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在演奏中寻求“活态传承”:汝艺的“孙文明二胡艺术”探索脚印
王安潮 华音网 2025-01-07

二胡艺术是在近代发展中最为活跃、最为成功的现代化中国器乐艺术形式之一。它原来在戏曲中仅作为伴奏乐器之一,而且它的作用可能不及胡琴家族的其他兄弟,如京胡、高胡、板胡甚至马头琴和坠胡等。因为这些乐器在各地方戏曲中占据着主弦的地位,如京胡在京剧、板胡在秦腔、高胡在粤剧等,黄梅戏中用的主弦也不是二胡。另外,二胡在昆曲、江南丝竹等传统音乐体裁中也不是主弦。二胡获得发展得益于它较早的乐器改革,周少梅和刘天华扩展了其音域、改善了其音色,为其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刘天华、华彦钧等演奏家创作的推动,刘文金、王建民等作曲家的开拓性量身定制,加快了二胡现代化的蜕变。

01孙文明

02汝艺独奏孙文明作品【全版】专场音乐会DVD封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像阿炳式的民间艺术家还有很多,而孙文明这样的能在专业音乐学院和国家电台中崭露头角的艺人,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但是他们在昙花一现后,旋即消失在繁兴发展的民族音乐大洪流中。幸运的是,上海音乐学院专家汝艺先生这个二胡艺术的“伯乐”识得了孙文明二胡音乐的价值,对其进行了专题研究。尤其是汝艺老师在演奏、创作、音乐制作、理论研究上的全面才华,是孙文明再次为人所知的关键。虽然他俩的风云际会有偶然性,却也有必然性,那就是近年来发扬传统经典音乐文化的环境。汝艺站在二胡百年发展的风口反思,从既往民间演奏技艺的发掘切入,从而发现了二十世纪中叶前后充满探新手法的、与众不同的孙文明。

01汝艺授课中

02《孙文明新编作品集》封面

03《孙文明二胡曲全集》封面

04《天弦琴梦》封面

孙文明与阿炳相似。他有一手高超的演奏技艺,也有着音乐创作才华。但不同于阿炳深挖民间的方式,他是向“探新”要成绩,而其不断精进的探索使他在不同时期都有卓越的作品推出。这才使他新探的十一首作品在他的各地巡演中不断为人所知,为汝艺在半个多世纪后再次发现其中的艺术价值奠定了基础。孙文明的二胡音乐有不同形式的乐谱和录音留存。汝艺以其学者的方式与求学精神,在处理龙音公司母带时听到了孙文明演奏的九首模仿洞箫、马头琴、潮尔、行军、火车发动等不同声响的二胡曲。这些音响在颠覆汝艺二胡音乐认知的同时,也让他觉得孙文明的音乐有其“神奇”之处。于是,汝艺开始了他的访古探幽之旅,“通过大量的考察和反复试验,经过多年沉淀、学习、实践和研究,将《志愿军回国》《送春》《二琴光亮》这三首只有录音、没有曲谱且已失传的乐曲的演奏绝技复原。”

在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九十华诞之际,汝艺举行了研究成果的独奏音乐会及研讨会,他的精湛技艺得到了专家、师生的一致赞赏。在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之际,汝艺出版了他的系列成果《孙文明二胡曲全集》《春秋弹乐,四方流波:汝艺独奏孙文明作品(全版)专场音乐会》(DVD)。汝艺“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学术精神使得这些成果厚重而耐人寻味,在二胡艺术史中留下了自己扎实的“脚印”,成为最符合孙文明二胡艺术传承意义的直系第三代传承人。他最终呈现的学术成果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全国的关注。随后,汝艺在全国专业音乐院校举行了他的讲座音乐会,除了精湛地演绎孙文明二胡曲的精妙音响以外,他还以其深入解读直观地传播其成果。


01“孙文明二胡艺术传承与普及的现实意义”研讨会

02教学中的汝艺

好事成双,佳话连篇。其一,在汝艺精神的感召下,上海市奉贤区文化部门组织了孙文明传记的撰写,张斌撰写的《天弦琴梦——民间音乐家孙文明传》于2016年1月出版。这本书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详实地展现了孙文明坎坷波折的一生。该书分为“凄苦的少年时光”“出走杭嘉湖”“坎坷求艺之路”“落脚奉贤南桥”“流浪的二胡”“涅槃——苦难的磨砺”“由漂泊到安定”“蜕变——从民间草根到二胡大师”“登上艺术巅峰”“永远的绝唱”等十个部分。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传记的,民间音乐家艰难坎坷的艺术人生路在中华大地上所留下的脚印以及所探索的艺术,不正是民间音乐花蕾绽放的流波光华吗?他在如烟如云的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乃至绽放在高等学府、至高庙堂,不正是生命行走、谱写民族音乐厚重的绝世交响吗?

其二是孙文明音乐的交响化呈现。汝艺的学术行为得到了奉贤区文化部门和上海音 乐家协会的呼应,他们在第三十二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专门辟出了专项“天弦琴梦——中国民间音乐家孙文明新编作品音乐会”,就孙先生的十一部作品约请何占豪、顾冠仁、徐景新、周成龙、陈森林、周乐、沈叶等人编配交响乐、室内乐,予以新艺术的诠释。音乐会后,乐谱集及音乐会录音也陆续出版。这一新法除了采用二胡与管弦乐队的形式,如《流波曲》(徐景新)、《夜静箫声》(沈叶)、《人静安心》(周成龙),还采用了各种编制的室内乐形式,如《四方曲》(何占豪)、《流波曲》(顾冠仁)、《弹乐》(周乐),其中有声腔化的女声独唱的《天弦琴梦》《流波曲》(徐景新),有其他乐器如管子与管弦乐形式的《春秋会》(顾冠仁),有管弦乐形式的《迎春曲》(沈叶)、《送听》(周成龙),当然也有传统形式的二胡与扬琴如《弹乐》(陈森林)。

这些新的编配产生了积极影响,扩大了孙文明原来单旋律曲调形式的二胡音乐的丰富空间,展现了孙先生新音响的衍展和外化,有助于观众以更为宏大的视角理解孙文明的二胡新声探索。体裁形式的不断变换也丰富了观众的审美选择,上海音乐学院二胡演奏家陈春园教授说这一形式有吸引更多人关注的功效。但另一方面,它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因为孙文明二胡曲的密集音型和繁复变化的音乐形式,很难再有变化的外音空间,如果一味地强行植入,将破坏其本来的音乐风貌。但不管如何,新的尝试总是值得肯定的,就像孙文明的探新那样,一直贯穿于他的二胡之路的行走“脚印”中。

正如孙文明的子女音月先生所期许的那样,在汝艺的学术影响下,“孙文明二胡艺术”现已成为“非遗”项目,而汝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孙文明二胡艺术传承人,其传承的行动及意义是其当下所要担当的责任之一。可喜的是,奉贤文化及“非遗”传承管理部门主动营造了这一活态艺术传承的空间,除了精心组织上述的项目外,还从细节抓起,在小活动中推广孙文明二胡艺术的传承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的岁末,他们举办了“流波故里,美育贤城——‘孙文明二胡艺术’长三角地区传承人才研修班”。

在开班仪式上,奉贤区文旅局党委书记、局长宗全林谈到,孙文明定居奉贤南桥,并在这片土地上发扬光大其二胡艺术,必是有文化环境之因。这里民间音乐储量丰富,大众对二胡等中国器乐表演艺术喜爱有加,孙文明当时能靠拉弦而谋求生计是其二胡受重视并得以发展的文化环境使然。正是这样的环境促其生根发芽,使民间音乐形态的孙文明二胡艺术能成长为探新艺术的可能。在孙文明二胡艺术业已成为“非遗”项目的情况下,借助汝艺这样的专家,以及由他带来的其他文化助力措施,能使这一“非遗”得到丰富的营养。如约请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刘灏博士在班上授课,他所做的《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当代创作中民乐音响的多维度思考》讲座,就以现代音乐手法对二胡艺术发展所产生的有效促进讲起。音乐理论家吴申的《从孙文明二胡艺术的传承谈民族音乐的推广》讲座,是一位长期在奉贤从事大众文化发展的长辈所做的经验之谈。

此次培训的主体任务是由汝艺集中诠释其研究成果中的演奏技术精要。他首先谈到了孙文明二胡艺术的创新之处,从音响的开发之处给予学员以针对性讲解;再从十一首二胡曲的每一个技术要点上给予答疑解惑,给学员以具体演奏技术的指导;最后,他还谈到了孙文明二胡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发展的方式和意义,以演奏而传承,以诠释而推广,以艺术生命热情点燃活态传承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一位学员都担负着使命。他的方法、技术乃至思想得到了学员们的好评,学员深感此次活动受益良多——不仅在演奏技术上,更在活态传承的理念上。在培训班最后的汇报音乐会上,学员们各展技艺,各显其能,真正地将活态传承孙文明二胡艺术落到了实处,将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的发展深入到具体项目。

汝艺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留下脚印的,有些人是研究脚印的,有些人是丈量脚印的……”孙文明在三十四年的风雨历程中留下其二胡艺术行走的脚印,汝艺继而循着这些脚印探索其中的学理,而今天的传承人再次开启“行走的历史”,以自己的演奏,致力于活态传承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的文化遗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