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聂耳故乡有奇人 "四耳胡”琴传妙音
孟建军 华音网 2023-01-14

原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秘书长张殿英先生曾经告诉记者,说云南玉溪有一个聂耳民族乐团,他们的弦乐器使用的是李鸿钧等人改良的“四耳胡”琴,他认为这种新型拉弦乐器很值得介绍一下,并建议有机会让记者去云南玉溪采访他们。

前不久,玉溪聂耳民族乐团艺术总监李鸿钧向记者发来邀请,称聂耳民族乐团要举办一场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暨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诞辰一百周年的名为"让世界充满爱——(舟舟)大型民族音乐会”。

在堪称一流的云南玉溪聂耳大剧院,记者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四耳胡”。演出开始后,整个乐队里见不到一把二胡,弦乐主奏乐器是清一色的"四耳胡"琴。这种四根弦的胡琴没有了二胡的高亢尖锐的音色,虽然音量不算大,但却十分柔和细腻,与整个乐队其他声部的乐器相当融合。

记者见过也采访过一些改良乐器,这些改良乐器虽然也获得了专利证书,但由于种种,这些改良乐器并未得到普及推广,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而“四耳胡”在几年前获得国家专利后并未止步不前,而是在推广应用上下功夫,一支近二十人的“四耳胡”琴乐队在聂耳民族乐团里撑起了半壁江山。从这一点上,“四耳胡”琴迈出的这一步是许多改革、改良乐器都无法企及的。


纪念聂耳 研制“四耳”

“四耳胡”的发明人之一李鸿钧是玉溪市花灯团退休职工,退休前在花灯团乐队演奏大提琴,另一位发明人叫汤应寿,是玉溪市滇剧团的低音提琴演奏员。两人虽然属于不同单位,却相识多年。汤应寿会自制乐器,李鸿钧也自制过乐器,因此两人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两人此前曾共同合作,为聂耳竹乐团制作过敲击乐器——竹排琴。记者在采访中,两人用不标准的普通话介绍,四耳含义有二:一为纪念别名为"四只耳朵"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二是指此件乐器改良后有G、D、A、E四根弦。"耳"是“二”的谐音,因而此件乐器命名为“四耳胡”。根据传统胡琴弓毛夹在DA弦中间演奏的方法,他们特制了能独立演奏四根弦的琴码。为了能演奏双音,他们使用了把弦分为G 、DA 、E三组排列的特制千斤(弦枕)。“四耳胡”在保持传统二胡形状和演奏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小提琴音域宽的特点,把琴弦由DA两根增至G、D、A、E四根,改良后的"四耳胡"扩宽了音域,增加了演奏双音、琶音等功能。在音色上,高音区接近高胡,中音区接近二胡和中胡。

李鸿钧介绍道:最初,我们选用竹子制作琴杆、琴筒,用传统的蛇皮做面板,但因蛇皮承受不住四根弦的压力,容易变形,且竹制二胡音色欠佳,此方案最后被否定。后来两人尝试用红木制作琴杆、琴筒,面板改为用桐木板,经过反复试验反复论证,最后面板仍为蟒蛇皮。他们特制的琴码像梯形,马脚扩宽,承受力分散了,减少了对蟒皮的压力。经过两年多的实验,蟒皮并未出现塌陷。

李鸿钧还透露了他们改良“四耳胡"琴的初衷:在乐队中,高、中拉弦乐器由于受音域上的制约和声音的不统一,引发了我对改良二胡的思考。我们在继承二胡形状和保持它的演奏风格上,进行了扩展音域的大胆改革。“四耳胡”在增加了两根弦扩大音域之后,在一个把位上就能演奏各种调的歌曲,解决了人们在二胡上演奏歌曲需要较长时间学习换把的技术难题。

汤应寿说,作为一名低音提琴乐手,我在业余时间做过二胡、中胡、大提琴、古琴等乐器。我们开始想,能把二胡改的像小提琴一样有四根弦定音。开始“千斤”没有分开,后考虑到演奏双音,才改良了把弦分开的“千斤”。琴头装饰采用玉溪出土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最著名的牛虎铜案造型,突出了玉溪的地域特色。

2007年12月,“四耳胡”申请发明专利,2009年1月7日,“四耳胡"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乐队应用 效果显著

李鸿钧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民族乐器经过了多项改革,许多乐器改革获得了成功,但二胡改革成效不大。我们在二胡的基础上进行了"四耳胡"琴的改革。改良后的“四耳胡”基本保持了二胡原来的音色和演奏风格,它比二胡音域宽广,演奏起来更加方便,且音色柔和,与乐队各声部更加融合。“四耳胡”有三个声部,形成了高、中、低声部乐器群体,有二胡演奏基础的人都能够演奏“四耳胡”。“四耳胡”目前有带指板和不带指板两种,带指板接近提琴,不带指板声音贴近二胡和高胡。“带指板有一个好处,音准容易控制。”李鸿钧说。

李鸿钧还告诉我:“通过两年多在玉溪聂耳民族乐团的应用,演出实践证明,“四耳胡”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可担当拉弦乐器组中音织体声部的演奏,不但能克服声音个性太强的民族乐器特性,而且还能取得音色统一、层次分明、旋律清晰的良好效果。还可以像小提琴一样拉双音。”玉溪聂耳民族乐团自用“四耳胡"琴武装起来后,已经开过舒畅音乐会。“四耳胡”琴已经成为玉溪的一张文化名片。

普及四耳 娃娃抓起

云南艺术职业学院的青年二胡演奏家胡红曾说,“四耳胡”琴不应只限于在中老年人群中普及,应从孩子们开始,培养一批演奏“四耳胡”琴的孩子。李鸿钧就是这样做的。记者在一个排练室见到有五六个孩子在演奏“四耳胡”,李鸿钧在一旁指导他们练琴。李鸿钧告诉记者,他会利用周六日免费指导学生排练“四耳胡”。李鸿钧深谙普及推广新兴乐器要从娃娃抓起的道理。

听孩子们几首合奏曲拉完之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练习演奏“四耳胡”琴的学生。13岁的汤泰之前会拉二胡,学“四耳胡”至今半年多。他说,本来拉二胡是两根弦,“四耳胡”变成四根弦,手指按弦开始有点不太适应。练了一个阶段后适应了。记者问他“四耳胡”与二胡相比有什么优势?他说,“四耳胡”不用换把,就能拉到二胡拉不到的音,更方便,音色跟二胡大同小异。郑舒悦11岁,学“四耳胡”之前学过二胡,小姑娘说拉"四耳胡"跟拉二胡差不多。11岁的钟汉良在学“四耳胡”之前也曾学过二胡,他用的是一把带指板的"四耳胡",他说,学"四耳胡"跟学二胡差不多。"二胡是两根弦,拉高音时需要换把,而‘四耳胡’不用换把,对我们小孩来说拉曲子更方便。”赵鹏程小朋友也有二胡的基础,他说二胡换把很多,而“四耳胡”不用换把就能拉很多曲子,音准也容易掌握,很方便。他还告诉记者,虽然学着“四耳胡”,但二胡他也没有放下,有时间也会拉。一个叫郝灿的女孩告诉记者,她以前没有学过任何乐器,学"四耳胡"琴还不到一年。她使用的是一把带指板的“四耳胡",学起来感觉并不吃力,很快就能掌握演奏技巧。她说现在看着乐谱已经能拉三四十首曲子了。

一个23岁的大学生也来学习“四耳胡”,他说自己之前没有学过其他乐器。“因为我妈妈喜欢唱歌,受她影响我也喜欢音乐。她希望我学一样乐器为她伴奏。”记者问他为何没有学习二胡?他回答:“四耳胡”入门很容易,且音域比二胡宽,感觉它的音色还是不错的。如今学了不到一年的小伙子已经能够为妈妈拉琴伴奏了,说起这些,这个大学生十分开心。他的妈妈也在一旁笑了。


“四耳”、“低音”双管齐下

汤应寿是“四耳胡”的改良发明人之一,他同时还与李鸿钧一起制作了两件低音乐器,一把可以代替大提琴,一把代替大贝司。记者问汤何时萌生了制作低音乐器的念头?他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张殿英老师去年来玉溪的时候,鼓励他们把民族低音乐器搞起来,于是他和李鸿钧动手试制了这两把低音乐器。汤应寿说,开始他们做成葫芦形状的造型,大提琴的痕迹还是太重了,于是改成现在放大的高胡的形状,共鸣箱用八块木板拼接而成,两把琴共鸣箱直径分别是60公分和40公分,出音孔是低音谱号的形状,有效弦长与倍大提琴和大提琴是一样的,会演奏倍大提琴和大提琴的都可以上手演奏。受军鼓的启发,汤应寿在共鸣箱里面还安装了几盘弹簧,使之能够产生余音。经过演奏实验,弹簧在共鸣箱里面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在还是试制阶段,还未达到理想的程度。"汤说,两把琴的音量没有达到倍大提琴和大提琴的音效,因为共鸣箱的材料太厚,还要去薄,形状还要加大一些,琴码还要加高,指板还要倾斜等等。汤应寿说现在他已经办理了退休,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改革、改良低音乐器的工钧找到一些简单介绍小提琴结构和制作的资料,依样葫芦画瓢,用普通材料先后制作了两把儿童用大提琴,一把3/4,一把1/2的。李鸿钧说,当年经济条件达不到,即便有钱,也买不到大提琴,这也是他动手制作大提琴的原因。大提琴做好后,李鸿钧用虫胶漆涂刷大提琴,反复几次。后来他的儿子就是用这把提琴考上中央音乐学院的,如今他的儿子在北京交响乐团工作。后来这两把提琴还被他的外孙及亲戚的孩子使用着,他自制的大提琴培养了好几代人。


专家评价 赞赏有加

原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秘书长张殿英对“四耳胡”是这样评价的:“四耳胡”琴的成功之处在于保留了原来二胡的形制、音色和所有的演奏技法,保留了原来二胡的所有优势、特点和艺术表现能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低音G弦、一个高音E弦,这样就拓宽了原来二胡的音域。特别是C G D A 定弦的中音“四耳胡”,填补了我国民族乐团中缺少中音弦乐器的空白。因为目前我国大多数民族乐团中所使用的GD定弦或AE定弦的所谓中胡,实际上还是高音乐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音弦乐器。因此中音“四耳胡”的成功具有特殊的意义。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委员会主任丰元凯对"四耳胡"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表示祝贺。他说,“四耳胡”有简单易学的特点,比较适宜在中老年人群中普及推广。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一级演奏员张永智说:“四耳胡”琴解决了二胡换把容易出现的音准问题。“四耳胡”也是胡琴家族中的一个新品种,所以不要过多地追求二胡那种浓厚声。过去改的四根弦是有指板、弓放在外,失去了二胡的风格。而“四耳胡”没有脱离开二胡,这是最成功的地方。"四耳胡”琴作为中国胡琴家族的一个新种类,希望把“四耳胡”琴变成玉溪特色,向全国展示。


扩大战果 再立新功

李鸿钧告诉记者,改革“四耳胡"后,当地的科协立了一个项目,给他们拨款四万。四万元对于改革乐器的投入远远不够。

李鸿钧希望争取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他说,乐器改革主要在于推广,仅仅是自己小范围搞搞,没有意思。“两年来‘四耳胡’琴在我们当地推广的很好,现在在讨论民乐建制问题。中国民族乐器最大的问题在于个性强,独奏没问题,合奏问题显现。玉溪聂耳民族乐团建团已经十年了,‘四耳胡’就是为了能够克服这个问题而研制的。两年来,‘四耳胡’在乐队里可以承担多种声部。”

刚开始有一些专家听了“四耳胡”琴的演奏后,认为它没有靠近二胡的音色,后来经过争论,有人说,既然是新的东西,为何非得与二胡的音色相似呢?增加了两根弦的压力了,不可能像二胡的音色。

获国家专利证实用新型乐器“四耳胡”琴除了保持传统二胡的演奏性能外,又扩宽了音域、增加了双音、琶音等演奏功能,这件乐器不但能演奏中外名曲,还能在一个把位上(不用换把)演奏各种调的歌曲,为学琴者解决了在传统二胡上需用长时间练习换把的技术难题。

因为工作关系,记者曾接触和采访了很多痴迷乐器改革、改良的人士,尽管他们经过改良的乐器也获得了国家的专利证书,可在普及推广方面,并未见到一点成果。而李鸿钧、汤应寿二位的改良成果——“四耳胡”琴却能够大批量生产,并武装了一个民族乐团,在演出实践中已得到了广泛认可。它的科学性、实用性是使之能够得以普及、推广的前提。一件改革、改良乐器,第一是不改变传统的演奏方法和演奏习惯,第二是操作简便、容易上手。这两点“四耳胡”琴都做到了,凡是有二胡演奏基础的人在短时间内就能够上手演奏,并未改变传统二胡的演奏方法,甚至比学习二胡更加容易。为了便于“四耳胡”琴的推广,李鸿钧先生还编著了两本《实用新兴乐器"四耳胡"琴演奏使用教材》试用版和成人版。愿意学“四耳胡”琴的人买了乐器后,李鸿钧除了免费教授演奏技巧外,还赠送教材。李鸿钧高兴地告诉记者,目前昆明已有人前来订制“四耳胡"琴。说明"四耳胡"琴已经声名远播,逐渐为人所认识。

李鸿钧无意让“四耳胡”取代民族乐队中的二胡。他说,二胡作为特色的乐器可以照样存在,但他仍希望"四耳胡"能够广泛推广,使之适用于各个民族乐队。

改良乐器的普及推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相信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四耳胡”作为胡琴家族的新成员,一定会扩大战果,在不断完善中,为更多的人们所了解和喜爱;为弘扬民族音乐、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成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