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蒋派”演奏艺术的现代意义——观摩“张尊连师生二胡音乐会”的思考
曲文静 华音网 2023-01-15

艺术流派,无论在作曲界和演奏界都是只有超一流大师才能开辟的领域。他们往往独树一帜,创造了与众不同的音乐风格,以独特的魅力将音乐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或超越了时代高度。刘天华(1895-1932年)作为二胡界的一代宗师,以“十大名曲”和“四大弟子”①缔造了近代中国第一座二胡音乐里程碑。他的学生中,蒋风之以漫长二胡生涯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蒋派"二胡艺术。一般说来,艺术流派具有鲜明艺术个性、代表性流派曲目和一批流派传人三个典型特征。“蒋派”以细腻含蓄、内在浑厚的演奏韵味与技法,《汉宫秋月》《虞舜熏风曲》《三宝佛》《花欢乐》等为代表性曲目,至今有四代流派传人的特色在中国二胡演奏艺术中自成体系。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在当代中国二胡音乐迅速发展,高难度技巧的曲目大量涌现,形成多元化格局形势下,以严格忠于传统为特征的“蒋派”二胡演奏艺术,其现代意义的体现具有怎样的时代价值,在观摩“张尊连师生二胡音乐会”之后,引发了笔者的深深思索。

笔者似乎与“蒋派”二胡艺术特别有缘。2006年在读研究生期间,就有幸聆听过张尊连在济南音乐会上演奏《汉宫秋月》,那是名副其实的“独奏”,没有任何伴奏,演奏者一人的琴声却吸引了全场观众,那时断时续的声音,一弓一指的讲究,断肠之感的韵味,听众的安静听赏,一曲终了,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在我听过的二胡音乐中,似乎只有《汉宫秋月》具有中国古琴的独特魅力,轻远淡微,一张一弛,滑音揉弦,精致之极。正如有的学者所说:“蒋(风之)先生的演奏风格一向以含蓄、委婉、深邃而著称。……在演奏中只有技艺日臻成熟之际,才能趋向'简约',达到含蓄的境地。""蒋先生在选择《汉宫秋月》的表现手法中,尤其重视揉弦多变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是'要依据乐曲情绪的变化运用揉弦变化的技法'。……先生强调'恰到好处',就是强调艺术表现的适度。”“蒋先生对古曲《汉宫秋月》的精深理解与把握,对其表现技法的探索与创新,赢得了艺术界的广泛共鸣与高度评价。"②张尊连作为"蒋派"重要传人,他演奏《汉宫秋月》时揉弦的变化,运弓的细腻,真是达到了令人凝神屏息聆听的境地,让人忘记是坐在音乐厅里,仿佛置身在青山绿水中陶醉在幽怨倾诉的琴声之中。巧合的是,2014年我读博士时,又恰逢"第二届北京胡琴节"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在“希望与未来”优秀学生专场音乐会(10所院校青年学生演出的节目)上,听到张尊连的学生刘宇以同样方式演奏《病中吟》,这是整场音乐会中唯一一个不采用任何伴奏的"独奏",演奏中继承了"蒋派"独有的含蓄、委婉风格,尤其在乐曲的尾句,一般的演奏都是一个长弓收尾,她的演奏却是处理为三个断弓,渐慢渐弱地结束,更加富有苦闷、压抑的效果,获得了全场听众的一致好评。因此,当“张尊连师生二胡音乐会"于今年2月14日在济南历山剧院公演时,笔者自然不会错过观赏机会,在聆听音乐之余,略谈一些对音乐会的感想和思考。

在这场音乐会上,张尊连老师无疑是演出的"台柱"。他在1977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后,有幸随蒋风之女儿蒋青学习二胡(蒋青教授曾说,张尊连是她的学生中继承蒋派二胡最好的一位),因而有机会得到蒋风之先生的长期指导,七年多时间中,每周去和平里蒋老先生都会给他上课。“蒋派”演奏艺术不仅只是上述代表性曲目,刘天华先生的“十大名曲”,华彦钧的《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都经过蒋老悉心钻研、精心处理,形成独具神韵、自成一格的"蒋派"演奏艺术特色。他的阐述侧重于内在情绪的细腻表述,指法和运弓极为精细,富于分寸的掌握与变化,有着不断创新的艺术追求。张尊连曾说:“无源难成流。流派这种文化现象的形成,应该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发展、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自成体系。而有源无'众'则流不动,亦成不了流派。蒋派二胡就是在刘天华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风格、众多的传人、流芳百世的代表作、独到见解的系统理论、不同阶层的‘欣赏者’的前提下形成并发展着。”“蒋派二胡之所以能在二胡界独成一格、形成流派,就是在这种周期过程中表现出的非凡功力所致。在技术训练方面,例如长弓练习,一般人会把注意力放在连贯流畅的层面上去训练,而蒋派在长弓练习中,第一阶段会按照常规把谱面上所提示的音高、节奏、弓法、指法等严格地给予呈现。在此基础上,将按照旋律的组合及乐句的走向,着重强化训练弓速与力度的配合,使之在连贯流畅的基础上奏出语气感、富于音乐性。这种富有内涵的训练,形成了蒋派二胡在慢弓里'一波三折'的韵味和功力。经过这些具体细致的雕琢,走向第三阶段将会达到一种自然流露、富于变化、整体完美的效果。蒋派二胡在揉弦方面也是极其富于个性和内容的。一般的滚揉反映的是连绵不断的流畅;先揉后不揉给人一种呼吸般的回味;先不揉后揉表现出从静止到运动的推动力;压揉体现出内心涌动的激情;压弦使人感受到无穷的韵味。在众多的蒋派二胡演奏手法中,最独特并不同凡响的要数虚按音、偏低倾向音和运弓上的虚实对比。虚按音的发明与应用可以说是蒋先生溶入了古琴的演奏特点,利用欲言又止的手法,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蒋派二胡在乐曲处理方面的精细、深刻是有目共睹的。笔者在学习过程中深有所感、受益匪浅。"③ 因此,张尊连在蒋老的演奏技巧已达到炉火纯青的阶段时接受“蒋派”艺术的熏陶和磨练,为他的二胡艺术生涯奠定了扎实的演奏功底与艺术修养。在这次音乐会上,他分别在上、下半场演出了二胡独奏曲《江河水》《二泉映月》及《一枝花》,这些传统乐曲和民间乐曲是二胡演奏家经常演奏的曲目。听众越熟悉的乐曲,演奏越有难度,何况半个多世纪以来济南是二胡名家辈出之地,听众对二胡音乐有着非常高的鉴赏能力,演奏这样的乐曲要征服听众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张尊连以"蒋派"风格的演奏却让人耳目一新。无论《江河水》的如泣如诉、时断时续、如呜如咽;《二泉映月》的音色透明、美感意境和强弱分寸;《一枝花》的山东风格、细腻流畅与一气呵成,都达到了非凡的艺术高度,使听众陶醉于音乐境界之中,博得在场专家和听众的热情好评。他演奏这些乐曲,将"蒋派"的艺术特色展现得神情兼备。笔者以为,"蒋派"的流派风格,从美学角度而言,有着一种在传统中衍化出来的忧郁情思之美,犹如断臂的维纳斯塑像,半壁残垣的罗马斗牛场,处处有荒芜古迹的圆明园一样,渗透了传统文化的历史痕迹,这是一种文化传统的真实面貌的体现。蒋风之先生对二胡音乐的独特理解和精雕细刻的处理,把传统特色提升到一个时代的高度,就像在刘天华、华彦钧的传统乐曲中表现忧国忧民的情绪时,以呻吟般的压揉弦和藕断丝连的运弓更加具有一种真切之情,这样的音乐美感,更有一种古色古香的传统韵味,也是"蒋派"艺术之所以在二胡界能够得到尊崇和公认的缘由。张尊连则是“蒋派”二胡传人的佼佼者。同时,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时代嬗变中又必然会发展。他演奏的《一枝花》,是以同名唢呐曲由作曲家张式业改编而成,既有浓郁的山东民间风格,又加进了大段落的内跳弓技巧,他的演奏特色则是将原曲的粗犷风味转化为“蒋派”特有的细腻格调,形成自己个性化处理的特色。他曾说过,无论是《兰花花》,还是《江河水》等乐曲,以“蒋派”右手抑扬顿挫的“语气”揉弦,会产生细致入微的效果和美感。因此,张尊连既是“蒋派”艺术的代表性传人,又是进一步发展了"蒋派"二胡演奏艺术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在艺术流派演变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蒋派”艺术的现代意义从音乐会上张尊连老师三位学生独奏的现代二胡曲目上可以更加体现出艺术流派的时代价值。她们演奏的乐曲都是现代风靡二胡界的高难度技巧之作。本科二年级学生邓昌演奏的《蓝色星球——地球》,是台湾作曲家王乙聿创作的二胡曲,被评价为技巧难度极高、令人望而生畏的作品。快弓段落似乎描绘地球的不停转动,中间穿插略带忧伤的音调呼吁人们要爱护生态环境,共同保护美丽的蓝色星球。他的演奏技巧负担不大,显示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训练,值得赞扬。在乐曲处理上,张力的膨胀不够充分,速度略为嫌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研一学生刘媛蕙演奏的《雪山魂塑》是著名作曲家刘文金描绘红军长征路途无比艰险、战士意志坚忍不拔的优秀作品,其中减三和弦的连续快速下行也是二胡曲中难度极大的技法。刘媛蕙是济南人,在家乡父老面前汇报时显示了较好的艺术素养,各个段落的连接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将红军过雪山草地的情景刻画得较为形象。这首乐曲是刘文金唯一一首军旅题材的二胡作品,因此,强调演奏开始段落的磅礴气势将会更加凸显出乐曲宏伟的部队气质。大四学生刘宇也是济南人,她是第九届中国金钟奖二胡比赛铜奖获得者,所演奏的王建民作曲的《第四二胡狂想曲》是金钟奖比赛的规定曲目。“狂想曲”是一种技巧艰深而具有史诗性的器乐作品,其特征是富于民族特色或直接采用民间音调。“四狂”从陕北音调中提炼了纯四度和大二度为核心音程与音高结构,在乐曲中通过主题变形、调性转换、节奏组合、技巧变化予以展开,音调浓缩了大量陕北音乐风格“元素”,情绪复杂多变。刘宇的演奏较好地把握了演奏技巧与陕北风格的结合,在无标题音乐中给人以音乐想象力和音乐美感的享受,如果再突出各个段落之间的力度、速度和音色变化,将会更加富有光彩感。但是,三位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在张尊连导师的指导下一丝不苟地处理作品。精细、精致、精美是“蒋派”艺术流派最具特色的“灵魂”所在;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是“蒋派”精神的集中概括。他们以及参加齐奏的同学都是“蒋派”的第四代传人,既能演奏“蒋派”传统保留曲目,又能演奏现代高难度技巧的大型二胡作品,从中我们可以领会"蒋派"演奏艺术的现代意义究竟具有一种什么样的时代特点,仿佛从现象上能够总结出某些理论内涵的实质加以思考了。

“张尊连师生二胡音乐会”在济南举办,恰逢2月14日的“情人节”,音乐会听众除了有专家、教授和大量二胡爱好者之外,不少情侣成双成对地到音乐会度过有意义的节日。因此,音乐会特地安排了《送我一支玫瑰花》(戚浩笛编配)、《青春舞曲》(新疆民歌,王洛宾改编)、《来自星星的你》(Lin Byung Yong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芮雪改编)等具有轻松愉悦情调的胡琴四重奏作品。还应强调的是,张尊连是中国音乐学院“紫禁城室内乐团”的主要成员之一,他的二胡学生对室内乐作品的重视,和他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所有演奏家在室内乐的合作与配合是达于音乐和谐的重要途径。这些节目的演出,也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尤其最后一个节目由张尊连师生二胡齐奏、张尊连领奏的《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刚曲、刘天华移植),乐曲既有浓郁的新疆风味,又有一定的技巧难度,却演奏得整齐划一,情绪雀跃,将音乐会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在加演了《赛马》等乐曲后,音乐会在极为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在观摩这场音乐会之后,笔者仍在思考“蒋派”演奏艺术现代意义的理论归纳。从音乐会中,笔者似乎看到了“蒋派”演奏艺术由蒋风之先生开创后,经历了第二代、第三代传人的传承和发展,目前,张尊连老师作为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乐系主任,著名二胡演奏家和教育家,又率领了一大批学生传承并发展着“蒋派”二胡艺术。他说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话:"蒋老先生(蒋风之)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艺术创新,每有新体会,必然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处理乐曲反对雷同,治学注重发展个性,反对完全像他,更反对千人一面。"④有人认为,传统是一成不变的,要继承传统就必须原汁原味地保持传统音乐的原貌,忽略了传统音乐既要继承又有发展的双重性。从这场音乐会中,让人看到了一个艺术流派由传统走向现代所经历一条继承与发展的“轨迹”的缩影,使我对艺术流派的现代意义有豁然开朗之感。这一点感想,或许是笔者最重要的收获吧。

著名传统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有句名言:“传统是一条河流"。他说:"中国的民族音乐传统是伴随着民族的命运长流过来的。急遽和激愤,舒缓或优美,人们的歌与哭,欢乐与忧愁,血肉联系那样地交融在这条历史长河之中。”⑤“蒋派”二胡演奏艺术流派也是这条历史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它将永远伴随着民族的命运,在人们的歌与哭,欢乐与忧愁中流向明天,流向未来。


注 释:

①刘天华的"四大弟子"中,储师竹(1901-1955年)1916 年入常州五中读书,后考入北大音乐传习所,1926年毕业,随刘天华学习二胡、琵琶9年,是刘天华先生的大弟子;吴伯超(1903-1949年)在“武进县立师范学校”读书时随刘天华学习二胡、琵琶,时间约在1917年左右,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继续随刘天华学习,1927年和刘天华等35人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同年为国立音乐院(上海)聘为助教,是我国近代著名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陈振铎(1905-1999年)和蒋风之(1908-1986年)均于1929年考入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此外,刘天华先生的胞弟刘北茂(1903-1981年)早年即随兄学习二胡、琵琶、笛子等乐器。

②范冠印:《琴韵索怀千古流芳——蒋风之先生与〈汉宫秋月〉》,赵志扬、蒋巽风,主编:《蒋风之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年,第145-147页。

③张尊连:《承前启后,独树一帜的蒋派》,赵志扬、蒋巽风,主编:《蒋风之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年,第63-64页。

④ 朱万斌、朱春光:《张尊连对蒋派二胡的理解与继承》,赵志扬、蒋巽风,主编:《蒋风之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第189页。

⑤黄翔鹏:《传统是一条河流》,《黄翔鹏文存》(上卷),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