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胡作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拉弦乐器,有着优美醇厚、自然动听的音色,深受音乐艺术爱好者的追捧和喜爱。而秦腔作为一门融合音乐舞蹈、诗歌以及技艺等内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传统音乐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二胡与秦腔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契合性,二胡是秦腔音乐表演中的重要伴奏乐器之一,能够发出类似于秦腔音乐的人声效果,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本文将进一步对二胡在秦腔中的应用实践发展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为演奏者提供科学参考借鉴。
关键词:二胡秦腔演奏应用
引言
二胡在我国传统音乐艺术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不仅被广泛应用在民间戏曲音乐作品演奏表演中,还被音乐艺术创作者融入应用至其他乐种、曲种的合奏创作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音乐审美观念和地域文化特色。秦腔又被人们称为陕西梆子,其在唱腔、调式、版式以及音阶等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表现,为音乐艺术家进行器乐演奏作品创作提供了多样素材。在现代秦腔音乐表演中,除了包腔二胡之外,通常还会有着八人左右的二胡群体担任分声部演奏,它们能够进一步深化秦腔音乐作品的角色和剧情,最大程度提升秦腔音乐舞台艺术表现效果,给观众带来极致的视听享受。
一、二胡演奏与秦腔音乐之间的契合性
无论是二胡演奏,还是秦腔音乐,它们都有着各自独特鲜明的特色,同时两者之间又有着一定的契合性。二胡乐器上的皮膜振动所发出来的音色极为接近于人类自然声音,因而能够更好地表现出秦腔人声的浓厚韵味。此外,二胡演奏者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手指进行横向滚揉、纵向压揉,以此摸索找寻到与秦腔类似的发声频率。
(一)二胡演奏左手技巧与秦腔唱腔的契合性
在二胡演奏实践中,揉弦是必须熟练掌握运用的一种演奏技巧,其最大的特点是基于手指在二胡弦上的按压、揉等动作,优化调整音高、音色以及音律等音乐表现内容,提升音乐演奏效果,确保能够准确传达出音乐作品蕴含的丰富情感。当表演秦腔音乐风格的作品时,会使用到的揉弦主要包括滚揉、滑揉、压揉。在这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二胡揉弦技巧是滚揉,其次是压揉、滑揉[1]。
在演奏《秦腔主题随想曲》引子部分内容时要了解到该部分音乐创作内容运用了花音素材,进而合理规范使用压揉技巧进行演奏la和mi这两个音。这里的二胡压揉演奏技巧是借鉴了我国传统乐器板胡演奏中的揉弦,在秦腔音乐作品的二胡演奏中使用该种揉弦技巧,是一种滚压结合的方式,必须要确保演奏音高达到变徽♯4的音乐表演效果。在演奏到《秦腔主题随想曲》的慢板部分内容时,要明确其前面四个小节需要使用到滚揉演奏技巧,后面四个小节则要过渡调整为压揉,以此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能够充分表现出该段秦腔音乐内容旋律的纵向张力,同时有效深化表达出音乐作品的中心情感内涵。
演奏人员需要结合不同秦腔音乐作品中曲谱力度的标志,灵活调整应用相对应的揉弦技巧,确保二胡左手演奏技巧使用能够与秦腔唱腔特点完美融合在一起,进而向听众充分彰显出秦腔音乐那种坚毅质朴、满腔热枕的音乐艺术魅力。
(二)二胡演奏右手技巧与秦腔板式的契合性
在二胡演奏中需要熟练掌握运用右手技巧,准确表现出秦腔音乐的节奏型特点。以秦腔音乐作品《秦腔主题随想曲》演奏为例,全曲的重音表现需要运用拉弓技巧进行起奏强调。在慢板部分内容中则是采用了多样附点节奏、连音节奏型,演奏人员需要注意右手拉弓表现出来的旋律音色是平缓抒情的,同时还需具备一定律动节奏的鲜明特征。在快板部分内容中则是采用了多样切分节奏型,更加强调凸显出秦腔音乐内容表现的律动性,演奏时需要借助右手演奏技巧提升音乐表现的律动性,确保能够发挥出其推动旋律变化发展的重要作用[2]。在秦腔音乐的二胡右手演奏技巧运用中,要想准确传达出音乐中热情奔放、豪迈激昂的情感,就必须合理运用弓根给音头,弓腹要维持音量,并且要持续加大弓压,当运弓行至弓尾处需要适当加大运弓速度,确保二胡演奏发出来的声音是快速高昂扬出去的。
二、二胡在秦腔中的应用实践
(一)包腔的二胡演奏表现
包腔实质是指根据演唱人员所演唱过的旋律,进行相同的纯旋律伴奏方式。在二胡演奏过程中,其演奏表现出来的音区频率是与现实社会中人们发声的音区频率基本保持一致的,这也促使二胡在秦腔音乐表演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传达出人们内心丰富的思想感情,大大提升秦腔音乐表演的感染表现力,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1.结合秦腔唱腔和角色特点科学把握运用二胡演奏技巧
在利用二胡演奏技巧表演秦腔音乐作品时,首先要了解到秦腔唱腔主要分为了三种不同的类型,它们分别是抒情性唱腔、叙述性唱腔、戏剧性唱腔。其中抒情性唱腔最大的特点是字少腔多,演唱过程速度偏慢、旋律节奏性强,强调充分抒发出音乐作品中人物角色的丰富情感与精神世界;叙述性唱腔的特点是节奏速度稳定均匀、字多腔少,会以某个基本曲调进行重复演唱,强调完整叙述表达作品中的各种故事情节内容;戏剧性唱腔的特点是刻画表现矛盾冲突,给观众传递出一种动荡不安、激昂慷慨的感觉,该种秦腔唱腔需表现出明显的戏剧性,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人物角色情感演绎的大起大落。因此,针对秦腔音乐中的不同唱腔类型特点,需要灵活调整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比如,在演奏秦腔音乐作品中的抒情性唱腔时,要注意保持运弓过程的平稳性,尽量减少换弓操作,多采用滚揉、连弓等演奏技巧[3]。演奏秦腔音乐作品中的叙述性唱腔时,演奏人员需要科学结合故事情节表现内容与演唱歌词,合理采用相对应的演奏技巧。以《十五贯》选段“查明了真情莫疑猜”为例,演奏人员需要正确了解该段唱腔所描述表现的内容是苏戌娟被冤枉,向当地县令陈述事情发生经过的一段唱腔,演奏人员需要充分体现出剧情中人物主角苏戌娟那种急切的心情。该段唱腔整体节奏较快、短句使用较多,演奏人员需要结合歌词内容合理采用短弓演奏技法,确保字和腔节奏的鲜明性格。在演奏秦腔音乐作品中的戏剧性唱腔时,需要结合秦腔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情绪,合理采用不同演奏技法。针对秦腔音乐散板中传达出的悲痛交加的情绪,演奏时要合理采用压揉演奏技巧,针对激昂愤怒的情绪则需要合理采用重音。
在我国传统秦腔音乐中,演唱角色主要分为了四大类,分别是生、旦、净、丑,不同唱腔角色有着各自独特鲜明的特点。在秦腔唱腔伴奏演绎中,需要根据不同人物角色的特点与叙述内容,合理采用对应的二胡演奏技巧与方式。比如,当演奏“小旦”人物角色唱腔时,要注重刻画表现出“小旦”人物角色柔情细腻的内心情感,此时运弓要自然轻快,避免出现过大痕迹的换弓情况。当演奏“小生”人物角色唱腔时,要注重刻画表现出“小生”人物角色潇洒大气的风度,演奏出浑厚饱满的音律音色。
2.结合唱腔语音与歌词之间关系合理运用滑音演奏技巧
秦腔音乐表演是以关中方言语音作为核心基础,其唱腔音调主要分为了四种,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要想充分演绎好秦腔音乐作品,就必须深入学习了解关中方言语音特点,并科学结合歌词语音表现情况,合理运用装饰音、滑音等。比如,在演奏《探窑》选段“老娘不必泪纷纷”秦腔音乐内容时,“老娘”一词中的“老”字在曲谱中标记的音为“7”,但是在实际二胡演奏过程中不能够直接将其演奏为“7”,而是需要给“7”合理加入下滑音,这样能够更加贴合关中方言的语音表现特点。又比如,在演奏《智取威虎山》选段“只盼着能在人前把话讲”秦腔音乐内容时,曲谱中“能”“人”“钱”等字对应的音都是“5”,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其演奏为“5”,而是需要合理加入装饰音“2”,这样能够更加贴合秦腔行腔演唱音色特点。在我国传统音乐艺术体系中,不同剧种的唱腔旋律都会对应着各具特色的地方语言,演奏人员要想提升自身的包腔演奏水平,就必须深入研究学习唱腔特点、唱词等内容,正确掌握了解唱腔语音与唱词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二胡演奏技巧,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出二胡在秦腔音乐表演中的应用价值。
(二)曲牌和创新音乐的二胡演奏表现
在戏剧音乐艺术创作中,曲牌作为一种重要的伴奏乐曲,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曲目众多、题材表现丰富、旋律音色动听优美,能够更好地传达出剧中人物角色内心情感,烘托舞台环境表演气氛,提升舞台艺术表演效果。秦腔曲牌音乐的创作往往会带有极为浓郁的情感色彩,是增强戏剧音乐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演奏情绪欢快的秦腔曲牌音乐作品时,要合理采用顿音演奏技巧,并适当加入一定的装饰音,保持运弓的自然流畅性。在演奏情绪悲伤哀痛的秦腔曲牌音乐作品时,需合理采用压揉、滚揉等演奏技巧,确保运弓过程的沉稳性[4]。在现代秦腔曲牌音乐作品创作中,为了能够满足市场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戏剧音乐体验需求,创作者开始在传统秦腔唱腔基础上,加入各种创作新素材,这样不仅能够还原保留传统戏剧秦腔的独特韵味,又能够提升秦腔曲牌音乐的综合表现效果和感染力,塑造出更多经典的剧情人物形象。
以《赵五娘》剧中的赵五娘主题音乐二胡演奏为例,该剧主要讲述了妇女赵五娘在得知自己赴京赶考的相公入赘宰相府后,开始千里寻夫,然而最后也未能够与病入膏肓的相公团聚的悲惨故事。赵五娘主题音乐的演绎要注重刻画表现出一种自强自立、勤劳朴实的民间妇女形象,在第小节第一拍“5”演奏中,要合理加入滑音进行音乐修饰,在第二小节的“7”和第四小节的“4”演奏中,由于它们是特性音,演奏人员需要合理采用压揉演奏技巧,充分体现出妇女赵五娘内心的悲伤痛苦之情。第七、八、十一、十三小节的“43”均用内弦四指同指滑音。
(三)伴奏织体的二胡演奏表现
在现代戏曲乐队编制中,除了常规的一把包腔二胡之外,还会融入应用多把二胡进行伴奏织体演奏,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丰富戏曲音乐艺术表现色彩,提升戏曲音乐的可听性。针对这些新织体的伴奏,演奏人员需要创新运用对应的演奏技法。秦腔音乐作品中不同的人物角色刻画会采用不同的伴奏音型,在演奏带有悲伤凄凉情绪的音乐旋律时,伴奏配器基本上会使用舒缓型节奏,多运用一拍以上时值的音符。在演奏过程中需要保持手法的自然连贯性,尽可能托住唱腔。比如,在演奏《王宝钏》中第四场王宝钏唱段“望一眼红绣球不尽别愁”内容时,首先要了解到该段落主要描述的是王宝钏丈夫薛平贵出征西凉之时长时间未回,王宝钏苦苦守在寒窑中,生活极为艰辛,需要充分表达出王宝钏此时对丈夫的思念和悲伤之情[5]。该秦腔音乐作品的唱腔旋律有着深沉悠长的特点,伴奏织体中的二胡演奏声部不仅有着长音,还有着类似人们发出叹息声音的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节奏型。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沉浸于剧情氛围中,保持运弓的平稳性,同时要有效发挥出二胡演奏的缠绵委婉的特性。
在演奏带有欢快愉悦的音乐旋律时,伴奏织体的二胡演奏多采用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演奏人员需要注重运弓过程的跳跃弹性,合理运用短弓演奏手法。比如,在演奏秦腔音乐作品《拾玉镯》中主角孙玉姣喂鸡、做针线活的日常场景内容时,需要还原塑造出一位天真浪漫、纯洁美丽的少女形象,音乐采用了秦腔曲牌“开柜箱”,伴奏音型多为“
”“
”,演奏时需要合理使用顿弓演奏技法,提升音乐情感表现力。演奏人员要正确了解带休止符的节奏型,在不同情感情绪下所采用的演奏技法会有所不同。比如,在演奏到需要表现人物内心欢快喜悦的节奏型“
”或“
”时需要注重表现音调旋律的轻柔性,不能过于生硬。而在演奏到需要表现人物内心激动愤怒的的节奏型“
”时,需要表现出音调旋律的清晰跳跃性,让观众能够充分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变化。除此之外,在演奏节奏型时,还需积极融入到剧情中,不能机械式地演奏节奏型[6]。比如,在演奏《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场景表现内容时要了解到该段落的音乐旋律是急速的,其对应的伴奏音型是持续的十六分音符,这样能够凸显出剧中白素贞和法海施法打斗的紧张热烈局面。演奏人员需要重视表现出每拍的重音效果,提升音乐演奏的颗粒感,根据音型高低发展走向合理做出相对应的强弱处理变化。在演奏关于轻快中速的音乐场景时,需要注意尽可能避免演奏过程的换弦痕迹,合理采用连弓换弦技法,提升演奏运弓的自然流畅性。
三、结语
在秦腔音乐表演中,二胡的演奏应用至关重要,其本身演奏发出的音色类似于人声,能够更好地传达出剧中不同人物角色的内心丰富情感。演奏人员需要结合剧情发展内容与秦腔唱腔特点,灵活运用好各项二胡演奏技巧,确保能够提升秦腔音乐作品的二胡演奏效果,实现两者之间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李静.论二胡在秦腔中的价值应用[J].青春岁月,2016,(11):32.
[2]肖永华.浅谈二胡在秦腔中的应用[J].当代戏剧,2010,(04):32-33.
[3]李莎.谈二胡在秦腔戏曲音乐伴奏中的独特性[J].中国文艺家,2017,(06):71.
[4]严嘉澍.浅析二胡在秦腔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2,(11):119.
[5]吴琼.秦腔装饰性技巧对二胡风格形成的影响[J].艺术评鉴,2018,(23):40-41+52.
[6]董婷.二胡、板胡在戏曲音乐中的表演艺术[J].戏剧之家,2021,(07):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