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笛子的“揉弦”技法是笛子演奏中很具特色的技巧之一,它以“人性化”的特征常被笛子演奏家和作曲家所运用。无论是高亢粗犷、热情豪迈的北方音乐风格还是委婉低沉、抒情柔美的南方音乐风格,无论是歌唱性的旋律还是如泣如诉的哀愁场景,无论是模仿京剧中人物的唱腔还是吹唱委婉奔放的“碗碗腔”,无论是表现大自然的空旷神秘和神秘幽远的气氛还是营造幽怨阴森、魂魄飘渺的场景,都是笛子“揉弦”技法的魅力所在。作为一名优秀的笛子演奏者一定要苦练笛子的各项基本功,牢固掌握笛子“揉弦”技法,同时还要巧妙地使用好它。
[关键词]笛子;“揉弦”技法;艺术魅力;掌控要点;合理使用
一、笛子“揉弦”技法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笛子“揉弦”技法又名“揉音”技法,是笛子演奏中很具特色的技巧,它是著名笛子大师俞逊发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借鉴二胡、板胡、古筝等弦类乐器的揉弦技巧研制发明的。由于它的实际音响效果和弦乐类很相似,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称其为笛子的“揉弦”技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主要是将主音(并非调式主音,而是指被揉的主奏音)上方的手指(一到两个)在笛子音孔上向高音区或低音区做按闭约1/4的半孔位置左右揉动,从而造成一种“头慢尾快”或者“头快尾慢”的波音效果。在平时演奏中,笛子“揉弦”技法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上揉音:它主要是将主音(并非调式主音,而是指被揉的主奏音)上方的手指(一到两个)在笛子音孔上向高音区方向做按闭约1/4的半孔位置左右揉动的波音效果,其音乐特点较为高亢粗犷、热情豪迈。
2.下揉音:它主要是将主音(并非调式主音,而是指被揉的主奏音)上方的手指(一到两个)在笛子音孔上向低音区方向做按闭约1/4的半孔位置左右揉动的波音效果,其音乐较为委婉低沉、抒情柔美。
3.压揉音:“压揉音是上揉音的姊妹技巧,它是在上揉音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手指在音孔上来回揉动的幅度,似板胡的压弦效果。”[1](p26)其力度要比前两种大,色彩十分浓郁,最擅长用来模拟中国民间歌曲和地方戏曲的唱腔。
二、笛子“揉弦”技法的艺术魅力
笛子“揉弦”技法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自上世纪60年代末期问世至今,国内著名的笛子演奏家和经典的笛子音乐作品都大量地将其吸收并加以运用,使其更加真切深刻地表现音乐。从以下几个例子可以看出笛子“揉弦”技法的艺术魅力。
1.笛子“揉弦”技法可以描绘出一种歌唱性的声音效果,极富感情。被称为“西部笛王”的马笛先生创作的具有浓郁的陕西秦腔戏曲特色的笛子曲《秦川抒怀》里用到了大量的“揉弦”技法,在这首曲子的慢板里笛子柔美地奏出陕西当地皮影戏中的“碗碗腔”的音乐主题,以笛子模拟板胡的“揉弦”技法,类似人声演唱的声音效果,音乐委婉、奔放,感人至深,具有浓郁的西北乡土情韵,把我们带进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八百里秦川地区。(见谱例1)
谱例1:《秦川抒怀》A段主题,马迪曲(谱例中标有“U”处为“揉弦技巧”,E调笛子全按作re)
2.笛子“揉弦”技法可以形象逼真地模拟人声唱腔。著名笛子大师俞逊发先生根据京剧名家余叔岩先生的唱腔移植而成的低音笛子曲《珠帘寨》,堪称一绝。俞先生根据原唱段的音区音色与装饰音特性,运用了笛子的“揉弦”技法配合大幅度的气震音、借助了降B调低音大笛苍茫浑厚的音色,生动地模仿京剧中特有的老生唱腔,真实地描摩出余先生(余叔岩)的特殊腔嗓的独特韵味。(见谱例2)
谱例2:《珠帘寨》京剧唱腔,俞逊发移植(谱例中标有“U”处为“揉弦技巧”,bB调笛子全按作la)
3.笛子“揉弦”技法可以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俞逊发先生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的低音笛子曲《赤日》,在第一段“云蒸霞蔚”里,仍以降B调低音笛子低沉苍茫的音色,运用笛子的“揉弦”技巧模拟古琴的弹奏方法,轻柔徐缓地勾勒出“云蒸霞蔚”的朦胧景象,模仿海欧忽远忽近的叫声给人以远古开天辟地的神秘感,“表现出大自然的空旷与神秘,营造出神秘幽远的气氛,带领人们仿佛回到文明之前的蛮荒远古,象征人类对完美不懈的追求,与回归自然大地的深切渴望”。[2](p91)(见谱例3)
谱例3:《赤日》,俞逊发作曲(谱例中标有圆圈加波浪线处为“揉弦技巧”,bB调低音笛子全按作so)
4.笛子“揉弦”技法可以使音乐的情绪更为热情高涨。俞逊发先生根据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拷红》唱腔改编的双笛二重奏《喜讯传来乐开怀》,更具魅力。乐曲中借鉴了河南豫剧中的“流水板”曲牌,运用了笛子“揉弦”技法,吸收了传统重奏曲中的“对答式”与“模仿式”的手法,加以富有特色的民族乐队伴奏,使音乐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真切感人、情绪热烈欢快。(见谱例4)
谱例4:《喜讯传来乐开怀》,俞逊发作曲(谱例中标有“U”处为“揉弦技巧”,E调笛子全按作re)
5.笛子“揉弦”技法可以塑造出一种特殊的场面。吴华先生根据昆曲传世名剧《牡丹亭》的情节运用现代作曲技法谱写的近30分钟、五个乐章的大型笛子协奏曲《牡丹亭组曲》,经过笛子大师俞逊发先生的精妙演奏,使作品成为举世瞩目的经典笛子大型组曲。在该曲第四乐章的“海誓山盟”和“风动灵衣”里使用了笛子“揉弦”技法与连续摸进滑音技巧,使乐段充满幽怨阴森的气氛,给人造成一种魂魄飘渺的感觉,表现了“人鬼情未了”的感人场面。(见谱例5)
谱例5:《牡丹亭》,吴华作曲(G调低音笛子全按作re)
三、笛子“揉弦”技法的学习要点
通过对以上几首笛子经典曲目的分析,足以说明笛子“揉弦”技法在笛子的演奏中极为精彩的艺术表现力,作为一位合格的笛子演奏者掌握好笛子“揉弦”技法是必不可少的紧要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好笛子“揉弦技法”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发明做起:
1.明白和理解笛子“揉弦”技法的概念,认清笛子“揉弦”技法的表现特点和音乐风格。
2.要树立起关注和欣赏笛子“揉弦”技法艺术表现的观念。
3.多听、多分析含有笛子“揉弦”技法的作品,从听觉上体会其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在这里笔者可以为朋友们推荐一些曲目,在这些曲目里你一定能领略到笛子“揉弦”技法的艺术魅力和具体音响效果。如下表:
4.要苦练笛子的基本功,尤其在笛子的气息、音色和音准方面下功夫。
5.在练习笛子“揉弦”技法时,手指、手腕和手臂一定要放松,用手臂带动手腕和手指。
6.在手指揉动的过程中更要注意笛身的稳定和吹孔位置的变化。
7.在练习笛子“揉弦”技法时,一定要用耳朵去鉴别在手指开合揉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音准偏差,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调正.
8.在练习笛子“揉弦”技法时,一定要学会用气息来控制在手指开合揉动的过程中音色出现变音或者失音现象。
9.在手指开合揉动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好音乐原有的速度和处理好主音和辅音的时值,使节奏准确无误。
10.根据乐曲的情绪和作曲家的要求控制好手指开合揉动的力度和幅度。
11.多拜师、多请教、多交流、多思考、多练习。
四、巧妙使用笛子“揉弦”技法
笛子“揉弦”技法对笛子音乐起到美化和装饰作用,有了它笛子音乐会更具感染力,但是在一首乐曲里不可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音符都要用到“揉弦”技法,音乐本来就是一门对比的艺术,在一首音乐作品里不可能只用一种技巧来表现,而是根据音乐的需要合理地安排和巧妙地使用各种技巧,这样才能使音乐对比强烈,更具感染力,以达到乐曲的要求。关于对笛子“揉弦”技法的合理使用,笔者有以下观点:
1.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合理布局、酌情使用笛子“揉弦”技法。
2.表现悲伤和诉说等感情色彩比较浓郁的音乐时要使用慢速的上揉音。例如李镇、南维德、魏家捻根据山西、内蒙一带的戏曲二人台音乐合写的笛子协奏《走西口》的第三部分的慢板段就使用了“揉弦”技法中的下揉音技巧,表现出送别亲人时如泣如诉的哀愁场景。
3.在模拟人声或其它声音时可以使用快速的下揉音技巧。例如在一些戏曲唱腔秦腔、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等由板胡伴奏的剧种和地方民歌(陕北、山西、云南、朝鲜、日本)风格的曲子里可以适量地使用揉音技巧。例如北派笛子宗师冯子存先生根据山西、内蒙一带的戏曲二人台音乐即兴改编的北方梆笛代表作《喜相逢》里也使用了“揉弦”技法中的下揉音技巧,表现出亲人久别重逢时惊喜激动的心情。
4.表现悲愤、激昂等富有感情色彩的音乐中可以使用笛子“揉弦”技法中的压揉音技巧。例如在《秦川抒怀》的第二段音乐里(见谱例6)运用了大量的压揉音技巧,使音乐越发变得激动热烈。
谱例6:《秦川抒怀》B段主题,马迪曲(E调笛子全按作re)
结语
本文着重谈了笛子“揉弦”技法中的若干问题,笛子“揉弦”技法很有特色、很有表现力,是笛子演奏中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我们不但要了解它、理解它,还要练好它、学好它,不但要掌控它、还要用好它,从而使这种具有“人性化的”笛子“揉弦”技法更加充分地运用到笛子音乐作品中去,使笛子音乐更为世人所喜爱,中国的民族音乐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
参考文献:
[1]俞逊发,胡锡敏.中国竹笛[CD].台湾摇篮唱片有限公司出版,1985.
[2]黄裕钧.从气运生动到自然中有深意——谈俞逊发笛子艺术的音乐美学与哲学[C]//王亚洲.俞逊发先生笛艺研究(内部资料),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