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孙文明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学及其影响
林心铭 华音网 2022-02-17

1960年夏秋之际,上海音乐学院由民乐系领导陆修棠先生邀请民间艺人孙文明来系教学,首先为其举办了一场独奏音乐会以展示孙文明的二胡技艺,他的演奏让人耳目一新。接着又安排二胡专业学生吴之珉、林心铭、吴赣伯、胡祖庭等及附中学生郑豪南等学习他创作的“流波曲”“夜静箫声”“弹乐”“人静心安”“四方曲”“送听”“春秋会”等曲。由于学习时间短,只有一年时间,陆修棠先生安排我们各自分头重点学习一、二首以便全面掌握孙文明几首乐曲。到1961年夏,我们学习的第二个学期快结束时,同学们开了一场演奏会,汇报我们各自学习的成绩,获得老师们的好评。

此时,孙文明先生的教学合同即将结束,我向系里领导提出申请,经陆修棠先生批准,请他在上音录音室录制了“流波曲”““夜静箫声”“弹乐”“人静心安”“春秋会”“四方曲”“送听”“杜十娘”“志愿军归国”等9首作品,今已成绝响。其中“流波曲”与孙文明在民乐团时由上海唱片厂录制的相同,“弹乐”则是同名不同曲。因而“弹乐”有两个版本。

1961年8月,陆修棠先生主持了文化部委办的“全国音乐、艺术院校二胡、琵琶教材专业会议”。会议期间,陆修棠先生组织了一场小型音乐会以招待全国各院校的教授们,他安排我在会上演奏了孙文明的“流波曲”,此曲很得教授们的赞赏,蒋风之教授对此曲极感兴趣,会后特邀请我到他的住处为他演奏“流波曲”并细细询问演奏的特点与手法,他的学生田宝安在旁作笔录。文革后蒋先生到上海讲学时,见到我说:“对‘流波曲’我也有研究了”,我听了他的演奏后,感到别有风味,也可称为“蒋派流波曲”。

1961年的教材会议与1963年的“上海之春”第一届二胡比赛后,全国各地新创作的乐曲大量涌现。文化部指定陆修棠先生负责“高等音乐院校二胡教材”的编选工作。陆修棠先生要求我用五线谱将孙文明创作的二胡曲记谱、整理好交给他,准备以后陆续发表,他首先选中了“流波曲”和“人静心安”,于1963年4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印出版的“高等音乐院校二胡教材——二胡曲选第一集”中发表。此为孙文明作品最早出版的版本。可惜的是1966年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运动,陆修棠先生被逼含恨去世,他的心愿无法完成。

十年文革浩劫之后,我们对孙文明作品的演奏基本淡忘了,当时的学习资料也都丢失已尽。后来我到录音室翻找,幸运的是,上音的这套录音并没有损坏。我想,我应该继续完成陆修棠先生的遗愿。于是我立即从录音室转录出孙文明在上海录制的9首二胡曲,又从唱片室找到孙文明在上海民乐团讲学时期,唱片厂为他灌制的两首二胡曲,重新用五线谱进行记谱,并认真进行练习,还写了关于孙文明二胡演奏的技法以及乐曲分析的文章。

八十年代初,在香港的师弟吴赣伯(也是孙文明的学生)到上海找我说孙文明演奏的二胡很有特色,想为他出版专集,我慨然将手边资料都交给他。终于在1986年于香港出版了署名为吴赣伯、周皓先生合编的“孙文明二胡曲集”。全书共发表七首乐曲。其中“人静心安”“春秋会”“夜静箫声”“送听”4首乐曲,署名为本人记谱、整理;“流波曲”“弹乐”“四方曲”为吴赣伯、周皓记谱、整理。出版后在港澳台及大陆引起了巨大反响。

八十年代,日本研究中国民乐专家增山贤治提出孙文明和刘天华、阿炳一样“在近代、现代的二胡演奏及二胡乐曲的创作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九十年代初北京一些民乐界专家听了孙文明的录音甚为震惊。宋飞等名家开始学习、研究孙文明的作品。她先向学友吴赣伯学习“弹乐”,后为筹备刘天华百年纪念二胡独奏音乐会,需要研究更多孙文明创作曲目,辗转找到本人。当时我慨然将全套资料相赠,并指点其练习各曲的窍门,以后还多次来上海与我探讨研究孙文明特有的演奏技法。1995年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成功举办了刘天华百年纪念二胡独奏音乐会,并演奏了“弹乐”与“人静心安”。音乐会上指挥大师郑小英女士宣称“孙文明与阿炳齐名”。由于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领头,其他演奏家的独奏音乐会也都是把孙文明的作品与刘天华、阿炳作品并列放在音乐会上。如马向华为了要开好个人二胡独奏音乐会,专程到上海向我学习了“夜静箫声”和“人静心安”; 孙凰二胡独奏音乐会演奏了“弹乐”;严洁敏演奏了“流波曲”。还有一些硕士毕业论文也以孙文明作品为研究的内容。此时在北京逐渐兴起了学习研究孙文明二胡作品的热潮。

1997年12月,上海音乐出版社编辑了《中国二胡名曲荟萃》,书中收集了孙文明创作的8首乐曲。其中“人静心安”“春秋会”“夜静箫声”“送听””“杜十娘”等五首乐曲亦署名为本人记谱、整理。

继而龙音老板谭先生也找上我,说要制作“孙文明的CD专辑”,后通过与院领导协商,将孙文明的音响资料提供给龙音公司。谭老板收集到上音的9首二胡曲之后,又在上海与北京收集到4首孙文明的二胡音响,其中“流波曲”与上音的录音相同,另一首“弹乐”与上音的是同名但不同曲调,应为同曲的两个版本。在北京收集到的一首“送春”是模仿上海说唱的音乐,另一首是“二琴光亮”。这些孙文明的音响现在都已成为绝响,再加上一些名家的演奏,终于在2000年出版了“民间音乐家孙文明纪念专辑”。其中有我演奏的“弹乐”和“春秋会”。

孙文明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学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他播下的种子却不断发芽开花,上音的学子们不断地为孙文明的二胡艺术推广、传播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注:2016 年 10 月 19 日我在上海拜访林心铭先生时,他交给我由他撰写的《孙文明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学及其影响》一文,此文在2017年 8月出版的民间音乐家《孙文明二胡曲》一书中首次公开发表。(孙以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