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坚定流派发展,弘扬豫派二胡——在郭民演奏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金伟 华音网 2025-03-18

很高兴参加郭民演奏艺术研讨会,衷心祝贺昨晚(2016年11月 15 日)郭民独奏音乐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也祝贺郭民获得了“河南省艺术名家”的荣誉。

我跟郭民首次相识是在河南举办全国二胡小金钟奖比赛的时候,在西亚斯学院,每当评审完之后,或者每当休息的时候,他那个房子老是有拉琴声,琴声不断。后来我才了解到郭民是河南本土的二胡演奏家,他一有空就把我拉到他房间里听他拉二胡。之后,2015年5月,他邀请我到河南听他的新作品《河南梆子腔》,不论是曲子中滑音运用、换把,还是内外弦、拉推弓,他都问得很详细。我被他的执着精神感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2015年“金胡琴”奖胡琴小型作品展演中,他一举拿下银奖第一名。当时在台下,我听了以后就感觉很震撼,所以为你的成绩、为你的成功、为你的付出表示祝贺。

通过昨天的音乐会,我更加全面地看到了郭民在二胡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也看到了他为此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他年轻时随陈耀星学习,打下了扎实的演奏功底。然后又长期在乐团历练,具有了丰富的演奏经验。 我也看了他几年前演奏的两首大型二胡曲,这两首曲子取得成功,就证明了他在河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昨天的音乐会,他以极富感染力的演奏征服了现场观众。无论是秦派风格的《蓝花花叙事曲》《陕北抒怀》,还是山东风格的《山村小景》,他都驾驭得游刃有余。不论是气势宏大的《长城随想》还是短小精致的《小蜗牛》《河南梆子腔》,他都演奏得张弛有度,韵味无穷,展现了一位成熟演奏家应有的风范。

本次音乐会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他自创的带有浓郁的本土地域风格特点的两首小作品《河南梆子腔》和《小蜗牛》。这是二胡艺术发展的根脉所在,我们可以看到黄海怀的《赛马》、陈耀星的《战马奔腾》、朱昌耀的《江南春色》,这些作品久演不衰,成为经典。这些地域风格突出的作品极大丰富了二胡音乐的多元性,也推动了二胡艺术的发展,所以说演奏家走演奏创作是两栖之路,是我们二胡人的光荣传统。老一辈二胡家,比如说刘天华、阿炳、孙文明、刘明源等,他们都走的是演奏创作的两栖之路。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的专业作曲家加入了二胡曲目的创作, 就近几年来说,演奏家走创作作品的这个势头在减弱,因为大量作曲家, 包括研究生都已经加入二胡曲目创作。但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地方风格浓郁的比较接地气的作品,大多还是出自演奏家之手。因为他们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戏曲音乐、文化背景,郭民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所以说这一条路,我们必须要坚持走下去。好在近几年胡琴专业委员会创办的“金胡琴”奖胡琴小型作品展演,我觉得把这股风又刮起来了。陈耀星老师的这个创举,当然也包括领导班子在内,可能会成为二胡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我要说的第二点,就是河南作为文化大省,历史底蕴丰厚,同时有着丰富的戏曲民歌资源,使得河南具有发展本土风格性二胡作品的先天优势。所以,河南的二胡工作者理应对本土的二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么发展推广河南的二胡作品及培养河南的二胡演奏家,也是历史的要求,更是客观的需要。它具有历史意义,更有现实意义。从郭民的音乐会就可以看出,河南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因为河南风格的作品,它地域色彩非常地鲜明,而且他还有一批优秀的作品,比如说《河南小曲》《豫乡行》,以及过去的《红旗渠水绕太行》等。

风格的最终产物就是流派,风格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流派,因此说对于创建豫派二胡这么一个提法,我觉得在十年前就有了。2005年,河南首次举办了二胡理论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就提出过创建豫派二胡的思路,后来渐渐又淡化了。但是从目前这个形势,我看势头又起来了。

创建流派、发展流派就是二胡事业发展的需要。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二胡界长期以来对二胡风格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中的扶持都存在明显不足, 这就不能不影响多种流派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不免妨碍了二胡事业的发展。在流派的发展上,古筝就很鲜明,地域风格的河南筝、山东筝、秦筝、潮州筝和客家筝,那就都是一个个流派。那么二胡的流派呢?却屈指可数。

我们知道,蒋风之先生一曲古朴典雅的《汉宫秋月》,形成了蒋派的演奏风格。那么同样,陈耀星老师的独特演奏方法,以及他发明的大量创新技巧,大量的有个性的作品,还有传承人,也可以称得上说是陈派风格体系。我的观点就是在艺术上一定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像我国的饮食文化一样,以多菜系、多口味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所以我的结论就是:流派的出现是二胡事业成熟发展的表现之一,流派艺术的多样化又是民族音乐繁荣昌盛的标志。

我们陕西秦派二胡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陕西的二胡界在20世纪70 年代末提出了“立足本土,面向全国”的口号。我们西安音乐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方针也就是三句话:特色发展、高地建设、国际视野。我们的理念就是抓住特色。那么河南呢?我觉得已经达到了这个先天条件。河南现在有像这样的出色的演奏家,有这么多的高校,有这么多的研究生,还有这么多后续进来的后备力量,再加上有二胡协会,这个大环境已经很好了。郭民就应该扛起这个大旗,要扛起这个责任,他要把这周围的资源全部团结在一起,为创建豫派二胡做出贡献。最后一点是二胡声腔化。《河南梆子腔》和《小蜗牛》是二胡声腔化理论的一次有益尝试和成功的实践。郭民把豫剧里唱腔的精华部分揉碎,吸收到自己的骨髓和血液里,融入自己的作品,充分发挥了二胡声腔的优势,所以这两首作品是二胡声腔化的一个成功的范例。所谓声腔化就是将声乐艺术特别是将中国戏曲唱腔艺术中的某些重要特征和创作原则应用在器乐演奏之中,而这种艺术手法古来有之。明代有一个学者叫何良俊, 就说过“善吹笛管者,听人唱曲,依腔吹出,谓之唱调”。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古代的唱调就是乐者将唱腔的旋律,在笛管乐器上演奏出来的艺术形式。

声腔化具体应用在二胡上,是具备很大优势的。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先生穷其毕生精力,专注于二胡声腔化的理论与实践。她潜心钻研戏曲唱腔创作和演奏,比如《宝玉哭灵》、京剧的《逍遥金》、歌剧《洪湖赤卫队》、潮州音乐的《寒鸦戏水》等。因此,郭民以二胡声腔化这个发展方向作为切入点,进行二胡创作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所以我也希望他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这条路别人模仿不了,因为只有他是土生土长的。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有这个先天优势,所以, 希望他今后能更多地去汲取戏曲的养分以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最后,再次祝贺郭民音乐会的成功举办,祝愿他的艺术之树常青、再结硕果,也祝愿郭民能够扛起豫派二胡的大旗,祝愿豫派二胡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