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二胡的把位技术在二胡演奏技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主要形式,即传统把位与现代把位。这两种把位都有不同的技术应用,每种把位的技术演奏都丰富了二胡的演奏技术。
本文主要论述传统把位与现代把位的技术理论结合实际应用于音乐作品中。试图通过对二胡把位技术的研究,一方面对二胡演奏技术与音乐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另一方面,在当代音乐创作技术的不断创新条件下,两种把位技术在实际音乐作品中体现出的旋律特征,以及两种把位技术的运用对于二胡演奏技术的积极影响等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
一、传统把位
(一)传统把位概念
二胡的把位有“三把”“五把”之说。根据刘天华在《音乐杂志》的撰文:“胡琴上有所谓‘三把’演奏法,为时尚未久,大约是从三弦琵琶等乐器脱化而来的。”①由此可见,当时的二胡尚未出现超过三个把位的演奏,但这三把位的演奏技术在当时未能广泛流传。但在刘天华的二胡创作乐曲中将“三把”的演奏技巧运用在乐曲中。
当时的二胡把位技术,在音域方面和实际的演奏效果上都不是很成熟,而刘天华不仅频繁的使用“三把”并且在此基础上扩大了“三把”的音域,把二胡发展到五个把位,即左手食指(即一指)按照音乐作品中调性的首调音do或sol上建立把位。无论何种调性、怎样定弦,高把或低把,都是以这两个音为把位。唯有原把位,其把位基音在空弦。传统把位分为上把(即原把)、中把,下把、次最下把、最下把,共五个把位。这种传统把位扩大了二胡的音域,突破了二胡把位演奏技巧的局限性。
————————
脚注:
①林俊卿《二胡换把谈——刘天华先生对二胡换把演奏的贡献》,中国音乐1989年第2期,第53页。
————————
(二)传统把位的特征
1、同指按弦(内弦与外弦)的纯五度音程关系
二胡的内外定弦(各种调性)都是纯五度的音程关系,传统把位在原把、中把及以下的三个把位中,一指、二指、三指在琴弦(内弦与外弦)上都是纯五度的音程关系,这种指序排列在演奏同指五度音程关系的内外换弦时,减少了左手的技术障碍。在内外弦是纯五度的情况下,指距之间的音程关系也能够相对的稳定,保证了音准。但是这种把位的进行方式也要根据音乐作品在技巧上的需要而决定的,不能一概而论。
2、异指换弦演奏代替换把演奏(根据音乐作品实际效果来决定)
换把是二胡演奏技巧中的一种重要演奏技术,它包括同指换把、异指换把,跳把等等。这些换把类型对于二胡演奏者来说都是必须掌握的,但是在演奏上无论什么演奏技巧都要服从于音乐,最终都要以所奏出的音乐质量为标准。二胡这种拉弦乐器所有的音位都在于左手指尖力度和指距来进行控制的,稍有不当就会影响音准。在演奏过程中,不适当的换把以及过多的跳把都会在演奏音乐时影响到音准的实际效果,所以,在不影响音乐演奏实际效果情况下,可以用异指换弦来代替换把演奏,即某音符可以用原把内外弦可以替代的情况下,此音的音位偏高,如果把位跳动幅度大或者给演奏带来一定的技术难度时,可以用原把或者是相临把位之间相同的音来代替(不影响音乐作品效果的情况)。
3、传统把位在简谱中的应用
从刘天华将二胡演奏带入专业化之前,二胡最初是一件民间乐器,没有明确的记谱和教学计划,都是以口头相授来进行流传的。经过时代的改革,国家的发展,民间艺术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有了明确的教授方法和记谱法。所以,从最初对二胡音乐记谱的方式到迄今为止,大多是以简谱的方式来进行记录的。简谱的记谱方式是任何调性都是以首调唱名演奏。
然而,传统把位相邻把位之间的换把距离较大,如连续交替换把就会感到吃力。此外,由于小指需兼两音,在旋律进行中,如有所兼音交替出现或小指在中把的五度伸张(特别是快速演奏时),都会有许多困难,很难奏出较理想的效果。
二、现代把位①
(一)现代把位概念(新把位)
从阿炳的《二泉映月》到刘天华的十首二胡曲,再到现今的二胡发展趋势,随着二胡演奏技巧的发展,演奏方式不段的多元化,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语言和形式的不断丰富,音乐形象也向抽象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作曲家在民族音乐的创作手法不再单一,加入了许多现代乐思的创作理念。例如:运用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十二平均律等等。在这种发展趋势的情况下,传统把位的演奏技巧已经不能够满足音乐作品中的技术难度了。因此,在传统把位的基础上又演变出一种“新把位”即现代把位。新把位是以一指为基础把位定把按音阶中的每一个音级作为一个把位依据来划分的。也就是每个音上都可以建立独立的把位。一共可划分为十四个把位。
在这一乐句中,主要是在演奏半音阶,第一次是从上把到中把,第二次从上把到三把,这种叠进式的级进对于二胡这件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术是更深层的突破。从谱例中的指法可以看出,用现代把位演奏需要四次换把,从换把的角度看,用现代把位演奏增加了换把的次数,只要指法分配的合理,换把衔接的紧密,不仅不会影响技术完成的质量,音乐形象会达到更好的诠释。如果按照传统把位的进行方式来划分,在第二次半音模进时只需要进行三次的换把,按照这样的演奏方式,一指要兼顾两个音,这样会给左手带来一定的技术困难,难以达到较好的音乐效果。
————————
脚注:
①本文提及的“现代把位”是与相关文献中提及的新把位概念相联系,由于上文是对传统把位进行的相关研究,为了使本文的研究具有相关性和对应性,为了突出二者在名称上的对照性,因此本文中关于新把位的研究都用现代把位来替代。
————————
(二)现代把位的特征
1、多把位半音阶模进演奏
现代把位不象传统把位有明确的调性把位划分,它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需要来制定指法,没有严格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左手所能完成的技术效果来考虑,如《野蜂飞舞》。这是一首移植作品,它的音阶基本是以半音阶模进的方式来演奏的,整曲都是以十六分音符半音阶模进为主题。此类型的音乐作品必须打破传统的技术演奏,根据乐曲本身来规范演奏技术。在这首乐曲中的指距的关系非常的灵活,基本都是半音的模式。乐曲都是十六分音符的半音阶模进,主要所体现的就是十六分音符的颗粒性,多把位的演奏就是代替有时采用一音两指的演奏,使左手的音位感更加的准确、清晰。
2、现代把位在五线谱中的使用
当今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已达到迅速升华阶段,二胡音乐作品创作题材的广度和思想内涵的深度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二胡演奏艺术的不断提高,许多作曲家大胆地突破了二胡的传统演奏技术,在民族音调的基础上加入了半音阶、十二平均律。在调性上采用无调式和频繁转调的手法。不仅如此,在记谱法上,改变了音乐作品简谱的记谱方式,随着音乐创作的不断完善,在记谱的方式上也不再单一,现今有许多作品都是采用五线谱的方式记录的。
五线谱的记录方式不同于简谱,整曲无论调性多少,在演奏时都是用固定调方式演奏。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对两种把位做好分配。
在演奏此类型的乐曲时,最好采用现代把位来进行演奏,现代把位不分调性与音程关系来进行换把,它完全打破了传统把位的换把方式,每个音都是一个独立的新把位,全曲只需要用C调来进行演奏,对左手的技术难点在指法上进行合理的划分,无论进行多少次的转调与变调,都用固定调唱名的方式演奏,只需要记住调性所带有的升降记号。这样的演奏方式不仅在演奏技术上带来方便之处,同时在音乐质量上也是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3、一音一把的演奏方式
现代把位的换把方式非常的灵活,它不同于传统把位四度一把的演奏方式,打破常规的把位概念,二度、三度都也可以进行换把,每一音都可以建立一个新的把位。在新的把位基础上重新的建立新的指距关系。
这首练习曲打破了传统把位的换把方式,每四个音为一把的二度音型模进的把位进行,在这11小节的谱例中,以二度递进的方式进行换把,此例从上把到下把再从下把到上把,在每把四个音的基础上进行了11次的换把,它的换把方式是在每个音上建立新的把位,换把的距离为二度音程关系,这样不仅缩小了左手换把的距离,同时由于把位之间的音程关系缩短左手的音准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现代把位是根据当代音乐作品演奏技法的需要而产生的,通过上面的举例来看,它在现代作品中的运用可以说是游刃有余,但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对于演奏传统音乐作品来说,现代把位的演奏技术就没有传统把位技术运用那样实用了。所以即使现代把位在上述现代音乐作品中有着传统把位不能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二胡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乐器,最初的音乐创作都是以民族音调为基础,对于演奏传统乐曲来说,传统把位技术仍是我们今天演奏传统作品的一项重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