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岭南乐器大变身!广东民族乐团"秘密武器"让传统音乐更迷人
华音网 2025-03-11

你听过广东民族乐团演出吗?有没有发现最近的声音变得特别“有血有肉”?这要归功于乐团里的一群"乐器改造师"!他们专门给岭南传统乐器“做美容”,把秦琴、小胡、大胡这些老宝贝改造成了乐团的“声场担当”。

这些改良后的乐器就像声音界的“暖宝宝”——保留尼龙琴弦的秦琴,发出的音色像被阳光晒过的丝绸;小胡改良了共鸣箱后,声音像露珠在荷叶上打转;大胡的低音经过重新设计,浑厚得就像老榕树的年轮。

最神奇的是它们的“合体技能”!当这些改良乐器放在大乐队中一起演奏时,就像给音乐注入了神奇的胶水——原本单薄的高胡被裹上一层蜜,急促的琵琶声有了厚实的靠垫。用乐团老师的话说:"它们就像火锅里的高汤底,把各种乐器味道都煨得香浓入味!"

2023.1.15星海音乐厅上演大型中国管弦乐套曲《逐浪》首次加入了新乐器声部

《逐浪》入选文旅部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扶持作品

这不是一个发明,而恰恰是个公开的“秘密”,我们的前辈们祖祖辈辈都在使用的乐器组合,集天地之灵气,汇人间之气息,在高低音中的配比早已形成天枰,游刃有余地游离其中。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我们的演奏家们向着历史回望,发现中国传统乐器的低音,不是在简单暴力地展示声压,而是有机融入旋律的衬托显得恰当好处;中国传统乐器的优雅,不是旋律加和声的织布机,而是集天、地、人、时间超维度的表现;从古到今维中华大地的磬铃琴瑟,低调地展示着三维以外的浪漫。

下次看广东民族乐团演出时记得竖起耳朵,那些让你起鸡皮疙瘩的温暖瞬间,很可能就是这些“改造明星”在悄悄发力。想现场感受传统乐器的新魅力?

广东民族乐团岭南乐器改革与研发中心

广东民族乐团为针对本土音乐文化中丰富的传统乐器资源,力图开发出即有鲜明岭南特征又能符合当代中国乐队声响需求的新型岭南乐器。乐团自2022年乐季开始,在团长曹玉荣和音乐总监刘顺的指导下,筹备并成立了岭南乐器改革研发中心。

乐器改革与研发工作为岭南音乐艺术的当代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对传统乐器的挖掘与再诠释,更通过音色融合与配器创新推动了岭南音乐语汇的拓展。

作为职业乐团综合艺术实践的系统工程,我们的目标将首先聚焦在广东民间音乐独特乐器上,广东民族乐团岭南乐器改革与研发中心(以下称为中心)秉承“守正创新”的理念,利用当代科技手段,以声学测试与实际运用相结合,解析其艺术表现力在当代乐队声部应用中的多重可能性。在不断完善乐器编制,提高乐队声音表现力上,我团将集合社会科研与制作的优势资源,对广东民间中的吹、拉、弹、打乐器进行分类研制,在乐器改良,主要在应用层面上作出应有的作用。最终成果将会在乐团音乐季、惠民演出及对外交流等活动中逐步展示。

乐器改良与声学重构成果

01秦琴

广东秦琴,以柔美醇厚、明净质朴的音色,在传统民间乐社和私伙局中充当重要角色。秦琴使用音色温暖的尼龙琴弦,与生俱来的治愈系。

2022年,我中心抓住秦琴的音效特征,首次将其应用至中国管弦乐团中的弹拨声部中,秦琴声部由此诞生,在乐团演奏家的多次演出实践和使用反馈中发现,秦琴的共性温和,群体发音的相位宽广,包容性极强,其灵动典雅的音色特征,为丰满弹拨乐器的群体音效起到很好的润色作用。

2024.5.18星海音乐厅上演《喊山——客家山歌音乐剧场》首次使用电秦琴

《喊山》入选文旅部2023-2024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扶持作品

合作伙伴:崔毅锋

著名岭南民间乐器制琴师,1998开始于八音乐器厂从事乐器制作至今26载。入行后,拜原北京民族乐器厂董玉光厂长为师,为其传授了珍贵的乐器制作基础理论知识及经验。

02大胡、小胡

大胡、小胡是我中心在中国管弦乐团声部建设中从无到有的探索。大胡是潮州音乐中艺人们使用的一种低音弦乐器,我中心对其进行了改造,并以大胡为蓝本,等比例缩小创制出“小胡”,将两件乐器共同应用在中国管弦乐队的弦乐声部中,替代了原有的中胡声部。

经过我中心与乐器制作师的不懈努力,大胡、小胡的声音在实践中不断改善,目前第三代大胡、第四代小胡已经投入使用。

乐团团长曹玉荣测试新一代小胡的音色与性能

改良后的大胡、小胡的声音浑厚圆润,比中胡更加稳定、音量更大,且声音具有“无相位”的特点,极有穿透力,能够更好地支撑、包裹其他声部,改善了中国管弦乐队中音声部单薄的缺点。二者的组合,有更宽广的音域,能够更好的衔接低音与高音声部。这使得乐队整体音响更加立体,有更加丰富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改革大胡、小胡在音乐会中的应用与拓展

大胡、小胡的声音相位极其宽广,在音乐厅中聆听,声音仿佛从四面八方传来,找不到具体的发声方位。其浑厚圆润的音色,如男中音合唱,不温不火,既不过分夺目,又始终能给予高音声部强有力的支撑。

合作伙伴:温敏超

助理工程师,专注岭南乐器制作领域逾40年。2021年度中国民族乐器十大改革家,第二届广东省乐器(胡琴)制作名匠,第三届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第五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合作伙伴:张喜

康喜二胡创始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委员会理事,石家庄市音协民族弓弦艺术学会副会长。张喜师承于苏州二胡制作泰斗吕伟康大师,凭借其深厚的工艺与音乐造诣,致力于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打造出具有独特韵味的二胡作品。

03琴弦

声学性能的重塑:从“妥协适配”到“精准表达”

中国民间弓弦乐器和弹拨乐器的琴弦应用,直至当代还有相当一部分乐器在使用代替弦,也就是民间俗称“子弦、中弦、老弦、低弦”的琴弦,比如秦琴,椰胡等乐器的弦,应用门槛仅停留在“可以安装、可以发音”的最低要求中。此现象对民间乐器的演奏应用与发展造成非常大的障碍。

我中心自2022年开始对岭南民间乐器专用琴弦的研发实践,不仅解决了长期依赖替代琴弦的技术困境,更通过本土化技术创新重构了民间乐器的声学基因,为传统音乐文化的当代存续提供了范式。

这项研发的价值远超技术改良层面——当秦琴的丝弦振动频率与镬耳屋的声场特性形成耦合,当琴弦参数成为非遗数字化的元数据,实质上构建了一套基于岭南物候的声学生命系统。它提示我们:传统乐器的现代化不是简单的“中西合璧”,而应是通过深度在地化研究,在分子材料层面重建文化DNA。

合作伙伴:广州罗曼士乐器制造有限公司

创建于1999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琴弦民营科技企业。一直坚持“以品质赢市场以品牌创效益”的经营理念,拥有二十多年琴弦制造经验,2008年通过ISO9001;2010-2016年期间,荣获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国乐器行业前50强;并拥有各项专利43项;高新技术培育入库;广州市企业研发机构;广州市科技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公司“Alice”品牌琴弦产品工艺精良,发音灵敏、音调准确等特点,音色达到音乐会用弦国际标准;产品品种丰富,热销于国内各及世界各国地区,深受海内外用户欢迎。

创新中的文化自觉

广东民族乐团这一实践超越了单纯的乐器搬运,本质上是基于文化地理学的音响重构,通过一系列本土乐器的“在地化”改造,既延续了广府音乐的“水岸文化”细腻特质,又赋予其对接世界音乐的对话能力。

正如指挥家、教育家刘顺所言:“当代中国乐队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乐器制作与改良的方向与策略将直接影响着乐团未来的艺术品质和时代创新,此路虽难也必行之,只因职责所在。从这里开始,我们将再度走向民间、走进传统,去捡拾那些承载着悠久历史的乐之器。使之焕发出时代的光芒。”未来,如何在先锋实验与民间审美之间保持张力,将是岭南乐派持续探索的命题。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