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詹澄秋作品《石上流泉》古琴大师经典演奏系列(附谱)
古琴人 华音网 2023-01-17

詹智浚(1890年-1973年),字澄秋,号水云子,梅云馆,别号"襄阳学人"。祖籍湖北襄阳,生前为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诸城派"琴家。诸城琴派的第四代传人,历任济南市立高中国文导师、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主席,为济南古琴研究会创始人之一。

詹澄秋之琴源于庐山宗,于清宣统年在家塾读书之余自学《归去来辞》等十二曲。1912年,他从师山东诸城派琴家王心葵学《高山》、《水仙》、《潇湘》、《秋鸿》等十八曲。1921年冬,王心葵卒于故里,自此之后已无师资,自学从事古琴研究与练习,历三十年之久。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很深的艺术造诣。

詹澄秋生前为中国音乐研究所特邀演奏员,曾应邀去北京演奏和录音。1956年,中国音协副主席、北京琴会会长查阜西率队采访了詹澄秋,并录制琴曲数首。临别时,詹澄秋将珍藏的一张宋琴赠给出访组以示友情之珍贵。詹澄秋有十七首琴曲由中国艺术研究所录制,收录于国家音像资料库流传后世。其中《流水》、《石上流泉》、《良宵引》、《秋江夜泊》、《双鹤听泉》于1962年编入《古琴曲集》中,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詹澄秋不仅抚琴,还喜欢藏琴。他曾先后收集二十余张唐、宋、明、清时期的七弦琴。现存于中央音乐学院的"太古遗音"就曾是他的藏品。此琴是解放前所得,为唐初贞观年间制造,属少见的"月琴"。他为躲避一权贵的勒索,携此琴去历城县南山的一个村庄寄居,从而保存了这张唐琴,2008奥运开幕式演奏所使用古琴正是据此仿制。

詹澄秋收藏的琴中以宋琴为佳,如:"鸣玉"为南宋赤城朱致远、古吴张睿修斫,还有"联珠"、"寒潭秋月"两张。"灵凤振乡"为明代著名斫琴家张敬修之物,民国四年王心葵所斫之琴为"玲琅"。还有一张琴的龙池内刻有"中华民国四十乙年斫于济南夏,诸城王露珍藏",沿内刻有"水山房、五十号"字样。詹澄秋为人慷慨豁达,他收集的大部分古琴都转让或赠送与琴友和其弟子。詹澄秋还善鼓瑟、抓筝、卜蓍,喜诗词、书画,喜花木、竹,尤喜松鹤。

泉石,松柏,古道,空山……是自然山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乃天地造物精妙之笔,令人寄情神往,常为古今文章书画所载,琴曲《石上流泉》亦以此为题。

《石上流泉》取泉动石静之意,音节古旷和畅,清实闲逸。下指时取音清实圆满,吟猱音韵意含藏。刚柔相济,方圆结合。《杏庄太音续谱》:「泉实而虚,石坚而空,清浊合之,自成宫商。昔人有采药入山,忽闻琴声者,穿松林出溪口,初微渐甚,行里许,见飞泉淙淙然石上流出,遂徘徊竟日不去,归而象其音,乃为是曲。

石上流泉初见于明代的<<琴谱正传>>(1547)。存谱为八段。关于它的作者,有伯牙或刘涓子等说法,并不可信。乐曲表现了碧涧泠泠、枕流漱石的意趣。

《石上流泉》与岭南派的《碧涧流泉》极为相似,所标指法、节奏稍有不同,估计是同出一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