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是我国当代二胡大师,也是我国民族音乐界的杰出代表,她为二胡艺术的发展,为弘扬中国民族音乐事业,为中国民族音乐及二胡艺术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她是中国二胡的一面旗帜,她以其坚实的演奏功力所创造出的二胡演奏艺术,她用顽强的意志创造出的无限的生命力,她以锲而不舍的追求与探索、进取与攀登,所创造出的艺术高峰,引领和推动当代二胡艺术的发展,不断激励年轻的二胡演奏家们植根坚实的民族沃土,领略时代的气息,在继承、创新、发展的轨迹上阔步向前,成为我们的尊师、楷模和二胡艺术的丰碑。
一、尊师
我第一次领略闵老师的艺术风采还是在大学时代,此前,虽然闵老师的大名如雷贯耳,但一直为未能听上或看上一次闵老师的演奏而感遗憾。我考取了南京艺术学院的二胡专业后,真正算是进入二胡专业的学习领域,记得是1975年的一天,我在观看电影《百花争艳》时看到了闵老师的精彩演奏,那如诉如泣的《江河水》,那奔腾热烈的《赛马》,使我受到非常的震撼。我更忘不了的是1976年的那一天,老师甘涛对我说,让我拿着琴,带我来到了南京师范大学闵季骞老师家里,我才知道是要去见闵惠芬老师,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见到闵老师后,看到的是她正帮助家里的两位老人在做家务,我心里更是一阵感动。那天,我给闵老师演奏了正在学习的《二泉映月》,作为那个学期期末考试的曲目,我自认为已仔细听了很多版本的演奏,音准、节奏及音乐处理上已比较到位,考试时老师也给了我较高的分数,虽有些老师认为我的演奏“深度不够",我对此却不以为然。所以,我想让闵老师来给我鉴定一下。听完我的演奏,闵老师笑而不答,信手拿起我的琴,也给我拉了一遍《二泉映月》,然后讲起她对乐曲的理解:一声长叹,在木然之中透露出沉重及压抑,表达了阿炳“望断天涯路,何处是归宿”的内心,速度开始要徐缓,随着情绪的推进而渐紧,音韵要刚柔相济并衔接贯通,既有哀叹忧伤,更有愤而不平,既有凄婉心酸的感慨,也有激情冲天的荡气,这就是《二泉映月》,这就是阿炳!听了闵老师的演奏,我不仅为之折服,更为自己的不以为然和不服气所羞愧,自己也仿佛明白了什么叫做“深度”!从那以后,我不断努力,细细体会音乐的内涵,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今天我演奏的《二泉映月》能够得到老师、同行和广大观众的认同,受闵老师的影响很大,我的演奏在很多地方的理解和处理都和闵老师相似,就连经常演出的版本、删节的长短,都和闵老师一样。后来,我读到闵老师《孤独的夜行者》一文,我才知道她在多年前,就已深深地研究过《二泉映月》和阿炳了,正是有这样刻苦的研磨,演奏上才能够有如此的“深度”、理解上才能够有如此的“深刻"。
1982年4月,我随“江苏代表队”到武汉参加“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我记得是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闵老师来到她的家乡队一“江苏代表队”的驻地看望我们。当时,我正在为参赛曲目的事而烦恼,在为《二泉映月》《战马奔腾》和《江南春色》三首曲目中演奏哪两首乐曲而拿捏不定,如果以《二泉映月》和《战马奔腾》或《江南春色》和《战马奔腾》搭配,一文一武,有快有慢,且能显示一定的技术技巧,比较符合常规。闵老师了解了我的烦恼后,当即一锤定音:就演奏《二泉映月》和《江南春色》!并鼓励我说:你从江苏来,《二泉映月》你有着深刻的理解,《江南春色》是你自己创作,自然得心应手,可以说两首乐曲皆是江苏的土特产,别人无法比拟和取代,完全不必为不能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技术技巧而担心!闵老师的指点,顿时让我信心大增。第二天的比赛果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出现了两曲奏完,观众和评委们掌声不断,要求返场,最后我如愿获得了“优秀表演奖”的二胡第一名,从而也证明了闵老师的慧眼决断。我记忆犹新的是,那次比赛中,十九名二胡选手演奏最多的曲目是《新婚别》,但在后来听完闵老师的示范演出《新婚别》后,我深深感到,我们这些年轻的二胡选手,比起闵老师来,“深度”上的差距真是太大了,二胡演奏不只是比技术技巧,只有不断加深自己的艺术素养,不断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才能做一个真正的演奏家!
闵老师是我的尊师,是所有年轻的二胡演奏者们的尊师!
二、楷模
1982年“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后我才知道,闵老师当时已因患“黑色素肿瘤”动过一次手术了,不久后,1982年6月的“上海之春”音乐节上,闵老师又与上海民族乐团首演了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我们都知道,演奏《长城随想》除了要有一定的艺术造诣和艺术功力外,还需要一定的体力,闵老师能在大病手术后能够完美地呈现《长城随想》,真令我敬佩不已!可令我更为惊讶的还在后面。不久后的1983年初,闵老师就又住进医院,接连动了两次大的手术,术后不久,闵老师赴重庆进行中医治疗,其间,她并没有一味地休养,而是邀请作曲家杨宝智谈创作、谈构思,促使他完成了二胡协奏曲《川江》在1984年底至1987年初两年多的期间里,闵老师又相继动了三次大手术。从1982年至1987年的五年间,六次手术、十五次化疗,病魔并没有让闵老师屈服,癌症却不得不向她低头!此间,闵老师创作了《音诗一一心曲》,写作了《博大境界中的民族神韵一一论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演奏艺术》,跟郭鹰老师学习了潮州音乐,担当了北京的全国二胡邀请赛的评委,到高校去进行普及民族音乐的演出...当1987年9月17日我在北京首届中国艺术节中央民族乐团的音乐会上看到闵老师成功地演出《长城随想》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激动和感动!
是什么使闵老师在死亡线上奇迹般地复生、使她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艺术高峰?是二胡,是中国民族音乐,是闵老师对二胡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是闵老师为中国民族音乐发扬光大的崇高情怀。正如闵老师自己所说:“是二胡拉出了我第二条生命,我的一生充满了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崇敬和向往,艺术就是我的生命,离开心爱的艺术,生命又有何意义?”闵老师的这种人生理念,充分证明了她对二胡艺术的酷爱与追求,充分说明了她对事业、对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闵老师是我的楷模,是我们年轻的二胡演奏者们的楷模,是我们从事民族音乐工作人们的楷模!
三、丰碑
闵老师是二胡界的一面旗帜,她的演奏、她的作品、她的艺术风格、她的美学追求,是一座二胡艺术的丰碑。纵观近代中国二胡发展的历史,在闵老师她们那个时代,要成为演奏家已很难,要成为女演奏家更难,要成为有特性、有风格、有代表作品的女演奏家更是难上加难。闵老师有太多的首演、并成为长演不衰的二胡作品,如《喜送公粮》《红旗渠水绕太行》《新婚别》《长城随想》《川江》《夜深沉》《诗魂》等。这些作品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至今仍无人超越。闵老师还有较多的虽不是首演,但却因经她演奏后,让全国、全世界的人们知晓。更为难得的是,闵老师还创作改编了不少的二胡作品,如《阳关三叠》《洪湖主题随想曲》《寒鸦戏水》《音诗一一心曲》《老贫农话家史》等,这些精彩的作品,加上闵老师更精彩的演奏,已成为学习二胡的必修名曲。我特别要提到闵老师作曲的一首二胡作品《忆江南》,讲到《忆江南》,可能大家都不一定知道,此曲只是在大家所熟知的《二胡练习曲集》上作为“长弓练习”发表,但它却是一首非常完整、非常道地的江南风格的乐曲,在我的大学时代,我不知练过多少遍,对我的影响不能说不大,我创作的《江南春色》(和马熙林老师合作),受其启发也是显而易见的。闵老师的这一部部二胡的代表作品,还有她关于二胡声腔化艺术观的代表作品,如《卧龙吊孝》《逍遥津》《宝玉哭灵》《游园》《昭君出塞》等,构成了她的特性、她的风格,是她毕生的艺术追求!我深深感到:闵老师的追求,应该成为我们后辈二胡演奏者们的追求,我们应该接过闵老师手中民族传统的接力棒,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把我们中华优秀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
正因为有闵老师这样的二胡代表性人物不懈的追求,才有了二胡的百余年来的迅猛发展,才有了二胡的后浪推前浪,才有了二胡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二胡才成为世人最喜爱的中国乐器之一,二胡音乐才成为中国音乐最具代表的音乐。
这一切,闵老师的功不可没!
闵老师是二胡艺术的丰碑,是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的丰碑!
来源:人民音乐,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