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二胡左手技法运用中的演奏思维
霍永刚 华音网 2023-03-31

摘 要:二胡的左手技法训练的理念较为丰富,需在变通中深刻领会。二胡左手训练练的是什么,仅是手指机能?还是思维领先?本文以二胡左手训练的方式为例,提出二胡演奏训练中机能训练和思维训练的一些相关问题。笔者在长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多次分析、思考后,试图探索、弄清二胡作品演奏训练中,特别是技术性(困难)片段的演奏训练中,左手技法和演奏思维间的关系,以便获得更好的演奏效果。


现代二胡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传承和发展,从作品创作到演奏技术上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演奏技术中,换把的拓展由两三个把位到几近无所不能,各种弓法也是层出不穷。这些都折射出二胡艺术的创新智慧。而当代二胡演奏技术更是在乐器本身条件所允许的范围内,几近无所不能的演奏技术,使二胡演奏艺术突破了种种的束缚,走上了一条具有其特色的快速发展之路。

在二胡艺术发展高速公路上,探究演奏技巧堪称是排头兵。在此试以左手的训练方式为例,引申出一些对于演奏中机能训练和思维训练的思考。通过这一系列的思考来寻找一些在二胡作品演奏特别是技术性片段的演奏和练习中的方法和模式。


一、二胡左手演奏中的机能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诸如学生在演奏技术性内容或片段时左手手指的灵活性不够,手指控制能力不足等问题,以至于演奏含糊不清,音程关系不准确,换把动作僵硬等一系列毛病。出现以上问题一定是学生的演奏方式上出现了瓶颈。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些演奏问题呢?左手演奏的方式是出现以上问题的关键,左手演奏方式包括合理的演奏姿势以及与之匹配的思维模式。在这里我们讨论左手的机能训练。

1.二胡左手演奏中机能训练的内容

二胡的左手技法训练一直以来是很难科学定位,且在训练理念中最富于变化的。有个被大家所公认的由大到小的原则:左臂以及肘关节自然抬起,手腕与小臂形成一个自然的平行,手腕不可过分突出和塌陷,琴杆放在大拇指和手掌之间,大拇指要松弛自然,不可抬得过高,也不可紧夹琴杆,与大拇指相对应的一指到手掌侧面的界面保持相对的平行,手掌略放开一些,主要是为了使每一个手指可以自然地. 放松的运动。要注意每一个手指的独立性,在手指触弦时尽量保持每一个手指独立性,手掌在手指触弦时保持松弛稳定,不可由于指距的变化而改变其应有的姿态。每一个手指在离开琴弦后应保持半握状放松的状态.随时准备着下一次的运动。

在这里我比较强调的是在演奏技术性片段和内容时手指和手掌以及小臂保持相对平行的姿态。我们知道在演奏技术性片段和内容时要求左手手指要尽量的快速,干净利落,而快速,干净利落需要一个有效而简洁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我们左手,以及手臂提供给手指最自然最放松的姿势,要使得所运用的每一分力都要恰到好处的传送到手指上,手指再把这一分力顺利地传送给琴弦,通过琴弦的震动达到我们所需要的音响。那么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达到这种畅通的力点传送呢?让我们先抛开二胡,回到生活中,看看在生活中那些最自然的动作给了我们哪些启迪。比如我们把左手放在桌面上无意识的用手指敲打桌面.(注意是无意识的,无意识的也就是最自然的)我们可以留意一下手指手掌以及小臂的关系:它们是平行的.有任何弯曲的动作出现都代表“力”的存在,有“力”的存在(当然手指的自然弯曲除外)就代表着对运动的束缚。

回到二胡左手的运动中来。以上所进行的动作尝试,是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无意识手指运动,而这种运动就类似与二胡左手手指运动的最基本规律,以这种基本状态为基础才可以达到你所想象的境界,才能做到力点的无阻力传送。

当然有了力点的无阻力传送,我们的演奏还需要合理的控制。即对演奏技术性片段和内容的听觉、视觉的审美要求:干净、快速、清晰、灵活、松弛以及协调性是左手演奏快速技术性作品中所公认听觉标准。左手手指的协调性是演奏快速技术性作品中,所必须的状态的保证。那么这一切的要求都要有一个条件——手指、手腕以及小臂相对平行的松弛状态,特别是快速颗粒性分弓演奏的作品内容以及片段。这种松弛状态是最有利于二胡左手手指快速运动的基础平台. 在演奏颗粒性快速片段时,演奏者更应该注意到的是让手指快速的运动起来,没有阻力的、灵活的,在视觉上给观众一种近乎“无所不能”的感觉,这种左手的演奏姿势是我们在演奏以上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基础。

2.二胡左手演奏中机能训练的辩证思维模式二胡左手演奏的最佳状态是什么?轻松自如,随心所欲.轻重均衡.其实就是有效的控制,但如何控制?却是个很难意会,更难言传的问题。二胡的左手手指快速运动,就是一个松弛的控制过程。而二胡左手演奏中的松弛与紧张是对立统一的。如果没有手指对琴弦合理的控制就没有音色的质感,和按弦松紧带来的音色的变化。反之,如果没有力的控制,又如何快的起来呢?其实紧与松对于演奏者来说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所谓松中有紧,紧中有松。如在演奏快速颗粒性很强的内容时,演奏者应该以松为主。而演奏快速连弓且要求干净而清晰的内容以及演奏传统风格性很强的内容时,演奏者更应该注意左手指力的运用,以紧为主。而演奏者要达到这一辩证的松紧方式.就需要以自身的特性入手,从简明适用、一致、可行、可操作、灵活的规律出发,以手指、手腕以及小臂相对平行的松弛状态为基础,找到适用与自身的演奏方式。

有了合理的姿势和理念,剩下的就是花时间去练习了,只有大量的时间堆积,才能把理论的内容转换为实践,才能体会到松紧的对立统一,才能演奏好二胡作品中技术性内容和片段。在掌握好基本的左手机能训练后,还应该注意合理的思维方法的运用,也就是说我们在演奏快速技术性片段和内容时,同样要做好思维的准备,在训练过程中,要更加注意思维的现在进行时。


二、二胡左手演奏中的思维训练

二胡左手演奏中手指的快速运动,一定是按照音乐自然法则进行的,只要是法则就必然经过思维的管理和调整,我们左手的练习就是从“不可以”到“可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对于手指运动的管理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在看到一段新的技术性段落时我们演奏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看清乐谱中音高,在思维中分配出合理的动作。2.在思维中按照指法(弓法)的自然原则,逐步把已安排好的动作演奏出来。

3.把已安排好的动作根据内心的要求自然地演奏出来,然后背谱演奏。

4.反复练习,把这些动作变成下意识的动作。

当左手演奏中的快速运动达不到下意识的境界,在演奏快速段落中产生类似做"选择题"的意识时,那么音乐稍纵即逝,在技巧上定会出大毛病。左手手指运动越是下意识.演奏就越是流畅。

因此良好的手指快速运动,一定是经过思维的管理指导,从意识控制到下意识状态的过程。

对于演奏者来说,思维是演奏二胡作品的技术性片段和内容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的演奏思维模式是演奏作品和技术性片段和内容的保证。我们先看看在演奏作品以及技术性片段和内容之前的不合理心态.缺乏自信.焦虑等等常常伴随着演奏的整个过程,以至于在演奏中出现手指控制力下降,明明练好的内容却在演奏中大打折扣,甚至"断在台上",这一切都是由于在练习过程中轻视思维和机能的协调性训练所造成的。

"焦虑是由于缺乏控制力,组织管理,准备和行动不足所造成的"——戴维,凯克奇(Davidlkekich)(《尽管去做-无压的艺术艺术》张静译)这种管理学方面的理念同样可以解释演奏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习惯于对演奏作品的先期准备,在拿到一首新的技术性作品时应该:

1.建立良好的思维顺序

第一步:首先要熟悉乐谱,在这个阶段训练的关键问题是——不要给你将来作品熟悉后的演奏留下出现问题的隐患。首先要审视指法安排的合理性,在作品的技术性含量比较高的部分中,慢速演奏的指法和快速演奏的指法差别很大,两种演奏状态的侧重点不一样的。如果在最初的训练中把不适合快速演奏的指法练熟后,回到作曲家所要求的速度时就会发现很难达到你内心听觉的要求,等到你找到了问题的原因,隐患却已埋下。这时候再回头去纠正将费上一番周折,机能好的同学也许可以在演奏上不会留下阴影,机能差一些的同学可能每一次演奏到这里都会出现心里或机能上的障碍,就是由于在作品最初的试奏过程中,没有细致的理性的去思考指法的安排。

第二步:寻找合理安排指法的依据,

首先要分析快速片段的音阶走向,然后熟悉在每一个把位中所涉及的音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高把位音阶演奏中,大跳音程指法的安排(内外弦不用过多换把的指法安排和同一根弦大跳的指法安排)。

慢练、快练、变节奏练、慢快结合练、分句分段练,这些将是寻找合理安排指法阶段训练不可缺失的部份,这将对于熟练乐谱起到巨大的帮助。

第三步:寻找自己手指的协调点

就要找到自己手指的协调点,我们可以先使用节拍器放慢演奏这一片段,找到一个能够接受的速度,找到这个速度的协调点后再往上升一个自己能够接受的速度,然后依此类推,达到作品要求的速度。

第四步:寻找手指的惯性

把快速片段中的每一小节,甚至每一拍以原速反复演奏,先以思维引导,再以良好的习惯影响思维、使手指的机能达到随心所动的下意识演奏的能力,找到协调点后再向下一小节进行衔接,依此类推,完成片段练习后可以把整个段落连接起来.要仔细体会左手在快速发音时(当然右手也是)的一种轻微惯性(这取决于演奏者良好的基本功训练习惯),找到这种感觉并可以下意识的自如运用,手指之间快速衔接的习惯就形成了。

二胡手指高速运动中,最妨碍惯性的是连续3.4指指法运用(如果同时还进行的不规则快速换弓)片段的演奏,在此情况出现时,思维的作用将是不可替代的,在准备演奏这个困难片段时,思维应该提前到达这里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注意力放在3.4指之上。这将弥补连续演奏3.4指时的惯性不足的缺憾。

第四步:练熟作品,开始表达乐曲的内容。现在要把技术片段中所需要处理的轻响,表情符号,乐句的对比,音乐的层次等等.牢记与心.最后上升成你的习惯.然后把他们统统置入一个脱离大脑的逻辑系统中。

2.分离思维的和舞台演奏的训练

在日常的专业训练中我们时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同学通过自己在平时的刻苦练习,他们的快速演奏技术能力在课外,或者说舞台以外的地方非常完美。但是只要旁听人数曾加,或者说在舞台上,他们的演奏将会大打折扣,比如:上台前 突然感到身上的压力俱增,其中的主要的原因在于,演奏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熟悉的琴房,来到了不十分熟悉的舞台,这种变化使我们突然有了一种平时练习中从来都没有的恐慌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第一个音符开始的时候,乐曲中技术最困难的部份从一开始就纠缠着你,使你无法全身心地去完美的表现音乐。相信这种感觉大部份演奏者都有过。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思维的训练模式没有分离或者说上升到思维的演奏模式所造成的原因。

演奏思维的训练模式:就是演奏者在平时练习的中注重的细节的训练,包括分段练习,技巧性练习,机能的练习。它是微观的或者说是分散的,侧重点是在于解决作品中技术性问题的,是完整演奏作品的前题。

演奏思维的舞台模式:就是演奏者对训练模式的整合,是演奏者把平时训练的细节内容进行完整的贯穿,是宏观的,完整的。侧重点在于体会作品的内涵,通过对作品的理解,用自身的情感对作品所进行的真情诠释。这是思维以及机能训练的最高境界。

这两者的关系是,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前者的基础没有完成.后者的目的就不能完美体现。要知道你在完整诠释作品的时候,思维以及机能方面会暴露出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在训练模式阶段很难发现的。你演奏全曲的体力准备好了吗?哪里是你该休息的地方?哪里是你该不惜体力的地方?前后乐段的衔接你适应吗?处理的合理吗?你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作品中每个段落的内在情感等等。

由此可见,在进行完整性诠释作品(演奏思维的舞台模式)时,演奏者必须脱离演奏思维的训练模式,转而以一种全新的演奏思维的舞台模式来取代。它需要的是你对待作品严谨的态度——刻苦的训练——缜密的结合——完美的演绎。


三、演奏实践中的思维与机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1.演奏实践中寻找上台紧张的原因:

导致舞台演奏实践紧张的原因无非也就是几种:怯场、舞台经验不足、过度追求完美、注意力不集中、在初级训练中不注意背谱的准确等等一系列因素。这些都是造成上台紧张的原因。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时我们还是要在思维模式做一个调整。首先要适时的审视作品,对于作品要有大局观,作为一种解决我们上台紧张问题的思路,改变已经习惯的演奏方式;其次.分析紧张的具体要因。如演奏中分散注意力的诸多因素.基本练习欠缺引发的演奏中下意识的抵触情绪、以上情绪干扰作用带来的进一步强化了压力,对自身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等等;最后,有针对性地排解压力。

在演奏中,特别是技术性片段和内容的演奏中解决紧张的消极的心态时,必需遵循一种合理有效的思维模式——从大局着眼,从小处入手,并且使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训练能够控制演奏中的多个层面的能力;能够坚持不懈地对从训练模式到舞台模式中产生的众多新生问题保持控制;必须比原来的演奏节省更多精力和能量;必须化繁为简。

2.寻求克服技术性难题的方式: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机能是不一样的,是不可复制的,在演奏(或者训练)过程中,演奏者应该从自身的特点出发,来寻找适合于自身的思维及训练模式。当我们把一首技术性或者说作品中的技术性片段通过慢速练习后达到了一定的速度,确发现并没有达到你所预期的效果,问题出在了哪里?当然我们可以从练习的方式上逐个来寻找原因.但是你又会发现,在回头审视了你的整个练习过程后,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这时候你就应该从你的训练习惯上来寻找问题了。你平时练音阶,琶音吗?要知道二胡的音准是极难控制的,你手指合理的指法习惯和惯性都应该来自于音阶琶音的练习。你平时会练练习曲吗?练习曲在你平时的训练中占有多少比例?练习曲是音阶琶音通往乐曲的桥梁,没有每日的音阶琶音到练习曲再到乐曲的训练过程,你的演奏很难达到你内心听觉的要求。在基本功练习阶段你会训练你大脑的逻辑思维吗?如果在机能训练的同时大脑的思维训练跟不上,那么练琴效率就会很低,甚至在练习中不自觉的留下一些平时难以察觉的毛病,在舞台上体现出来,毫无效果。

思维和机能的变化在我们平时的练习中非常常见,比如某一天的状态非常好,感觉作品在手中几乎没有技术负担,甚至平时总是出错的部分也能在这段时间里自如的完成,而且效率也很高,其实这就是思维和机能相结合后产生的效应,我们应该细心的记录下达到这种状态每一个步骤,认真的体会这种感觉,把思维和机能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养成习惯。

二胡左手的技术性演奏以及训练是机能和思维训练的综合,是机能与感官和乐器的高度统一。在平时的训练中多注意机能训练和思维训练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系统掌握二胡演奏及其训练的规律,寻找到自身训练的条理。当然演奏好二胡的因素非常多,非常复杂,比如在本文中涉及内容不多的右手,其机能和思维方式训练也是非常系统而复杂的,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占不赘述.

一个优秀的演奏家面对复杂的,高技术的作品却能够头脑清醒,轻松自如的控制这一切,极高的效率卓越的效果,这是演奏中一种美妙的境界。同时这也是那些经验丰富的优秀演奏家要获取演奏成功所必备的一种关键的演奏运作模式。你已经知道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你必需快速地、完整地、系统地运用这些技巧才能够真正地把握住它,大多数专业演奏者在训练中其实都已经形成了个人的演奏习惯,但有时候一些细微的调整却可以给你的演奏带来一些新的惊喜。完美的演奏就是——严谨的训练模式. 轻松的演奏状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