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乐曲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及旋法的研究探明并寻找出此曲的曲式结构内部在调式及旋法中的四音音列与调式中波斯二度特色音程等乐曲发展核心。为演奏者把握协奏曲音乐风格提供了重要的演奏理论依据。
天山风情是王建民根据新疆民间音乐创作的一首二胡协奏曲。此曲运用了新疆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民间音乐中的著名调式,旋法,7/8拍节奏与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中二度音程构成的四音音列(活音)综合创作而成。
乐曲曲式结构:用自创音乐主题的重复,变化展开,模进等创作手法创作的单乐章协奏曲结构。
一、引子C调——a小调自由地
乐曲运用了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中经典的五度框架音域la装饰音导入角mi两拍半切分音开始,在乐句中出现#re、#sol特别具有神秘色彩#sol、fa增二度的特色音名。描绘出了天山自然风光的宁静与清晨中的寄语。演奏时,首先要把握住调式特色音名及增二度音程的特殊技术运用。在演奏羽la导入角mi音时,右手运弓要运用定位点擦弦法演奏。右手运弓轻点擦羽la角mi长音并控弓速徐缓慢行。左手要运用轻揉弦的保持音,把声音演奏的虚幻无际,有光泽。下一乐句,右手运弓弓速要缓加力加速。奏至特色音名#sol、fa增二度音程时,右手运弓在奏至特色#sol音时要用强点擦弦法并将特色音名#sol奏至延长音状。左手要用点式揉弦法演奏。把声音奏的有张力、弹性,以增加音乐旋律的风格性与地域音乐特有的神秘感。以表达出内心的喜悦之情。演奏下一句
时,节奏转至快速十六分音型,运用波斯音乐级进二度音程四音列发展。乐曲又出现了降si音混合利底亚降七级与#do构成增二度音程。描绘出清晨中的天山山脉,高耸云端。有天高云淡自若仙之境。在演奏时,右手运弓要轻缓加速加力至渐强。左手在下行琶音时,换把要无痕。奏至
增二度音时,右手运弓要在降si、#do增二度音名上运用强点长强弓演奏。左手触弦时要运用强点揉弦,把增二度特色音名的声音演奏的激情赞美如歌。奏至下音名
长音时,右手运弓擦弦力度要松开用轻点式擦弦法似天空朵朵白云在随风飘动。接下6 4分音型,波斯——阿拉伯式二度四音列,从#re音至角mi音止。共七度音级以大二度+小二度+增二度+小三度级进密集急速下行。
如天山峭壁上飞直飘洒落下来的团团瀑布,有一泄千里之势。下一拍九连音用快速分弓演奏,以加强音乐的躁动不安。在演奏时,右手要运用急加速,加长弓完成九连音的演奏。左手触弦用全指保留并用高抬下落,手指加速加密式的运指二度触弦法演奏。保证急加速时风格性二度变化音的音准及运指触弦时的音名颗粒状。乐段旋律在缓慢的角mi长音中结束。
二、稍快的小行板
4/4行板的主题在变格羽la调式开始。此段是运用了引子段落的音乐元素,在重复变化,对比中展开发展的。具有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特点的,进入前16+8分节奏型即前紧后松。动感级进发展的节奏中。犹如一群年轻美丽的新疆姑娘手挽手欢唱曼舞。演奏时,要把握好风格特色音名具体的运用及切分音节奏型的演奏。在演奏前两小节单拍子的羽la角mi的长拍音时,右手运弓要把羽6音在速度的规定内要匀速加长,下一小节八拍半的角mi的演奏,运弓要轻擦,长,慢,弱控弓速演奏。在奏至第三小节后16音型和8分音型平共处
时,在演奏前16紧凑音名fa、mi时,右手运弓要用快、短、轻、顿运弓演奏。在演奏下一拍八分特色音#re、mi音时。要强调风格性特色音名#re音的音感与灵动。右手运弓要用轻点弱顿弓演奏,左手在#re音名上要用点揉,以强调风格性的音色美。奏至第三,四拍
音时,右手运弓要用急、长、强、快弓演奏。以与前一小节在声音上形成强烈对比。奏至
时右手运弓要重新加速、加力,以把旋律线的发展推向乐段的新高潮。第18小节处,小行板展开段;用角mi四度跳进式全新展开向前发展。旋律的发展继续使用塔吉克族民间音乐前紧后松,对比问答的节奏型展开前行。
第二句重复问答乐句,
演奏第一乐句前三拍时,右手运弓要由短及长舒展至渐强状。后四拍中前三拍演奏时,弓速不变,弓长不变。奏至第四拍mi、#re音名时,弓长变短,擦弦变轻,用分弓奏出在特色音名mi、#re音上的与前三拍短弱句在声音上对比。左手要在#re音上用轻点揉弦法以加强特色音名的音效。在奏第二乐句22小节对比问答乐句时,
音时,旋律线的音高比第一乐句降低了二度音上继续发展。使旋律发展更具有了展开的张力与力度。在演奏时,右手运弓弓速保持不变,运弓力度要加大至饱满强奏状。以表达出广大牧民们,对牛羊肥壮,绿草丰盈的一种满足感和喜悦的心情。接下乐段发展进入了插部(过度段)乐段节奏做出了根本性的改变,使用了塔吉克族最著名的7/8拍节奏,使音乐进入到牧民的拿起手鼓,歌唱牧场家园的欢庆节日的跳跃的场面。第一乐句由两拍具有塔吉克族音乐旋法特点的用相同音名演奏。似手鼓敲击的节奏。角音mi开始导入进7/8节拍里。接下作曲家用塔吉克族器乐演奏固有的重复上乐句在句尾有变(换尾)创作模式。创造性的发展了本乐段并同音的节奏型中展开。描绘了塔吉克族人们的喜庆欢乐的节日场面。在演奏时,既要把握乐曲的音列的风格,又要把握塔吉克族民间音乐7/8的节奏特征,即在一个单位节拍内,前后两个重音的时值均不等同一致即非对称节奏型的特殊性。这对把握好此曲音乐风格具有重要意义。演奏
时,右手运弓要模仿手鼓的节奏型并有弹性。在奏
右手运弓要强点音名即点松力方法演奏。声音奏的短而有弹性。后面la、do的演奏,运弓要再发力并奏出节拍重音的风格性奏法。左手要在重拍羽la音及宫Do音上运用强点揉弦强调音乐风格。已表现出塔吉克族牧民的晚会的序奏开始。下一乐句第三四小节
用的是二度四音列音型,节奏型是塔吉克族最有特点的前紧后松的节奏。演奏时,右手运弓要用分弓演奏并急加速加力强奏大小二度的风格性音名,下三拍演奏
音的运弓要轻缓至下一小节
节奏又变成前紧后松型,运弓要强急有力的演奏。在本小节内第5拍出现了a和声小调式。三个相同的#sol音乐句与第一乐句形成了三度跳进对比展开。表现出塔吉克族人们欢快舞步与优美的舞姿。后又回来第1小节三个角mi上展开并在强音单拍子音角mi特色音名#fa羽la四音列与主la音上停留并主音名上结束风格性乐段。接着主部主题旋律又第二次在与第一主题再现并转至F调上发展,音级提高四度,同时此段运用了旋律大调降六七组降La、降si音。与第一主题在调式上进行对比并展开,使声音发展的空间更宽,更长,更有动力,更具风格特色。把人们带入牧场白云飘飘,碧蓝天空下绿草茵茵牛羊壮的景象。在演奏这一段时右手运弓要用控弓弧线状演奏技法演奏,把声音演奏的抒情,飘逸。运弓要宽,长,满,运弓弓速基本保持不变,运弓力度不要过大。特别是奏至降六级la音时,要用轻点揉弦加强音乐风格美感特色,要一气呵成。以此抒发对故乡的赞美。
华彩乐段:作曲者在la、si、#do三个音级上运用了波斯音乐二度音程四音列特色音名,把塔吉克族音乐风格发展的十分精准与别致。演奏时右手运弓在无限延长的la音上用强点弱控弓演奏,以小2度音模进级进方式发展,发展成3乐句节奏型相同,调式音级不同的乐句。以奏出同一音名上的强弱音感上的对比并增加乐曲声音的弹性及音感的叙述性。在奏下一拍二度半音模进时,运弓要缓推加速,要强而顿挫式的演奏,以强调乐曲性的特色音名。左手按指时要全指保留,使半音位置更精准。结束句在高音羽la上强打音上结束并进入快板乐段。
快板调性转入热烈的降B调发展2/4节拍,在角音mi整段是以角mi三个相同音名开始,之后每一乐句下行一个二度音,共四个乐句展开。在这一热烈激情的旋律中,人们跳起了维吾尔族独有的快速旋转,轻盈多姿的舞蹈来表达喜乐心情。演奏时要重点把握#sol音的特色音名的演奏及8+16分音型节奏转换时运弓的重擦弦技术的使用演奏前两小节时,右手要用短而有弹性的短弓擦,在奏后两小节时,要在羽音la上右手运弓要用强点音头演奏,右手要用强点揉弦,强调特色风格音名。下一拍右手运弓要用重擦弦技术,强点特色音名#sol音的演奏,使16分音符声音干净,清晰,风格性更强。在快板段67小节处调性转入bE调上发展音乐行进到快板92小节时在插部音乐中出现了维吾尔族音乐的特色的旋法,旋律从级进的#sol音三度音跳进由高音区至低音区的增二度级进过程并加入了甩音
舞蹈者给喜庆欢乐的节日气氛,增加了各式舞蹈的技巧让人们为之喝彩!演奏时,右手运弓用腕频轻点短弓,弓速要保持在快板的节奏中。运弓声音要平滑无痕。左手要运用好换把技术动作。要随音乐的高低走向而上下摆动无痕。手指触打甩音时,手指要高抬快落而有弹性。把声音演奏的轻巧,明快具风格。19小节二胡左手快速拨弦的节奏型,模仿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音乐中手鼓,使这段拨奏把整个气氛带入推向了高潮,二胡在演奏左手拨弦时要注意手鼓节奏后16和8分音重音音型的演奏,在手鼓的引导之下,二胡演奏又回到热烈地快板高音八度
平共处在演奏时,左手运弓,大跳的音域中要用小鱼摆尾腕频运动技术演奏,力求每音擦弦清晰,推拉弓摆动均匀,擦弦饱满。左手触弦,要做快速加密运指动作确保触弦声音具有弹性颗粒状声音,将音乐推向载歌载舞并狂欢的热烈情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