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是传统音乐发达与兴盛的标志,“茫茫九派流中国”是古筝教育家曹正先生引用毛主席诗词来描述古筝传承中流派林立、大师辈出的繁荣景象,可以说,传统古筝流派是我国传统器乐当中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传统古筝流派,2019年12月6日至9日,由汕头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与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广东省音乐家协会、星海音乐学院、汕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汕头市音乐家协会承办,中国澄海区委宣传部协办的“中国潮筝——第二届全国传统古筝学术交流会”在广东省汕头市举办。此次会议由三个主题组成,分别是古筝流派学术交流会、民间乐社采风及专题讲座、传统筝曲音乐会。来自全国各地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在展示传统古筝流派演奏神韵的同时,围绕古筝传统曲目的教学、传承与发展进行多层次的交流与探索。
一、古筝流派学术交流会
12月7日上午,“古筝流派学术交流会”由汕头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刘雨声主持,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王中山致开幕词。他强调,筝是我国固有的输出型国际性乐器,在当今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应发挥其自身的文化作用,引领传统器乐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智慧和文化。随后,来自各古筝流派及音乐高校的古筝演奏家进行了主题发言,分别是:李炜、林玲、周望、阎爱华、杨娜妮、樊艺凤、张珊、陈骐、高百坚、宋心馨。专家们的发言主要涉及潮筝传承、潮筝发展、专业教学、潮筝演奏人才的培养与思考等内容,为传统筝派的传承、发展和教学提供了多方面建设性的意见。广东省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金旭庚谈及传统筝曲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最后,汕头市文联主席郑鹤龄总结发言,音乐家的审美境界与人文修养,并提倡成立潮乐研究会而提高潮乐理论研究的深度。
二、民间乐社采风及专题讲座
传统宗族生活及其村落结构是潮州音乐曾经传承与发展中最重要的文化空间,12月7日下午,与会嘉宾赴澄海前美村陈慈黄故居欣赏了一场由老中青三代音乐家联袂演奏的潮乐音乐会。音乐会由潮州筝家陈其俊主持,内容均为潮州音乐最经典的曲目,澄海莲下镇艺德乐社、陈建鹏、陈煜、高百坚、黄楚英、陈其俊、黄长雄、杜冰娜、郑沛娜等当地乐社与音乐家参与演出。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三场传统筝派演奏艺术的学术讲座,8日上午,南京艺术学院阎爱华教授举办了题为“浙派筝艺的学习与传承”的讲座,从古筝教学法与师承关系谈起,着重讲述了浙江筝派“中正、大方、典雅、平和”的演奏风格。之后,沈阳音乐学院杨娜妮教授举办了题为“山东筝、筝曲及演奏风格”的讲座,针对山东筝曲的风格特点、师承关系、乐曲结构、演奏技法做了详细的介绍与示范。第三场讲座题为“潮乐名家讲座”,由林乔、黄冠英、高百坚、蔡宏佳四位音乐家共同分享潮筝潮乐艺术,对潮筝的音阶调式、音律音准、定弦调音以及做韵技巧等方面给予了深入的讲解。
三、传统筝曲音乐会①
三场围绕传统筝曲为主题的音乐会汇集了当今各大流派及专业院校的重要演奏家,成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12月6日晚,在林百欣国际会展中心剧场举办了“潮筝潮乐专场音乐会”,本场音乐会由潮汕地区多名优秀的潮筝潮乐名家和多个优秀乐团联袂出演,展现了潮筝、潮乐的传统韵味与独特魅力。参与演出的团体及音乐家有:汕头潮乐团、汕头市爱乐乐团、陈骐、郑灿杰、高百坚、陈其俊、刘雨声、黄冠英、黄楚英、黄惠英、蔡毅、林乔、林钟、吴笛、余琼莹、李炜、潮韵筝团、丝儒筝团、汕头龙湖潮人筝语筝团、林英苹、黄友强等。音乐会上,王中山应邀临场加演了一首《水·墨》,他在吟奏结合中用音乐的画笔诠释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中水墨意境,掀起了本场音乐会的高潮。
12月7日晚,“潮筝作品音乐会——青年古筝演奏家专场”在澄海音乐厅举办。音乐会汇集各大音乐学院的青年古筝演奏家与潮乐青年演奏家,分别是:陈皓敏、吴笛、李媛媛、陈佳淇、曾琳佳、牛梦、王梓溢、郑琳、马照珩、吕晓冰、刘碧玥、詹倩:王帅、黄馥丽、陆晶、苏畅、宋心馨等。他们共同演出传统潮筝乐曲与新作,旨在促进潮筝的发展,传播潮筝的演奏艺术,推动潮筝曲目的创作。
12月8日晚,“古筝名家交流音乐会”由国内专业院校知名古筝教授、全国传统古筝流派专家同台演出,展示各流派的经典曲目与古筝名家的演奏风采。参与演出的音乐家有:林乔、林钟、吴莉、陈蔚旻、江澹曦、樊艺凤、杨娜妮、张珊、阎爱华、王晓红、黄梅、林玲、周望、高亮、张晓红、张彤、黄玉鹏等。
四、传统器乐流派的四重境界
传统器乐流派的形成并非易事,是在特定地理与文化区域内经过一定时间的传承与发展而达成的“文化共识”。在此过程中,传承有序的乐谱、乐人,相对完整和体系化的演奏技巧,共通性的社会功能和行为方式,及较为稳定的审美心态与追求,都是流派建构中不可或缺的本质因素。因此,要掌握某种流派的精髓也并非朝夕之间,至少要跨越以下四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标识——代表曲目。流派形成的过程中得益于音乐家群体的贡献,在时间的筛选中,大浪淘沙般地留下能代表各自流派标识性的乐曲,这成为学习该流派最直接的内容。
第二重境界:味道——音乐风格。流派的音乐本体风格包括音阶调式的音律特征、体系性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方式,以及由这些技术所构成的音乐本体风格。如潮州弦诗与筝曲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五调等音阶调式的音律特征及在实际演奏中的音准观念,“单催”“三点一”“七点一""企字催”“叠字催”等多达几十种相对完整而灵活的“催奏”手法。又如高百坚老师在活动中提到的“采花做韵”“小短滑”“空弦滑揉连音”"花指不过三""扎桩游指"和大幅度按弦的"老虎开牙”等影响音乐风格的流派技巧。因此,对于那些有更高追求的演奏家而言,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不同流派音乐本体风格,以获得传统流派演奏中的味道。
第三重境界:品性——传承体系。不同的文化在各自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符合自身特性的音乐记谱方式与传承方式,音乐记谱与传承相互规定并影响着对方的内涵,共同确保传统音乐在传播、延续与发展中保持自身的文化品性。我们传统的乐谱如工尺谱、二四谱都有着相似的记谱逻辑,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传承体系。学习者在掌握器乐演奏之前往往需要跟随老师进行乐谱的念唱,②从而将仅记录骨干信息的工尺谱生成为完整而可以演奏的旋律。这一过程是形成不同旋律风格的关键,更是民间乐师培养、展示其音乐创造性的环节,也是中国传统器乐“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最具文化特征的内容之一。③如潮州弦诗和筝曲,按传统而言,往往要先念唱仅记录骨干音的工尺谱或二四谱,然后练习旋律润腔做韵和不同催奏的体系性技巧。在这样的传承体系当中,每个演奏者都可以在流派共同的审美规范中形成润腔、加花、技巧、曲式及风格等不尽相同的个人化版本,甚至每一次演奏都是不同的版本,这也是传统音乐重要的创新方式和以演奏家为核心的体系特征。如果说前两层境界是掌握了传统曲目的风格,那么对于传承体系的了解才能把握住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在品性,这恰恰可能是习惯于西方精确记谱及学习方式的学院派传承中尚有缺失的内涵。
第四重境界:审美——思维观念。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且具有复杂而精致的审美观念,如“移情、意境、气韵、留白、中正、和谐、自然、空寂”等众多的审美范畴,更有悠久的音乐审美命题,如“尽善尽美、大音希声、声无哀乐、琴者禁也、琴者心也”等,以及详细描述音乐审美状态的“二十四况”。这些审美观念是在传统文化的历史语境中形成,代表着传统音乐整体的审美思维方式。除此之外,不同的流派基于各自的地理文化空间和社会语境,形成了流派性的审美志趣,如在形容潮州
筝曲时的“清新淡雅”“优雅”"清丽"等,在形容山东筝曲时的“跌宕起伏”“古朴凝重”等。对于传统流派的学习而言,审美层次不仅需要前三层境界的积累,还需对当地语言音调与人文环境,音乐的使用场合和社会功能,及音乐行为及审美心态有相当深入的理解。
2010年1月,笔者曾在澄海进行采风与学习,多个民间乐社每周都有固定的合乐时间,常年演奏相对固定的十来个乐曲,且通常并没有什么观众。对于来自音乐院校的我而言,这个现象引起了不小的疑惑,乐师们总演奏相同的曲目没有审美疲劳吗?没有听众乐师们演奏给谁听呢?随着对其音乐体系及传承方式的了解,笔者感受到乐师们虽常常演奏相同的曲目,可每次演奏中随着不同领奏者对音乐理解与创造的差异,基于传统的旋律框架其做韵与催奏技巧及其结构都不尽相同,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即兴。每次演奏都是一个版本形成的过程,因此常演常新不会感到审美饱和与疲劳。其次,乐师们通常并不是持有音乐会的心态进行演奏,也不是演奏家与听众之间的审美关系,每次合乐是乐师们以音乐进行人际与情感的交流,在音乐的“玩味”中建构良好社群关系并“修心养德”。这展示出音乐本体审美之外,一种行为的美感和生活的美感,与音乐会的审美观念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当然,建构音乐流派的审美思维具有极其复杂的内容与纬度,以上仅举例展示了潮州音乐在音乐观念、行为方式与我们熟悉的学院派所存在的某些差异。
掌握传统音乐流派的四重境界,要从观念上认知传统与西方、专业化之间的不同体系开始,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仍然任重道远。
“中国潮筝——第二届全国传统古筝学术交流会”在学术会议、田野采风、专题讲座及音乐会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中结束,参会的古筝名家、专业院校教师及青年演奏家们摒弃门户之见,分享各自的艺术经验与智慧,共谋古筝及传统流派的传承与发展。“和实生物、同则不济”,传统筝曲的传承需要不同流派与专业院校师生的参与与推广,不同流派的艺术沉淀为传统筝曲及其专业化提供了丰富性与多元性,是我们在面对中西乃至世界的音乐交流中保持自我品性及走向未来的基石。在不同流派相互交流与学习中,此次学术交流会必将对潮筝及各流派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①由于篇幅所限,文中按出场顺序列出音乐会古筝演奏家。
②乐谱的念唱和传承体系是整体性的介绍,不排除有些乐种、流派在传承中没有乐谱和不念唱乐谱或旋律的情况。
③王先艳《论民间器乐传承中的念谱过程及其意义》,《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第93—105页。
(本文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