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狂》是一首非常短小的著名古琴曲。据最早载录此曲的《神奇秘谱》(1425年,朱权)记载,其作者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
阮籍(210-263年),字嗣宗,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音乐家。他的著作很多,除以《咏怀诗》为代表的80多首音乐作品外,还有《通老论》《达庄论》《大人先生传》等思想性极强的著作,并有《阮步兵集》传世。在音乐方面,阮籍不仅是位名重一时的古琴演奏家,而且擅长当时特有的一种音乐形式“啸”,以撮口发声,其声清越而悠长,当时的名士常以此来谈玄论道。阮籍的音乐论文《乐论》一直流传至今。据现有史料,《酒狂》是阮籍创作的唯一流传下来的音乐作品。在了解阮籍其言其行之后再去体味《酒狂》,便可领略其中的意趣。
酒中“狂”态
放荡形骸,纵情声色,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时尚,而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则是这种风气的始作俑者。
阮籍本是一个酷爱自由不愿为官的懒散的人,但却主动向掌权者司马昭请求当步兵校尉,倒不是看上步兵校尉的清闲和养尊处优,只因那有酿酒绝技的厨师以及贮藏着的三百斛美酒。当时大权独揽的司马昭在万马齐喑的形势下,正想表示求贤若渴以收买人心,于是阮籍走马上任。阮籍好饮如此,几乎无日不饮,每饮必醉,并留下了沉醉60天的纪录。即使在母亲去世服丧守孝期间,阮籍也不曾离开杯中之物。
为何而“狂”
《晋书,阮籍传》载:“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神奇秘谱,酒狂》解题也说:“藉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于酒耶?”这些文献揭示了阮籍嗜酒的真正原因。
阮籍生活的年代,正是司马氏集团取代曹魏政权之际。为巩固在逐鹿问鼎中取得的优势,一方面竭力宣传封建伦理道德,并强迫人们遵守,另一方面大肆铲除异己。在人人自危的环境下,阮籍既不愿与司马氏集团同流合污,又不想使自己成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宫廷政变的牺牲品,于是向世人,主要是司马昭展示了他被扭曲的鲜明的个性特征一一不言人过和酗酒。
“天下之至慎者,其唯阮嗣宗乎?每与之言,言及玄远,而未尝评论时事,臧否人物,可谓至慎乎?"(《世说新语。德行》注引《魏氏春秋》)这是司马昭称赞阮籍的话,从这样的赞扬声中可以知晓阮籍活得是多么得累!一个“任性不羁”(《晋书,阮籍传》)的人,却一辈子在世人面前“喜怒不形于色"(晋书。阮籍传),这需要多么巨大的克制力和多么深邃的睿智啊!“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阮籍《咏怀诗》其六十三)是他的真实心态的写照。
“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阮籍《咏怀诗》),对阮籍而言逃避现实的方法还是有的,他有时把自己关在家中猛读《庄子》《老子》之类的书,几个月不出家门;有时又沉迷于游山玩水,整天不归家....但所有这些,都没有酗酒沉醉的好。酩酊大醉,酒意朦胧中,阮籍巧妙地躲过了杀身之祸。
起初司马昭企图收买阮籍,便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司马炎向阮籍的女儿求婚。阮籍不想同流合污,但苦于司马昭权势太大。于是阮籍大醉60余天,媒人三番五次造访,他醉态可掬人事不知,媒人无法开口,此事只好作罢。
不守礼法
多才多艺的阮籍,与人与世无争,沉醉于醇酒之中,未免触犯礼法。虽然他名声高,又“外坦荡而内淳至”《晋书。阮籍传》),但并未对司马氏集团的统治构成真正的威胁,所以在极端高压的政治气候下能够独善其身。然而,阮籍的出格举动,不能不说是对妄图以“孝道”为中心的封建纲常礼法维护其统治进而治理好国家的司马氏集团的一种嘲弄。
阮籍对虚伪礼法的蔑视,在为母亲服丧中充分地表现出来。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阮籍正在和人下棋,对弈者请求终止棋局,阮籍却坚决要求下完此局。终局后,阮籍连喝两大杯酒,然后痛彻心肺地大哭一场,致使阮籍“吐血数升”(《晋书,阮籍传》)。在给母亲守孝期间,阮籍由于悲伤过度迅速地消瘦,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在此情形之下,阮籍不思茶饭却依然饮酒如常。前来吊唁的人,经常见到的是“散发箕踞”(《晋书,阮籍传》)、醉酒未醒的阮籍。母亲将要下葬时,阮籍先吃了一大块肉,喝两大杯酒,然后又是声泪俱下的痛哭,再一次“吐血数升”(《晋书,阮籍传》)。
阮籍的这些举动,在礼法之士看来极为大逆不道到。以至于朝庭之上传出“阮籍遭母丧,在晋文坐,进酒肉”(《世说新语。任诞》)。
济世无门
阮籍本是胸怀济世大志的人,但当时政治环境的黑暗,迫使他采取遁世逃生的方式,虽沉于美酒之中,心中的郁闷自是难解,《咏怀诗》便可体现这一点。对他的处世态度,晋代的王大一针见血地指出:“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世说新语,任诞》)。然而,层层累积于其心中的不平之气,又岂是杯中之酒所能浇灭的!因而阮籍时常驾着马车,任拉车的马随便把他带到什么地方,行到无路可走的地方时免不了要恸哭一场,然后驾车回去。
有一回,阮籍来到广武山,凭吊著名的楚汉相争的古战场。当年刘邦据西城,项羽屯东城,在此相持酣战。看到当年鏖战之地,阮籍不由长叹一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晋书,阮籍传》)一般人以为“竖子”是指刘邦,其实只要联系阮籍的为人,联系当时的政治环境,便不难理解,阮籍是借古喻今,抒发胸中的感慨。竖子者,司马昭父子也。
《酒狂》意蕴
现在听到的《酒狂》,打谱者的处理异于一般的古琴曲,乐曲处理成古琴曲中罕见的6/8拍,重音在第二拍的三拍子节奏。由于弱拍常出现沉重的低音或长音,造成音乐的不稳定感,表现了人在酒醉后步伐踉跄的神态。这种有悖于常规的处理有助于表达阮籍的为人,欣赏者也能由此更深刻地体会《酒狂》,并不着重于酒中狂态的表现,而是通过描绘混沌、朦胧的似醉非醉的情态,宣泄内心积郁的不平之气。正如《神奇秘谱》解题所云,“叹道之不行,托兴于酗酒”。
唱片推荐
在现存的三千多首古琴曲中,《酒狂》显得比较另类和特别。其素材精炼、结构短小严谨。收录此曲的唱片很多,重点推荐以下几个版本。
姚丙炎的演奏收录于中唱上海公司出版的《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五》(CCD-346)。姚丙炎是著名古琴演奏家,演奏风格稳健含蓄,善弹《高山》《潇湘水云》、《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等曲。他以《神奇秘谱》的《酒狂》谱为蓝本,又参照《西麓堂琴统》进行打谱,经他绎奏的《酒狂》为当今琴家所宗。龚一的演奏收录于中唱上海公司出版的《酒狂》(CCD94326)。《今虞》琴社社长龚一是非常活跃的古琴演奏家,这个版本演绎和录音俱佳。
另有台湾风潮唱片公司的《广陵绝响》(SMCD1006)在百年老教堂里的录音,音响效果奇好,是一张不可多得的古琴发烧碟。
张子谦的演奏收录于香港雨果公司的《广陵琴韵》(精选版,HRP718-2)。张子谦系广陵派著名古琴演奏家,其风格遒劲,继承了广陵琴派的特点,节奏处理较为自由,音色刚柔多变。垂暮之年这个演奏录音,天真浑朴、无斧錾痕,已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水准之高堪称空前,跻身于香港1988年十大古典CD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