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塞上风雨思 亩异禾同颖——记马迪与林谷珍
刘文琴 华音网 2025-08-08

2025年6月30日,著名竹笛演奏家、陕西音乐家协会笛箫学会会长马迪69岁生日,马家军弟子们从天南海北相聚长安,为马迪老师隆重庆祝。氛围热烈而温馨,被亲爱的家人与各有所成的弟子们包围,他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林谷珍先生也送上了真挚的祝福:“祝马迪老师生日快乐,平安健康。”

数十年前,马迪还是陕西省歌舞剧院的一名笛子演奏家,机缘巧合之下,结识台湾琴园国乐团团长、文化学者、导聆林谷珍先生,马迪出众的才华给林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1年11月14日、2003年11月29日,林先生特邀马迪与另一位陕西籍优秀的竹笛演奏家张延武到台北先后举办了两场主题分别为《长安笛韵》与《秦川风情》的中国竹笛名家名曲音乐会并亲自导聆,这也是林先生策划、举办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系列的第八场与第十一场。在琴园国乐团倾情伴奏下,马迪将浓郁陕西风格的笛曲进行了精彩的传递,加上林先生对音乐会进行了专辑记录、出版并传播,马迪迅速扬名海内外,从此开启笛子事业的辉煌之路。

2001年11月14日 台湾《长安笛韵》音乐会马迪演出照摄影:谢旭鸣

2003年11月29日 台湾《秦川风情》音乐会演出合影

马迪铭感知遇之恩,犹如千里马遇伯乐、伯牙遇子期,知音在侧,佳作频频,屡创佳绩。在台湾的一则小故事:马迪的经典笛曲《望乡》是在林谷珍先生的督促下、在台湾完成的,创作时他心里想着美丽的家乡、总有一天游子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这对相差4岁、一位成长于宝岛台湾另一位成长于古都长安的两兄弟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互相关爱。马迪常说,如果没有林先生,就没有我的今天。对林先生,他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并付诸行动,许多活动都盛情邀请林先生参加任导聆或嘉宾,既能引进林先生丰富的学识和独到的观点、为活动提升文化艺术内涵,又能为他搭建与内地笛友的交流平台,还能趁机与好友叙旧,何乐而不为呢?林先生也都热情响应并出席支持。2018年,琴园国乐团成立三十周年之际,隆重举办系列庆祝活动,林先生盛情邀请马迪,马迪二话没说、携马家军漂洋过海大力支持。有一回,林先生在西安参加活动期间忽然胃稍稍不适,马迪把林先生请到家、亲自下厨煮了香喷喷的面糊糊,林先生一吃,症状很快得到舒缓。2025年8月,知道林先生想登华山,马迪做了多方细致安排,不仅让弟子们360度环绕陪同,还给林先生贴心准备了太阳帽和防晒衣等物品,以及对每位弟子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让林老师多走路、千万不要让他中暑”。顶着40度的高温天气,74岁的林先生走在队伍之首,成功登顶西岳华山,留下了悠扬的华山笛音,了却一桩夙愿。

2025年8月1日 林谷珍先生登顶西岳华山

《长安笛韵》四个字是林谷珍先生为2001年在台北举行的中国名家名曲音乐会所提炼制定的主题,而今,这四个字已成为一块熠熠生辉的国乐招牌,林先生亲眼见证着它的从无到有,感叹陕西这片神奇土地所赋予笛乐的独特文化底蕴、培养的人才、结出的硕果,从作品、理论、弟子、传承等各方面综观,陕西笛乐工作者为“长安笛韵”品牌的树立与传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马迪更是在近古稀之年愈战愈勇、带领团队成为一支举旗尤为活跃且重要的力量。对于好友的斐然成就,林先生感到由衷高兴。

2016年8月17日 在福建晋江合影

2019年7月 在湖北三峡合影

塞上风雨思,亩异禾同颖。2025年7月,阔别两年之久,这对华发丛生、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的好兄弟再次在古都长安相聚。一见如故,仿佛从来没有分开过。被问起“为什么你们两位感情这么好”时,林谷珍先生说:“因为我们对对方都很真”。岁月带走的是年华,带不走双向奔赴的真诚。相遇彼此,人生幸事,友谊的酒越酿越醇厚,朴素的笛越吹越入迷。兄弟情地久天长,“长安笛韵”历久弥坚。

2025年7月29日西安 “竹笛演奏家与竹笛制作家的对话”现场

作者:刘文琴 笛子艺术网及《笛叙》创办人、主编 2025年8月6日于湖南长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