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近年来音乐类毕业生想要进入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体制内学校工作是较为困难的,必然有部分学生将会进入社会音乐教育领域。这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相关问题成为国家层面的一项研究热点,以及一个社会关注点。本文旨在梳理音乐类毕业生服务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一些新构想。
出于课题研究需要,笔者从所就读的学院学工部调研了2015级、2016级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总计299人。其中,派遣(即进入以中小学、幼儿园等各类学校、事业单位)134人,约占总人数的44.8%;灵活就业(即选择家教、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和各类公司)97人,约占32.4%;国内外考研深造59人,约占19.8%;其他(未登记)9人,约占3%。数据显示,传统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学校音乐教育等体制内工作的不到总人数的一半,可见,服务社会音乐教育已经成为音乐类毕业生重要的就业组成。
社会音乐教育的研究范围主要指学校以外的文艺单位、团体,以及个人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有关音乐方面的教育。其中,各类学校为社会所提供的音乐教育方面的服务也属于社会音乐教育的范畴。①我们可以将社会音乐教育分成以下几类:第一,各级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第二,各地音协、专业音乐院校或文艺团体建立、指导的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第三,其他社会力量办学的社会音乐培训机构;第四,个人工作室、私人家教等。本文研究的社会音乐教育主要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个人工作室和私人家教。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对于音乐类在校生、音乐类毕业生和接受社会音乐教育学生的家长,以线上问卷形式为主进行调查;对于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管理层、个人工作室、私人家教,则以访谈形式为主进行调查。因为疫情期间不宜占用过多社会资源,所以本课题研究在数据采集上只能暂时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主,这必然存在一定局限,但也为今后面向各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生服务社会音乐教育的研究做一些方法和思辨上的积累。
一、从在校生兼职调查管窥上海市社会音乐教育现状
本次研究在数据上有两个现象引起笔者的特别关注:一是课题组在对毕业生和在校生同时进行问卷调查时,在有关社会音乐教育教学主体、初次入职条件及年份、期望薪金及待遇等问题设定上有所重叠。之所以设计成两份问卷,本意是对毕业生和在校生服务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比较,最终收回毕业生问卷46份,收回在校生问卷742份(在后续研究中有对两组数据相差巨大的原因的解读)。二是由于疫情原因,课题研究数据采集等活动延后,造成2016级学生不仅作为在校生调查问卷的主要数据组成,而且又成为学院就业数据的主体。这两个现象也使得我们不得不通过在校生的问卷来管窥上海市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
参与此次调查的在校学生年级分布为:2019级本科生约占23.85%,2018级本科生约占22.64%,2017级本科生约占14.96%,2016级本科生约占30.05%,在读硕士研究生约占8.18%,在读博士研究生约占0.32%。其中,男生约占22.51%,女生约占77.49%。生源地方面:约有82.48%的学生来自华东地区,约有9.43%的学生来自东北地区,约有8.09%的学生来自国内其他地区。此外,约有49.33%的学生为非师范类音乐专业(含表演专业),约有41.11%的学生为师范类音乐专业,另有约6.33%的学生为非师范类艺术专业,约3.23%的学生为其他专业。所学方向排名占前四位的是:钢琴约为31.94%,声乐约为29.51%,西洋乐器约为15.77%,民族乐器约为9.03%。该数据与笔者所在学院每一届的招生情况、专业设置基本一致。由于在校学生服务社会音乐教育以兼职为主,因此以下文中均以“兼职”进行论述。
(一)在校音乐类学生兼职情况
1.在校生兼职主要途径
在参与在校学生问卷调查的学生中,约有78.03%的人有大学兼职经历。在“您具体在大学几年级想找一份兼职工作?”这一问题中,选择大一的人约占47.99%,选择大二的人约占34.67%,选择大三的人约占13%,选择大四的人约占4.33%。在“您现在或之前参与的兼职工作”的多项选择中,排名占前三位的是艺术培训机构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约占75.65%)、私人家教(约占40.07%)、商演(约占27.98%)。在“目前所教授的课程”的多项选择中,排名占前三位的选项分别是钢琴(约占51.47%)、乐理(约占24.87%)、声乐独唱(约占16.41%)。在关于“兼职工作对您产生了哪些影响?”的多项选择中,排名占前三位的选项分别是“知道了未来要做什么” (约占43.01%)、 “意识到自己要好好学习,工作中需要的能力还达不到”(约占36.27%)、 “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不少”(约占33.51%)。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音乐类在读学生比较注重和专业相结合或有关联的社会实践,年级越低越有意向参与到服务社会音乐教育的兼职活动中。服务社会音乐教育是他们最主要的兼职途径,但其最主要目的不是勤工俭学。
2.供求一致性和矛盾性
在对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中,针对“挑选兼职种类时最看重什么”这一多项选择题,排名占前三位的选项分别是兼职薪资(约占71.68%)、兼职所在地与自己当前的距离(约占56.82%)、兼职的可靠度(约占48.88%)。在“单次兼职平均时长”的选择中,选择四小时之内的约占70.46%,四到八小时的约占28.49%。在“期望或接受一天内兼职时长”的多项选择中,排名前三位的选项分别为无论多久只要薪资满意(约占38.81%)、三到四小时(约占15.23%)、无论薪资只要有时间(约占12.53%)。在“目前兼职月薪”的多项选择中,排名占前三位的选项分别是1001~2000元(约占30.22%)、1000元以下(约占21.94%)、3001~4000元(约占20.56%)。在"对将来兼职一小时期望薪资”的多项选择中,排名占前三位的分别为200~250元(约占28.3%)、250~300元(约占23.45%)、300~350元(约占13.07%)。在“兼职时间段”的多项选择中,排名占前三位的选项分别为双休日(约占60.28%)、工作日但不与学业冲突(约占43.74%)、工作日偶与学业冲突(约占8.81%)。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音乐类在读学生主要在双休日或不与学业冲突的工作日进行兼职活动,这和社会音乐教育的需求具有一致性;由于在校生兼职单次时间比较短,每月薪酬在3000元以下的占多数。在薪资达到他们预期的情况下,他们有意愿参加更多的兼职。目前,大部分社会音乐教育机构需要更多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这与在校生实际能力有一定矛盾性,但对毕业生而言却有着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二)在校音乐类学生职业(学业)规划
调查问卷中设置了在校学生职业(学业)规划内容,旨在考查毕业后服务社会音乐教育的意向。在“未来五年内规划”的多项选择中,占前三位的选项分别是考硕或考博(约占59.43%)、找稳定的体制内工作(约占42.05%)、出国深造(约占28.98%)。在“毕业五年内就业意向”的多项选择中,排名占前三位的选项分别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约占58.22%)、大学教师(约占36.12%)、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约占33.29%)。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音乐类本科毕业生有继续深造的意愿,若就业则比较倾向于中小学音乐教师、大学教师等有稳定编制的工作,而去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工作的意愿不算太高,但仍高于主动选择自由职业(私人家教)和自主创业(含工作室等)。这样的规划和本文开头所罗列的实际毕业生去向的数据存在一致性,但毕业生实际数据比在校生现状调查更能体现就业形势的严峻。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如参与调查的学生中,钢琴专业学生的占比远远少于实际从事钢琴教学教师的比例,这是否说明社会音乐教育对师资尚无统一准入标准?大多数音乐类院校并没有设置乐理专业,但由于考级产生了市场需求,是否说明社会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被动性?本科三年级学生由于有出国、考研等压力,因此兼职意向相对较低,是否可以说明社会音乐教育实施单位教师流动率、流失率比较大,对教师的去留缺乏相应制约?同时,从在校生调查问卷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一定数量的在校生低薪参与到目前的社会音乐教育中,这是否会对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产生挤压和冲击?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
二、从社会需求角度管窥音乐类毕业生服务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家长的社会音乐教育需求
统计显示,2018年,仅上海音协各项考级报名人数就超过6万,此外还有上海音乐学院及中国音协、中国音乐学院的考级,上海市社会音乐教育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需求。在本课题研究中,设置了面向业余学习音乐类课程的学生家长的问卷,共收回问卷216份。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年龄在30~50周岁的约占56.48%;家庭年收入10~30万的约占47.22%、30~50万的约占18.06%;每月用于孩子音乐课程学习的费用在1000~2000元的约占43.82%,2000~3000元的约占20.15%。基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1.家长对社会音乐教育质量的期望较高
虽说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家长中,约有71.64%的家长表示学习目的是希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但是依然约有74.63%的家长希望选择专业音乐学院的在职教师任教;希望教师学历为音乐类院校研究生毕业的约占44.03%,音乐类院校本科毕业的约占26.87%;选择“一对一”上课形式的约占76.12%。此外,他们最关注教师的三个方面分别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在“您选择线下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的原因”的多项选择中,选项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教师资质(约占68.66%)、教学环境(约占64.18%)、教学形式(约占62.69%);在“您不选择线下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的原因”的多项选择中,选项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教师资质(约占50.75%)、教学稳定性(约占48.51%)、教学费用(约占35.82%)。
2.家长对社会音乐教育师资的选择相对被动、狭窄
在上海地区,无论是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还是私人家教,单节课的费用基本在200元之上。从选择或不选择线下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的首要原因均为教师师资中,可以看出家长对教学质量的期许。一部分不直接认识音乐类专业学校教师或毕业生的家长,通过选择线下有办学资质的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完成对教师的选择,同时这些机构的教学场所、环境及教学形式等也是家长能够接受的;另一部分家长则通过其他途径找到自己较满意的私人教师。这次调查没有对寻找私人家教的家长进行途径方面的细化分析,但在“为何您的孩子现在不参加社会音乐教育培训?”的选项中,除了学业繁忙这一最主要原因外,选择找不到合适教师的家长约占21.43%,排在第二位。(未完待续)