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浅析新疆音乐元素在古筝曲中的运用 以古筝作品《西域随想》为例
龙艳 华音网 2024-07-03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不断发展,慢慢走进大家的视野,其中新疆地区音乐因其独特的人文环境与音乐风格在少数民族音乐中独竖一帜,大放异彩。民族器乐中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如今也得到较好的发展与传承,随着古筝创作与演奏技巧的发展,古筝作品由以往单一简单发展到如今的多元化,新疆音乐元素在古筝曲中的运用打破古筝的传统定弦、节奏、弹奏技巧等方面将两者推向更高的端峰,其中新疆风格古筝曲《西域随想》便是一首优秀的代表作,通过以此曲为例从乐曲定弦,节奏节拍、创作风格表现内容等方面来研究新疆民族音乐元素在此曲中的运用,以探索新疆民族音乐在古筝发展中所带来的强烈冲击,感受新疆民族音乐与古筝融合后产生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新疆民族音乐;《西域随想》;音乐分析;元素

一、引言

古筝,作为一门艺术在中国已有十分久远的历史,并且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古筝作品演奏技巧等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为此古筝艺术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发展、做到了与时俱进。其中新疆风格的古筝曲,因其特有的定弦,节奏节拍,民族元素,使人耳目一新,不论是民族传统音乐发展,还是古筝作品创新的发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中古筝曲《西域随想》是作曲家王建民先生在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收集新疆多种音乐元素创作而成的古筝作品,是新疆民族音乐与古筝相融合的杰出代表作品之一。此曲通过独特的节奏节拍、和声变化让听众感觉置身在那辽阔的沙漠之中,又仿佛置身在美丽维族姑娘的欢声笑语中。

二、新疆民族音乐及古筝曲的简介

2.1新疆民族音乐文化介绍

于其他地区音乐,新疆民族音乐中的调式体系受欧洲音乐及波斯一阿拉伯体系影响形成独特的乐律,乐调,音阶等方面差异。其特征体现在于新疆音乐调式音阶中四分之三音大量出现,而且新疆民族音乐中常用复杂的节奏节拍,常用的节拍型如:6/8拍6/4拍9/8拍3/4拍等节拍。因为节奏节拍的多样性其节奏型也变化多端,不同的节拍节奏型也带给听众不同的感受,例如6/8拍会给人带来热情欢快的感觉,切分音节奏型给人轻盈灵动的试听感受。而在器乐使用方面新疆民族音乐中较为突出的便是其独特的民族乐器,如弹拨类乐器:热瓦甫、弹拨尔。鼓类乐器:达甫(手鼓),纳格纳鼓等。这些民族音乐更是为新疆民族音乐特色添上浓重的一笔。

2.2新疆风格古筝曲

因为这些独特的音乐文化,使这片神圣美丽的土地上不仅培育出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更是吸引了大量音乐家来到这神秘的大漠之洲寻找创作灵感。通过探索新疆民族音乐加以创新,创作出了许多多元化的新疆民族风格作品。古筝作品中运用新疆民族音乐元素代表作品,很多都深受好评。

其中:《木卡姆散序与舞曲》作者周吉,以新疆木卡姆音乐风格创作而成,具有浓厚的新疆鼓舞套曲风格。《伊犁河畔》古筝独奏曲、作者成公亮,以新疆赛乃姆音乐风格为主题描绘了新疆伊犁河畔的美丽风光。乐曲采用维吾尔族民歌《送你一只玫瑰花》、《天山之歌》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乐曲改编而成。这些作品无论是在乐曲调式、节奏节拍、演奏技法等方面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使用到新疆音乐元素,用古筝完美的呈现出新疆音乐的独特韵昧。新疆音乐元素在古筝曲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古筝的艺术曲库,同时也使古筝创作走向多元化发展。既保存古筝的传统文化也在其基础上注入了新的色彩元素。两者的融合与发展使古筝作品中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新疆音乐元素,使新疆民族音乐与古筝融合创作出的优秀作品在音乐发展的道路上大放异彩。

三、新疆音乐元素在古筝曲《西域随想》中的运用

3.1《西域随想》创作背景分析

含有新疆音乐元素的古筝曲《西域随想》创作于1996年,其作者王建民是一位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在其创作生涯中,对民族器乐的创新这个领域中很有成就,所创作作品深受广大师生喜爱。而作品《西域随想》便是王建民先生在收集整理新疆音乐素材后创作而成的古筝作品。此作品不论在乐曲风格还是技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及突破,是古筝作品中新疆风格的代表作。

作品题目以“西域”命名,简洁明了的体现出作品主题风格,“西域”自汉代以来便指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成,是中国古时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过西域文明的历史变迁,造就了现在独特的绿洲文化。现如今新疆依然保留了古时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例如龟兹文化,作为西域文化中的文化源头兼容着东西文化,其中龟兹乐律中的七调五旦对中国乐律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并经过龟兹文化流传发展下来的琵琶更是成为中国标志性的民族乐器。龟兹音乐因独特的音阶调式和乐器种类多样,其音乐便营造出极为壮观,极富感染力的视听盛宴。龟兹乐对中原音乐的发展与影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为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说,新疆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离不开龟兹文化,同时西域随想在创作中收集整理到的新疆民族音乐元素也与龟兹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王建民先生创作的作品《西域随想》是在古筝传统创作手法的基础上融合新疆民族音乐元素,改变传统古筝曲中节奏节拍音阶排列等变化营造出新疆欢歌热舞的风土人情,使原本单一的古筝演奏在试听上给人带来新疆舞乐融为一体的独特乐舞氛围。闭眼聆听《西域随想》这充满着异域风情的作品仿佛将听众带到一望无际的戈壁,聆听远处传来的阵阵驼铃声,清脆的手鼓声,让我们仿佛看见那英俊的小伙,美丽的姑娘吹着羌笛跳着灵动的热舞。而正是因为王建民先生在创作过程中将新疆地区所收集到的这种独特的绿洲文化以及充分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民族音乐元素后加以整理创作而成,给古筝作品创作注入新的活力,为古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西域随想》中新疆音乐元素分析

在古筝曲《西域随想》中主要用到的新疆音乐元素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体现在此乐曲中的调式旋律、节奏节拍中。笔者便从这两部分中简单分析新疆民族音乐在古筝曲中的运用。

3.2.1调式音阶及旋律

由于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新疆音乐中调式音阶受西方文化影响,不仅包含中国民族调式,同时也具有西洋大小调式音阶特征,不仅运用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也常用七声音阶,并善于在调式音阶中运用丰富的变化音。是中西音乐文化融合后的产物。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筝曲所采用的定弦方法为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音阶,即:宫、商、角、徵、羽(d01remis01la)这种传统的定弦方式较为单一,但是《西域随想》中的定弦方式打破传统定弦,不以一个完全八度作为一个周期,采用独特新疆音乐风格的调式音阶定弦(见谱例1)。

像《西域随想》这样的定弦调式音阶的还有古筝独奏曲:《木卡姆散序与舞曲》《箜篌引》《西部主题畅想曲》等。都是体现出新疆民族风情的古筝曲。所以将新疆音乐调式音阶融入古筝曲中扩展了乐曲的表现力的同时更加突出主题韵味,也更加突破古筝能容风格的多样性。

在新疆音乐作品旋律中常采用“旋法”创作手法,以围绕小二度或小三度进行级为主,强调乐曲中4、7的运用,使用模仿、移位、重复等创作手法来突出音乐主题。《西域随想》中便运用到新疆音乐风格中旋法特点,在乐曲中使用到音程级进,旋律模仿的手法,可以生动描绘出新疆旋律调式的独特魅力以及表现出新疆音乐旋律调式的多样性。使古筝曲中表现出更加浓厚的新疆音乐风格特点(如谱例2)。

音乐旋律中常见变化音或装饰音,游移音(如滑音、颤音、倚音等)以及一级多音(例如:#D=bE)用来对旋律进行补充,使旋律内容丰富多变。且重用中国五声调式音节中没有的4、7两个偏音及变化音(如:#1、#4、b7等),韵味十足。形成新疆音乐文化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格特点。《西域随想》乐曲创作中就大量使用到新疆音乐乐调中独特的音乐元素游移音。游移音是在四分之一与四分之二音程范围内向上向下移动(或被称之为颤音)(见谱例3)

乐曲中游移音的大量存在,为乐曲的曲调风格奠定了基础,体现出新疆民族音乐风格上的曲线美。不同形式的游移音为新疆音乐旋律中带入独特的韵律美,提高乐曲的音乐表现力。游移音对音准要求较高,因此乐曲难度提升对演奏者演奏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

3.2.2节奏节拍

提到新疆音乐的独特之处作者便不得不提到新疆音乐中丰富独特的节奏节拍了。新疆音乐中既存在常规的节拍如2/4拍3/4拍4/4拍同时也存在大量的复合拍子如5/8拍、6/8拍、7/8拍、5/4拍、9/8拍、3+4/8拍、混合节拍(3/4+2/4)拍。例如复合拍子6/8拍,表现出的音乐强弱规律为:5B,弱,次强,弱,强,弱此类复合节拍可以完美表现出新疆音乐旋律强烈的起伏变化,体现音乐中的灵动感。在乐曲《西域随想》中除2/4拍、3/4拍、4/4拍常规节拍,还使用6/8拍、5/4拍这类复合拍,将这些节拍运用的淋漓尽致。复合拍子的使用突显出独特的边疆风情,仿佛让听众置身在宽广的大漠中,聆听远处传来似真似无的驼铃声。

然而在新疆音乐中即使节拍相同的情况下,其节奏型也不一定相同,这些不同的节奏型有可能出现在一小节中,也可能是两小节或者是更多。新疆地区节奏型多以切分音、符点音符、及前十六后八、前八后十六为主要组成部分(见谱例4)。由于新疆维吾尔族黏着型语言特点(无ā、á、ǎ、à、语调,新疆语言发音似歌唱一样具有旋律感),新疆音乐的旋律部分经常开始于节奏的轻位而不是重位。

所以为了更好的贴合这一语言特点,新疆民族音乐中切分音型大量的出现给予乐曲动感的生命力。大切分节奏运用可以用来表现安静、和平的音乐氛围。小切分节奏型则可以渲染出一种兴奋、激动、短促、的音乐氛围。

《西域随想》中运用到前八后十六加上两个八分音符,带有强劲的舞蹈性、律动感,表现新疆热烈欢快,善歌善舞的风情文化。是新疆少数民族典型的音乐节奏型。同时如图例中所示《西域随想》中的节拍便采用轻重音位常有不同这一特点。运用丰富的节拍和变化莫测的节奏型来表现不同的旋律性格,表达不同的情绪变化。让听众在听见音乐时能够时而感受到小伙粗旷的舞步,时而感受到姑娘轻盈的舞步。这种音乐形态丰富了古筝旋律节奏特征,使民族音乐特色更加显著,也为古筝加入新鲜活力。(见谱例5)

四、新疆音乐表演形式对古筝演奏技巧的启发

《西域随想》中用右手击拍琴弦模拟鼓的击打声。加以演奏者对乐曲的个人感受,在演奏时加上对情感上力度变化的细腻处理,将模拟音响由弱到强处理并突出重音使音响效果发挥到极致。营造出一种神秘,幽然的视听感。(见谱例6)

在慢板结束后,进入快板部分时节奏,速度,强弱都发生变化,作品情绪慢慢上升由前部分静谧的自然状态进入到人物的出现,场景逐步进入欢快愉悦的场景之中。中右手骨关节和手掌交替叩击、拍击琴盒处。以模拟打击乐击打鼓边及鼓面的声响。再与特定的激奏型相组合,营造鼓与舞相结合的律动感和热烈氛围。利用古筝独特的音箱共鸣模拟出的音响效果使作品节奏与韵律更加独特内容更加丰富,充分体现出新疆地区独有的音乐节奏型,复合节拍等节奏性多变的特点。

(见谱例7)

所以在古筝曲中加入新疆地区的音乐代表“打击乐器”的模拟音响后便可以更好的展现新疆地区节日盛大狂欢的热闹场景,使气氛更加浓厚,气势更加宏大。所以模拟新疆打击乐在古筝曲中的运用为全曲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独特的音响效果体现出新疆妖娆多姿,热情奔放的西域风情,也描绘出西部地区豪放粗旷的地域风貌。使古筝中所运用到的模拟音响成功的塑造出新疆地域音乐特征,并且更加深化作品对新疆音乐元素的呈现与内涵。

在古筝与新疆音乐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后后,两者相结合后所产生的新疆古筝代表作《西域随想》这首作品,即充分体现出新疆音乐粗旷性、歌唱性及舞蹈性。同时也探索发掘出古筝曲风的多样性。演奏技巧和表演技巧也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使古筝的技巧手法更加丰富,音乐层次也更加鲜明。在发展新疆音乐文化时,古筝也快速向多元化发展。

五、结论

不同的音乐素材决定着不同的音乐风格特征。新疆音乐风格元素在古筝曲中的运用,确定了乐曲核心主题,使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性,加以创新,创作出能够表现新疆民族风土人情的古筝作品。这种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使新疆民族音乐的艺术表演形式、艺术创作形式更加多姿多彩,同时也推动古筝的大跨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梦饺,现代筝曲《西域随想》的演奏技法及艺术表现力分析[1.北方音乐,2016(01):46-47

2)宋经苑浅析古筝由《西域随想》[JD.黄河之声,2012(06):28-2933

3)葛笑然.论西域曲风在古筝中的运用及特色以《西部主题畅想曲》等为例[音乐时空,2015(13):52-53

4)韩松岩,浅谈筝自《西域随想》技法创新对古筝的影响[.北方音乐,2016(03

————————————————————

龙艳: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讲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