度的演奏技术,于是管笛的发明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

正如笛子演奏家戴亚老师所说:“管笛的发明实现了将众多音乐元素融为一体的目的,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吹管乐器的一种升华,更是开创了乐器演奏的新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