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瑰宝。经过历代优秀音乐家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二胡作品和很多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其中以“秦派二胡”最为突出,对陕西二胡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秦派二胡”曲目分析入手,研究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与创新情况,以期为二胡艺术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秦派二胡”曲目简述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拉弦乐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多个流派,各流派都有其代表作,并且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演奏方式来表达对乐曲内容的理解,诠释着乐曲的思想感情。在二胡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创作了大量风格迥异的二胡曲目,代表着二胡艺术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秦派二胡”就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流派。
“秦派二胡”以独特的演奏技巧、鲜明的地方音乐风格及浓郁的人文色彩而深受广大听众喜爱,代表人物有鲁日融、关铭、金伟等。“秦派二胡”风格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戏曲、民间小曲、小调、民歌等。
“秦派二胡”曲目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数《秦腔主题随想曲》,这首曲子以陕西民间音乐为素材,吸收了大量戏曲音乐元素,主要表现陕西地区农民在丰收季节的喜悦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此曲自1958年问世以来,深受广大听众喜爱,是“秦派二胡”最负盛名的代表曲目之一。“秦派二胡”曲目中所蕴含的地方风味,不仅可以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也让我们领略到浓郁的地方文化在二胡艺术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可以说,“秦派二胡”曲目不仅是中国二胡艺术发展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中国民族器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二胡艺术发展、作品创作具有深远影响。
二、“秦派二胡”作品与当代二胡作品的比较分析
“秦派二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了许多新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新面貌。当代二胡音乐曲目创作,在继承传统二胡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音乐文化,将西方音乐理论、作曲技术、作曲技法与民族音乐创作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在这些作品中,既有体现民族风格的作品,又有反映时代特征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大幅提升了二胡艺术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人民审美水平的提高。
一是时代背景的比较。“秦派二胡”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所代表的是中国民族音乐繁荣发展的景象。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创作的第一首二胡曲目,奠定了二胡教学体系的基础,为中国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当下,人们更注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更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表现在对传统文化兴趣不大、崇尚新风格艺术作品等方面。
二是演奏技法的比较。“秦派二胡”乐曲通过对传统弓弦乐器不断改革与创新,丰富其演奏技法(如滑揉、压揉、滚揉等),使其更加突出地方特色,更好地诠释和演绎三秦地区浓厚的音乐文化。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可以通过电子合成器、电脑软件调音等方式,使二胡曲目的演奏效果产生丰富的变化。
三是音乐风格的比较。“秦派二胡”乐曲所表现的情感一般都比较细腻、婉转,表达出作者内心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而当代二胡曲目张扬个性,多用激昂流畅的方式来表达作品情感,显示出人们在不同时期对文化艺术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三、“秦派二胡”曲目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启示
在中国音乐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优秀的二胡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传统音乐文化继承下来,同时也进行了创新与发展。在“秦派二胡”作品中,作曲家不仅对传统地方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还将现代作曲手法融入乐曲创作,使之既有传统音乐文化的韵味,又具有现代作曲技法的特色。所以,当下二胡艺术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
从中国的戏曲艺术、民间音乐,到现在的民族音乐,都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因此,在创作二胡曲目时要注意将传统音乐文化和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既要考虑到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要考虑到当下二胡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在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继承的基础上,还要对其进行创新发展,使之更好地为二胡艺术发展打下基础。“秦派二胡”曲目的出现,为二胡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对陕西地方戏曲秦腔艺术的观察,以及对地方风格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可以发现,秦腔音乐中蕴含的地方风味以及地方特色是十分显著的,而这一特征也成了“秦派二胡”艺术发展中要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所以,对地方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可以为“秦派二胡”艺术发展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同时也为当代民族器乐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首先,二胡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它的优秀曲目和演奏技法是基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根据民间音乐的素材进行再创造,从而形成了不同地区、不同流派的独特风格。因此,对于二胡艺术而言,必须在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
其次,二胡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其艺术性通过中国历代优秀音乐家们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得到更好发展,因此,在二胡艺术发展过程中必须将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下来。同时也要对“秦派二胡”曲目进行分析和研究,充分发挥其优秀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将“秦派二胡”曲目的演奏技巧与表演艺术不断传承创新。
再次,“秦派二胡”曲目作为中国二胡艺术的代表风格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当下,应该充分发挥“秦派二胡”曲目的自身优势与价值,对其进行传承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为中国二胡艺术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四、“秦派二胡”曲目与其他流派的联系
二胡演奏的风格特点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和艺术特色。二胡艺术想要实现良性发展,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作为演奏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对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与作曲家多沟通,把握住作品的精神实质,并通过自己对乐曲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去把握和表达出乐曲所要表达出来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表现出作品想要表现的内容和精神实质。在当下,二胡演奏者既要发扬传统文化,又要把握好创新发展,这样才能让二胡艺术在继承中得到发展。
中国二胡艺术发展过程中,很多著名的二胡演奏家都保持着各自流派的特点,并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与改革。“秦派二胡”的艺术特点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在演奏过程中注重音色、音准、技巧等,并融入大量的民间音乐元素,这就使得“秦派二胡”始终保持着浓郁的地方风格。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秦派二胡”曲目与其他流派在创作方面有着很大的联系,它不仅吸收了其他流派的演奏技巧、风格特点、表现手法,同时还彰显出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情感表达,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因此,“秦派二胡”曲目也对当代二胡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五、对“秦派二胡”曲目的现代改编分析
在众多的“秦派二胡”曲目中,有很多作品早期是在民间流传的,例如《秦腔主题随想曲》《迷胡调》《兰花花叙事曲》等。这些乐曲不仅具有浓郁的民间音乐气息,同时也体现出陕西音乐的艺术魅力。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很多“秦派二胡”曲目已经被淘汰,为了保持“秦派二胡”音乐的生命力,很多作曲家对这些民间曲调进行改编,使其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如“秦派二胡”曲目《兰花花叙事曲》就是一首由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二胡演奏曲目。该曲目以陕北民歌《兰花花》为素材,对民歌主部音调进行大胆创作和改编,运用各种演奏技法,以情带声,表达曲目的真情实意,同时充分应用二胡揉弦技巧,对乐曲起到润饰音色、美化声音的作用,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音乐的情感变化,从而加强乐曲的艺术表现力,突出乐曲的风格,使得这首曲子更加具有秦风秦韵。从该曲中还可以看出,作曲家在创作时对陕北地区民歌进行了广泛借鉴与吸收,使得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气息,同时也赋予了该曲新的生命力。此外,该曲中还融入了一些现代音乐元素和作曲技巧,使其更具时代性和现代感。
六、结语
二胡艺术在中国流传千年,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秦派二胡”是在秦腔和地方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典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当下,我们应从“秦派二胡”曲目中汲取经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对于“秦派二胡”曲目来说,在对传统戏曲文化以及地方音乐风格进行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提升,对于当代二胡艺术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简介]段君妍,女,汉族,甘肃酒泉人,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为音乐表演、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