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说明:
本文作者潘方圣先生2010年5月在北京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召集的学术研讨会上,与陈躍星先生合影留念。
2019年10月2日,“国乐颂中华——广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民族音乐会”在广东卫视播出。由“陈氏二胡”三代演奏家陈耀星、陈军、陈依妙演奏的《战马奔腾》,那飞扬激越的琴声,铿锵有力的节奏,鲜亮的舞台形象,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此演出如“闪耀星星、星空灿烂”,三星联动、光照舞台,正可谓“将军之后无弱将,巾帼不让须眉”,二胡艺术代代有人,令人振飞!
《战马奔腾》是民族音乐老将陈耀星的刻意之作、成名之作,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这是一首我国二胡炫技式演奏的旷世之作,乐曲一改传统二胡四平八稳的技术窠臼,一扫那抒情、委婉乃至忧郁的情绪,表现出了意气风发、一泻千里的雄伟气势,热情奔放、斗志昂扬的激励精神。那英姿勃发的骑兵腾起的战马昂首飞奔,驰骋在辽阔草原的战场上,炮身隆隆、军号声响,马嘶凌空、战旗猎猎,多么生动的一幅《战场上演图》啊!观众无不眼花缭乱、心情澎湃。这使国人知道二胡完全可以像小提琴那样,有着令人惊奇的炫技表演。同时,也说明了一种乐器艺术要达到成熟,除了乐曲旋律优美动人等要素外,快速、强烈、炫耀的表现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刘文金和王国潼的《三门峡畅想曲》,开创了新型独奏二胡的一个新时代,陈耀星的《战马奔腾》又将二胡艺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门乐器独奏艺术成熟的程度。
乐曲一开始就引入了《解放军进行曲》那雄壮、豪迈的号角声旋律,可视为是乐曲的第一主题,大调式的旋律大气、辉煌,这是解放军骑兵的雄姿形象。而后,急速的16分音符旋律由高而下、一泻到底(乐器最低音),犹如划破天空的信号弹,火光四散急速骤降,这是骑兵整装待发的指示。接着,众马嘶声不断,奔腾而起,冲向前方。这里,对于我国二胡类拉弦乐器上模拟马嘶等自然界的声音,值得一说。由于我国二胡乐器不像西洋提琴类乐器上有指板,它是弦悬空不用指板的。当然,有指板的出音较为坚实,但没有指板其滑音运用则更为方便。尤其是就我国汉语这种有声调的语言来说,这类乐器上作滑音声调模仿,能达到自由灵活、惟妙惟肖的程度。故而历来在坠胡、大擂等乐器上,都有着纯粹模仿或穿插模仿语言一类的乐曲,艺术效果非常的逼真、生动,自然二胡也不例外。国乐大师刘天华就在其创作的《空山鸟语》曲中,安排了类似众多的鸟鸣声,广东音乐《鸟投林》等乐曲中也有运用。通常这种滑音大都是非音阶化的,因为汉语声调本身就是连绵形式的,不像西洋语言上没有声调区分,再加上提琴因有指板的限制,通常多作音阶化的滑音。例如,意大利维瓦尔第的《四季·春》中,他们的旋律中就缺乏那些生动的鸟鸣声,只能在音阶的范围内作些象征性的模仿,其效果显然比我们拉弦乐器上要逊色多了。他们模仿语言最多像《音乐之声》中的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那样,多作音的跳动和音色的变化等,不可能做到像我们模仿声调语言的那样绘声绘色、栩栩如生。于是,此曲《战马奔腾》一开始就出现了这种模拟战马的马嘶声,就非常的引人入胜,自然之声跃于空中,音乐形象极为生动。而且,运用的“双抖音”断续模仿马嘶的滑奏技巧,在以前的二胡曲中从未出现过,这是一种创造性上乘技巧的发挥。
接着,出现了第二主题,这是以辽阔草原为背景的,军人骑马奔腾飞跃的音乐形象。乐曲由此由G调的-2定弦,转入了F调的-3定弦演奏。前者具有(G)大调的特征,后者具有(d)小调的特征,调式对比十分显明。然而,从前后调性上看又是一种大二度调的转换,这恰恰又是富于我国传统调性转换特征的。说明作者掌握了中西调性、调式转换上的特点,出色地加以综合运用:
上面旋律运用了切分节奏,使之有一种急切的马不停蹄的冲动感,再加上急速的连续16分音符穿插在其间,上下句的对比以及四度模进,组成了第二主题的实质内容。接着,转入了上四度的bB调-定弦,旋律一下子开阔起来,舒展、深情而富于歌唱性,表达了骑兵们愉悦的心情:
而后,用抛弓演奏的马蹄型节奏又起,有弱至强,马鞭频催、马蹄声碎,构成了一种骑马挥鞭追击的场面,之后,再转回F调的-3定弦演奏:
接下来就是描摹性的乐段,也是模仿马蹄声的精彩段落。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在外弦上的大击弓技法,可与小提琴上高、低弦的“跳弓”相媲美:
通过急速的经过句,形成了通常的展开段,这是以第二主题作模进、分解的。这时,出现了下行半音进行的旋律,由弱至强,仿佛是骑兵们冒着凛冽的寒风,飞速地前进。后面的描述更是运用了大跨度的滑音,展示出二胡上高难度的炫技,双弦快速抖弓、飞弓等,开创了二胡炫技的新时代:
这里,对于这种华彩性的乐句、乐段,可以说是成熟乐器独奏曲中所特意按排的。世界上不管是何种乐器,或是拉弦乐器的小、大提琴;或是木管乐器的长笛、单簧管;再就是铜管乐器的小号、圆号,等等,凡是成熟、精彩的,有一定篇幅的独奏曲,无不都有这种华彩性乐句或乐段。自从我国将其引入到民族乐器创作中,结合我国特色的乐器手法运用,更是表现出非常独特精彩的一面。例如,现在于二胡、琵琶等乐曲创作中,就广泛吸收了这种创作手法。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就有模仿小英雄与暴风雪搏斗的华彩性乐段,突出了琵琶乐器的指法技巧与丰富表现力。在拉弦乐器中主要用其擅长各种幅度滑音的特点,构成这 一华彩性的乐段。二胡由于旋律面广丰富多彩,华彩性乐段往往具有更大的表现力。尤其是各种滑音仿佛“得来全不费工夫”那样的自然、生动。这里,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华彩性乐段就是为了表现技巧的,它是以高难度技巧发挥为特征的,这就是“炫技”。难度越高就越好,这不能说是卖弄技巧,相反,不卖弄者则不成曲,卖得出彩,卖得使人叫绝,那才叫成功。像传统乐曲《四合》中已有各乐器的“头卖、二卖”等,而现代乐曲中的“炫技”更是传统这些形式所不可比拟的。看看那些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华彩部分那个不是竭尽全力“炫技”而出的。
下面,出现第二主题的变奏结合着急速的快弓,具有很大地旋律冲击力:
乐曲转回G调用-2定弦演奏,再现了第一主题。解放军军歌的号角声又一次响起,频率也更为密集,这是胜利的号角、辉煌的号角,最后在热烈的欢呼声与马嘶的交织声中结束全曲:
陈耀星的《战马奔腾》是二胡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一。特别是于技巧运用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二胡的声音不再是一百多年前那病恹恹的象征,它已是作为一门独奏乐器艺术,具有强大的、多功能的表现。正如过去的“东亚病夫”已成为一个健康的巨人,中国这头雄狮已经苏醒了。陈氏二胡后继有人,中国二胡艺术走向了成熟,走向了更为辉煌的未来!
本文来源:潘方圣
编排:华音网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