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岭南音乐文化的多学科阐释
田可文 华音网 2022-04-13

内容提要:岭南音乐文化是岭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范畴上界定,岭南音乐文化又分为广东音乐文化、桂系音乐文化和海南音乐文化三大区域,其有各自独立的分支音乐品种与音乐特征,也有着大致相当的音乐风格。周凯模教授与其团队在2017年出版了六卷一套的《岭南音乐文化阐释丛书》,向读者展现出岭南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也体现出岭南各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性。文章从文化差异与岭南文化、岭南音乐文化与特征、周凯模与其团队研究著作、区域音乐文化与学术视野几个方面,对这套丛书进行了学理上的分析与阐述。关键词:岭南;音乐文化;周凯模;《岭南音乐文化阐释丛书》;新成果

作者简介:田可文(1955-),男,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讲席教授、广西艺术学院兼职教授(武汉,430060)。

一、文化差异与岭南文化

就世界范围而言,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从中国各地域与各民族文化来说,也同样存在着差异性。当今,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已深入人心,研究者们非常关注中国音乐文化自身——从历史线索到形态分析——都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那么,以相等价值的学术态度,去看待我国各区域、各体系的音乐文化,深入地研究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的某些课题,或是解决我国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特殊音乐文化现象,是重要的手段。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与人口众多,其音乐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或绝大部分保持着多样的地域形态、文化特征与音乐色彩,因而,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保持有独特的特色与价值。由于“文化”的概念,并非只有一种固定模式的判断的价值标准,所以,我们应正视因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等因素,而造成的音乐文化在社会历史中的差异性,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性质的音乐艺术种群。音乐民族学(或音乐人类学)认定——不能以某一特定区域和范围的音乐为价值判断的唯一标准,而要以不同的价值标准和学术视野来重新审视与研究不同地域民族音乐文化问题。社会时代导致不同地域音乐文化,每每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各种文化、各种艺术相互影响与相互渗透,进行着不断的解构与重组。于是,人们在对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基本概念的理解过程中,曾产生过的严重分歧观点,也正在逐步弥合——那种主张通过各地域、各民族音乐进行深入探求,找出各自独特性的音乐理念,正为人们所赏识,也为不同地域音乐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提供正确认识的理论基础。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也是如此。

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而广东、广西是岭南文化发源地。商周的岭南,与中原及长江流域已存在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往来。战国时,岭北的汉人因经商、逃亡或随军征战等原因,逐渐南来。但对岭南的开拓,则是在秦代统一岭南后才开始的。唐代开元年间,张九龄主持扩建大庾岭新道,使其成为连通岭南岭北的主要通道,“兹路既开,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中原之声教日进矣,遐陬之风俗日变矣。”([明]丘濬《唐丞相张文献公开凿大庾岭碑阴记》)历史上,唐朝岭南道(岭南道是唐朝的一个道,为贞观十道和开元十五道之一)其所治广州,包括辖境于今广东全部、福建、广西大部、云南东南部、越南北部地区,也归属于岭南。宋代以后,越南北部才分离出去,岭南之概念,逐渐将越南排除在外。岭南的不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相近,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而历史上汉人历次的大举南迁,不仅加快了岭南的开发,并以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影响了岭南的原住民族。

岭南文化是指中国岭南地域的文化,它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地域上说,岭南文化又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板块;广东文化又分为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雷州文化、高凉文化,尤其以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构成了岭南汉文化的主体。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岭南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具有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精神。其学术思想吸取了由中原传入的儒、法、道、佛等各家思想,并进行创新性发展,孕育出不同风格的文化思想流派。岭南文化涵盖学术、文学、音乐、戏曲、绘画、书法、工艺、侨乡建筑、园林、民俗、宗教、饮食、语言等众多内容。历史上,岭南文化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其以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风气,使岭南文化在我国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二、岭南音乐文化与特征

从理论上讲,一个完整的地域音乐文化应包括不同的分支民族、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经济和文化状况、各种语言环境中的音乐文化。岭南音乐文化与我国其他地域一样,普遍具有多元音乐文化的属性,故而,以同等的态度去看待岭南地域民族音乐文化,这是我们在研究民族音乐文化中应持有的态度。岭南音乐文化由岭南各具特色的地域音乐文化共同集结而成,再由于岭南又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环境,也就造成岭南人的遗传心理特征各异,这不仅造就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也造成岭南文化因不同地域,而构成具有鲜明的岭南各分支不同的地域音乐色彩与结构特征,构成了岭南地域民族音乐文化独特的审美特征、独特的文化品位及地域文化属性。

作为岭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岭南音乐文化,从地域上讲岭南音乐文化又分为广东音乐文化、桂系音乐文化和海南音乐文化三大区域。这三大地域也有各自独立的分支音乐内涵,也有共同的音乐体裁与大致相当的音乐风格。

岭南音乐文化的文人音乐当属古琴音乐。历代文人墨客的政治与文化生涯总是伴随着古琴,成为一个人有涵养体现的“琴、棋、书、画”的首要组成部分,故有“士无故不撤琴瑟”(《礼记·曲礼·下》)之说。和其他地域一样,岭南的古琴在汉代(或以前)便逐渐发展起来。岭南历代都出现很多有名的琴人,写有不少琴学典籍,保存了不少名琴和琴谱,据记载,南北朝时期广东曲江人侯安都就有很高的琴艺造诣;南宋末年,金元入侵中原,南宋宋怀宗赵昺(1272-1279)被迫南迁至广东冈州崖山,中原琴艺在冈州留下一批琴谱,相传《古冈遗谱》就是在当时遗留下来的古琴谱。明代,岭南琴人辈出,著名的有陈白沙、邝露、陈子壮、陈子升等。清代岭南琴派的创始人为道光年间的新会人黄景星,其他影响较大的琴人有云志高、何洛书、何耀琨、杨锡泉等;琴谱和琴论方面,有云志高的《蓼怀堂琴谱》、黄景星的《悟雪山房琴谱》、何斌襄的《琴学汇成》、朱启连的《鄂公祠说琴》、容庆瑞和林芝仙合编的《琴瑟合谱》等。岭南文人古琴音乐在儒、道、释思想影响下,与其他地域文人一样,追求“清虚寥廓”“冰心玉质”“恬淡无欲”纯洁宁静之境界,使岭南历代琴曲蕴涵有清高孤傲、洁身自爱、视富贵如浮云的人生观,琴曲中表现出对扰攘世俗唾弃的心境,以及在这种情感下对自然山水表现出的特有强烈向往——排除一切低级的感官欲望,把握、追求“宁静”“超逸”“声微志远”这类超越形、色的声音美。古琴“中、和、古、淡”“轻、微、逸、静”的审美情趣,也便成为岭南琴曲的特征之一。

岭南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器乐是广东音乐与潮州音乐。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一带产生了“广东音乐”(又称“粤乐”),是在当地民间“八音会”和粤剧伴奏曲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20世纪20-30年代间,是广东音乐的兴盛时期,涌现了严老烈、何柳堂、吕文成等名家,创作出《旱天雷》《倒垂帘》《平湖秋月》《步步高》《雨打芭蕉》《赛龙夺锦》等名曲;在潮州音乐中,既有传统古乐之遗制,又有本地创造之发明,形成丰富成熟的多乐种、多形式的地方音乐,其中潮州大锣鼓以其花式丰富与气势磅礴著名,被列为中国三大锣鼓之一。更由于符合潮州人对音乐欣赏的习惯,使其在文娱演出、节俗礼仪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并在闲暇时的家庭合乐等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此外,潮州筝乐也是具有独特风韵的我国古筝流派之一。

岭南的戏曲是具有独特韵味的戏曲品种,代表性的是广东粤剧与潮剧,以及湖北等地传来的汉剧等。粤剧又称“广府大戏”,发源于佛山,可溯至道明嘉靖年间,它以粤方言演唱,是广东珠三角流行的地方戏曲剧种。粤剧受到弋阳腔、昆腔、汉剧、徽剧、秦腔等多个剧种的影响,取各家之长,自成风格,既与我国传统戏曲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岭南文化特色。潮剧同样源远流长,它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戏曲剧种,曾潮安县出土的明宣德年间剧本《新编全相志孝刘希必金钗记》,是国内出土最早的南戏演出本之一,是南戏传入潮州后发展的地方剧本。明末清初,潮剧渐趋成熟,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历史记载曾有二百多家潮州戏班存在。汉剧源于湖北汉剧、徽班、秦戏班底,客家汉剧角色行当分为生、旦、乌净、红净、丑、公、婆七行,其“唱、念、做、打”丰富,武打戏还把南派武功融于其中,唱腔有二黄、西皮、大板等声腔。潮剧后成为广东重要的剧种。另外,岭南戏曲剧种还有采茶戏、雷剧、琼剧(亦称琼州戏、海南戏)等,其客家地方小戏的采茶戏和花朝戏为岭南小戏之代表剧种。

岭南的声乐体裁,更多地体现在客家山歌上。最具代表性的是流传于梅县、兴宁、五华、紫金、博罗等客家人聚居地的客家山歌,其意境含蓄、题材广泛,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生动通俗,讲究押韵,用客家方言吟唱。客家山歌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原本简单的旋律变得曲折回环、委婉动听。客家山歌的体裁丰富,大致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在曲艺方面,代表性的有粤曲、木鱼歌、龙舟歌、南音和粤讴等;最具特点的是流传于潮汕、用潮汕方言诵唱的说唱本子“歌册”。歌册的体裁为两类:一,传奇故事体;二,歌行体。潮州歌册广泛传诵于妇女间,现存歌册最早创作年代为明代。在清代歌册刊刻甚盛,现存传统本子有数百部,流传至东南亚及内地,流播甚广。尽管岭南民间舞蹈的品种繁多,可代表性的风俗舞是船灯、鲤鱼灯、采茶扑蝶、席狮舞、杯花舞等。另外,岭南宗教音乐有佛教放焰口、早晚课等音乐,跳花棚等傩艺、客潮祭祀等,这些都是岭南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岭南历史悠久、民族与人口众多,其音乐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或绝大部分保持着地域的独特性、文化的差异性与音乐的多样特征。我们注意到岭南音乐文化在历史过程中的演变与差异,这是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我们说,岭南音乐文化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域的音乐文化,它具有独特风格与价值,值得包括岭南音乐文化学者在内的广大学者们关注与研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